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以文字形式总结为供给定理。 供给定理内容如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通常随 价格上升而增加,随价格下降而减少。这一结论与我们平时观察到的结果是相 符的,至于为什么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我们将在后面的厂 商理论中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现实中,还存在着某些违反供给定理的特殊商品。比如,劳动要素的个 人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表明当工资刚开始提高时,会导致劳动的供给数量 增加;然而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劳动供给量反而减少,如图2-10所示。 再比如,短期内资本要素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如图2-11所示。 图2-10劳动的供给曲线 图2-11短期内资本要素的供给曲线 三、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 在经济学中,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不同主要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引起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因素不同。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该商品自身价格发生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 量的变动:而一种商品的供给的变动是指在该商品自身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由其他因素(如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其他产品价格以及生产者的 预期等等)发生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第二,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不同。在采用几何方法 进行分析时,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点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位置的移动;而供 给的变动,则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在图2-12中,沿着供给曲线S,从A点移动到B点可以表明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了:反之,从B点到A点的移动,则表明商 品供给量的减少 在图2-13中,如果商品自身价格持在0P,水平上不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其他因 素的作用(比如生产成本上升)使企业减少了产品的供给,则会导致企业产品 的供给线由原来的S,向左移动到S,的位置;反之,如果企业增加了产品的供给 (比如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供给线会由S,向右移动到S的位置。 图2-12供给量变动 图2-13供给变动 四、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个人供给是指单个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不同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 够生产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指某一特定市场的所有消费者在某一特 定时期内,在不同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某种商品数量。将某一特定市 场内某种商品的所有个人供给进行加总,即可得出该商品的市场供给。 如果在某种商品市场上共有甲和乙两个生产者,他们对于该商品的个人供给 函数分别为:
则市场供给函数Qs=9,+92=-6+9P (2.14) 与上述三个供给函数相对的供给曲线分别如图2-14、2-15和2-16所示。 图2-14生产者甲的供给曲线、2-15生产者乙的供给曲线 图2-16市场供给曲线 根据几何图形分析,如果将市场上某种商品的所有个人供给曲线进行水平 相加,即可得出市场供给曲线。 市场供给曲线的特证与个人供给曲线基本相同:向右上方倾斜。 第三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静态分析 一、均衡的含义 均衡(equi1 ibrium)本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是指某一物体在各方面的外力 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 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不变的、静止的状态。换 句话说,在均衡状态中,由于有关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以满足,因 而没有人具有改变这一状态的动机。 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与一般均 衡(general equilibrium)两种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分析是对经济中的某一个 市场的价格,供求状况进行分析,而忽略其他市场的供求情况;一般均分析则 是基于社会各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而对经济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 状况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在微观经济学中有专门的一章予以介绍,其余的 章节所涉及的均是局部均衡分析。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形成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 相等时的价格,与均衡经济相对应的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以函数分析方法为例,如果 市场需求函数Qd=10-2P (2.15) 市场供给函数9,=-8+4P (2.16) 则供求相等时, 10-2p=-8+4p (2.19) 解出均衡价格P*=3,将之代入需求或供给函数,可以计算出均衡数量Q*=4 在几何图形中,一种商品的市场供求曲线相交时所对应的价格就是均衡价 格,所对应的数量是均衡数量。 比如,根据上述的供求函数,可以画出图2-17中的供求曲线。供求由线的 交点E为市场均衡点,E点对应的均衡价格为3,均衡数量为4。 在分析均衡价格的决定时,采用的是静态分析方法,即根据既定的外生变 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供求关系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背离了均衡状态时, 市场供求力量就会发挥作用,使价格自动恢复均衡。 图2-18均衡价格的形成 我们可以用图2-18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如果用纵轴0P表示价格,横 轴OQ表示数量,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均衡点E,则均衡价格为OP*, 均衡数量为0Q*。 当市场价格最初为OP,时,市场供给量为OQ,而市场需求量则为OQ2,结 果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上升。而价格的上升又是一个信号,使消费者减少 需求量,生产者增加供给量,进而使短缺状况得以缓解,当供求数量趋于一致 时,价格会停止上升,处于均衡状态。 同理,当市场价格最初为OP2时,市场需求量将减少到OQ,市场供给量则 会增加至OQ,出现产品供过于求局面,产品价格随之下降。价格的下降,又会 促使消费者增加产品需求量,使企业减少产量,使产品过剩状况得以缓解。当 供求数量趋于一致时价格会停止下降,处于均衡状态。 三、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均衡价格是一种市场价格。但是在现实中,政府有时会根据自己的意图去 干预市场价格,如制定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等等。下面具体分析政府的支持价 格或限制价格政策对竞争市场产生的影响。 