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ε胶体,并与CuSO 溶液和泥水比较 2.探究1所制产物中是否含有Fe(OH)3胶体 将盛有CuSO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 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探究2滤纸可否用来分离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 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4、探究3氢氧化铁胶体 的电泳 Fe(OH)s3胶体 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将胶体加入到U形管 CuS04溶液 看不到此现象(没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中,使其距离U形管底部5cm, 过滤后的现象 用滴管吸取电解质溶液分 Fe(OH)3胶体 液体全部透过滤纸,滤液仍为红褐色透明 别沿两端U形管的内壁慢慢 泥水 有固体小颗粒没有透过滤纸,滤液呈无色透明 滴入,注意不要使界面混 浊,直至液面髙度离界面3cm。轻轻地在左右电解质溶液中放λ电极,注意不要搅动两液接触界面,并使两极浸入液 面下的深度相等。接连在两极上的导线,分别接直流稳压电源的两个输出极端上,通电5分钟。 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 【问题与思考】1、如何分离提纯胶体,分别利用了什么原理? 2、胶体的特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实验七 【实验名称】不同液体的导电性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原理】电解质在溶液中,溶液可以导电产生电流 【药品和仪器】5只250m烧杯分别加入浓度均为0.lmol·L-的盐酸、CH3COO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氨水 各150m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5种溶液中分别放入相同规格的石墨电极,按下图连接好。 息息 盐酸 CHCOOII溶液NaOH溶液NC溶液本 3.接通电源,仔细观察现象 现象1:五个灯泡都亮起来。 现象2: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较亮,醋酸、氨水对应的灯泡较暗。 【问题与思考】1.酸、碱、盐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 2.同学们为了探究不同电解质之间电离能力的差异,设计了上述实验,通过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判断电解质的电 离能力大小,为此必须控制其他能影响灯泡亮度的一些因素,使之保持一致,从而不影响灯泡的明亮程度。在本实 验中,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来控制其他因素对灯泡亮度的影响?(写出三条即可) 3.小明同学根据现象2得出一个结论:氯化氢、氯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醋酸、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你同 意他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4.为了进一步探究氯化氢等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小红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定了0.1mol·L的盐酸中的氢离子浓 度,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说明氯化氢是强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 0.1mol·L-(选填>、<、=)
5 水中逐滴加入 1~2 mL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 Fe(0H)3 胶体,并与 CuSO4 溶液和泥水比较。 2.探究 1 所制产物中是否含有 Fe(OH)3 胶体 将盛有 CuSO4 溶液和 Fe(0H)3 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 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探究 2 滤纸可否用来分离 CuSO4 溶液和 Fe(OH)3 胶体 将 Fe(0H)3 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探究 3 氢氧化铁胶体 的电泳 将胶体加入到U形管 中,使其距离U形管底部5cm, 用滴管吸取电解质溶液分 别沿两端U形管的内壁慢慢 滴入,注意不要使界面混 浊,直至液面高度离界面3cm。轻轻地在左右电解质溶液中放入电极,注意不要搅动两液接触界面,并使两极浸入液 面下的深度相等。接连在两极上的导线,分别接直流稳压电源的两个输出极端上,通电5分钟。 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 【问题与思考】1、如何分离提纯胶体,分别利用了什么原理? 2 、胶体的特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实验七 【实验名称】不同液体的导电性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原理】电解质在溶液中,溶液可以导电产生电流。 【药品和仪器】5 只 250mL 烧杯分别加入浓度均为 0.1mol·L-1 的盐酸、CH3COOH 溶液、NaOH 溶液、NaCl 溶液、氨水 各 150mL。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 5 种溶液中分别放入相同规格的石墨电极,按下图连接好。 3.接通电源,仔细观察现象。 现象 1:五个灯泡都亮起来。 现象 2: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较亮,醋酸、氨水对应的灯泡较暗。 【问题与思考】1.酸、碱、盐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 2.同学们为了探究不同电解质之间电离能力的差异,设计了上述实验,通过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判断电解质的电 离能力大小,为此必须控制其他能影响灯泡亮度的一些因素,使之保持一致,从而不影响灯泡的明亮程度。在本实 验中,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来控制其他因素对灯泡亮度的影响?(写出三条即可) 。 3.小明同学根据现象 2 得出一个结论:氯化氢、氯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醋酸、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你同 意他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 4.