水流方向相反,以保证最大的气体交换量,可从水中摄取溶氧量达85%。 (二)呼吸运动 鱼类呼吸靠口和鳃盖的活动而完成。硬骨鱼上下颌内缘有一对口腔瓣防止 进入口内的水逆行流出口外。在鳃盖后缘有一对鳃盖膜防止水从鳃孔倒流入鳃 呼吸运动过程: 口张开,口腔瓣倒向内侧,鳃盖膜关闭,鳃条骨下沉(张开),产生口内负 压,水流入口。 口关闭,口腔瓣竖起,鳃条骨上生(关闭)鳃概扩张产生鳃腔负压,水入 鳃腔 鳃盖内移,鳃腔压力增高,水冲出鳃盖膜 快速游泳时,鱼的口和鳃盖一直张开,水从该处流过完成气体交换。 鱼类呼吸中枢在延脑,由V,IX,X脑神经支配。水PH值大于10,小于2.8 时会造成呼吸表面损害。 绝大部分硬骨鱼类消化管背方,腹膜外有一大而中空的囊 状器官,囊内充满气体,这个结构叫鳔。 1.鳔的构造 胚胎时期消化管背方生出一芽状突起,向后扩展形成一囊状结构,有一细 长管与食道相连。鳔壁自内向外由单层鳞状上皮或纤毛上皮,肌层(平滑肌),纤 维结缔组织。细胞间有小薄板状的鸟粪素结晶,使鳔呈银白色。纤维膜外有腹膜 紧贴鳔壁。根据鳔管有无可将鳔分为二类:管鳔类有鳔管),闭鳔类(无鳔管), 不同的鱼,鳔室数目不同。管鳔类的鳔管是气体进出鳔的通道。 闭鳔类鳔内气体产生主要通过红腺和腺体下微血管网,管鳔类在水下补充 气体也通过红腺,但其红腺不如闭鳔类发达有时叫红体 红腺:位于鳔前腹面内壁,此处上皮细胞为长方形腺细胞,内陷形成简单 的腺体。其下方有大量微血管分布,微血管网由微A.和微V.组成,按一定次序 排列在红腺下方叫迷网。 2.鳔的功能 (1)调节身体比重 (2)呼吸作用,如肺鱼。 (3)感觉作用,鲤形目鱼类的鳔经韦伯氏器与内耳相连,当外界压力变化时 经鳔、韦伯氏器传入内耳。感受高频声波,鲤形目为7000--10000赫兹,一般的 鱼为2000-3000赫兹。 (4)发生作用:鳔管放气发声,如鲤科鱼类,鳗鲡等。肌肉摩擦使鳔发声, 如大黄鱼、小黄鱼鳔外鼓肌收缩使鳔发声。骨骼摩擦发声,如匙骨和后匙骨、咽 齿之间、胸鳍棘与肩带的摩擦等,鳔可将声音放大 四)辅助呼吸器官 1.皮肤皮肤表面布满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 如鳗鲡,鲶,鲤,鲫。皮肤呼吸容量占总呼吸量1-30%。 口咽腔粘膜口咽腔奶耨腭管丰富,有许多乳头突起, 如黄鳝鳃退化靠此方式呼吸,电鳗,鍛虎鱼科。 3.肠管肠管壁薄,血管丰富 如泥鳅夏季不摄食,肠上皮变为扁平上皮,细胞间出现血管淋巴,吞入空气在肠
水流方向相反,以保证最大的气体交换量,可从水中摄取溶氧量达 85%。 (二)呼吸运动 鱼类呼吸靠口和鳃盖的活动而完成。硬骨鱼上下颌内缘有一对口腔瓣防止 进入口内的水逆行流出口外。在鳃盖后缘有一对鳃盖膜防止水从鳃孔倒流入鳃 腔。 呼吸运动过程: 口张开,口腔瓣倒向内侧,鳃盖膜关闭,鳃条骨下沉(张开),产生口内负 压,水流入口。 口关闭,口腔瓣竖起,鳃条骨上生(关闭)鳃概扩张产生鳃腔负压,水入 鳃腔。 鳃盖内移,鳃腔压力增高,水冲出鳃盖膜。 快速游泳时,鱼的口和鳃盖一直张开,水从该处流过完成气体交换。 鱼类呼吸中枢在延脑,由 V,IX,X 脑神经支配。水 PH 值大于 10,小于 2.8 时会造成呼吸表面损害。 (二) 鳔 绝大部分硬骨鱼类消化管背方,腹膜外有一大而中空的囊 状器官,囊内充满气体,这个结构叫鳔。 1.鳔的构造 胚胎时期消化管背方生出一芽状突起,向后扩展形成一囊状结构,有一细 长管与食道相连。鳔壁自内向外由单层鳞状上皮或纤毛上皮,肌层(平滑肌),纤 维结缔组织。细胞间有小薄板状的鸟粪素结晶,使鳔呈银白色。纤维膜外有腹膜 紧贴鳔壁。根据鳔管有无可将鳔分为二类:管鳔类(有鳔管),闭鳔类(无鳔管), 不同的鱼,鳔室数目不同。管鳔类的鳔管是气体进出鳔的通道。 闭鳔类鳔内气体产生主要通过红腺和腺体下微血管网,管鳔类在水下补充 气体也通过红腺,但其红腺不如闭鳔类发达有时叫红体。 红腺:位于鳔前腹面内壁,此处上皮细胞为长方形腺细胞,内陷形成简单 的腺体。其下方有大量微血管分布,微血管网由微 A.和微 V.组成,按一定次序 排列在红腺下方叫迷网。 2.鳔的功能 (1)调节身体比重 (2)呼吸作用,如肺鱼。 (3)感觉作用,鲤形目鱼类的鳔经韦伯氏器与内耳相连,当外界压力变化时 经鳔、韦伯氏器传入内耳。感受高频声波,鲤形目为 7000—10000 赫兹,一般的 鱼为 2000—3000 赫兹。 (4)发生作用:鳔管放气发声,如鲤科鱼类,鳗鲡等。肌肉摩擦使鳔发声, 如大黄鱼、小黄鱼鳔外鼓肌收缩使鳔发声。骨骼摩擦发声,如匙骨和后匙骨、咽 齿之间、胸鳍棘与肩带的摩擦等,鳔可将声音放大。 (四)辅助呼吸器官 1. 皮肤 皮肤表面布满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 如鳗鲡,鲶,鲤,鲫。皮肤呼吸容量占总呼吸量 17-30%。 2. 口咽腔粘膜 口咽腔奶耨腭管丰富,有许多乳头突起。 如黄鳝鳃退化靠此方式呼吸,电鳗,鰕虎鱼科。 3. 肠管 肠管壁薄,血管丰富。 如泥鳅夏季不摄食,肠上皮变为扁平上皮,细胞间出现血管淋巴,吞入空气在肠
内完成气体交换,剩余空气和二氧化碳从肛门排出 4鰓上器官生长在鳃弓上方的辅助呼吸器官,由鳃弓的一部分特化而成 胡子鲇第1-4鳃弓的脚鳃骨后部及上鳃骨上有由鳃丝变化而成的膜状结构,连成 片包在鳃上器官的前方与下方使之与鳃腔分隔开。乌鳢鳃腔前背方有由第一鳃 弓的上鳃骨和舌颌骨内面的骨质突构成二个耳状和三角形突起,外覆粘膜 5.气囊 合鳃目的双肺鱼每侧鳃腔顶壁上有一气囊,气囊上皮有许多微血管及退化 鳃丝形成的呼吸小岛,具呼吸作用。 六.循环系统 鱼类循环系统特点: 1)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软骨鱼有动脉圆锥,硬骨鱼有动脉球,单循环 2)动脉系:出鳃动脉,背大动脉根,背大动脉。 (3)静脉系:前主静脉2,后主静脉2。侧腹静脉2,总主静脉2,肝静脉1, 肾门静脉2(发达),体静脉 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在腹腔的前方,鳃弓的后方腹侧。围心腔与腹腔有结缔 组织隔膜相隔 鱼的心脏较小,约占体重的1%。由静脉窦、心房、心室三部分组成 1.静脉窦位于心脏的后背侧,由二条总主静脉和肝静脉通入。壁薄。 2.心房(心耳)位于静脉窦前方,二者间有一孔相通,该孔叫窦房孔,有 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3.