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09级高一语文备课组教案 《相信未来》教案 【课前导学】 1、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出生在行军路上。“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后来插队,当工人,参军,在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遭受过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78年用“食指”笔名,意思是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为“我一度被愚昧之人 侮辱、嘲弄和背后指责”。1968年(二十岁)写下了《相信未来》 2、食指的这首《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因此学习时应结合背景来理解。体 悟作者在逆境中坚信未来的那份执著,激发自己,增强生命意识,热爱生命,坚信未来,迎接新世纪的挑 战。反复诵读本诗,从新颖的意象中欣赏诗的美。同时,要理解并鉴赏本诗的艺术特点:节奏和谐,隔行 押韵,音律优美;运用反复手法。 3、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是理解诗歌的必要途径,因此,理解意象及其含义就成为本文的重点;同时 因为这首诗歌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文革,诗歌的意象就具有更为特殊的含义,体会诗人尽管在文革期 间,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上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但他依然以 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课堂讲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作品,熟练朗诵课文,背诵前三段 2、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意象(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及其含义,体会富有韵律感的语言。 2、难点:把握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导引激趣 2001年,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诗歌奖颁发得有点古怪。媒体报道时称之为“自杀者和精神病人”获奖 自杀者,是指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以前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收录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精神病人,是指近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相信 未来》的作者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利于后面诗歌的讲解。 2、自由诵读 1)、看看怎样才能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岀意味(重点解读第三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在他眼前出现的,不再是灰暗的世界,他要用巨手在海天大幕上,率真而又坚定地写下:相信未来 2)、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3)、穿插背景介绍 学生自由诵读,分小组朗读,或分声部朗读 解读意象 1)、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为什么否定现在?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描写现在? 2)、为什么相信未来? 3)、最后一节,诗人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执着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2009 级高一语文备课组教案 6 《相信未来》教案 【课前导学】 1、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 1948 年,出生在行军路上。“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后来插队,当工人,参军,在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遭受过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78 年用“食指”笔名,意思是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为“我一度被愚昧之人 侮辱、嘲弄和背后指责”。1968 年(二十岁)写下了《相信未来》。 2、食指的这首《相信未来》写于 1968 年,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因此学习时应结合背景来理解。体 悟作者在逆境中坚信未来的那份执著,激发自己,增强生命意识,热爱生命,坚信未来,迎接新世纪的挑 战。反复诵读本诗,从新颖的意象中欣赏诗的美。同时,要理解并鉴赏本诗的艺术特点:节奏和谐,隔行 押韵,音律优美;运用反复手法。 3、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是理解诗歌的必要途径,因此,理解意象及其含义就成为本文的重点;同时, 因为这首诗歌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文革,诗歌的意象就具有更为特殊的含义,体会诗人尽管在文革期 间,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上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但他依然以 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课堂讲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作品,熟练朗诵课文,背诵前三段。 2、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意象(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及其含义,体会富有韵律感的语言。 2、难点:把握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导引激趣 2001 年,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诗歌奖颁发得有点古怪。媒体报道时称之为“自杀者和精神病人”获奖。 自杀者,是指 1989 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以前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收录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精神病人,是指近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相信 未来》的作者。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利于后面诗歌的讲解。 2、自由诵读 1)、看看怎样才能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意味(重点解读第三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在他眼前出现的,不再是灰暗的世界,他要用巨手在海天大幕上,率真而又坚定地写下:相信未来。 2)、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3)、穿插背景介绍 学生自由诵读,分小组朗读,或分声部朗读 3、解读意象 1)、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为什么否定现在?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描写现在? 2)、为什么相信未来? 3)、最后一节,诗人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执着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09级高一语文备课组教案 多么坎坷,都应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热爱生命、相信未来。作品的内在情感在此得到发展,理想信念 也得到升华。 4、把握主旨 请简单概括诗歌的主旨 诗人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定,刚强,和执着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 都应该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5、布置作业 诵读本诗 【课堂练习】 1、请模仿本诗的反复手法,以“信念”为话题,写一首诗, 提示:①有具体意象。②使用反复手法。③选择色彩明亮、积极向上的语词。 2、认真阅读下列两首诗,自己尝试鉴赏。(任选一首) 远与近顾城 你 会看我 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我是中国公民张学梦 像台风在海面妊娠 一个伟大的意识,突然闯进我的心 正在浓缩的地球和延展的视线 都来加强,这个应有的振颤一 我是 中国公民!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课外探究】 也可以从了解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和朦胧诗的特点入手,抓住意象和象征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文章脉络: 展示自我——剖析内心—一热情呼唤:把握文章主旨:当“文革”的迷雾使人们陷入迷茫和混乱中,人们 为命运哀叹之时,食指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注重朗读结构:这是一首节奏 舒缓的诗歌,诵读时要把握好。全诗的句式和修辞的应用加强了诗歌的语言力度。进行难点探讨:这首诗 隐约展现了“朦胧诗”的一些什么特点?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2009 级高一语文备课组教案 7 多么坎坷,都应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热爱生命、相信未来。作品的内在情感在此得到发展,理想信念 也得到升华。 4、把握主旨 请简单概括诗歌的主旨 诗人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定,刚强,和执着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 都应该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5、布置作业 诵读本诗 【课堂练习】 1、请模仿本诗的反复手法,以“信念”为话题,写一首诗。 提示: ①有具体意象。②使用反复手法。③选择色彩明亮、积极向上的语词。 2、认真阅读下列两首诗,自己尝试鉴赏。(任选一首) 远与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我是中国公民 张学梦 像台风在海面妊娠 一个伟大的意识,突然闯进我的心 正在浓缩的地球和延展的视线 都来加强,这个应有的振颤—— 我是 中国公民!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课外探究】 也可以从了解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和朦胧诗的特点入手,抓住意象和象征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文章脉络: 展示自我——剖析内心——热情呼唤;把握文章主旨:当“文革”的迷雾使人们陷入迷茫和混乱中,人们 为命运哀叹之时,食指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注重朗读结构:这是一首节奏 舒缓的诗歌,诵读时要把握好。全诗的句式和修辞的应用加强了诗歌的语言力度。进行难点探讨:这首诗 隐约展现了“朦胧诗”的一些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