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板书设计。 我军:冲破横渡一突破敌军:纷纷溃退 占领扩展英勇善战毫无斗志 锐不可当激战歼灭泄气 击溃控制封锁不起丝毫作用 切断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重点) 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点) 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 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 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 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 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y 渗透(shen)卓有成就(zhuo)仲裁( zhong) 拨款(b0)逝世sh)颁发(ban)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作者简介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 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 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4.背景介绍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发 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因毕生从事 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
五、板书设计。 我军: 冲破横渡一突破 敌军: 纷纷溃退 占领扩展英勇善战 毫无斗志 锐不可当激战 歼灭泄气 击溃控制封锁 不起丝毫作用 切断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重点) 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点) 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课时计划】2 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 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 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 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 天我们就 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 答案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yí) 渗透(shèn) 卓有成就(zhuó) 仲裁(zhòng) 拨款(bō) 逝世(shì) 颁发(bān)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3.作者简介 诺贝尔(1833-1896),瑞典 化学家 ,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 100 多种发明, 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 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4.背景介绍 1867 年 ,瑞典化学家诺贝 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发 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因毕生从事 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
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 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 奖设立的奖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交流点拨】我获取的信息有: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 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是分离的。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一一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 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Ⅹ射线。 【交流点拨】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 而Ⅹ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 “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学法指导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交流点拨】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 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交流点拨】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 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交流点拨】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 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 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 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 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需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的分 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 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 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 年 12 月 10 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 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 奖设立的奖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交流点拨】我获取的信息有: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 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是分离的。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 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 X 射线。 【交流点拨】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 而 X 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 Y 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 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 “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学法指导一: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交流点拨】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 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交流点拨】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 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交流点拨】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 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 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 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 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 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 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需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 心。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 理权和评奖的分 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 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 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 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 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我们的认 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 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全世界爱好科 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 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 希望大家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磅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 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敬佩诺贝尔的对科学事业的痴迷,更敬佩他的无私奉献 附: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语诺贝尔奖的颁发者和颁发机构 颁发时间,颁发奖项总括全文 主体获奖者的国籍,姓名, 所获奖项,所做贡献准确翔实 背景资金来源 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互为分离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飞天”凌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 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 那“飞天”之美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 名、 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 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我们的认 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896 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 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 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全世界爱好科 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 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 希望大家继续研究下去,区区 200 万英磅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 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敬佩诺贝尔的对科学事业的痴迷,更敬佩他的无私奉献。 附: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语诺贝尔奖的颁发者和颁发机构 颁发时间,颁发奖项总括全文 主体获奖者的国籍,姓名, 所获奖项,所做贡献准确翔实 背景资金来源 资金 管理权和评奖权互为分离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飞天”凌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 10 米跳台纵身一跃, 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 那“飞天”之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 情况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 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 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 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提问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 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 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 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 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 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 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 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 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提问5: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多媒体显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 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 4轮比賽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 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 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 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 台跳水赛金牌。 提问6: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 自的文体特点 明确: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一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 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 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提问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 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 情况。 提问 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 1.7 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 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 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 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提问 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 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 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 动作的“飞天”之美。 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 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 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 舞的“飞天”, 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 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 法,“如梦初醒”写 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 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 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提问 5: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 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多媒体显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 11 月 24 日电 11 月 24 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 10 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 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 米跳台跳水 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 4 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 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 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 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 9.5 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 9 届亚运会 10 米跳 台跳水赛金牌。 提问 6: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 自的文体特点。 明确:同:这则消息和 课文写的都 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 要、迅速的 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 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 写的共同
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 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 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 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 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 《一着惊海天》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 2、了解我国航母及舰载机概括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4、揣摩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品析文章简洁的语言,详略得当的手法。 5、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发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新闻特写的方法,学会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处理文章的详略 教学过程 第一步:检査预习积累,夯实基础,习惯培养。 1、重点的字积累:着陆凛冽默契殚精竭虑镌刻桅杆娴熟一丝不苟浩瀚 2、多音字:着着陆高着儿着火调调动调动载三年五载载人 3、重点词语积累: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4、背景介绍: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 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 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本文报道的就是这场训练的 情况 -cny. com 第二步:初读课文,把握文章整体内容,划分结构 1、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句有历史意义的事 件,生动在县里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 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2-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 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 一篇特写。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 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 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 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 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 《一着惊海天》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 2、了解我国航母及舰载机概括。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4、揣摩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品析文章简洁的语言,详略得当的手法。 5、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发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新闻特写的方法,学会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处理文章的详略。 教学过程: 第一步:检查预习积累,夯实基础,习惯培养。 1、重点的字积累:着陆 凛冽 默契 殚精竭虑 镌刻 桅杆 娴熟 一丝不苟 浩瀚 2、多音字:着 着陆 高着儿 着火 调 调动 调动 载 三年五载 载人 3、重点词语积累: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 镌刻:雕刻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4、背景介绍: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 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 艘航母“辽宁舰”于 2012 年 11 月 23 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本文报道的就是这场训练的 情况。www.21-cn-jy.com 第二步:初读课文,把握文章整体内容,划分结构 1、 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 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句有历史意义的事 件,生动在县里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 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 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2-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