心室位于心房前方,房是孔处有瓣膜,心室壁肌肉层厚, 软骨鱼心室前方有动脉圆锥,为心室的一部分,有搏动能力。硬骨鱼心室前 方有动脉球,为腹大动脉基部膨大而成,无搏动能力。 (二)血液循环 鱼类的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血液在体内只有一条循环路线。血液从心脏压出 经鳃完成气体交换,进入背大动脉,送至身体各处,离开器官组织的少氧血沿静 脉管回流到心脏。 颈动脉〈头动脉环〈背动脉根匚背大动脉→尾动脉 2 出鳃动脉8 头部各器官 躯体肌肉 动脉 入鳃动脉8 腹大动脉1 肝门静脉 动脉球1 侧腹静脉2 尾静脉2 肝静脉 心房1 前主静脉2 静脉窦 肾门静脉2
内完成气体交换,剩余空气和二氧化碳从肛门排出。 4.鳃上器官 生长在鳃弓上方的辅助呼吸器官,由鳃弓的一部分特化而成。 胡子鲇第 1-4 鳃弓的脚鳃骨后部及上鳃骨上有由鳃丝变化而成的膜状结构,连成 一片包在鳃上器官的前方与下方使之与鳃腔分隔开。乌鳢鳃腔前背方有由第一鳃 弓的上鳃骨和舌颌骨内面的骨质突构成二个耳状和三角形突起,外覆粘膜。 5.气囊 合鳃目的双肺鱼每侧鳃腔顶壁上有一气囊,气囊上皮有许多微血管及退化 鳃丝形成的呼吸小岛,具呼吸作用。 六.循环系统 鱼类循环系统特点: (1)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软骨鱼有动脉圆锥,硬骨鱼有动脉球,单循环。 (2)动脉系:出鳃动脉,背大动脉根,背大动脉。 (3)静脉系:前主静脉 2,后主静脉 2。侧腹静脉 2,总主静脉 2,肝静脉 1, 肾门静脉 2(发达),体静脉。 (一) 心脏 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在腹腔的前方,鳃弓的后方腹侧。围心腔与腹腔有结缔 组织隔膜相隔。 鱼的心脏较小,约占体重的 1%。由静脉窦、心房、心室三部分组成。 1.静脉窦 位于心脏的后背侧,由二条总主静脉和肝静脉通入。壁薄。 2.心房(心耳) 位于静脉窦前方,二者间有一孔相通,该孔叫窦房孔,有 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3.心室 位于心房前方,房是孔处有瓣膜,心室壁肌肉层厚。 软骨鱼心室前方有动脉圆锥,为心室的一部分,有搏动能力。硬骨鱼心室前 方有动脉球,为腹大动脉基部膨大而成,无搏动能力。 (二) 血液循环 鱼类的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血液在体内只有一条循环路线。血液从心脏压出 经鳃完成气体交换,进入背大动脉,送至身体各处,离开器官组织的少氧血沿静 脉管回流到心脏。 颈动脉 头动脉环 背动脉根 背大动脉 尾动脉 2 2 1 1 出鳃动脉 8 躯体肌肉 头部各器官 内脏动脉 入鳃动脉 8 腹大动脉 1 肝门静脉 动脉球 1 侧腹静脉 2 心室 1 尾静脉 2 肝静脉 心房 1 前主静脉 2 静脉窦 肾门静脉 2
