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学案 周次:编号 时间 主编: 审批: 说“一”不“二” 避免歧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2、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学习过程 导入 1、做脑筋急转弯题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 (“错”) 2、猜字谜 “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 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 现象,运用得当能増添语言的趣味性。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 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 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喜欢游山 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 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 多家酒店。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 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 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 、产生之因 )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 1、这个人好说话。 、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高二年级语文学案 周次: 编号: 时间: 主编: 审批: 说“一”不“二” ——避免歧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2、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做脑筋急转弯题 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 (“错”) 2、猜字谜 “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 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 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 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 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喜欢游山 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 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 多家酒店。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 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 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 求。 二、产生之因 一) 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 1、这个人好说话。 2、到 1999 年底,他还欠款 1000 元。 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 音机。(真不少)(89年高考题) 5、你为什么扛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 (89年高考题) 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 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2004年全国卷一) )多义词引起歧义 1、这真是奷球。( )(名词多义) 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3、他倒了一杯水 4、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5、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以上为动词多义 6、船已启程,二日即到。( 7、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 ,)(数量 词多义) 8、他的笑话说不完 (短语多义) 三)兼类词构成歧义 9、我要炒肉丝。(形容词或动词) 10、饭不热了。(动词, 形容 11、他原来住这里。(名词, 词 12、县里通知,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形容 词 动 13、楼下有辆自行车没锁。(动词或名词 课堂小结: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 音机。(真不少)(89 年高考题) 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 (89 年高考题) 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 ) 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 ) 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 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2004 年全国卷一) 二)多义词引起歧义 1、这真是好球。( )(名词多义) 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 3、他倒了一杯水。( ) 4、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 5 、独联体国家 看不上 2002 年世界杯足球赛。 ( ) (以上为动词多义) 6、船已启程,二日即到。( ) 7、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 )(数量 词多义) 8、他的笑话说不完。( )(短语多义) 三)兼类词构成歧义 9、我要炒肉丝。(形容词或动词) 10、饭不热了。(动词, ;形容 词, ) 11、他原来住这里。(名词, ;副 词, ) 12 、 县 里 通 知 , 让 赵 乡 长 本 月 15 日 前 去 汇 报 。( 形 容 词 , ; 动 词, ) 13、楼下有辆自行车没锁。(动词或名词) 课堂小结:
高二年级语文学案 周次:编号:时间: 主编 审批 说“一”不“二” 避免歧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2、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结构不明产生歧义 新的国家的领导人(形容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2、围剿土匪的部队 (动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3、两个朋友送的小花瓶。(数量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4、教师节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2004年全国卷四)(副词管辖范围 不确定) 5、哥哥和弟弟的朋友。 (连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6、对他的帮助 (介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7、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1996 年高考题) 二)关系不明引起歧义 1、我弟弟得了阑尾炎,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是他父亲,他得请假去照料_。(1989年高考题) 2、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2004年高考题) 3、那些人连我都看不起。 4、她的花棉袄罩着红上衣。 5、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三)指代不明引起歧义 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 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一) 2、当他把证书发给小张时,他对他笑了笑。(他对小张笑,还是小张对他笑?) 3、李明告诉张伟,他爸爸出差了。(谁的爸爸?) 四)省略不当引起歧义 1、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1992
高二年级语文学案 周次: 编号: 时间: 主编: 审批: 说“一”不“二” ——避免歧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2、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结构不明产生歧义 1、新的国家的领导人 (形容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2、围剿土匪的部队 (动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3、两个朋友送的小花瓶。(数量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4、教师节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2004 年全国卷四)(副词管辖范围 不确定) 5、哥哥和弟弟的朋友。 (连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6、对他的帮助 (介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7、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1996 年高考题) 二)关系不明引起歧义 1、我弟弟得了阑尾炎, 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是他父亲,他得请假去照料 。(1989 年高考题) 2、这是名模孙燕摄于 2002 年 11 月的照片。(2004 年高考题) 3、那些人连我都看不起。 4、她的花棉袄罩着红上衣。 5、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三)指代不明引起歧义 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 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2004 年高考题全国卷一) 2、当他把证书发给小张时,他对他笑了笑。(他对小张笑,还是小张对他笑?) 3、李明告诉张伟,他爸爸出差了。(谁的爸爸?) 四)省略不当引起歧义 1、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1992
