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 第五课言之有理 第四节说“一”不“二” 避免歧义 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如何辨析和分化语句歧义,从而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 交际障碍。学习重点是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且学会消解 语句歧义的方法 课堂活动 “费解”是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讲法。虽然有这么个 分别,论效果是一样的:说话不明白,要读者伤脑筋。 (1) 两种解释一正一误。歧义这个毛病也有轻重之分。有时候两 种解释显然是只有一种是对的。这虽然不至于影响读者的了解,可是要他猜测 番,使他的时间和精神受到不必要的损失。例如: ①“把赵树理的作品翻译成外国文字,一定要用适当的语言来翻译,否则所翻的 作品就不是作者的面貌。” ②“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③“一边站着一个孩子,看来年纪还很小。 ④“因为是冬季,没有看到耕种的情形,只看到秋季的收获 ⑤“区代表四十九人,妇女代表倒占了二十一人。 ⑥“小屋分成两间,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另一间关上了门的房间显然是卧室。” ⑦“召开了各校学生家长妈妈会。” ⑧“在这几天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 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解析 ①“所翻的作品”可以指原作,也可以指译文,但是从整句来看,自然是指译文, 该说“翻出来的作品
语言文字应用 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四节 说“一”不“二”—— 避免歧义 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如何辨析和分化语句歧义,从而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 交际障碍。学习重点是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且学会消解 语句歧义的方法。 课堂活动: “费解”是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讲法。虽然有这么个 分别,论效果是一样的:说话不明白,要读者伤脑筋。 (1) 两种解释一正一误。歧义这个毛病也有轻重之分。有时候两 种解释显然是只有一种是对的。这虽然不至于影响读者的了解,可是要他猜测一 番,使他的时间和精神受到不必要的损失。例如: ①“把赵树理的作品翻译成外国文字,一定要用适当的语言来翻译,否则所翻的 作品就不是作者的面貌。” ②“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③“一边站着一个孩子,看来年纪还很小。” ④“因为是冬季,没有看到耕种的情形,只看到秋季的收获。” ⑤“区代表四十九人,妇女代表倒占了二十一人。” ⑥“小屋分成两间,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另一间关上了门的房间显然是卧室。” ⑦“召开了各校学生家长妈妈会。” ⑧“在这几天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 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解析: ①“所翻的作品”可以指原作,也可以指译文,但是从整句来看,自然是指译文, 该说“翻出来的作品
②容易使人误会当中漏了“一辆”二字,以为是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应该把 “和”字改“夹”字,或是在“一辆”底下加“漆了”二字 ③“一边站着一个孩子”,让人疑心有两个孩子,其实只有一个。把“一边”改 作“旁边”,就不会引起误解了 ④“秋季的收获”,似乎是指秋季的收获情形。但是冬季里看不到秋季的收获情 形,看到的是“秋季的收获物”。 ⑤读者可能把区代表和妇女代表看成两种身份不同的代表,其实妇女代表也是区 代表。“妇女代表”的“代表”二字宜删,否则应该在前头加上“其中”二字。 ⑥“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可以解释是客堂和厨房的相接,也可以解释是客堂兼 做厨房。前面说“分成两间”,可见第二种解释是正确的,应该说“一间是客堂 兼厨房,另一间 ⑦可能解释成“学生家长会”和“妈妈会”,但实际上 这一定是二而一的东西。应该改作“‘妈妈会’(学生家长会)”。⑧很可能使 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该把“逐日”改作 “都有” (2) 两种解释都可能。这种错误比前一种更严重,因为两种解释 都讲得通,读者就无从知道你的真意所在了。