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 国各地区年度专利实力状况的变化和各地区年度专利事业的发展进 步。指标体系注重选取具有可持续、相对稳定的指标,便于年度推 进 (四)易获取性 在指标的选取时,遵循指标简单易懂和数据的易获取标准。避 免纳入过多需经核算的复杂指标。随着今后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 将会对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指标体系结构与调整 2013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主要从专利创造、运用、保护、 管理与服务五个方面来对全国各地区专利实力状况进行监测评价。 专利实力指标体系总分为100分,包括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 理与服务共5个一级指标,共计34个二级指标。五个一级指标所占 权数分别为,创造21分,运用20分,保护21分,管理22分,服 务16分,具体的二级指标权数详见附件1。 2013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对2012年采用的指标体系作了 动态微调,包括名称调整与内涵扩展。具体如下: 1.指标名称的调整 “当年申请专利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比例”调整为“当年申 请专利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试点、示范、优势企业指数”调整为“国家级示范优势 企业指数” 2.内涵扩展的指标 承担国家级项目指数所包含的国家级项目有所增加,新增 如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等,并将
2013 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 — 4 — 国各地区年度专利实力状况的变化和各地区年度专利事业的发展进 步。指标体系注重选取具有可持续、相对稳定的指标,便于年度推 进。 (四) 易获取性 在指标的选取时,遵循指标简单易懂和数据的易获取标准。避 免纳入过多需经核算的复杂指标。随着今后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 将会对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指标体系结构与调整 2013 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主要从专利创造、运用、保护、 管理与服务五个方面来对全国各地区专利实力状况进行监测评价。 专利实力指标体系总分为 100 分,包括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 理与服务共 5 个一级指标,共计 34 个二级指标。五个一级指标所占 权数分别为,创造 21 分,运用 20 分,保护 21 分,管理 22 分,服 务 16 分,具体的二级指标权数详见附件 1。 2013 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对 2012 年采用的指标体系作了 动态微调,包括名称调整与内涵扩展。具体如下: 1.指标名称的调整 ——“当年申请专利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比例”调整为“当年申 请专利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试点、示范、优势企业指数”调整为“国家级示范优势 企业指数”。 2.内涵扩展的指标 内涵扩展的指标 ——承担国家级项目指数所包含的国家级项目有所增加,新增 如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等,并将
2013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 知识产权示范、示范创建、试点园区动态调整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试点园区,将强县工程区分为示范县区及试点县区。 四、数据收集与处理 (一)数据的收集 2013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的指标体系主要使用了2013年 与2012年两年的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四条渠道 1.公开数据。包括以绝对数反映规模的指标和以密度反映强度 的指标。这些指标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知识产权统 计年报》、《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专利统计年报》等公开统计资料 部门行政记录。涉及专利运用的质押、许可、转移转让,专 利保护与管理等指标,数据来自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行政记录 3.地方报送数据。主要是针对专利管理与服务中的部分指标 全国31个省(区、市)知识产权相关部门报送了2013年的部分数 据 4.专利调查数据。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专利比例以及授权专利企 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设置比例这两项指标数据则通过国家知识产权 局组织的年度专利调查工作获得 (二)数据的处理 在计算指标体系各层级综合指数时,对指标体系中原始数据采 用中位数作为标杆值来标准化,中位数为60分,最大值为100分, 区间内按比例赋值。按照相应权重,进行各地区专利实力综合指数 测算。对于逆向指标得分,则以100分减去上述方法计算得分得到 相应指数,其他标准保持不变。具体方法参见附件1与附件2 1中位数是统计总体中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 若统计总体为奇数,则中位数为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若总体为偶数,则为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变量值
2013 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 — 5 — 知识产权示范、示范创建、试点园区动态调整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试点园区,将强县工程区分为示范县区及试点县区。 四、数据收集与处理 (一) 数据的收集 2013 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的指标体系主要使用了 2013 年 与 2012 年两年的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四条渠道: 1. 公开数据。包括以绝对数反映规模的指标和以密度反映强度 的指标。这些指标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知识产权统 计年报》、《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专利统计年报》等公开统计资料。 2. 部门行政记录。涉及专利运用 。 的质押、许可、转移转让,专 利保护与管理等指标,数据来自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行政记录。 3. 地方报送数据。主要是针对专利管理与服务中的部分指标 。 , 全国 31 个省(区、市)知识产权相关部门报送了 2013 年的部分数 据。 4. 专利调查数据。进入产业化阶段的 。 专利比例以及授权专利企 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设置比例这两项指标数据则通过国家知识产权 局组织的年度专利调查工作获得。 (二) 数据的处理 在计算指标体系各层级综合指数时,对指标体系中原始数据采 用中位数1作为标杆值来标准化,中位数为 60 分,最大值为 100 分, 区间内按比例赋值。按照相应权重,进行各地区专利实力综合指数 测算。对于逆向指标得分,则以 100 分减去上述方法计算得分得到 相应指数,其他标准保持不变。具体方法参见附件 1 与附件 2。 1 中位数是统计总体中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 若统计总体为奇数,则中位数为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若总体为偶数,则为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变量值 的平均值