总主静脉2 →>后主静脉2 许多硬骨鱼无侧腹静脉和右肾门静脉。 (三)组织液与淋巴液 组织液: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透过毛细血管壁滤出到组织中叫组织液。组织液 成分包含血浆内除血细胞外的一切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 交换后被静脉毛细血管重新吸收 淋巴液:组织细胞间少量未被静脉毛细血管回收的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叫淋 巴液。 淋巴管起始盲端,逐级汇集形成大淋巴管,将血液送入后主静脉。 淋巴管、淋巴液、淋巴心构成淋巴系统,辅助血管系送组织液回心。 (四)脾脏 位于胃的一侧或后方。鲤鱼的脾脏在鳔腹侧小肠背侧细长条状,红褐色。功 能:产生淋巴细胞和白细胞,破坏衰老的红细胞 七.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一)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1.脑的发生 胚胎时的神经管前端分化成脑,先分化出前、中、后脑三部分,然后前脑又 分化为端脑和间脑,后脑分化为小脑和延脑。 2.脑的结构 (1)端脑 最前方是嗅球经嗅N.与大脑半球相连。大脑中央有不明显的沟将大脑分为 左右两部分(大脑半球),大脑半球内有侧脑室,前方与嗅球中的嗅囊相通,后 端与间脑第三脑室相通。 硬骨鱼脑室未分左右,为公共脑室。 骨鱼和肺鱼外)不含脑神经细胞,由上皮构成叫古脑皮( paleopallium(出软 端脑侧壁和底壁増后叫纹状体( stratum corpora)。端脑背壁很薄 (2)间脑 位于端脑后方凹陷处,很小与端脑无明显界限,被中脑嗅叶遮盖。背部中 央向前突出细长的松果体,间脑内部有第三脑室。间脑分为上丘脑、丘脑、下丘 脑三部分;拉克氏囊形成垂体前叶(腺垂体);第3脑室腹壁形成漏斗体,其远 端形成垂体后叶(神经垂体);二者构成脑下垂体具有内分泌机能。 (3)中脑 位于间脑后方背面一对球状突起,背面叫视叶,腹面叫被盖,球内空腔成 T形与中央导水管相通。该腔前接第三脑室,后接第四脑室。视神经末梢到达中 脑顶部;嗅N.、听N.束进入中脑。鱼类的中脑相当于哺乳类的大脑,为高级中 枢 (4)小脑 位于中脑后背方,椭圆形;表面有纵沟、横纹,内有小脑室与中脑导水管、 第四脑室相通。许多传入N.和传出N.连接小脑与感觉器官及肌肉效应系统。(与 内耳、侧线连系;与肌肉联系;协调身体活动的中枢)
总主静脉 2 后主静脉 2 许多硬骨鱼无侧腹静脉和右肾门静脉。 (三) 组织液与淋巴液 组织液: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透过毛细血管壁滤出到组织中叫组织液。组织液 成分包含血浆内除血细胞外的一切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 交换后被静脉毛细血管重新吸收。 淋巴液:组织细胞间少量未被静脉毛细血管回收的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叫淋 巴液。 淋巴管起始盲端,逐级汇集形成大淋巴管,将血液送入后主静脉。 淋巴管、淋巴液、淋巴心构成淋巴系统,辅助血管系送组织液回心。 (四) 脾脏 位于胃的一侧或后方。鲤鱼的脾脏在鳔腹侧小肠背侧细长条状,红褐色。功 能:产生淋巴细胞和白细胞,破坏衰老的红细胞。 七.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一)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1. 脑的发生 胚胎时的神经管前端分化成脑,先分化出前、中、后脑三部分,然后前脑又 分化为端脑和间脑,后脑分化为小脑和延脑。 2. 脑的结构 (1)端脑 最前方是嗅球经嗅 N.与大脑半球相连。大脑中央有不明显的沟将大脑分为 左右两部分(大脑半球),大脑半球内有侧脑室,前方与嗅球中的嗅囊相通,后 端与间脑第三脑室相通。 硬骨鱼脑室未分左右,为公共脑室。 端脑侧壁和底壁增后叫纹状体(stiatum coypora)。端脑背壁很薄(出软 骨鱼和肺鱼外)不含脑神经细胞,由上皮构成叫古脑皮(paleopallium)。 (2)间脑 位于端脑后方凹陷处,很小与端脑无明显界限,被中脑嗅叶遮盖。背部中 央向前突出细长的松果体,间脑内部有第三脑室。间脑分为上丘脑、丘脑、下丘 脑三部分;拉克氏囊形成垂体前叶(腺垂体);第 3 脑室腹壁形成漏斗体,其远 端形成垂体后叶(神经垂体);二者构成脑下垂体具有内分泌机能。 (3)中脑 位于间脑后方背面一对球状突起,背面叫视叶,腹面叫被盖,球内空腔成 T 形与中央导水管相通。该腔前接第三脑室,后接第四脑室。视神经末梢到达中 脑顶部;嗅 N.、听 N.束进入中脑。鱼类的中脑相当于哺乳类的大脑,为高级中 枢。 (4)小脑 位于中脑后背方,椭圆形;表面有纵沟、横纹,内有小脑室与中脑导水管、 第四脑室相通。许多传入 N.和传出 N.连接小脑与感觉器官及肌肉效应系统。(与 内耳、侧线连系;与肌肉联系;协调身体活动的中枢)
(5)延脑 位于脑的最后部,成三角形。与小脑无明显界限。延脑内有第四脑室。两 侧有一对绳状体与内耳和侧线有联系;背面为脉络丛。延脑后面为脊髓,二者无 明显界限。 脑的形态与生活习性有关:中上层鱼类一视叶发达,纹状体不发达,小脑大 或侧叶发达,延脑不分化。如蓝圆鲹,鳙,鲐,带鱼。底栖鱼类一纹状体发达, 有的大脑有沟纹,小脑小,延脑发达分化,感觉器官发达,如鳅,黄颡,銨鏮。 3脊髓 由神经管发育而来,侧壁厚,中背部和中腹部较薄,中央管与第四脑是相 通。脊髓边缘部分叫白质,中央部分叫灰质 (二)外周神经系统 1.脑神经10对 嗅N.:感觉神经N.元在嗅粘膜终止于嗅叶或大脑。 视N.:感觉神经N.元在视网膜终止于中脑。 动眼N.:运动神经中脑腹面发出分布于眼球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 下斜肌。 滑车N.:中脑侧、背面发出分布于眼球上斜肌。 三叉N.:延脑前侧面发出深眼支分布于嗅粘膜、吻皮下。浅眼支分布于 头顶、吻端皮肤。上颌支分布于上和、眼球周围、鼻部。下颌支分布于口角、下 颌(运动)。头部皮肤、唇、颌(感觉)。 外展N.:延脑腹面发出分布于眼球外直肌。 面N.:延脑侧面发出浅眼支与三叉N.浅眼支合并分布于吻背侧。口部支 主支分布于上颌:细支分布于头顶。舌颌支分布于前鳃盖骨、间鳃盖骨、下鳃盖 骨、舌弓、下颌(运动)。