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搞了半天,素质教育就是这么个玩意儿!",但是,素质教育所体现的一些基本思想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通过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服务来实现的 、"中学阶段德育要培养学生三个意识:一个公民意识,一个爱国意识,还有一个民主意识 、"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教育多样性、培养目标多样化"等等,则充分表明 素质教育真正是把学生当作”人"的教育! 回顾以往读过的教育理论书籍,我感到,"素质教育"的概念虽然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但我从 许多前辈教育大家的著作中,都读到了不少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精辟论述,特别是陶行知的 生活教育”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陶 行知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 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他明确指出,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即民主的、大众的、科 学的、进步的方针"。他还大声疾呼,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 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和谐的教育 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 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 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正是 在这一点上,即在人的表现上,应当加以深刻的思考,并且朝着这个方向改革教育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还以诗一样美好的语言描述道:"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 于:要在每一个人(亳无例外地是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 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 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人的充分的表现, 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素质教育的提出,一下照亮了我十几年教育实践中潜在而朦胧的思想萌芽,我进而提 出了我的"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它是"民主"的教育:把学 生当成有灵性的人,而非"学习机器";发自肺腑地爱每一位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 教师把自己视为与学生在人格、尊严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和探求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 志。它是"科学"的教育:严格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而不是硬套经济规律,以至把学校办成 工厂,把学生当成商品:同时更要符合学生心理的实际和他们的认识发展规律,把教育学生 的过程还原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它是"个性"的教育:尊重学生在性格、情感、思想等方 面的独特性,特别应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要求教育者摈弃"应试教育"中的"一刀切”,真正 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学生的个性,还意味着不用升学与否来衡量学生是否成才 而是尊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在 我的心目中,"民主”是学生观,"科学"是教育观,"个性"是人才观 以"民主、科学、个性"为主题,我写了两篇文章:《语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教育呼 唤民主、科学与个性》。前者是谈语文教学改革的,发表在《语文学习》杂志;后者是谈班 主任工作改革的,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同时,我又在四川《华西都市报》上发表了一组 谈”素质教育"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后,均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1997年9月,我来到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优良文化传统的中华名校"成都石室中学任教, 又开始了素质教育新的探索 告别成都玉林中学前,我为我担任班主任的两个班学生分别编了两本"班级风采录":《童心》 《少年》。我在《少年》的序言中,这样意味深长地写道: 本来,编这样的书,对我来说已是"保留节目"了,但和我以往编的《未来》、《花季》 《恰同学少年》不同的是,这本《少年》和另外一本《童心》不是班级毕业时的纪念册 而是班级发展过程中的一段生活小结。因此,它所反映的生活更新鲜更热气腾腾,而且是