2013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 第二部分全国专利综合实力综述与评价 、全国专利综合实力综述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工作。这是新形势下,中央对知识产权 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对于知识产权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和指导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全国知识产权系 统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一)专利创造质量逐步提升 专利质量逐渐稳步提升。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 的若干意见》,加大对低质量专利申请的监控力度,严把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专利审查质量标准,引导专利申请结构不断优化。各地相 继出台相关政策,有效引导创新主体更加注重专利质量 2013年,我国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82.5万件,同比增长26.3%, 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共授权发明专利20.8万件。其中国内发明 专利授权14.4万件,与去年持平。截至2013年底,国内(不含港 澳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58.7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 量达到4.02件,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设定目标 同时,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占三种专利总量的34.7%,五年来首 次超过1/3.我国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9万件,占国内总量的 54.9%。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结构不断优化,专利申请质量逐步提升
2013 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 — 6 — 第二部分 全国专利综合实力综述与评价 一、全国专利综合实力综述 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工作。这是新形势下,中央对知识产权 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对于知识产权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和指导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全国知识产权系 统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一)专利创造质量逐步提升 专利质量逐渐稳步提升。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 的若干意见》,加大对低质量专利申请的监控力度,严把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专利审查质量标准,引导专利申请结构不断优化。各地相 继出台相关政策,有效引导创新主体更加注重专利质量。 2013 年,我国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 82.5 万件,同比增长 26.3%, 连续 3 年位居世界首位;共授权发明专利 20.8 万件。其中国内发明 专利授权 14.4 万件,与去年持平。截至 2013 年底,国内(不含港 澳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 58.7 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 量达到 4.02 件,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设定目标。 同时,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占三种专利总量的 34.7%,五年来首 次超过 1/3.我国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7.9 万件,占国内总量的 54.9%。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结构不断优化,专利申请质量逐步提升
2013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 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逐步稳固。此外,2013年,国家知识产 权局共受理《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2.29万件,同比 增长15.0% (二)专利运用创新取得进展 是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探索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国家专利导 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确定首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 积极推进专利协同运用,选定一批行业协会和企业为专利协同运用 试点单位和专利运营试点企业。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专利转 移转化工作,指导支持4个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立专利转移转化服 务机制。各地积极落实专利导航工作部署,全国专利导航工作体系 初步建立 二是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 融资、投融资服务试点。全年专利权质押金额达254亿元人民币 比上年增长80%。从2008年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以来, 专利权质押金额累计达到638亿元,年均增长112%。专利保险取得 新进展,2013年全国有530家企业对1855件专利投保,保障金额 6438万元。自2008年起,知识产权局先后在29个地区开展知识产 权质押融资试点、投融资服务试点,有力推动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在 全国开展。自2012年起,在25个地区开展专利保险试点,目前已 有20个试点地区出台专利保险推进工作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保 费补贴、购买中介服务、保险合作机构优惠服务、费率调整等服务 模式 三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深入推进。全面推行实施《企业知识产 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全国近1800家企业开展贯标,200多家知 7
