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章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现况 目前利用的植物约25000种,其中约1500种是栽培植物, 包括 1、食用植物:粮食类、蔬菜类、水果类等 2、糖和调料 糖:甘蔗、甜菜 调料:香料(起源于亚洲)肉桂(桂皮)肉豆蔻,西香胡椒等 香草(起源于温带)葱属,伞形科茴香,芫荽,当归,香芹菜等 3、药材:作为中药的有5000多种,常用的中药材500余种左右 4、纤维:棉花、大麻等 5、燃料和木材: 6、观赏类:
17章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开发利用现况 目前利用的植物约25000种,其中约1500种是栽培植物, 包括: 1、食用植物:粮食类、蔬菜类、水果类等 2、糖和调料: 糖:甘蔗、甜菜 调料:香料(起源于亚洲)—肉桂(桂皮),肉豆蔻,西香,胡椒等 香草(起源于温带)—葱属,伞形科茴香,芫荽,当归,香芹菜等 3、药材:作为中药的有5000多种,常用的中药材500余种左右 4、纤维:棉花、大麻等 5、燃料和木材: 6、观赏类:
开发利用的一般原 1、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2、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 3、永续利用 ①根据资源蕴藏量和生长量有计划地开采利用 ②轮采轮伐,给植物以休生养息的机会 ③挖大留小,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森林采伐避免皆伐,采 伐量不能超过生长量 ④把分散、面临枯竭的资源集中起来,进行人工驯化和培育, 不但能保护稀少的资源,同时又能建成原料种植基地,为 市场提供数量稳定的优质产品,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开发利用的一般原则 1、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2、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3、永续利用 ①根据资源蕴藏量和生长量有计划地开采利用 ②轮采轮伐,给植物以休生养息的机会 ③挖大留小,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森林采伐避免皆伐,采 伐量不能超过生长量 ④把分散、面临枯竭的资源集中起来,进行人工驯化和培育, 不但能保护稀少的资源,同时又能建成原料种植基地,为 市场提供数量稳定的优质产品,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 1、建立资源数据库 2、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3、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 4、不断从野生植物中研究和寻找新的有用的 种类 5、重视商品基地建设
三、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 1、建立资源数据库 2、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3、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 4、不断从野生植物中研究和寻找新的有用的 种类 5、重视商品基地建设
人类未来的发展与植物 未来的农业生产 1、植物基因工程 传统育种基于整体水平上的性状表现而实施改 良,故周期长,改良效果和效率均较差 分子生物学揭示了性状遗传的机制,找到了控 制性状发育的基因 把不同植物乃至动物的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用 “工程”的方法转移到所需的植物中去,实现 该植物性状的改良——植物基因工程
人类未来的发展与植物 一、未来的农业生产 1、植物基因工程 传统育种基于整体水平上的性状表现而实施改 良,故周期长,改良效果和效率均较差 分子生物学揭示了性状遗传的机制,找到了控 制性状发育的基因 把不同植物乃至动物的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用 “工程”的方法转移到所需的植物中去,实现 该植物性状的改良——植物基因工程
通过DNA重组技术改良的主要作物 及引入的宜宣农性状 作物名称 宜农性状 苜蓿 耐除草剂、抗病毒 苹果 抗虫 油菜 耐除草剂、抗虫、油质改良 硬皮甜瓜 抗病毒 玉米 耐除草剂、抗虫、抗病毒,麦胚凝集素 棉花 耐除草剂、抗虫 黄瓜 抗病毒 甜瓜 抗病毒 番木瓜 抗病毒 马铃薯 耐除草剂、抗虫、抗病毒,提高淀粉含量,许多非马 铃薯产物的形成,如鸡溶菌酶 水稻 抗虫、蛋白质含量改良
通过DNA重组技术改良的主要作物 及引入的宜农性状 作物名称 宜农性状 苜蓿 耐除草剂、抗病毒 苹果 抗虫 油菜 耐除草剂、抗虫、油质改良 硬皮甜瓜 抗病毒 玉米 耐除草剂、抗虫、抗病毒,麦胚凝集素 棉花 耐除草剂、抗虫 黄瓜 抗病毒 甜瓜 抗病毒 番木瓜 抗病毒 马铃薯 耐除草剂、抗虫、抗病毒,提高淀粉含量, 许多非马 铃薯产物的形成,如鸡溶菌酶 水稻 抗虫、蛋白质含量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