皮肤、触须、舌部、咽鳃(感觉)。 听N.:延脑侧面发出分布于内耳、半规管、壶腹、椭圆囊、球状囊,感 知听觉和平衡觉 舌咽N.:延脑侧面发出鳃裂前支分布于口盖、咽部。鳃裂后支分布于头 背皮肤、侧线。腹支分布于第一鳃弓前半鳃、鳃耙、鳃弓粘膜。(运动、感觉混 合神经) 迷走N.延脑腹面发出鰓支分布于1-4鳃弓、鳃裂。内脏支心脏支分布于 心脏,内脏支分布于腹腔器官。侧线支分布于侧线。鳃盖支分布于鳃盖内缘收肌、 鳃盖膜、口腔粘膜、肩带。 2.脊神经 分节排列,每结有一对左右对称的脊N.。 每条脊N.包括:背根连在脊髓背面,内含感觉N.纤维,来自皮肤、内脏, 经脊N.节入脊髓。腹根连在脊髓腹面,内含运动N.纤维,分布至肌肉、腺体 背根与腹根合并成脊N.出椎孔,分为三支:背支分布于身体背部肌肉、皮 肤(躯体运动、感觉)。腹支分布于身体腹部肌肉、皮肤(躯体运动、感觉)。内 脏支分布于胃、肠、血管等内脏(内脏运动、感觉)。 脊N.在肌节上分布有重叠现象,每肌节可受几个腹根支配,每个腹根可支 配几个肌节。脊N在附肢的相应部位形成神经丛 (三)植物性神经系统 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神经系统叫植物性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到 达支配器官前必须先通过神经节换神经元
(5)延脑 位于脑的最后部,成三角形。与小脑无明显界限。延脑内有第四脑室。两 侧有一对绳状体与内耳和侧线有联系;背面为脉络丛。延脑后面为脊髓,二者无 明显界限。 脑的形态与生活习性有关:中上层鱼类—视叶发达,纹状体不发达,小脑大 或侧叶发达,延脑不分化。如蓝圆鲹,鳙,鲐,带鱼。底栖鱼类—纹状体发达, 有的大脑有沟纹,小脑小,延脑发达分化,感觉器官发达,如鳅,黄颡,鮟鱇。 3 脊髓 由神经管发育而来,侧壁厚,中背部和中腹部较薄,中央管与第四脑是相 通。脊髓边缘部分叫白质,中央部分叫灰质。 (二)外周神经系统 1.脑神经 10 对 嗅 N.:感觉神经 N.元在嗅粘膜 终止于嗅叶或大脑。 视 N.:感觉神经 N.元在视网膜 终止于中脑。 动眼 N.:运动神经 中脑腹面发出 分布于眼球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 下斜肌。 滑车 N.:中脑侧、背面发出 分布于眼球上斜肌。 三叉 N.:延脑前侧面发出 深眼支分布于嗅粘膜、吻皮下。浅眼支分布于 头顶、吻端皮肤。上颌支分布于上和、眼球周围、鼻部。下颌支分布于口角、下 颌(运动)。头部皮肤、唇、颌(感觉)。 外展 N.:延脑腹面发出 分布于眼球外直肌。 面 N.:延脑侧面发出 浅眼支与三叉 N.浅眼支合并分布于吻背侧。口部支 主支分布于上颌;细支分布于头顶。舌颌支分布于前鳃盖骨、间鳃盖骨、下鳃盖 骨、舌弓、下颌(运动)。皮肤、触须、舌部、咽鳃(感觉)。 听 N.:延脑侧面发出 分布于内耳、半规管、壶腹、椭圆囊、球状囊,感 知听觉和平衡觉。 舌咽 N.:延脑侧面发出 鳃裂前支分布于口盖、咽部。鳃裂后支分布于头 背皮肤、侧线。腹支分布于第一鳃弓前半鳃、鳃耙、鳃弓粘膜。(运动、感觉混 合神经) 迷走 N.延脑腹面发出 鳃支分布于 1-4 鳃弓、鳃裂。