例如 ⑨“所以能有这些收获,除去领导上的努力及工人们的自觉要求外,并在各个班 以四个人组织了检查小组,在读报时间进行检查和督促。” ⑩0“现全渠已勘测完毕一百四十四华里。”“不管实际情况及个别成员水平的还 不够……其中只有极少数的译作能真正译出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 解析: ⑨可能是每班组织一个四人检查小组,也可能是各班共同组织一个四人检查小 组 ⑩没说全渠究竟有多长。如果全长一百四十四华里,那么该说“全渠一百四十四 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一百四十四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 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一百四十四华里。”的歧义是:(甲)不管“实际 情况”及“个别成员的水平还不够”,(乙)不管“实际情况及个别成员水平” 的还不够。的歧义是:(甲)原作的“风格”和“语言”一致,(乙)译作的“风 格和语言”和原作的“风格和语言”一致。 结构切分不同的例子:(1a)“我们|三个一组。”(1b)“我们三个|一组。” (1a)“三个一组”是“我们”的谓语,(1b)“一组”是“我们三个”的谓语
②容易使人误会当中漏了“一辆”二字,以为是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应该把 “和”字改“夹”字,或是在“一辆”底下加“漆了”二字。 ③“一边站着一个孩子”,让人疑心有两个孩子,其实只有一个。把“一边”改 作“旁边”,就不会引起误解了。 ④“秋季的收获”,似乎是指秋季的收获情形。但是冬季里看不到秋季的收获情 形,看到的是“秋季的收获物”。 ⑤读者可能把区代表和妇女代表看成两种身份不同的代表,其实妇女代表也是区 代表。“妇女代表”的“代表”二字宜删,否则应该在前头加上“其中”二字。 ⑥“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可以解释是客堂和厨房的相接,也可以解释是客堂兼 做厨房。前面说“分成两间”,可见第二种解释是正确的,应该说“一间是客堂 兼厨房,另一间……”。⑦可能解释成“学生家长会”和“妈妈会”,但实际上 这一定是二而一的东西。应该改作“‘妈妈会’(学生家长会)”。⑧很可能使 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该把“逐日”改作 “都有”。 (2) 两种解释都可能。这种错误比前一种更严重,因为两种解释 都讲得通,读者就无从知道你的真意所在了。 例如: ⑨“所以能有这些收获,除去领导上的努力及工人们的自觉要求外,并在各个班 以四个人组织了检查小组,在读报时间进行检查和督促。” ⑩“现全渠已勘测完毕一百四十四华里。”“不管实际情况及个别成员水平的还 不够……其中只有极少数的译作能真正译出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 解析: ⑨可能是每班组织一个四人检查小组,也可能是各班共同组织一个四人检查小 组。 ⑩没说全渠究竟有多长。如果全长一百四十四华里,那么该说“全渠一百四十四 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一百四十四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 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一百四十四华里。”的歧义是:(甲)不管“实际 情况”及“个别成员的水平还不够”,(乙)不管“实际情况及个别成员水平” 的还不够。的歧义是:(甲)原作的“风格”和“语言”一致,(乙)译作的“风 格和语言”和原作的“风格和语言”一致。 结构切分不同的例子:(1a)“我们∣三个一组。”(1b)“我们三个∣一组。” (1a)“三个一组”是“我们”的谓语,(1b)“一组”是“我们三个”的谓语
赵元任在《汉语中的歧义》中举了一个有四种意义的例子: (3a)“叫:“汽车,快点儿!’”(3b)“叫汽车,快点儿!”(3c)“叫汽 车|快点儿。”(比乘电车什么的)(3d)“叫|汽车快点儿。”(3a)由“叫” 字引进一个命令句,是对出租汽车说的。(3b)是两个命令句,是对身边的某人 说的。(3c)是一个陈述句,“叫汽车”是主语,“快点儿”是谓语。(3d)是 个直接命令句(对身边的某人)包含一个间接命令句(对出租汽车)。 有一个老笑话:有一个人赴宴,看见席上有板鸭,恍然大悟,说:“以前我不知 道咸鸭蛋是哪里来的,现在知道了,原来是咸鸭生的。”对于“咸鸭蛋”的正确 的和错误的理解可以用不同的结构分析来说明:(4a)“咸|鸭蛋。”(4b)“咸 鸭|蛋。” 曾经有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解释“不要求全负责”,说是“不要要求人家负全部责 任”。一时传为笑谈。(5a)是正确的分析,(5b)是错误的分析:(5a)“不 要|求全负责。”(5b)“不要求|全负责。” 知识点讲解: 歧义的分类:教科书95页 口头歧义 0口头歧义是指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造成的歧义。 经常吃这东西能zhi瘤 产品全b合格 岸边停着一艘you船 我买10斤shi油 词汇歧义 0词汇歧义是指某个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语造成的歧义 同形同音歧义:他原来住这里 (“以前”或“发现了真实情况” 同形多义歧义:菜不热了 (“不热了,凉了”或“加热”)