为了进一步探究氯化氢等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小红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定了 0.1mol·L-1 的盐酸中的氢离子浓 度,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说明氯化氢是强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 度 0.1mol·L-1(选填>、<、=)。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Fe(0H)3 胶体 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CuSO4 溶液 看不到此现象(没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过滤后的现象 Fe(0H)3 胶体 液体全部透过滤纸,滤液仍为红褐色透明 泥水 有固体小颗粒没有透过滤纸,滤液呈无色透明
实验八 【实验名称】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 【实验原理】Na2SO4+BaCl2=2NaCl+BaSO4↓ 【药品和仪器】CuSO4、NaCl、BaCl2、NaCO、NaOH溶液、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实验 现象 1向盛有5 oml CuSO,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1没有变化 稀NaCl溶液 2.向盛有5 mICus01溶液的试管里加入产生白色沉淀 5 mlBaCl2溶液 实验九 【实验名称】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酸碱中和的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实验原理】H+OH=H0 【药品和仪器】№aO稀溶液、稀盐酸、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向盛有4 mLNaOh稀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n稀盐酸,观察现象。 没有变化 实验十 【实验名称】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原理】Cu2+20H=Cu(OH2↓OH+H=H20CO2-+2H=H2O+CO2↑ 药品和仪器】cuS0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Na2CO3溶液、酚酞试液、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现象 离子方程式 向盛有5 mICus04溶 液的试管里加入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Cu2+20H=Cu(OH)2↓ 2m1稀NaOH溶液 向盛有2m1稀NaOH 溶液的试管里滴加 几滴酚酞,再用滴 管向试管里慢慢滴 溶液变红,红色消失变为无色OH+H=HO 入盐酸,至溶液恰 好变色为止 向盛有2mlNa2CO3溶 液的试管里加入有无色无味气泡产生 CO32-+2H=H10+CO2↑ 2ml稀盐酸 实验十 【实验名称】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
6 实验八 【实验名称】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 【实验原理】Na2SO4 + BaCl2 = 2NaCl + BaSO4↓ 【药品和仪器】CuSO4、NaCl、BaCl2、NaCO3、NaOH 溶液、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实验 现象 1.向盛有 5mlCuSO4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 5ml 稀 NaCl 溶液 没有变化 2. 向 盛有 5mlCuSO4 溶 液的 试管 里 加 入 5mlBaCl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九 【实验名称】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酸碱中和的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实验原理】H + +OH- =H2O 【药品和仪器】NaOH 稀溶液、稀盐酸、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向盛有 4mLNaOH 稀溶液的试管中加入 2mL 稀盐酸,观察现象。 没有变化 实验十 【实验名称】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原理】Cu2++2OH—=Cu(OH)2↓ OH—+H +=H2O CO3 2—+2 H +=H2O+CO2↑ 【药品和仪器】CuSO4 溶液、NaOH 溶液、稀盐酸、Na2CO3 溶液、酚酞试液、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现象 离子方程式 向盛有 5mlCuSO4 溶 液 的 试 管 里 加 入 2ml 稀 NaOH 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Cu2++2OH—=Cu(OH)2↓ 向盛有 2ml 稀 NaOH 溶液的试管里滴加 几滴酚酞,再用滴 管向试管里慢慢滴 入盐酸,至溶液恰 好变色为止 溶液变红,红色消失变为无色 OH—+H +=H2O 向盛有 2mlNa2CO3 溶 液 的 试 管 里 加 入 2ml 稀盐酸 有无色无味气泡产生 CO3 2—+2 H +=H2O+CO2↑ 实验十一 【实验名称】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的活泼性 【实验原理】金属活动顺序 【药品和仪器】铝、镁条、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1)金属与氧气反应 3Fe+202==Fe:O (2)金属与酸反应 Zn+2HCl= ZnCl2 H2 t (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Cu+2AgNO3=Cu(NO3)2+ 2Ag 实验结论:最外层电子数都比较少,在化学反应中都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实验十二 【实验名称】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现象 【实验目的】探究钠在常温下的反应产物 【实验原理】4Na+O2=2Na20(常温下;白色)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滤纸、小刀、培养皿、镊子 【实验步骤及记录】镊子从煤油中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 实验现象 悉探箬 镭体 撈髀搞 取出的金属钠表面有一灰黄色层,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光泽;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久置 表面还会形成溶液,最后变成白色粉末。 