2013 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 — 7 — 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逐步稳固。此外,2013 年,国家知识产 权局共受理《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 2.29 万件,同比 增长 15.0%。 (二)专利运用创新取得进展 一是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探索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国家专利导 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确定首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 积极推进专利协同运用,选定一批行业协会和企业为专利协同运用 试点单位和专利运营试点企业。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专利转 移转化工作,指导支持 4 个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立专利转移转化服 务机制。各地积极落实专利导航工作部署,全国专利导航工作体系 初步建立。 二是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 融资、投融资服务试点。全年专利权质押金额达 254 亿元人民币, 比上年增长 80%。从 2008 年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以来, 专利权质押金额累计达到 638 亿元,年均增长 112%。专利保险取得 新进展,2013 年全国有 530 家企业对 1855 件专利投保,保障金额 6438 万元。自 2008 年起,知识产权局先后在 29 个地区开展知识产 权质押融资试点、投融资服务试点,有力推动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在 全国开展。自 2012 年起,在 25 个地区开展专利保险试点,目前已 有 20 个试点地区出台专利保险推进工作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保 费补贴、购买中介服务、保险合作机构优惠服务、费率调整等服务 模式。 三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深入推进。全面推行实施《企业知识产 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全国近 1800 家企业开展贯标,200 多家知
2013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 识产权咨询服务机构全面参与。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 确定首批12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77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 优势企业。会同工信部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在26 个省开展知识产权托管试点。 (三)专利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是专利法律法规修改工作稳步推进。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 稿)上报国务院,草案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完善了保护措施和手段 起草完成《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继续推进《专利代理条 例》等法律法规修改完善工作。积极开展立法后的评估工作。探索 建立地方专利立法指导协调机制,开展专利促进与保护等立法的可 行性研究。各地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法规建设 二是知识产权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继续推进专利侵权纠纷快 速调解机制建设。推动分区域执法协作调度机制建设。知识产权执 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杈系统执法办案与知识 产杈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纳入“双打办”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 标。全国三级专利执法办案信息报送系统投入使用。全年各地办案 总量1.6万件,同比增长79.8%,其中专利纠纷5056件,同比增长 一倍。办案周期进一步缩短,执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专利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一是知识产权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企 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知识产权促进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意见 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开展专利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知识产权行政 管理工作定位等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研究。研究完善专利指标考核 评价体系和知识产权统计指标体系。知识产权政策指导力度进一步
2013 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 — 8 — 识产权咨询服务机构全面参与。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 确定首批 127 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 771 家国家级知识产权 优势企业。会同工信部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在 26 个省开展知识产权托管试点。 (三)专利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专利法律法规修改工作稳步推进。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 稿)上报国务院,草案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完善了保护措施和手段。 起草完成《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继续推进《专利代理条 例》等法律法规修改完善工作。积极开展立法后的评估工作。探索 建立地方专利立法指导协调机制,开展专利促进与保护等立法的可 行性研究。各地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法规建设。 二是知识产权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继续推进专利侵权纠纷快 速调解机制建设。推动分区域执法协作调度机制建设。知识产权执 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系统执法办案与知识 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纳入“双打办”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 标。全国三级专利执法办案信息报送系统投入使用。全年各地办案 总量 1.6 万件,同比增长 79.8%,其中专利纠纷 5056 件,同比增长 一倍。办案周期进一步缩短,执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专利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一是知识产权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企 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知识产权促进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意见 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开展专利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知识产权行政 管理工作定位等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研究。研究完善专利指标考核 评价体系和知识产权统计指标体系。知识产权政策指导力度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