认为"搞了半天,素质教育就是这么个玩意儿!",但是,素质教育所体现的一些基本思想: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通过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服务来实现的 "、"中学阶段德育要培养学生三个意识:一个公民意识,一个爱国意识,还有一个民主意识 "、"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教育多样性、培养目标多样化"等等,则充分表明, 素质教育真正是把学生当作"人"的教育! 回顾以往读过的教育理论书籍,我感到,"素质教育"的概念虽然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但我从 许多前辈教育大家的著作中,都读到了不少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精辟论述,特别是陶行知的 "生活教育"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陶 行知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 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他明确指出,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即民主的、大众的、科 学的、进步的方针"。他还大声疾呼,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 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和谐的教育, 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 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 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正是 在这一点上,即在人的表现上,应当加以深刻的思考,并且朝着这个方向改革教育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还以诗一样美好的语言描述道:"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 于: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是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 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 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人的充分的表现, 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素质教育的提出,一下照亮了我十几年教育实践中潜在而朦胧的思想萌芽,我进而提 出了我的"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它是"民主"的教育:把学 生当成有灵性的人,而非"学习机器";发自肺腑地爱每一位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 教师把自己视为与学生在人格、尊严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和探求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 志。它是"科学"的教育:严格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而不是硬套经济规律,以至把学校办成 工厂,把学生当成商品;同时更要符合学生心理的实际和他们的认识发展规律,把教育学生 的过程还原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它是"个性"的教育:尊重学生在性格、情感、思想等方 面的独特性,特别应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要求教育者摈弃"应试教育"中的"一刀切",真正 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学生的个性,还意味着不用升学与否来衡量学生是否成才, 而是尊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在 我的心目中,"民主"是学生观,"科学"是教育观,"个性"是人才观。 以"民主、科学、个性"为主题,我写了两篇文章:《语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教育呼 唤民主、科学与个性》。前者是谈语文教学改革的,发表在《语文学习》杂志;后者是谈班 主任工作改革的,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同时,我又在四川《华西都市报》上发表了一组 谈"素质教育"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后,均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1997 年 9 月,我来到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优良文化传统的"中华名校"成都石室中学任教, 又开始了素质教育新的探索。 告别成都玉林中学前,我为我担任班主任的两个班学生分别编了两本"班级风采录":《童心》、 《少年》。我在《少年》的序言中,这样意味深长地写道: 本来,编这样的书,对我来说已是"保留节目"了,但和我以往编的《未来》、《花季》、 《恰同学少年》不同的是,这本《少年》和另外一本《童心》不是班级毕业时的"纪念册", 而是班级发展过程中的一段生活小结。因此,它所反映的生活更新鲜更热气腾腾,而且是一
段"正在进行时"的动态生活。读者可以从中听到一群少男少女那迈向21世纪的青春足音。 更与以往类似的书不同的是,我这次有意强化了我教育实践的个性色彩,我希望读者能够从 中看到一位素质教育的真诚拥护者和执著实践者的朴素脚印。 我想通过自己可能微不足道的探索,顽强地证明 尽管也许还会有碰撞,但素质教育这只世纪鲲鹏,毕竟已经顽强地起飞了! 我把这篇题为《素质教育:在碰撞中顽强起飞》的最后一句话,移植过来作为这篇"思 想历程"的结尾,是想表达一个同样顽强的信念:"素质教育"的旗帜终将在中国的每一座校 园的上空猎猎飘扬! 谨以我这本《教育手记》,献给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并为世纪之交的的中国留下一 页”素质教育备忘录"。 (1998年1月8日)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手记一:爱心和童心 -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 ⊙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过,按我的理解,这” 高素质"的第一条应该是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呼?"到夏丐尊 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 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 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 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我对这种充满商业气息的说法向来十分反 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然而,有时候师生之间相互的感情并不一定 有着明显的直接的"教育功利"目的。因为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