结论: 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问题与思考】少量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十三 【实验名称】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燃烧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钠在加热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现象和产物 【实验原理】Na+O2=NaO2(加热)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坩埚、泥三角、铁三角、酒精灯 【实验步骤及记录】把一小块钠放在坩埚上加热,观察有何变化 现象: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
7 点燃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的活泼性 【实验原理】金属活动顺序 【药品和仪器】铝、镁条、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⑴金属与氧气反应 3Fe+2O2 ===== Fe3O4 ⑵金属与酸反应 Zn+2HCl= ZnCl2 + H2↑ 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Cu+2AgNO3=Cu(NO3)2 + 2Ag 实验结论:最外层电子数都比较少,在化学反应中都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实验十二 【实验名称】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现象 【实验目的】探究钠在常温下的反应产物 【实验原理】4Na + O2 = 2Na2O (常温下;白色)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滤纸、小刀、培养皿、镊子 【实验步骤及记录】镊子从煤油中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 实验现象。 取出的金属钠表面有一灰黄色层,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光泽;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久置 表面还会形成溶液,最后变成白色粉末。 结论: 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问题与思考】少量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十三 【实验名称】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燃烧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钠在加热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现象和产物 【实验原理】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坩埚、泥三角、铁三角、酒精灯 【实验步骤及记录】把一小块钠放在坩埚上加热,观察有何变化。 现象: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 2Na + O2 == Na2O2 (加热)
【注意事项】1、用镊子取出钠后,要用滤纸吸干钠及镊子表面的煤油,用镊子夹紧放在玻璃片上,切去表面的外皮后, 放在坩埚中加热 2、坩埚加热时应与泥三角配套使用 3、观察到钠开始燃烧后,应立即撤掉酒精灯,并将酒精灯熄灭。 4、实验结束时,要用坩埚钳将坩埚和泥三角取下,并放在石棉网上。绝对不可以直接用手去拿或直接将它们放在桌 子上。 【问题与思考】金属钠与其在空气中燃烧产物x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生成的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 应,则与水反应的金属钠与被氧化成x的金属钠的质量比( 实验十四 【实验名称】探究铝熔化的现象 【实验目的】探究铝熔化 【实验原理】金属铝熔点较低,但氧化铝熔点很高:铝极容易被氧气氧化 【药品和仪器】铝箔、坩埚钳、砂纸、酒精灯 【实验步骤及记录】1、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 是: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2、另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 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 着 结论:铝熔化,而构成的氧化铝薄膜未熔化,包在液态铝的外面 磨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氧化铝保护膜 【问题与思考】将铝箔略卷,尖端夹一根火柴,然后将火柴引燃,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人到氧气瓶中即可观察到什 么现象?(耀眼的白光) 实验十五 【实验名称】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钠和水的反应 【实验原理】2Na+2H20=2NaOH+H2↑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酚酞试液、滤纸、镊子、烧杯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入水中。 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有: 1、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 3.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 4.发出嘶嘶的响声(生成了气体,反应剧烈) 5.事先滴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有碱生成) 【问题与思考】将一小块钠投入一支盛有煤油和水的混和物的试管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8 【注意事项】1、用镊子取出钠后,要用滤纸吸干钠及镊子表面的煤油,用镊子夹紧放在玻璃片上,切去表面的外皮后, 放在坩埚中加热。 2、坩埚加热时应与泥三角配套使用。 3、观察到钠开始燃烧后,应立即撤掉酒精灯,并将酒精灯熄灭。 4、实验结束时,要用坩埚钳将坩埚和泥三角取下,并放在石棉网上。绝对不可以直接用手去拿或直接将它们放在桌 子上。 【问题与思考】金属钠与其在空气中燃烧产物 x 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生成的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 应,则与水反应的金属钠与被氧化成 x 的金属钠的质量比( ) A.1:1 B.2:1 C.23:78 D.46:78 实验十四 【实验名称】探究铝熔化的现象 【实验目的】探究铝熔化 【实验原理】金属铝熔点较低,但氧化铝熔点很高;铝极容易被氧气氧化。 