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竞相燃起降价烽火,消费者倒正 好火中取栗。【“火中取栗”源自17世纪法国拉·封登的寓 言《猴子与猫》,说是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栗子,结果不但 没吃着,反倒把脚上的毛给烧掉了,现喻为受人利用,反受其 害。此句中,不明其语源背景,故宜改为“坐收渔利”。】 例2.小李心胸狭窄,受点委屈便逢人说项,四倒苦水 “逢人说项”源自唐杨敬之《赠项斯》:“平生不解藏人善, 到处逢人说项斯”。后以此喻四处说某人或某事好处,故应改 为“逢人诉说” 例3.为政者就应潜心投入利国利民的实际工作中,乐不思蜀, 专心致志。【“乐不思蜀”源自《三国志》中刘禅故事,说 是刘禅降司马昭后,被带至洛阳,过着荒淫生活,一日,司马 昭问之,“颇思蜀否?”他回答:“此间乐,不思蜀”,现喻 为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故此成语应改为“乐此不疲”。】
例 1.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竞相燃起降价烽火,消费者倒正 好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源自 17世纪法国拉·封登的寓 言《猴子与猫》,说是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栗子,结果不但 没吃着,反倒把脚上的毛给烧掉了,现喻为受人利用,反受其 害。此句中,不明其语源背景,故宜改为“坐收渔利”。】 例 2. 小李心胸狭窄,受点委屈便逢人说项,四倒苦水。 【“逢人说项”源自唐杨敬之《赠项斯》:“平生不解藏人善, 到处逢人说项斯”。后以此喻四处说某人或某事好处,故应改 为“逢人诉说”。 】 例 3. 为政者就应潜心投入利国利民的实际工作中,乐不思蜀, 专心致志。 【“乐不思蜀”源自《三国志》中刘禅故事,说 是刘禅降司马昭后,被带至洛阳,过着荒淫生活,一日,司马 昭问之,“颇思蜀否?”他回答:“此间乐,不思蜀”,现喻 为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故此成语应改为“乐此不疲”。】
例4.八年来,张怀书想方设法资助失学儿童的事,实 是罄竹难书,谁也说不清有多少。【“罄竹难书” 《旧唐书李密传》:“密作书移郡县,数隋炀帝十罪, 且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 难尽。’罄竹难书,极言事实之多,难以尽载,常指 罪恶。此句中应改为“举不胜数”或“不胜枚举”】 例5.沙尘暴的形成,与人们对森林的滥砍滥伐有关, 因此,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只顾眼前的行 为是不行的。【“目无全牛”源自《庄子养生主》 说是庖丁为文惠君剖牛,文惠王大为惊叹,庖丁释刀 曰:“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人们以此喻技艺到了极其娴熟地步, 进入得心应手的境界。】
例 4. 八年来,张怀书想方设法资助失学儿童的事,实 是罄竹难书,谁也说不清有多少。 【 “罄竹难书”, 《旧唐书·李密传》:“密作书移郡县,数隋炀帝十罪, 且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 难尽。’罄竹难书,极言事实之多,难以尽载,常指 罪恶。此句中应改为“举不胜数”或“不胜枚举”】 例 5. 沙尘暴的形成,与人们对森林的滥砍滥伐有关, 因此,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只顾眼前的行 为是不行的。 【“目无全牛”源自《庄子·养生主》, 说是庖丁为文惠君剖牛,文惠王大为惊叹,庖丁释刀 曰:“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人们以此喻技艺到了极其娴熟地步, 进入得心应手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