段"正在进行时"的动态生活。读者可以从中听到一群少男少女那迈向 21 世纪的青春足音。 更与以往类似的书不同的是,我这次有意强化了我教育实践的个性色彩,我希望读者能够从 中看到一位素质教育的真诚拥护者和执著实践者的朴素脚印。 我想通过自己可能微不足道的探索,顽强地证明 尽管也许还会有碰撞,但素质教育这只世纪鲲鹏,毕竟已经顽强地起飞了! 我把这篇题为《素质教育:在碰撞中顽强起飞》的最后一句话,移植过来作为这篇"思 想历程"的结尾,是想表达一个同样顽强的信念:"素质教育"的旗帜终将在中国的每一座校 园的上空猎猎飘扬! 谨以我这本《教育手记》,献给走向 21 世纪的中国教育,并为世纪之交的的中国留下一 页"素质教育备忘录"。 (1998 年 1 月 8 日)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手记一: 爱心和童心 --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 ⊙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过,按我的理解,这" 高素质"的第一条应该是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呼?"到夏丐尊 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 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 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 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我对这种充满商业气息的说法向来十分反 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然而,有时候师生之间相互的感情并不一定 有着明显的直接的"教育功利"目的。因为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
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 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已经现出成功的曙光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 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 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 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 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我竟感动得 眼睛都湿润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还是这位我敬重的 教育家,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们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划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上去探险。教育家写道:"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 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苏 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 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 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 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 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 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地深深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也自然 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班主任笑眯眯地送上一张贺卡:节假日, 我们邀约学生(或被学生邀约)去远足郊游、去登山探险:在课余,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 论一下北约东扩的影响、中东和平的前景或马拉多纳或郝海东……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 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只把我们当作老师。这时我们获得的尊严,就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 更有朋友的尊严、同志的尊严、兄长的尊严、父亲的尊严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 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 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 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 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 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本来,从某种角度看,我其实是很不适宜与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躁,常常忍不住 就发火甚至对学生粗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当老师又有着自己的可能是独特的优势, 这就是我很爱孩子,或者说我的性格里面本身就有许多"孩子气"。