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三校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攬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 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 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 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 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 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 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 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 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 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 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威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 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 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 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 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 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 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眀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 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 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 身份,使小说这种虛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 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D.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2019—2020 学年高三校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 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 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 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 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 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 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 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 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 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 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 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 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 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 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 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 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 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 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 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 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D.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C.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 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D.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 重庆市巴南区区委书记李建舂代表说:“我国要实现2020年規划提岀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目标,平均 每年必须实现1000多万人的户籍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带动住房、教育、医疗、 养老等消费需求,使巨大的需求潜力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 “堿镇化既要‘面子’妤看,更要‘里子’实在。”河南省信阳市市委书记乔新江代表说,“新型城 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进城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进得来、留得下、 过得好’。要让他们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在城里过得更加体面、活得更有尊严。 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鹤龄委員说,要提升堿镇化质量,还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大城市和 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人选择在中小城镇生活,解决人口在大城市扎 堆的问题。” 乔新江说:“城镇化要培育配套产业,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 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城镇化的头等大事就是解决就业,”王鹤龄说,“有了产业,才能吸纳就业、容纳人口,有了产业 体系的发展,才能推动城市设施不断完善。” 李建春说:“从国家层面看,城镇化战略很淸晰,就是‘攴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 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摘编自齐志明、李坚、许晴《城镇化不能重“面子”轻“里子”》) 材料 一城镇人口占比 …农村人口占比 09019019010019000208(年) 自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已从7.51亿增加到2018年的42亿,城镇化率从30%提高 (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C.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 性。 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D.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 重庆市巴南区区委书记李建春代表说:“我国要实现 2020 年规划提出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目标,平均 每年必须实现 1000 多万人的户籍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带动住房、教育、医疗、 养老等消费需求,使巨大的需求潜力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 “城镇化既要‘面子’好看,更要‘里子’实在。”河南省信阳市市委书记乔新江代表说,“新型城 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进城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进得来、留得下、 过得好’。要让他们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在城里过得更加体面、活得更有尊严。” 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鹤龄委员说,要提升城镇化质量,还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大城市和 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人选择在中小城镇生活,解决人口在大城市扎 堆的问题。” 乔新江说:“城镇化要培育配套产业,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 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城镇化的头等大事就是解决就业,”王鹤龄说,“有了产业,才能吸纳就业、容纳人口,有了产业 体系的发展,才能推动城市设施不断完善。” 李建春说:“从国家层面看,城镇化战略很清晰,就是‘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 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摘编自齐志明、李坚、许晴《城镇化不能重“面子”轻“里子”》) 材料二: 自 1950 年以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已从 7.51 亿增加到 2018 年的 42 亿,城镇化率从 30%提高 至 55%。 (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材料三: 016年5月,我国整体上并不存在“逆城镇化”的现象,但需要采取措施逐步消除不正常现象。一是 对城镇化要有清醒的认识和信心。我国堿镇化进桯远未结柬,仍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与发达国家甚 至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城镇化率依然较低,而且我国堿镇常住人口中还包括了2.5亿多农业转 移人口,已完成的城镇化进程也还不完整,城镇化仍然是我国广阔发展空间和不竭发展动力的重要组成,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二是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中小城市优先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 服务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人口吸引力,使得“让落的地方也想落” (摘编自相伟、谷宇辰《中国出现“逆城镇化”?》 材料四: 美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做法 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着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美国打破行政区堿界限,整体统筹区 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 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 等不同层次、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二是整合各种要素,培育提升龙头城镇的聚集效能。在小城镇的建设中,美国注重整合各种生产要素 合理配置资源,培育龙头堿镇和城镇群,提升聚集效能,以点带面、渐次连片,在城镇群向都市圈和城市 带的发展中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三是建立农业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秉持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尊重农民 利益,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用工业剩余反哺农业,妥善处理农民的困难和问题,不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 代价完成城镇化,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摘编自李军国《美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镇化不能单纯追求速度和表面工程,要注重发展的质量,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让 人们在城里过得更加体面、活得更有尊严 B.在材料二中,1950年到2018年间,世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率从30%提高至55%,在2000年到 2010年间城乡发展达到均衡。 C.我国2016年5月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城镇化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不竭的 发展动力,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D.