年三南题)(谁来到这里?孩子们,还是李大伯?) 、他只有一个儿子,在医院工作。(1992年三南题)(谁在医院工作?他,还 是儿子?) 3、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谁提包?张 原,还是老人?) 4、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务台 五)语序不当引起歧义 1、两个中学的老师 2、昨天,这位原河海大学工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顾宏玉已办好一切手续,正 式就任琼花集团总经理 3、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 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2004年全国卷一) 六)误用标点引起歧义 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 解决。 、消除歧义的方法 补充语境法如:你为什么扛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 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 2、更换词语法如 3、调整语序法如 4、增删词语法如 5、补全省略法如 6、改变结构法如 7、明确指代法如 8、增加标点法如 [导练]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分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 他家去 B.走进新建的师范学院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 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D.他的父母是中学教员,他妈妈就在其母校任教,这次作为校方代表,千里迢 迢也赶到北京来了。 课堂小结:
年三南题)(谁来到这里?孩子们,还是李大伯?) 2、他只有一个儿子,在医院工作。(1992 年三南题)(谁在医院工作?他,还 是儿子?) 3、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谁提包?张 原,还是老人?) 4、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务台。 五)语序不当引起歧义 1、两个中学的老师 2、昨天,这位原河海大学工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顾宏玉已办好一切手续,正 式就任琼花集团总经理。 3、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 14 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 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2004 年全国卷一) 六)误用标点引起歧义 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 解决。 二、消除歧义的方法 1、补充语境法 如: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你为什 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 2、更换词语法 如: 3、调整语序法 如 4、增删词语法 如 5、补全省略法 如 6、改变结构法 如 7、明确指代法 如 8、增加标点法 如 [ 导 练 ] 1 、 下 列 各 句 中 , 句 意 明 确 , 没 有 语 病 的 一 句 是 ( ) A.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分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 他家去。 B.走进新建的师范学院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 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D.他的父母是中学教员,他妈妈就在其母校任教,这次作为校方代表,千里迢 迢也赶到北京来了。 课堂小结:
四、产生之因 )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 1、这个人好说话。(“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 声,是“爱好、喜欢”之意) 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还”hai是“仍旧” 之意,hun是“归还”之意) 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难”读nan指两兄弟或泛指两人同样 低劣。Eg:他俩一个不求上进,一个得过且过,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读nin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一个季度就生产了 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89年高考题) 5、你为什么扛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 是我呀!)(89年高考题 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我/写不 好。(没有把握) 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人都得说)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 说) 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 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2004年全国卷一) 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二)多义词引起歧义 ll、这真是好球。(即可指球的质量优良耐用,又可指精彩的进球)(名 词多义) 1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即可理解为“回忆”,又可理解 为“希望、打算”) 13、他倒了一杯水。(“倒”可指“泼掉”,也可指“斟上”) 14、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可指“行走”,也可指“离开”) 15、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年世界杯足球赛。(可指“瞧不起”,也 可指“无条件看”) 以上为动词多义) 16、船已启程,二且即到。(可指“两天”,也可指“二号”) 、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可指“这一边”,也可指“每一边”) (数量词多义) 18、他的笑话说不完。(可指“他讲的笑话”,也可指“有关他的笑话”)
四、产生之因 二) 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 1、这个人好说话。 (“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 声,是“爱好、喜欢”之意) 2、到 1999 年底,他还欠款 1000 元(人民币)。(“还”hái 是“仍旧” 之意,huán 是“归还”之意) 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难”读 nán 指两兄弟或泛指两人同样 低劣。Eg:他俩一个不求上进,一个得过且过,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读 nàn 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 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89 年高考题) 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 是我呀!)(89 年高考题) 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 (这份报告)我/写不 好。(没有把握) 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人都得说)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 说) 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 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2004 年全国卷一) 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二)多义词引起歧义 11、这真是好球。(即可指球的质量优良耐用,又可指精彩的进球)(名 词多义) 1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即可理解为“回忆”,又可理解 为“希望、打算”) 13、他倒了一杯水。(“倒”可指“泼掉”,也可指“斟上”) 14、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可指“行走”,也可指“离开”) 15、独联体国家看不上 2002 年世界杯足球赛。(可指“瞧不起”,也 可指“无条件看”) ( 以上为动词多义) 16、船已启程,二日即到。(可指“两天”,也可指“二号”) 17、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可指“这一边”,也可指“每一边”) (数量词多义) 18、他的笑话说不完。(可指“他讲的笑话”,也可指“有关他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