就教育技巧或者说教育艺 术而言,我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因而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我有过至今想起来有不少令我脸红 的失误。但是,只有一点我可以亳无愧色地说:我有一颗童心 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每一届学生、每一位学生:这颗童心,使我的学生原谅了我对 他们有时抑制不住的暴怒;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 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的学生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了我的情弦……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情洒童心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出于爱孩子的天性,我几乎整天都和比我小不了多少的学生泡在一起, 因此,学生们喜欢我,他们的家长也很感动
"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 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已经现出成功的曙光!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 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 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 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 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我竟感动得 眼睛都湿润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还是这位我敬重的 教育家,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们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划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上去探险。教育家写道:"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 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苏 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 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 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 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 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 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地深深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也自然 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班主任笑眯眯地送上一张贺卡;节假日, 我们邀约学生(或被学生邀约)去远足郊游、去登山探险;在课余,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 论一下北约东扩的影响、中东和平的前景或马拉多纳或郝海东……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 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只把我们当作老师。这时我们获得的尊严,就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 更有朋友的尊严、同志的尊严、兄长的尊严、父亲的尊严。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 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 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 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 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 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本来,从某种角度看,我其实是很不适宜与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躁,常常忍不住 就发火甚至对学生粗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当老师又有着自己的可能是独特的优势, 这就是我很爱孩子,或者说我的性格里面本身就有许多"孩子气"。就教育技巧或者说教育艺 术而言,我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因而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我有过至今想起来有不少令我脸红 的失误。但是,只有一点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有一颗童心! 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每一届学生、每一位学生;这颗童心,使我的学生原谅了我对 他们有时抑制不住的暴怒;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 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的学生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了我的情弦……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 情洒童心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出于爱孩子的天性,我几乎整天都和比我小不了多少的学生泡在一起, 因此,学生们喜欢我,他们的家长也很感动
