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溶胶的电学性质 1.电动现象 NaCl (I)电泳(electrophoresis)) 溶液 在外加电场作用 下,胶体粒子在分散 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 Fe(OH)3 象称为电泳。 溶胶
1. 电动现象 (1) 电泳(electrophoresis) 在外加电场作用 下,胶体粒子在分散 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 象称为电泳。 §5 溶胶的电学性质 + - Fe(OH)3 溶胶 NaCl 溶液
(2)电渗(electro-osmosis)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分散介质的定向 移动现象称为电渗。 由于胶粒带电,而溶胶是电中性的, 则介质带与胶粒相反的电荷。在外电场作 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 极移动,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 这是因电而动
(2) 电渗(electro-osmosis)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分散介质的定向 移动现象称为电渗。 由于胶粒带电,而溶胶是电中性的, 则介质带与胶粒相反的电荷。在外电场作 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 极移动,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 这是因电而动
(3)与电渗现象相反的作法是加压力使液体流过毛细 管或多孔性物质,则在毛细管或多孔性物质两端 产生电位差一流动电势,是电渗的反过程。液 体流动产生电(Quincke发现)。 ·(4)胶粒在重力场作用下发生沉降而产生沉降电势, (Dorm效应)。 带电的介质发生流动,则产生流动电势。质点运动 产生沉降电势。 ·以上四种,均为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相对移动的有 关电现象—电动现象
• (3) 与电渗现象相反的作法是加压力使液体流过毛细 管或多孔性物质,则在毛细管或多孔性物质两端 产生电位差——流动电势,是电渗的反过程。液 体流动产生电(Quincke发现)。 • (4) 胶粒在重力场作用下发生沉降而产生沉降电势, (Dorn效应)。 • 带电的介质发生流动,则产生流动电势。质点运动 产生沉降电势。 • 以上四种,均为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相对移动的有 关电现象——电动现象
溶胶粒子表面电荷的来源 ()吸附 由于胶粒颗粒度小,具有巨大的表面能,因此 有吸附分散介质中的离子,以降低其表面能的趋 势。 Fajans Rule 具有与胶粒化学组成相同的离子优先被吸附。 例: AgNO3+KI→AgI+KNO3 若AgNO3过量,则AgI胶粒吸附Ag+而带正电 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而带负电
溶胶粒子表面电荷的来源 (1) 吸附 由于胶粒颗粒度小,具有巨大的表面能,因此 有吸附分散介质中的离子,以降低其表面能的趋 势。 Fajans Rule 具有与胶粒化学组成相同的离子优先被吸附。 例: AgNO3 + KI →AgI + KNO3 若 AgNO3过量,则AgI胶粒吸附Ag+ 而带正电 若 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I- 而带负电
(2)电离 SO2溶胶表面水解 Si02+H20→H2Si03 若溶液显酸性, H2SiO3→HSi02t+OH OH一进入溶液,而使胶粒带正电 若溶液显碱性, H2SiO3→HSi03++H+ H+进入溶液,而使胶粒带负电 例如蛋白质分子,有许多羧基和胺基,在pH较高的 溶液中,离解生成P-COO-离子而负带电;在pH较低 的溶液中,生成P-NH3+离子而带正电
(2) 电离 SiO2 溶胶表面水解 SiO2 + H2O → H2SiO3 若溶液显酸性, H2SiO3 → HSiO2 + + OHOH-进入溶液,而使胶粒带正电 若溶液显碱性, H2SiO3 → HSiO3 + + H+ H+进入溶液,而使胶粒带负电 例如蛋白质分子,有许多羧基和胺基,在pH较高的 溶液中,离解生成P–COO-离子而负带电;在pH较低 的溶液中,生成P-NH3+离子而带正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