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日日 章节 第一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二)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普遍连和发展的本性,把握联系发展的基 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2 普遍联系、 水后发属 教学 3、矛盾、斗争性与统一性 重点:1、联系与发展 教学 2、矛盾的同一性与与斗争性 难点:1、发展的实质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教学 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课堂讨论 作业、思考思考题:1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题(讨论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各自所起的作用是 题)、阅读 怎样的? 材料 阅读材料: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列宁:《谈谈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6
6 2012 年 月 日 章节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二)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教 学 目 的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普遍连和发展的本性,把握联系发展的基 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教 学 内 容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2、普遍联系、永恒发展 3、矛盾、斗争性与统一性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1、联系与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与与斗争性 难点:1、发展的实质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课堂讨论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1.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各自所起的作用是 怎样的? 阅读材料: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列宁:《谈谈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2年月日 章节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三)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普遍连和发展的本性,把握联系发展的基 教学 本规律一一对立统一规律 目的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教学内容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重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教学 难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 作业、思考 思考题: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 题(讨论 题)、阅读 阅读材料: 材料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列宁:《谈谈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7 2012 年 月 日 章节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三)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教 学 目 的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普遍连和发展的本性,把握联系发展的基 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教 学 内 容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难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 阅读材料: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列宁:《谈谈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2年月日 章节 第一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四 客视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 系,树立正确的对待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态度,同时也要正确 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 1、规律及其客观性 2、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霍 教学 3、意识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重点:1、规律的客观性 教学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 难点:1、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2、意识的能动性 教学 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 作业、思考思考题: 题(讨论 1.如何理解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题)、阅读 2.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材料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8 2012 年 月 日 章节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四)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教 学 目 的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 系,树立正确的对待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态度,同时也要正确 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 学 内 容 1、规律及其客观性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3、意识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1、规律的客观性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难点:1、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2、意识的能动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2. 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2年月日 章节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 第二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教学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基本观点,把握认识舞 目的 证发展的基本规律 1.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的本质 举 3.能动的反映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及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 4.从实践到认识的辩证过程 内容 5。从认识到实践的舞证过程 6,认识运动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重点:1.认识的本质 教学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重点 难点 难点:1.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机械反映论的区别 及 2.认识发展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作业、思考思考题:1,为什么说人的认识是有创造性的? 题(讨论 2.人对事物的认识为什么是无限发展的? 题)、阅读 材料 阅读材料:毛泽东《实践论》 题后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9 2012 年 月 日 章 节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教 学 目 的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基本观点,把握认识辩 证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 学 内 容 1.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的本质 3.能动的反映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及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 4.从实践到认识的辩证过程 5.从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6.认识运动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1.认识的本质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难点:1.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机械反映论的区别 2.认识发展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1.为什么说人的认识是有创造性的? 2.人对事物的认识为什么是无限发展的? 阅读材料: 毛泽东《实践论》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