赵元任在《汉语中的歧义》中举了一个有四种意义的例子: (3a)“叫:‘汽车,快点儿!’”(3b)“叫汽车,快点儿!”(3c)“叫汽 车∣快点儿。”(比乘电车什么的)(3d)“叫∣汽车快点儿。”(3a)由“叫” 字引进一个命令句,是对出租汽车说的。(3b)是两个命令句,是对身边的某人 说的。(3c)是一个陈述句,“叫汽车”是主语,“快点儿”是谓语。(3d)是 一个直接命令句(对身边的某人)包含一个间接命令句(对出租汽车)。 有一个老笑话:有一个人赴宴,看见席上有板鸭,恍然大悟,说:“以前我不知 道咸鸭蛋是哪里来的,现在知道了,原来是咸鸭生的。”对于“咸鸭蛋”的正确 的和错误的理解可以用不同的结构分析来说明:(4a)“咸∣鸭蛋。”(4b)“咸 鸭∣蛋。” 曾经有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解释“不要求全负责”,说是“不要要求人家负全部责 任”。一时传为笑谈。(5a)是正确的分析,(5b)是错误的分析:(5a)“不 要∣求全负责。”(5b)“不要求∣全负责。” 知识点讲解: 歧义的分类:教科书 95 页。 口头歧义 Ø 口头歧义是指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造成的歧义。 经常吃这东西能 zhì 癌 产品全 bù 合格 岸边停着一艘 yóu 船 我买 10 斤 shí 油 词汇歧义 Ø 词汇歧义是指某个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语造成的歧义。 同形同音歧义:他原来住这里 (“以前”或“发现了真实情况”) 同形多义歧义:菜不热了 (“不热了,凉了”或“加热”)
同形多音歧义:还欠款四万元 (“hai,仍旧”或“huan,归还”) 0组合歧义是同一类型的结构都可能会有歧义。 如“咬死了猎人的狗”、“撞倒了他的自行车” 0语法结构歧义 结构层次不同:两个外语学院的学 生 结构关系不同:我们要进口钢材 偏正:进口的 钢材 动宾进口 钢材,不进口别的 关系层次不同:日夜思念着我的慈祥的母亲 v这个报告我写不好。 ⅴ我说不过他也得说。 ⅴ他知道这件事不要紧 v我还要煎鸡蛋。 v我们要学习文件。 0语义结构歧义层次和关系一样,但仍有歧义 小徐的毛衣织得好。 小林在火车上写字
同形多音歧义:还欠款四万元 (“hái,仍旧”或 “huán,归还”) Ø 组合歧义是同一类型的结构都可能会有歧义。 如“咬死了猎人的狗”、“撞倒了他的自行车” Ø 语法结构歧义 结构层次不同:两个外语学院的学 生 结构关系不同:我们要进口钢材 偏正:进口的 钢材 动宾 进口 钢材,不进口别的 关系层次不同:日夜思念着我的慈祥的母亲 v 这个报告我写不好。 v 我说不过他也得说。 v 他知道这件事不要紧。 v 我还要煎鸡蛋。 v 我们要学习文件。 Ø 语义结构歧义 层次和关系一样,但仍有歧义 小徐的毛衣织得好。 小林在火车上写字
刘芳看望被丈夫打伤的李红。 老王有个儿子很骄傲。 判断下列句子的歧义类型 我们要进口家电。语法结构歧义 毛主席的书。 语义结构歧义 两个学校的学生。语法结构歧义 他在火车上写字。语义结构歧义 他原来是经理。词汇歧义 妙手回春解歧义 v“修改法” 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通过添加、替换、移位等办法,直接修改原句使 有歧义的句子变成没有歧义的句子。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我倒了一杯茶 v“补写法” 在保持原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原句的前后补写上必要的句子来消除歧 △这个人连领导都不理 补写法消除: ①这个人连领导都不理,大家也别理他。 ②这个人连领导都不理,态度傲慢,自以为是,也更瞧不起我们了。 开刀的是他父亲
刘芳看望被丈夫打伤的李红。 老王有个儿子很骄傲。 判断下列句子的歧义类型 我们要进口家电。语法结构歧义 毛主席的书。 语义结构歧义 两个学校的学生。语法结构歧义 他在火车上写字。语义结构歧义 他原来是经理。 词汇歧义 妙手回春解歧义: v“修改法” 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通过添加、替换、移位等办法,直接修改原句使 有歧义的句子变成没有歧义的句子。 v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v 我倒了一杯茶。 v“补写法” 在保持原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原句的前后补写上必要的句子来消除歧 义。 △这个人连领导都不理 补写法消除: ①这个人连领导都不理,大家也别理他。 ②这个人连领导都不理,态度傲慢,自以为是,也更瞧不起我们了。 开刀的是他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