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听课的好处 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职责与任务。经常听课 (1)有利丁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前 进 (2)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俞更快 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3)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总之,经常听课,有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 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课程对教师听好课的要求 (一)新课程要求听课教师态度要端正,要集中注意力。 卓有成效的听课总是听课者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为前提。听课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必须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 度,进入课堂后就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做到的,听课者必 须做到。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做到认真听、仔细 看、重点记、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思想开小 差,不要随意说话议论,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更 不要迟到、早退、衣冠不整或抽烟、喝水、干扰教学秩序等。如果听 课者心猿意马,左顾右盼,或迷迷糊糊地打嗑睡,或嘀嘀咕咕相互讲 话,心思全然不在听课上,这种听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听谢时长 时间的静坐容易使人疲劳和困倦,这就要求听课者用意志来克制自 己,使自己自始至终进入角色进入状态,整个意识要随着讲课情境活
1 一、教师听课的好处 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职责与任务。经常听课: (1)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前 进; (2)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能更快 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3)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总之,经常听课,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 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 、新课程对教师听好课的要求 (一)、新课程要求听课教师态度要端正,要集中注意力。 卓有成效的听课总是听课者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为前提。听课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必须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 度,进入课堂后就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做到的,听课者必 须做到。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做到认真听、仔细 看、重点记、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思想开小 差,不要随意说话议论,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更 不要迟到、早退、衣冠不整或抽烟、喝水、干扰教学秩序等。如果听 课者心猿意马,左顾右盼,或迷迷糊糊地打嗑睡,或嘀嘀咕咕相互讲 话,心思全然不在听课上,这种听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听课时长 时间的静坐容易使人疲劳和困倦,这就要求听课者用意志来克制自 己,使自己自始至终进入角色进入状态,整个意识要随着讲课情境活
动而活动,这样才不容易走神。 (二)新课程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前要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掌 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听课要透过现象听出本质,即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随着新 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不 断地涌现。听课者应不断地关注和学习有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 经验,获取新的信息,思考新的问题,从而提高听课的品位,准确地 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当前新 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 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 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陈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 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 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硏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 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换意识等。如果听课者不了解这些 新的要求就不可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课堂教学就可能出现“听 不懂”的现象,甚至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为此,听课者要不断地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 三、新课程听课误区 )思想上不够重视 有些缺乏改革精神和教硏教改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听课对促进自身 专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把听课当成种应付学校检查的任务来 完成。以至于出现在听课时马虎应付者有之,做其他事情者有之,只
2 动而活动,这样才不容易走神。 (二)、新课程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前要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掌 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听课要透过现象听出本质,即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随着新 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不 断地涌现。听课者应不断地关注和学习有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 经验,获取新的信息,思考新的问题,从而提高听课的品位,准确地 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当前新 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 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 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 “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 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 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换意识等。如果听课者不了解这些 新的要求,就不可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课堂教学,就可能出现“听 不懂”的现象,甚至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为此,听课者要不断地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 三、新课程听课误区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有些缺乏改革精神和教研教改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听课对促进自身 专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把听课当成一种应付学校检查的任务来 完成。以至于出现在听课时马虎应付者有之,做其他事情者有之,只