【药品和仪器】铝箔、坩埚钳、砂纸、酒精灯 【实验步骤及记录】1、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 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 是: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2、另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 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 着。 结论:铝熔化,而构成的氧化铝薄膜未熔化,包在液态铝的外面。 磨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氧化铝保护膜 【问题与思考】将铝箔略卷,尖端夹一根火柴,然后将火柴引燃,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人到氧气瓶中即可观察到什 么现象?(耀眼的白光) 实验十五 【实验名称】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钠和水的反应 【实验原理】2Na+2H2O=2NaOH+H2↑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酚酞试液、滤纸、镊子、烧杯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入水中。 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有: 1、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2.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 3.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 4.发出嘶嘶的响声(生成了气体,反应剧烈) 5.事先滴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有碱生成) 【问题与思考】将一小块钠投入一支盛有煤油和水的混和物的试管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实验十六 【实验名称】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学会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3Fe+4HO(g)=FeO4+4H2高温 【药品和仪器】3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和其他必要仪器和物品 【实验步骤及记录】试管底部塞有一团潮湿的棉花,在湿棉花右边放有铁粉,蒸发皿中放肥皂水(或在水中加几滴 洗涤剂)。 铁粉和石哺械 等 现象: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蒸发皿中产生大量肥皂泡,点燃肥皂泡,发出爆鸣声,反应后试管中固体 仍呈黑色 【问题与思考】1 molE和 H20lmol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是多少? 实验十七 【实验名称】铝与酸和碱的反应 【实验目的】铝既能和盐酸反应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原理】2Al+6HC +2H20=2NaAl02+3H21 【药品和仪器】2ml/L的盐酸、2mol/L的NaOH溶液、铝片、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2N0溶液 现象:铝条与HCl、NaOH都能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后,发出轻微的爆鸣声 【问题与思考】等物质的量的铝和足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多少? 实验十八 【实验名称】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原理】2Na202+2H0=4NaOH+02↑ 【药品和仪器】过氧化钠固体、水、酚酞溶液、试管、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步骤及记录】把水滴入在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用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9 实验十六 【实验名称】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学会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 【药品和仪器】3 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和其他必要仪器和物品 【实验步骤及记录】试管底部塞有一团潮湿的棉花,在湿棉花右边放有铁粉,蒸发皿中放肥皂水(或在水中加几滴 洗涤剂)。 现象: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蒸发皿中产生大量肥皂泡,点燃肥皂泡,发出爆鸣声,反应后试管中固体 仍呈黑色。 【问题与思考】1molFe 和 H2O1mol 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是多少? 实验十七 【实验名称】铝与酸和碱的反应 【实验目的】铝既能和盐酸反应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原理】2Al+6HCl+2H2O=2AlCl3+3H2↑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药品和仪器】2mol/L 的盐酸、2mol/L 的 NaOH 溶液、铝片、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现象:铝条与 HCl、NaOH 都能剧 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后,发出轻微的爆鸣声 【问题与思考】等物质的量的铝和足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多少? 实验十八 【实验名称】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原理】2Na2O2+2H2O=4NaOH+O2↑ 【药品和仪器】过氧化钠固体、水、酚酞溶液、试管、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步骤及记录】把水滴入在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用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3Fe+4H2O(g) == Fe3O4+4H2 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