内脏支心脏支分布于 心脏,内脏支分布于腹腔器官。侧线支分布于侧线。鳃盖支分布于鳃盖内缘收肌、 鳃盖膜、口腔粘膜、肩带。 2.脊神经 分节排列,每结有一对左右对称的脊 N.。 每条脊 N.包括:背根连在脊髓背面,内含感觉 N.纤维,来自皮肤、内脏, 经脊 N.节入脊髓。腹根连在脊髓腹面,内含运动 N.纤维,分布至肌肉、腺体。 背根与腹根合并成脊 N.出椎孔,分为三支:背支分布于身体背部肌肉、皮 肤(躯体运动、感觉)。腹支分布于身体腹部肌肉、皮肤(躯体运动、感觉)。内 脏支分布于胃、肠、血管等内脏(内脏运动、感觉)。 脊 N.在肌节上分布有重叠现象,每肌节可受几个腹根支配,每个腹根可支 配几个肌节。脊 N.在附肢的相应部位形成神经丛。 (三) 植物性神经系统 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神经系统叫植物性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到 达支配器官前必须先通过神经节换神经元
1.交感神经系统 由躯干部脊髓发出的内脏运动纤维,在脊髓附近的交感干中换神经元后与 效应器相连。节前纤维短有髓鞘,节后纤维长无髓鞘。 2.副交感神经系统 由脑和脊髓发出的内脏运动神经,在效应器附近换神经元,节前纤维长, 节后纤维短。 软骨鱼副交感神经为:III,VII,IX,X. 硬骨鱼腹交感神经为:II,X (四)感觉器官 1.侧线系统 侧线是沟状或管状的皮肤感受器,为鱼类和水生两栖类特有的。胚胎发育 时,胚体头部两侧的侧听区加厚,沿一定的线条形式向身体前后延伸,前达头部, 后至尾柄,形成一系列侧线感觉器。原始侧线感受器常各个分散排列,后沉入表 皮下面,然后彼此相连成管状,以一个个小孔与外界相通。鱼类侧线鳞片上的小 孔及侧线管与外界相通之处。 侧线主支分布在于体两侧,多数鱼为每侧一条,有的为3条,体侧的侧线 受迷走N.侧线支支配。头部侧线较复杂,售卖N.和舌咽N.支配 罗伦氏壶腹软骨鱼具有(鲨吻腹面的许多小孔),个别硬骨鱼也有如鳗鲇。 罗伦氏壶腹位于皮肤内表面,由三部分组成:罗伦氏瓮一基部膨大的囊, 内有腺细胞和感觉细胞,基部有神经末梢分布,外观稍呈乳白色。罗伦氏管一由 罗伦氏瓮通出的管道,内部充满胶质,长短不一,有的分散,有的聚集成群。管 孔一罗伦氏管在体表的开口。罗伦氏壶腹受第ⅥII对脑神经支配,反应较侧线慢 些。感受水流、水温、水压(缓慢的和时间延长的压力)的变化,也能感受电压 0.01微伏/CM)的变化,动物肌肉收缩产生的电位差即可测得。 2.听、平衡觉感受器 鱼类的听、平衡觉器官室一对内耳。椭圆囊和球状囊内有感觉上皮叫听斑 结构与听嵴相似但顶短。基部有ⅥIIN.分布。球状囊内有耳石(板鳃类耳石为 石灰质小颗粒由粘液粘成块状,硬骨鱼耳石由石灰质构成一般2-3块,星耳石 (大),矢耳石(箭状),小耳石(小)。)耳石与听斑相贴,体位改变时耳石对感 受器的压力改变,内淋巴压力改变,兴奋通过听神经传入中枢引起肌肉反射性运 动 半规管:侧半规管对于背腹轴方位的运动有反应,前、后半规管对三个轴 方位的运动都有反应。身体倾斜(加速或减速时)内淋巴压迫壶腹,反射地引起 体位复正。 听斑能感受声波,声波使内淋巴振荡刺激感觉细胞,兴奋传到中枢。鱼类 自己发声频率为26-4500HZ,鲤形目感受频率为7000—-10000H,非鲤形目感受 频率为2000-3000H以下。切除球状囊后对100-150H及高频声音感受不到, 对较低频率声音感觉减弱,只能感觉16HZ的声音 3.视觉器官 眼球结构 外层:巩膜角膜 中层:脉络膜(包括银膜、血管膜、色素膜)虹膜 内层:视网膜 晶体大而圆,由韧带悬挂在虹膜上,适于近视