我首先得到的关怀,是来自学生们的家长 汪斌同学的父亲来学校看我,见我单身宿舍除了一个书桌、一个书架和一张床,便是一个煤 油炉子,他便对我说:"李老师,您可要注意身体啊!要学会照顾自己,尤其是要加强营养。 "他第二次来的时候,给我提来一筐鸡蛋,让我补补身子。可我怎么能收学生家长的东西呢? 我推让了很久,但他硬要我收下,我只好收下了 这位家长走后,我老觉得不安,便想了个处理这一筐蛋的办法 第二天课间操时,我用煤油炉子煮一个鸡蛋,然后,叫来汪斌,把热鸡蛋塞给他:"这是你 爸爸托我给你煮的,快趁热吃了! 于是,我开始每天都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一直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后来,有老师知道了这件事,都说我”太爱学生了”,我却不好意思地说:"他是我表弟! 是的,我没有把握我对学生的赤诚能够被所有人理解,相反,那时年青幼稚的我生怕别人说 我"假得很 1983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这年春天,我因劳累过度,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 常常连续几夜不能入睡,最后,医生不得不决定我住院治疗修养。 我本不打算告诉学生,想悄悄离开学校,以免学生们感情受到震动。可临时代我班主任的冯 老师却在她上体育课时告诉了学生们,于是,在离校那天下午我为学生上最后一堂课的时候, 教室里哭成了一片! 放学后,许多学生又含泪来到我的宿舍,韩军、李松、张红霞等几个孩子天真地问我联系好 医院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他们愿意帮我找"最好的医院"。 批学生走了,又一批学生来了,就像我永远不会再教他们似的。 天色已晚,我的头也有些昏沉沉的,便准备回我母亲家了。可又来了几位女同学:许艳、毛 利、黄慧萍、杨红、耿梅 她们一进屋,就"呜呜"地哭了起来,我一时真不知该怎么劝她们,但又不能让她们这么老哭 下去,便用开玩笑的口吻对她们说:"谢谢你们来参加李老师的追悼会 但她们并没有被我逗笑,不过哭声渐渐小些了。 过了很久,几位同学抽泣着说:"李老师,以前我们惹您生气了,做了对不起您的事。请您 原谅! 我说:"哪儿的话?你们从来没有对不起我,别哭了!你们都是非常非常可爱的孩子,是我 最喜欢的学生!" 谁知听了我的这句话,她们竞又哭得厉害了:"呜鸣……是我们把您……气病的……呜呜 于是,我装出真的很生气的样子,说:"你们怎么不听李老师的话呢?叫你们别哭,可你们 老哭!这才是真对不起李老师! 她们终于控制住了自己,只有许艳和黄慧萍还在抽抽搭搭的 我便给她们提希望,鼓励她们在我走后要听冯老师的话,要努力学习… 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便劝她们:"你们该回去了,不然会让爸爸妈妈在家里等得着急! 李老师,让我们给您唱支歌吧!"许艳擦擦眼泪说道。 另外几个女生也说:"对!李老师,让我们为您唱支歌吧! 好!"我同意了,"不过等等,我把录音机打开,把你们的歌声录下来 唱什么呢?她们讨论了好一会儿,决定唱"李老师最喜欢听的"《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于是,在我的口琴伴奏下,简陋狭小的房间里飘出了世界上最美的歌声 我们欢乐的笑脸, 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 我们清脆的歌声
我首先得到的关怀,是来自学生们的家长。 汪斌同学的父亲来学校看我,见我单身宿舍除了一个书桌、一个书架和一张床,便是一个煤 油炉子,他便对我说:"李老师,您可要注意身体啊!要学会照顾自己,尤其是要加强营养。 "他第二次来的时候,给我提来一筐鸡蛋,让我补补身子。可我怎么能收学生家长的东西呢? 我推让了很久,但他硬要我收下,我只好收下了。 这位家长走后,我老觉得不安,便想了个处理这一筐蛋的办法。 第二天课间操时,我用煤油炉子煮一个鸡蛋,然后,叫来汪斌,把热鸡蛋塞给他:"这是你 爸爸托我给你煮的,快趁热吃了!" 于是,我开始每天都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一直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后来,有老师知道了这件事,都说我"太爱学生了",我却不好意思地说:"他是我表弟!" 是的,我没有把握我对学生的赤诚能够被所有人理解,相反,那时年青幼稚的我生怕别人说 我"假得很"…… 1983 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这年春天,我因劳累过度,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 常常连续几夜不能入睡,最后,医生不得不决定我住院治疗修养。 我本不打算告诉学生,想悄悄离开学校,以免学生们感情受到震动。可临时代我班主任的冯 老师却在她上体育课时告诉了学生们,于是,在离校那天下午我为学生上最后一堂课的时候, 教室里哭成了一片! 放学后,许多学生又含泪来到我的宿舍,韩军、李松、张红霞等几个孩子天真地问我联系好 医院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他们愿意帮我找"最好的医院"。 一批学生走了,又一批学生来了,就像我永远不会再教他们似的。 天色已晚,我的头也有些昏沉沉的,便准备回我母亲家了。可又来了几位女同学:许艳、毛 利、黄慧萍、杨红、耿梅。 她们一进屋,就"呜呜"地哭了起来,我一时真不知该怎么劝她们,但又不能让她们这么老哭 下去,便用开玩笑的口吻对她们说:"谢谢你们来参加李老师的追悼会!" 但她们并没有被我逗笑,不过哭声渐渐小些了。 过了很久,几位同学抽泣着说:"李老师,以前我们惹您生气了,做了对不起您的事。请您 原谅!" 我说:"哪儿的话?你们从来没有对不起我,别哭了!你们都是非常非常可爱的孩子,是我 最喜欢的学生!" 谁知听了我的这句话,她们竟又哭得厉害了:"呜呜……是我们把您……气病的……呜呜…… " 于是,我装出真的很生气的样子,说:"你们怎么不听李老师的话呢?叫你们别哭,可你们 老哭!这才是真对不起李老师!" 她们终于控制住了自己,只有许艳和黄慧萍还在抽抽搭搭的。 我便给她们提希望,鼓励她们在我走后要听冯老师的话,要努力学习…… 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便劝她们:"你们该回去了,不然会让爸爸妈妈在家里等得着急!" "李老师,让我们给您唱支歌吧!"许艳擦擦眼泪说道。 另外几个女生也说:"对!李老师,让我们为您唱支歌吧!" "好!"我同意了,"不过等等,我把录音机打开,把你们的歌声录下来。" 唱什么呢?她们讨论了好一会儿,决定唱"李老师最喜欢听的"《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于是,在我的口琴伴奏下,简陋狭小的房间里飘出了世界上最美的歌声: 我们欢乐的笑脸, 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 我们清脆的歌声