美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农业制定支持和保护政策,以工业反哺农业,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这 种做法对我国的城镇化有借鉴作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向城市成为市民,会带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需求,这种巨大的需求 潜力将会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 B.和美国一样,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也把小城镇的建设作为国家的战略考量,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C.城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2016年,我国城镇化处于快速推进阶段,比起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城镇化率依然较低,需要加快发展步伐 D.美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几种做法是根据美国国情而采取的,我们借鉴这些做法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 因地因时制宜,切不可生搬硬套。 6.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进行中小城镇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材料三: 2016 年 5 月,我国整体上并不存在“逆城镇化”的现象,但需要采取措施逐步消除不正常现象。一是 对城镇化要有清醒的认识和信心。我国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仍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与发达国家甚 至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城镇化率依然较低,而且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中还包括了 2.5 亿多农业转 移人口,已完成的城镇化进程也还不完整,城镇化仍然是我国广阔发展空间和不竭发展动力的重要组成,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二是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中小城市优先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 服务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人口吸引力,使得“让落的地方也想落”。 (摘编自相伟、谷宇辰《中国出现“逆城镇化”?》) 材料四: 美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做法: 一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着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美国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 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 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 等不同层次、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二是整合各种要素,培育提升龙头城镇的聚集效能。在小城镇的建设中,美国注重整合各种生产要素, 合理配置资源,培育龙头城镇和城镇群,提升聚集效能,以点带面、渐次连片,在城镇群向都市圈和城市 带的发展中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三是建立农业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秉持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尊重农民 利益,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用工业剩余反哺农业,妥善处理农民的困难和问题,不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 代价完成城镇化,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摘编自李军国《美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城镇化不能单纯追求速度和表面工程,要注重发展的质量,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让 人们在城里过得更加体面、活得更有尊严。 B.在材料二中,1950 年到 2018 年间,世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率从 30%提高至 55%,在 2000 年到 2010 年间城乡发展达到均衡。 C.我国 2016 年 5 月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城镇化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不竭的 发展动力,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D.美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农业制定支持和保护政策,以工业反哺农业,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这 种做法对我国的城镇化有借鉴作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向城市成为市民,会带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需求,这种巨大的需求 潜力将会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 B.和美国一样,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也把小城镇的建设作为国家的战略考量,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C.城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2016 年,我国城镇化处于快速推进阶段,比起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城镇化率依然较低,需要加快发展步伐。 D.美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几种做法是根据美国国情而采取的,我们借鉴这些做法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 因地因时制宜,切不可生搬硬套。 6.