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溶胶的动力性质 ·Brown运动 •胶粒的扩散 ·沉降平衡 ·高度分布定律
§3 溶胶的动力性质 • Brown 运动 • 胶粒的扩散 • 沉降平衡 • 高度分布定律
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 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Brown)用显微镜 观察到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粉未不断地作不规 则的运动。 后来又发现许多其它物质如煤、 化石、 金属等的粉未也都有类以的现象。人们称微 粒的这种运动为布朗运动
Brown运动 (Brownian motion) 1827 年植物学家布朗(Brown)用显微镜 观察到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粉末不断地作不规 则的运动。 后来又发现许多其它物质如煤、化石、 金属等的粉末也都有类似的现象。人们称微 粒的这种运动为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示意图
布朗运动示意图
Brown运s动Brownian motion) 1903年发明了超显微镜,为研究布朗运动 提供了物质条件。 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溶胶粒子不断地作 不规则“之”字形的运动,从而能够测出在一 定时间内粒子的平均位移。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布 朗运动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 改变,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 1903年发明了超显微镜,为研究布朗运动 提供了物质条件。 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溶胶粒子不断地作 不规则“之”字形的运动,从而能够测出在一 定时间内粒子的平均位移。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布 朗运动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 改变,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Brown运动的本质 1905年和1906年爱因斯坦(Einstein)和斯莫鲁 霍夫斯基(Smoluchowski)分别阐述了Brown运动的 本质。 认为Brownj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不同 方向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由于受到 的力不平衡,所以连续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作不 规则运动。随着粒子增大,撞击的次数增多,而作 用力抵消的可能性亦大。 当半径大于5m,Brown:运动消失
Brown运动的本质 1905年和1906年爱因斯坦(Einstein)和斯莫鲁 霍夫斯基(Smoluchowski)分别阐述了Brown运动的 本质。 认为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不同 方向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由于受到 的力不平衡,所以连续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作不 规则运动。随着粒子增大,撞击的次数增多,而作 用力抵消的可能性亦大。 当半径大于5 m,Brown运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