比那百灵鸟还要婉转! 我在住院的整整一个月里,每天都在想念学生:学生们也随时在想念我,来看我的学生络绎 不绝,使其他病友羡慕不已。4月1日那天早晨,我偷偷地从医院溜了出来,和冯老师一起 带着学生去峨眉山玩了整整一天!虽然,晚上回病房时被护士长狠狠批评了一顿:"还是当 老师的,这么不听话!"但那天晚上却是我住院以来睡得最好的一夜…… 于是,我经常在想:怎样才能报答学生对我的厚爱? 1987年8月31日,是高90级一班的新生进校第一天报到的日子 当天夜里,我刚上床准备入睡,忽听有人敲门 披衣开门一看,是上午报到时才认识的宁玮 她神情紧张而急促地对我说:"李老师,周慧病了! 周慧?我脑子里闪出一张清秀但苍白的脸,忙问:"什么病? 不知道。她肚子疼得厉害” 我一看表:已近12点。但我没有犹豫,马上便跟宁玮来到女生宿舍楼下,几个女生已把周 慧扶了出来。 看她弯着腰捂着肚子,显现出十分难受的样子,我决定立即送她到医院。但医院离学校非常 远,现在公共汽车早已停开,只有用自行车送她去医院了 我估计她要住院,决定让宁玮和我一起去,以便照顾周慧方便些,但宁玮不会骑车。这时, 与周慧同寝室的朱建英说她会骑车,要求一起去。我同意了 于是,我便用自行车搭着周慧来到了医院 医生一检查,怀疑是阑尾炎,但又还没有到动手术的时候,需要住院观察 住院部在门诊部后面的山顶上,自行车根本没法上去,而此刻的周慧好像更加疼痛难忍了 小声地呻吟着,几乎走不动路了 怎么办?我一蹲,弯下腰,让朱建英把周慧扶在我的背上。周慧过意不去,想自己走,但我 已憋足劲一步一步向山上走去了。 开始还不觉得累,我一边走还一边说些话来安慰周慧。可越往上走,山坡越陡,我的腿有些 发颤了,大口大口地喘粗气,说话也很吃力了。但这时,也许是疼得太厉害了,周慧在我背 上又呻吟起来。于是,我便和她开玩笑以分散她的注意力:"周慧啊……你,好会……享受 哟!……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走在旁边的朱建英"咯咯"笑了起来,周慧 却一言不发,依然趴在我背上,但呻吟已几乎没有了。走了一路,我又继续引用了臧克家纪 念鲁迅的一句诗来逗周慧:"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跨!…… 走了大约十分钟,我们终于来到住院部。当天夜里,我就和朱建英在病房里守候着她。到后 半夜,周慧昏沉沉地睡过去了,朱建英也趴在床沿打着盹,而我,却望着输液瓶里的点滴, 直到天明 一周以后,在周慧出院那天,她在彭山农村的父亲赶来了。这位朴实的汉子给我提了一只肥 鸡来,流着泪硬要我收下:"李老师,您就我女儿的亲生父亲啊!……” 后来,周慧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高中毕业前,她回忆起进高中第一天就生病住院的 情景,写了一篇作文《在我生病的日子里》: 李老师背着我慢慢走着,头埋得很低,腰也给压弯了:他不停地喘着粗气,可还给我开玩笑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跨!"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却在心里默默地接着诗句念着: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比那百灵鸟还要婉转! …… 我在住院的整整一个月里,每天都在想念学生;学生们也随时在想念我,来看我的学生络绎 不绝,使其他病友羡慕不已。4 月 1 日那天早晨,我偷偷地从医院溜了出来,和冯老师一起 带着学生去峨眉山玩了整整一天!虽然,晚上回病房时被护士长狠狠批评了一顿:"还是当 老师的,这么不听话!"但那天晚上却是我住院以来睡得最好的一夜…… 于是,我经常在想:怎样才能报答学生对我的厚爱? 1987 年 8 月 31 日,是高 90 级一班的新生进校第一天报到的日子。 当天夜里,我刚上床准备入睡,忽听有人敲门。 披衣开门一看,是上午报到时才认识的宁玮。 她神情紧张而急促地对我说:"李老师,周慧病了!" 周慧?我脑子里闪出一张清秀但苍白的脸,忙问:"什么病?" "不知道。她肚子疼得厉害" 我一看表:已近 12 点。但我没有犹豫,马上便跟宁玮来到女生宿舍楼下,几个女生已把周 慧扶了出来。 看她弯着腰捂着肚子,显现出十分难受的样子,我决定立即送她到医院。但医院离学校非常 远,现在公共汽车早已停开,只有用自行车送她去医院了。 我估计她要住院,决定让宁玮和我一起去,以便照顾周慧方便些,但宁玮不会骑车。这时, 与周慧同寝室的朱建英说她会骑车,要求一起去。我同意了。 于是,我便用自行车搭着周慧来到了医院。 医生一检查,怀疑是阑尾炎,但又还没有到动手术的时候,需要住院观察。 住院部在门诊部后面的山顶上,自行车根本没法上去,而此刻的周慧好像更加疼痛难忍了, 小声地呻吟着,几乎走不动路了。 怎么办?我一蹲,弯下腰,让朱建英把周慧扶在我的背上。周慧过意不去,想自己走,但我 已憋足劲一步一步向山上走去了。 开始还不觉得累,我一边走还一边说些话来安慰周慧。可越往上走,山坡越陡,我的腿有些 发颤了,大口大口地喘粗气,说话也很吃力了。但这时,也许是疼得太厉害了,周慧在我背 上又呻吟起来。于是,我便和她开玩笑以分散她的注意力:"周慧啊……你,好会……享受 哟!……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走在旁边的朱建英"咯咯"笑了起来,周慧 却一言不发,依然趴在我背上,但呻吟已几乎没有了。走了一路,我又继续引用了臧克家纪 念鲁迅的一句诗来逗周慧:"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跨!……" 走了大约十分钟,我们终于来到住院部。当天夜里,我就和朱建英在病房里守候着她。到后 半夜,周慧昏沉沉地睡过去了,朱建英也趴在床沿打着盹,而我,却望着输液瓶里的点滴, 一直到天明…… 一周以后,在周慧出院那天,她在彭山农村的父亲赶来了。这位朴实的汉子给我提了一只肥 鸡来,流着泪硬要我收下:"李老师,您就我女儿的亲生父亲啊!……" 后来,周慧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高中毕业前,她回忆起进高中第一天就生病住院的 情景,写了一篇作文《在我生病的日子里》: …… …… 李老师背着我慢慢走着,头埋得很低,腰也给压弯了;他不停地喘着粗气,可还给我开玩笑: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跨!"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却在心里默默地接着诗句念着: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