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易文言文阅读(二)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玉城中学董道美编制 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 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答案 1.①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确翻译) ②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句中的“虽(虽然 (专一、坚守)”、“期”。) 2做人要诚信守时等 译文 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 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 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 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酒宴。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二)齐宜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 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 ②宣王说之:之 2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译文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答案 1.①、给。②通“悦”,喜欢。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② 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3滥竽充数。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齐闵王继位。齐闵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独 奏,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浅易文言文阅读(二)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玉城中学 董道美编制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 是乎始强。 【注释】 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 分) 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 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一) 文侯与虞人期猎 答案 1. ①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确翻译) ②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句中的“虽(虽然)”、“岂”、“一 (专一、坚守)”、“期”。) 2.做人要诚信 守时 等 译文: 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 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 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 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酒宴。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 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 ②宣王说之.:之 2.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答案 1.①、给。 ② 通“悦”,喜欢。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② 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3.滥竽充数。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齐闵王继位。齐闵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独 奏,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三)邹孟轲母(节选 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盂母曰:“此 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1)炫卖(2)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 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③3),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4)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 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译文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三)邹孟轲母(节选)答案 1①离开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译文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 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 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 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 “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等到孟子长大,他学习了六艺等六本经书,最终成就了大学问家的名声。君子都说孟子 的母亲善于逐渐教育子女 (四)项籍者,下相人也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 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 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 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用靥给下面文字加划分节奏停顿。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解释加点词语 略知其意 梁以此奇籍 3.翻译句子
(三)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 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 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 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 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三)邹孟轲母(节选)答案 1.①离开 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 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译文: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 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 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 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 “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等到孟子长大,他学习了六艺等六本经书,最终成就了大学问家的名声。君子都说孟子 的母亲善于逐渐教育子女。 (四) 项籍者,下相人也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 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 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 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用/给下面文字加划分节奏停顿。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解释加点词语。 略知其.意 梁以此奇.籍 3.翻译句子
毋妄言,族矣。 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或 写出与之有关的一个成语 (四)项籍者,下相人也答案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 奇,以……为奇 3.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4.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破釜沉舟等。 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当初起兵反秦时,年纪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 就是楚国大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jian)杀死的。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将领,封在项 地,所以姓项。 项籍年轻时,学习文字知识没学成,放弃,去学剑,又没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 说:“学文字能够记写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学剑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对抗 万人!”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很高兴,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没学完 秦始皇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与项籍一起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 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乱说话!这是要灭族的!”项梁因为这件事认为项籍很不一般。 项籍身高八尺多,(以他的)力量能举起大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的子弟,也全都 畏惧项籍了。 (五)鲁人身善织展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 曰:“屡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 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j):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 指穿鞋。④跣(xian):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2.翻译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鲁人身善织屦答案 1、(1)有人(2)凭 2、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 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译文 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鞋子,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但是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
毋妄言,族矣。 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或 写出与之有关的一个成语 (四) 项籍者,下相人也 答案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 奇,以……为奇 3. 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4. 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破釜沉舟等。 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当初起兵反秦时,年纪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 就是楚国大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jiǎn)杀死的。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将领,封在项 地,所以姓项。 项籍年轻时,学习文字知识没学成,放弃,去学剑,又没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 说:“学文字能够记写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学剑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对抗 万人!”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很高兴,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没学完。 秦始皇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与项籍一起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 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乱说话!这是要灭族的!”项梁因为这件事认为项籍很不一般。 项籍身高八尺多,(以他的)力量能举起大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的子弟,也全都 畏惧项籍了。 (五)鲁人身善织屦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 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 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jù):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 指穿鞋。④跣(xiǎn):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2.翻译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鲁人身善织屦 答案 1、(1)有人 (2)凭 2、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 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译文: 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鞋子,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但是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
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麻鞋是为了(人 们)穿它(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为了(人们)戴它,但是 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
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麻鞋是为了(人 们)穿它(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为了(人们)戴它,但是 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