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进行中小城镇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79题 假病人 (俄)契诃夫 将军夫人玛尔法·彼得罗夫娜·贝纲基娜,十年以来,行着类似疗法①的医道,五月里的一个星期二, 她在自己的屋子里诊察着病人。她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类似疗法的药箱,一本类似疗法的便览,还有 个类似疗法药的算盘。挂在壁上的是一幅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那是将军夫人的恩人,否定了有害的 对症疗法,教给她认识了真理的。客厅里等候着病人们,大半是农人。他们除两三个人之外,都赤着脚, 这是因为将军夫人吩咐过,他们该在外面脱掉那恶臭的长靴 玛尔法·彼得罗夫娜已经看过十个病人了,于是就叫十一号:“格夫里拉·克鲁慈提!” 门开了,走进来的却不是格夫里拉·克鲁慈提,倒是将军夫人的邻居,败落了的地主萨木弗利辛, 个小身材的老头子,昏眼睛,红边帽②。他在屋角上放下手杖,就走到将军夫人的身 声不响地跪下 去了。 “您怎么了呀!您怎么了呀,库士玛·库士密攴!”将军夫人满脸通红,发了抖。“罪过的!” “只要我活着,我是不站起来的!”萨木弗利辛在她手上吻了一下,说,“请全国国民看看我在对您下 跪,您这保佑我的菩萨,您这人类的大恩人!这慈仁的精灵,给我性命,指我正路,岂但下跪,我连火里 面还肯跳进去呢,您这我们的神奇的国手,鳏寡孤独的母亲!我全好了呀!我复活了呀,活神仙!” 我……我很高兴……!”将军夫人快活到脸红,吞吞吐吐的说,“那是很愉快的,听到了这样的事 情……请您坐下罢!上星期二,您却是病得很重的!” “是呀,重得很!只要一想到,我就怕!”萨木弗利辛一面说,一面坐。“我全身都是风湿痛。我苦了 整八年,一点安静也没有……不论是白天,是夜里,我的恩人哪!我看过许多医生,请喀山的大学教授们 对诊,行过土浴,喝过矿泉,我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些医生们单喜欢要钱,至于人类的利益,他们是不 大留心的。如果没有您,我的菩萨,我早已躺在坟里了!上礼拜二我从您这里回家,我刚吃下一小粒,我 所有的病可是一下子 有了 萨木弗利辛用袖子擦一擦眼,从椅子上站起,好像又要下跪了,但将军夫人制住他。 “您不要谢我,”她说,兴奋得红红的,向亚理斯泰尔夫像看了一眼。“不,不要谢我!这时候我不过 是一副从顺的机械……这真是奇迹!” 您真好,给了我三粒。一粒是中午吃的,立刻见效!别一粒在傍晩,第三粒是第二夭,从此就无影 无踪了!上礼拜二到您这里来,我还蹩着脚的,现在我可是能够兔子似的跳了……我还会活一百来年哩。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困住我——一我的精穷。我是健康了,但如果没有东西好过活,我的健康又有什么用处呢。 拿这样的事来做例子罢……现在是种燕麦的时候了,但叫我怎么种它呢,如果我没有种子的话?我得去买 罢,却要钱……我怎么会有钱呢?” “我可以送您燕麦的,库士玛·库士密支……您坐着罢!您给了我这么大的髙兴,您给了我这样的满 足,应该我来谢您的,不是您谢我! “您是我们的喜神!敬爱的上帝竟常常把这样的好人放在世界上!我们罪人却没有什么好给自己高 兴……我们是微末的,小气的,无用的人…蚂蚁 萨木弗利辛又讨到一匹母牛,一封介绍信,是为了他想送进专门学校去的女儿的,而且被将军夫人的 大度所感动,感激之至,呜咽起来,嘴巴牵歪了,还到袋子里去摸他的手帕……将军夫人看见,手帕刚 拉出,同时也好像有一个红纸片,没有声响的落在地板上面了。 “我一生一世不忘记的……”他絮叨着说,“我还要告诉我的孩子们,以及我的孙子们 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 7—9 题。 假 病 人 (俄)契诃夫 将军夫人玛尔法·彼得罗夫娜·贝纲基娜,十年以来,行着类似疗法①的医道,五月里的一个星期二, 她在自己的屋子里诊察着病人。她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类似疗法的药箱,一本类似疗法的便览,还有 一个类似疗法药的算盘。挂在壁上的是一幅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那是将军夫人的恩人,否定了有害的 对症疗法,教给她认识了真理的。客厅里等候着病人们,大半是农人。他们除两三个人之外,都赤着脚, 这是因为将军夫人吩咐过,他们该在外面脱掉那恶臭的长靴。 玛尔法·彼得罗夫娜已经看过十个病人了,于是就叫十一号:“格夫里拉·克鲁慈提!” 门开了,走进来的却不是格夫里拉·克鲁慈提,倒是将军夫人的邻居,败落了的地主萨木弗利辛,一 个小身材的老头子,昏眼睛,红边帽②。他在屋角上放下手杖,就走到将军夫人的身边,一声不响地跪下 去了。 “您怎么了呀!您怎么了呀,库士玛·库士密支!”将军夫人满脸通红,发了抖。“罪过的!” “只要我活着,我是不站起来的!”萨木弗利辛在她手上吻了一下,说,“请全国国民看看我在对您下 跪,您这保佑我的菩萨,您这人类的大恩人!这慈仁的精灵,给我性命,指我正路,岂但下跪,我连火里 面还肯跳进去呢,您这我们的神奇的国手,鳏寡孤独的母亲!我全好了呀!我复活了呀,活神仙!” “我……我很高兴……!”将军夫人快活到脸红,吞吞吐吐的说,“那是很愉快的,听到了这样的事 情……请您坐下罢!上星期二,您却是病得很重的!” “是呀,重得很!只要一想到,我就怕!”萨木弗利辛一面说,一面坐。“我全身都是风湿痛。我苦了 整八年,一点安静也没有……不论是白天,是夜里,我的恩人哪!我看过许多医生,请喀山的大学教授们 对诊,行过土浴,喝过矿泉,我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些医生们单喜欢要钱,至于人类的利益,他们是不 大留心的。如果没有您,我的菩萨,我早已躺在坟里了!上礼拜二我从您这里回家,我刚吃下一小粒,我 所有的病可是一下子统统没有了。” 萨木弗利辛用袖子擦一擦眼,从椅子上站起,好像又要下跪了,但将军夫人制住他。 “您不要谢我,”她说,兴奋得红红的,向亚理斯泰尔夫像看了一眼。“不,不要谢我!这时候我不过 是一副从顺的机械……这真是奇迹!” “您真好,给了我三粒。一粒是中午吃的,立刻见效!别一粒在傍晚,第三粒是第二天,从此就无影 无踪了!上礼拜二到您这里来,我还蹩着脚的,现在我可是能够兔子似的跳了……我还会活一百来年哩。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困住我——我的精穷。我是健康了,但如果没有东西好过活,我的健康又有什么用处呢。 拿这样的事来做例子罢……现在是种燕麦的时候了,但叫我怎么种它呢,如果我没有种子的话?我得去买 罢,却要钱……我怎么会有钱呢?” “我可以送您燕麦的,库士玛·库士密支……您坐着罢!您给了我这么大的高兴,您给了我这样的满 足,应该我来谢您的,不是您谢我!” “您是我们的喜神!敬爱的上帝竟常常把这样的好人放在世界上!我们罪人却没有什么好给自己高 兴……我们是微末的,小气的,无用的人……蚂蚁……” 萨木弗利辛又讨到一匹母牛,一封介绍信,是为了他想送进专门学校去的女儿的,而且被将军夫人的 大度所感动,感激之至,呜咽起来,嘴巴牵歪了,还到袋子里去摸他的手帕……将军夫人看见,手帕刚一 拉出,同时也好像有一个红纸片,没有声响的落在地板上面了。 “我一生一世不忘记的……”他絮叨着说,“我还要告诉我的孩子们,以及我的孙子们……一代一 代……