当“记录员”者有之。可想而知,以这样的心态去听课完全失去了听 课的效果,达不到听课的目的。听节课如同读一本好书,“开卷有 益”同样适合于听课 (二)听课缺乏计划 有些教师听课缺乏计划,随心所欲,高兴或有时间就去听,不高兴或 时间紧时就不去听。听课教要在学校和教硏组的统一要求下,结合 自己的实际安排好听课计划。如听哪些老师的课、安排什么时候去听、 听课目的等等都要作周密安排,甚至有可能的话排进课表中去。 (三)没有调整好听课心态。 有些教师在听课时以挑剔的目光去寻找教师授课时的小小缺憾。经常 在听课后把授课教师贬低得文不值,体无完肤。听课前一定要树立 学习经验的心态,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课,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 择本来就殳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听课要儲到五 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 (四)听课前不做任何听课准备。 有些教ⅷ认为听课只要带着耳朵进教室就行了,事先不做任何必要的 听课准备。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匆忙忙走进教室,糊里糊地听, 不理解授课老师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不熟悉新课程对课堂教学 的要求,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听课前做好学识准 备、心理准备、情况准备和物质隹备。 (五)听课只关注授课教师的教 有些教师在听课时关注的只是教师怎么讲,在课后评论的也是教师怎
3 当“记录员”者有之。可想而知,以这样的心态去听课完全失去了听 课的效果,达不到听课的目的。听一节课如同读一本好书,“开卷有 益”同样适合于听课。 (二)、听课缺乏计划 有些教师听课缺乏计划,随心所欲,高兴或有时间就去听,不高兴或 时间紧时就不去听。听课教师要在学校和教研组的统一要求下,结合 自己的实际安排好听课计划。如听哪些老师的课、安排什么时候去听、 听课目的等等都要作周密安排,甚至有可能的话排进课表中去。 (三)、没有调整好听课心态。 有些教师在听课时以挑剔的目光去寻找教师授课时的小小缺憾。经常 在听课后把授课教师贬低得一文不值,体无完肤。听课前一定要树立 学习经验的心态,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课,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 择本来就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听课要做到五 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 (四)、听课前不做任何听课准备。 有些教师认为听课只要带着耳朵进教室就行了,事先不做任何必要的 听课准备。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匆忙忙走进教室,糊里糊涂地听, 不理解授课老师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不熟悉新课程对课堂教学 的要求,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听课前做好学识准 备、心理准备、情况准备和物质准备。 (五)、听课只关注授课教师的教。 有些教师在听课时关注的只是教师怎么讲,在课后评论的也是教师怎
么讲,很少有人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以人为本、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等教学原则,要求我们的听课也必须在关注教 师活动的同时关注学生活动,在关注教法的冋时关注学法。 (六)听课不能做到跨学科听课。 有些教师认为听课就是听与自己同学科的课,而从不跨学科听课。跨 学科听课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新课程的-个特点,就是打破芓科界 限,注重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重视本学科知识解决其它问题的 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跨学科听课,无疑 是重温或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跨学科听课,有利于教 师教学思维的拓展,丰富教师的教茡方法,使不同的教学內容相互沟 通,能从多种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领悟教学的普遍规律,并从其他 学科的教学中获取改进自己所教学科教学的方法。 (七)听课后不注意交流反思与评课。 有些教师听完课后一听了之,不对课堂实况进行回顾反思,不会带着 听课过程中的疑问与讲课教师进行交流,不去进一步了解授课教师的 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其实,通过交流可以更清晰的地分析课堂中的 成功与失败,更好地借鉴教帅的经验和教训。有些教师评课时要么 味的说好话,要么一味的挖苦讽刺,不能按照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芓评 价标准去评课 (八)听课忽略细节要求。 有些教师自己上课能够做到人为师表,但听课时忽略一些细节。比如 听课迟到,甚至于进进出出,影响教师的讲课、学生的学习,听课不
4 么讲,很少有人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以人为本、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等教学原则,要求我们的听课也必须在关注教 师活动的同时关注学生活动,在关注教法的同时关注学法。 (六)、听课不能做到跨学科听课。 有些教师认为听课就是听与自己同学科的课,而从不跨学科听课。跨 学科听课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打破学科界 限,注重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重视本学科知识解决其它问题的 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跨学科听课,无疑 是重温或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跨学科听课,有利于教 师教学思维的拓展,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使不同的教学内容相互沟 通,能从多种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领悟教学的普遍规律,并从其他 学科的教学中获取改进自己所教学科教学的方法。 (七)、听课后不注意交流反思与评课。 有些教师听完课后一听了之,不对课堂实况进行回顾反思,不会带着 听课过程中的疑问与讲课教师进行交流,不去进一步了解授课教师的 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其实,通过交流可以更清晰的地分析课堂中的 成功与失败,更好地借鉴教师的经验和教训。有些教师评课时要么一 味的说好话,要么一味的挖苦讽刺,不能按照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 价标准去评课。 (八)、听课忽略细节要求。 有些教师自己上课能够做到人为师表,但听课时忽略一些细节。比如 听课迟到,甚至于进进出出,影响教师的讲课、学生的学习,听课不
尊重老师的劳动,不注意场合,随便和他人闲谈乱扯。 四、听课者的角色定位 听课要听岀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听课者需要准确定位自 己的听课角色。 进入“学生”角色 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 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 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 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 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2、进入“教者”角色 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 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晰断出优劣。这样可避免两 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 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 3、进入“指导者”角色 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1)居于学术 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 断;(2)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 给予肯定;(3)准确地发现洴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柵括的基础上形 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4、进入“管理者”的角色
5 尊重老师的劳动,不注意场合,随便和他人闲谈乱扯。 四、听课者的角色定位 听课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听课者需要准确定位自 己的听课角色。 1、进入“学生”角色 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 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 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 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 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2、进入“教者”角色 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 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这样可避免两 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 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 3、进入“指导者”角色 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1)、居于学术 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 断;(2)、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 给予肯定;(3)、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 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4、进入“管理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