1、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support price)又称最低限价,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产 品生产而规定的高于该行业产品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现在我们以玉米市场为例,运图图2-19说明支持价格政策的经济效应。 假设最初玉米的市场价格为OP,(或每公斤0.4元),现在政府为保证玉米 生产者收入的增加而规定:玉米的价格不得低于0P2(或每公斤0.8元)。显然, OP,(或每公斤0.80元)即是玉米的支持价格。在OP2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会 因玉米价格上升而将需求量由0Q,减少到0Q2,而生产者则会被较高的价格吸引 而将供给量0Q,增加至0Q,结果玉米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为了能够真正保障玉米生产者的利益,政府在进行价格管制之后必然需要 进行数量上的管制。政府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按支持价格收购过剩产品,即 按OP,价格收购Q,Q,数量的产品。政府支付的金额为矩形Q2abQ的面积。政府 收购的过剩产品可以用于贮备,出口或援助别国,有时会自行销毁。政府可以 采用的另一种方法是,向生产者支付一笔款项,其数额正好等于支持价格与消 费者的需求价格之间的差额。如图2-20所示,在支持价格OP,水平上,生产者 决定生产OQ,单位产品,而消费者对此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为OP2元。政府可以 对生产者的OQ,单位产品进行补贴,每单位产品补贴PP2元,支付金额为PPbc 这样生产者与消费者均会从中受益。当然,无论政府采用哪种补救方案,都需 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也可以理解为其干预市场的成本。 图2-19支持价格政策(一) 图2-20支持价格政策(二)
2、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ceiling price)又称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些产品 价格上涨而规定的低于这些产品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现在我们以白糖市场为例,运用图221说明限制价格政策的经济效应。 假设白糖的市场价格最初为OP,政府为了使许多比较贫困的家庭能买得起 白糖而规定:白糖的价格最高不得高于OP2。这里OP,即是白糖限制价格。在OP, 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的需求量从0Q,增加至0Q2,而生产者的供给量则由OQ, 减至OQ,白糖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下,金钱因素 决定着人们所能买到的白糖的数量,而在政府实施限制价格,产品缺缺的情况 下,非金钱因素,如是否有足够时间去排队,商店里是否有熟人帮忙等等,决 定着人们能否买到白糖。 价格管制必然带来数量管制,政府此时通常会实行配给制,使每个家庭都能在 一定时期内购买到一定量的白糖。黑市交易此时也会出现,白糖的黑市价格将 达到OP,的水平。 图2-21限制价格政策 第四节 均衡价格的变动一比较静态分析 一、均衡价格的变动 前面有关均衡价格的决定的分析,是在假设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其他因素不 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当其影响供求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动时,商品的供给和需求 曲线会发生移动,进而会导致均衡价格发生变动。 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可以用图2-22来说明。 在图2-22中,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均衡点E,相对应的均 衡价格为O0P,,均衡数量为0Q,。当需求增加时(可能起因于消费者收入的增加 或偏好程度的增强等等),需求曲线由D1向右平移至D2,D2与S相交于均衡点E2, 由此确定的均衡价格为OP2,均衡数量为OQ2。当需求减少时(起因于收入的减 少或其他因素),需求曲线会由D,向右平移至D,D3与S相交于均衡点E,相 应的均衡价格为0P3,均衡数量为OD3。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供给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 曲线向右平移,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 向左平移,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图2-22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图2-23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可以用图2-23来说明: 在图2-23中,需求曲线D最初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均衡点E,对应的均
衡价格为OP,均衡数量为OQ。如果供给增加(可能由于技术水平提高或成本 下降等因素起作用),供给曲线会由S,向右移动至S2,S2与D相交于均衡点E, 相对应的均衡价格为OP2,均衡数量为OQ2。如果供给减少(可能由于技术水平 下降或成本提高等原因),供给曲线将由S,向左移动至S,S,与D相交于均衡 点E3,相对应的均衡价格为OP3,均衡数量为OQ,。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会使供 给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 线向左移动,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如果需求与需求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则需要根据它们各自变动的方向和幅 度来判断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综合影响。 在均衡价格的变动的分析中,我们使用的是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所谓比较 静态分析,就是研究外生变量的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在这里,影响供求的 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要素价格 以及技术水平等等,都可被视为外生变量,而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则是内生变 量。 二、政府的税收和津贴政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 如果政府想要限制某一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可以对该商品的生产征税。 政府税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征收从量税,即政府对企业生产的每一实物单位 的商品都征收相同数额的税金。 从量税的征收,会使企业产品的供给曲线向上平移,供给减少,进而导致产品 的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图2-24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 从量税征收对均衡价格与数量产生的影响可用图2-24来说明。在图2-24 中,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S,与市场需求曲线D相效于均衡点E,产品的均 衡价格为OP,均衡数量为OQ。当政府对每单位的该产品征收数额为T的税金 时,该产品的市场供给曲线将向上平行T个单位,由原来的S,移至S,的位置。 S2与市场需求曲线D相交于新的的均衡点E2,由此确定了新的均衡价格OP2,均 衡数量0Q2。显然,0P2高于0P,OQ低于OQ,。由此可见,税收会对企业产品生 产起到限制作用。 2、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 如果政府想要鼓励某一种产品的生产可以对该产品的生产予以补贴。从量 补贴是补贴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使企业产品的供给曲线向下平移,供给增加, 进行导致产品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从量补贴对产品均衡价格的影响可以用图2-25来说明。在图2-25中,某种商 品的市场供给曲线S,与市场需求曲线D,相交于均衡点E,确定的均衡价格为 OP,均衡数量为OQ。当政府对企业的每一单位产品予以数为R的补贴后,该 产品的市场供给曲线将向下平移R个单位,由原来的S,移至S2的位置。S2与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