将军夫人送走了病人之后,就用她眼泪汪汪的眼睛,看了一会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于是又用亲密 的,敬畏的眼光,射在药箱,备览,算盘和靠椅上,被她救活的人就刚刚坐在这里的,后来却终于看见了 病人落掉的纸片。将军夫人拾起纸片来,在里面发见了三粒药草的丸子,和她在上礼拜二给与萨木弗利辛 的丸药,是一模一样 将军夫人的心里,在她那十年行医之间,开始生出疑惑来了……她叫进其次的病人来,一切病人,没 有一个不是首先恭维她的如神的疗法的,佩服她医道的学问,骂詈那些对症疗法的医生,待到她兴奋到脸 红了,于是就来叙述他们的困苦。这一个要一点地,另一个想讨些柴,第三个要她许可在她的林子里打猎。 她仰望着启示给她真理的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善良的,宽阔的脸,但一种新的真理,却开始来咬她的心了。 那是一种不舒服的,沉闷的真理 (选自鲁迅译《坏孩子和别的奇闻》,有删改) 注释:①类似疗法:用相类似的毒来治病的医法。②红边帽:帝俄时代贵族戴的帽子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诃夫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高度的简洁,为了达到这种凝练,小说开门见山,一开头故事的主要人物 将军夫人就直接登场。 B.“一个小身材的老头子,昏眼睛,红边帽”,小说几乎不在人物外形描写上浪费笔墨,“红边帽”却 针见血,极具讽刺意味 C.将军夫人在病人的恭维中自我陶醉,兴奋到脸红,然后就慷慨解囊,表明她是一个庸俗、爱慕虚荣的 女人。 D.小说取材于生活,幽默中不乏讽刺。除了生理上的疾病,道德、心理、人类自身的弱点以及社会等方 面的入侵已成为人类疾病中不容忽视的部分 8.契诃夫善于透过医学视野来呈现世界,选择医生、病人作为艺术形象塑造的代表。请以“假病人”形 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9.小说中多次写到神甫亚里斯泰尔夫的画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古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0-13题。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 应奉,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 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檄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 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时夏兵五万方围平凉,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 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玶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之举,乃传檄州郡 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赂,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裏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 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又云:“人進无死有原子之岂然表毛于令忍 之弗顾勿百年 臣只恕令用目前何顿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 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公直曾为书 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玉道出华州,囚死于 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 必不下沉。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恻然
将军夫人送走了病人之后,就用她眼泪汪汪的眼睛,看了一会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于是又用亲密 的,敬畏的眼光,射在药箱,备览,算盘和靠椅上,被她救活的人就刚刚坐在这里的,后来却终于看见了 病人落掉的纸片。将军夫人拾起纸片来,在里面发见了三粒药草的丸子,和她在上礼拜二给与萨木弗利辛 的丸药,是一模一样的。 将军夫人的心里,在她那十年行医之间,开始生出疑惑来了……她叫进其次的病人来,一切病人,没 有一个不是首先恭维她的如神的疗法的,佩服她医道的学问,骂詈那些对症疗法的医生,待到她兴奋到脸 红了,于是就来叙述他们的困苦。这一个要一点地,另一个想讨些柴,第三个要她许可在她的林子里打猎。 她仰望着启示给她真理的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善良的,宽阔的脸,但一种新的真理,却开始来咬她的心了。 那是一种不舒服的,沉闷的真理。 (选自鲁迅译《坏孩子和别的奇闻》,有删改) 注释:①类似疗法:用相类似的毒来治病的医法。②红边帽:帝俄时代贵族戴的帽子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契诃夫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高度的简洁,为了达到这种凝练,小说开门见山,一开头故事的主要人物 将军夫人就直接登场。 B. “一个小身材的老头子,昏眼睛,红边帽”,小说几乎不在人物外形描写上浪费笔墨,“红边帽”却一 针见血,极具讽刺意味。 C. 将军夫人在病人的恭维中自我陶醉,兴奋到脸红,然后就慷慨解囊,表明她是一个庸俗、爱慕虚荣的 女人。 D. 小说取材于生活,幽默中不乏讽刺。除了生理上的疾病,道德、心理、人类自身的弱点以及社会等方 面的入侵已成为人类疾病中不容忽视的部分。 8. 契诃夫善于透过医学视野来呈现世界,选择医生、病人作为艺术形象塑造的代表。请以“假病人”形 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 分) 9. 小说中多次写到神甫亚里斯泰尔夫的画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10—13 题。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 应奉,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 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 ....,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檄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 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时夏兵五万方围平凉,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 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①之举,乃传檄.州郡云: “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赂,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 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 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 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公直曾为书 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玉道出华州,囚死于 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 必不下沉。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