1.交感神经系统 由躯干部脊髓发出的内脏运动纤维,在脊髓附近的交感干中换神经元后与 效应器相连。节前纤维短有髓鞘,节后纤维长无髓鞘。 2.副交感神经系统 由脑和脊髓发出的内脏运动神经,在效应器附近换神经元,节前纤维长, 节后纤维短。 软骨鱼副交感神经为:III,VII,IX,X. 硬骨鱼腹交感神经为:III,X. (四)感觉器官 1.侧线系统 侧线是沟状或管状的皮肤感受器,为鱼类和水生两栖类特有的。胚胎发育 时,胚体头部两侧的侧听区加厚,沿一定的线条形式向身体前后延伸,前达头部, 后至尾柄,形成一系列侧线感觉器。原始侧线感受器常各个分散排列,后沉入表 皮下面,然后彼此相连成管状,以一个个小孔与外界相通。鱼类侧线鳞片上的小 孔及侧线管与外界相通之处。 侧线主支分布在于体两侧,多数鱼为每侧一条,有的为 3 条,体侧的侧线 受迷走 N.侧线支支配。头部侧线较复杂,售卖 N.和舌咽 N.支配。 罗伦氏壶腹 软骨鱼具有(鲨吻腹面的许多小孔),个别硬骨鱼也有如鳗鲇。 罗伦氏壶腹位于皮肤内表面,由三部分组成:罗伦氏瓮—基部膨大的囊, 内有腺细胞和感觉细胞,基部有神经末梢分布,外观稍呈乳白色。罗伦氏管—由 罗伦氏瓮通出的管道,内部充满胶质,长短不一,有的分散,有的聚集成群。管 孔—罗伦氏管在体表的开口。罗伦氏壶腹受第 VII 对脑神经支配,反应较侧线慢 些。感受水流、水温、水压(缓慢的和时间延长的压力)的变化,也能感受电压 (0.01 微伏/CM)的变化,动物肌肉收缩产生的电位差即可测得。 2.听、平衡觉感受器 鱼类的听、平衡觉器官室一对内耳。椭圆囊和球状囊内有感觉上皮叫听斑。 结构与听嵴相似但顶短。基部有 VIII N.分布。球状囊内有耳石(板鳃类耳石为 石灰质小颗粒由粘液粘成块状,硬骨鱼耳石由石灰质构成一般 2-3 块,星耳石 (大),矢耳石(箭状),小耳石(小)。)耳石与听斑相贴,体位改变时耳石对感 受器的压力改变,内淋巴压力改变,兴奋通过听神经传入中枢引起肌肉反射性运 动。 半规管:侧半规管对于背腹轴方位的运动有反应,前、后半规管对三个轴 方位的运动都有反应。身体倾斜(加速或减速时)内淋巴压迫壶腹,反射地引起 体位复正。 听斑能感受声波,声波使内淋巴振荡刺激感觉细胞,兴奋传到中枢。鱼类 自己发声频率为 26—4500HZ,鲤形目感受频率为 7000—10000HZ,非鲤形目感受 频率为 2000—3000HZ 以下。切除球状囊后对 100—150HZ 及高频声音感受不到, 对较低频率声音感觉减弱,只能感觉 16HZ 的声音。 3.视觉器官 眼球结构: 外层:巩膜 角膜 中层:脉络膜(包括银膜、血管膜、色素膜) 虹膜 内层:视网膜 晶体大而圆,由韧带悬挂在虹膜上,适于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