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课程代码:TELE2201 英文名称: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computer system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3学分63学时(讲授45,实验18) 开课学期:春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先修课程:数字电路,模拟电路,C语言 后续课程:嵌入式系统设计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负责人:陈蕾 大纲执笔人:陈带 大纲宙核人:邓品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 学生需举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 基础课,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以51单片机为核心,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 计方法,接口电路的软件硬件设计技术。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建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总 休概念,掌握微型计 机的基本组成、各个功能模块的结构与作用以及程序设计 方法。要求 学生通过实验熟悉单片机系统的开发环境uVision Keil和仿真软件Proteus的使用方法 以及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掌握51单片机的结构及各种接口的工作方式,掌 握单片机的并行口、中断系统、定时器、串行口的程序控制方法,具备一定的接口电路设计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司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本课程的具 水学目标加下, 学握微型计算机结构、工作原理、汇编语言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方法等基础知识。(支 撑毕业要求1-2) 2。能利用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知识,根据给定的设计指标,设计本专业领域的单 元或过程。(支撑毕业要求3-1) 3.孰采51单片机的软件开发环培Visi04,堂挥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能够根据实哈任条 要求设计算法流程。掌握利用单片机仿 真软件Prot©us进行电路设计的方法,具备对复杂】 程问题中的单元或环节进行仿真运行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4-3) 毕业要求 指标占 课程目标 1、工程知识 1-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具备对工 程问题进行软硬件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1 2、设计/开发解决方3-1能利用专业知识,根据给定的设计指标, 教学目标2 案 设计电路与系统相关领域的单元或过程
《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 课程代码:TELE2201 英文名称: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computer systems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3 学分/63 学时(讲授 45,实验 18) 开课学期:春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先修课程:数字电路,模拟电路,C 语言 后续课程:嵌入式系统设计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负责人:陈蕾 大纲执笔人:陈蕾 大纲审核人:邓晶 一、 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 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 基础课,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以 51 单片机为核心,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 计方法,接口电路的软件硬件设计技术。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建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总 体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各个功能模块的结构与作用以及程序设计方法。要求 学生通过实验熟悉单片机系统的开发环境 uVision Keil 和仿真软件 Proteus 的使用方法, 以及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掌握 51 单片机的结构及各种接口的工作方式,掌 握单片机的并行口、中断系统、定时器、串行口的程序控制方法,具备一定的接口电路设计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本课程的具 体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微型计算机结构、工作原理、汇编语言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方法等基础知识。(支 撑毕业要求 1-2) 2. 能利用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知识,根据给定的设计指标,设计本专业领域的单 元或过程。(支撑毕业要求 3-1) 3. 熟悉 51 单片机的软件开发环境 uVision4,掌握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能够根据实验任务 要求设计算法流程。掌握利用单片机仿真软件 Proteus 进行电路设计的方法,具备对复杂工 程问题中的单元或环节进行仿真运行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4-3)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工程知识 1-2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具备对工 程问题进行软硬件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 1 2、设计/开发解决方 案 3-1 能利用专业知识,根据给定的设计指标, 设计电路与系统相关领域的单元或过程。 教学目标 2
3、研究 43能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进行实 教学目标3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 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 1.1数制与编码★ 1.2逻辑电路简介 13微机系统概述★ 1.4微机与单片机的区别与联系★ 1.5单片机的发展与应用 16主流的单片机产品 令目标及要求: 1)掌握计算机中数据的表达方式。各种不同数制、编码之间的转换方法。 2)复习逻辑电路、逻辑运算的相关知识。 3)掌握微机系统组成,微机与单片机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了解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应用领域,以及主流的单片机产品的特点。 令作业内容: 强化对数制与编码的表示及转换方法:微机中的主要逻辑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微 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结构特点:总线的作用。 令讨论内容: BCD码、ASCI码与十进制数之间的关系:锁存器与三态缓冲器的区别:51单片 机与通用微机在存储器结构上的区别。 夕自学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单片机的应用,以及主流产品特点 ◇能力: 能够完成不同数制之间数据的转换,能够分析逻辑电路关系,能够解释微机与单片 机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2、基于8086/8088的徽型计算机组成(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 218086/8088微外理器 2.2内存储器★△ 2.3L/0接口简介* ◆目标及要求: 1)了解8086/8088CPU的结构特点: 2)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 3)掌握存储器芯片引脚信号功能 4)掌握CPU与存储器的硬件接口技术,以及CPU对存储器的读写过程 5)了解接口的结构及其在微机系统中的作用。 令作业内容: 强化不同存储器的工作特点:存储器容量与地址信号之间的关系:片洗信号的产生
3、研究 4-3 能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进行实 验。 教学目标 3 二、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 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1.1 数制与编码 1.2 逻辑电路简介 1.3 微机系统概述 1.4 微机与单片机的区别与联系 1.5 单片机的发展与应用 1.6 主流的单片机产品 目标及要求: 1) 掌握计算机中数据的表达方式。各种不同数制、编码之间的转换方法。 2) 复习逻辑电路、逻辑运算的相关知识。 3) 掌握微机系统组成,微机与单片机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了解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应用领域,以及主流的单片机产品的特点。 作业内容: 强化对数制与编码的表示及转换方法;微机中的主要逻辑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微 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结构特点;总线的作用。 讨论内容: BCD 码、ASCII 码与十进制数之间的关系;锁存器与三态缓冲器的区别;51 单片 机与通用微机在存储器结构上的区别。 自学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单片机的应用,以及主流产品特点。 能力: 能够完成不同数制之间数据的转换,能够分析逻辑电路关系,能够解释微机与单片 机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2、 基于 8086/8088 的微型计算机组成(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2.1 8086/8088 微处理器 2.2 内存储器 2.3 I/O 接口简介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 8086/8088CPU 的结构特点; 2) 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 3) 掌握存储器芯片引脚信号功能; 4) 掌握 CPU 与存储器的硬件接口技术,以及 CPU 对存储器的读写过程; 5) 了解接口的结构及其在微机系统中的作用。 作业内容: 强化不同存储器的工作特点;存储器容量与地址信号之间的关系;片选信号的产生
方式:存储器芯片地址范围的确定:VO接口的作用。 讨论内容: 读和写操作的区别,存储单元的地址与内容,讨论不同的地址译码方式,存储空间 与地址范围的确定。 令自学拓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存储器的工作特点及其在微机中的作用。 ◇能力: 能铭冷与在储器的接口电路,计算不同地址通玛方武下存饶器的地址范围 器的特点 3、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 3.1MCS-51单片机的结构★ 3.2MCS-51的微处理器★ 33MCS51的存储 3.4单片机的并行口结构★△ 3.5/O端▣的直接输入输出★ 3.6单片机的片外总线结构△ 37简单1O端口的扩展 38MCS-51单片机最小系统★ 3.9CMOS型单片机的低功耗方式 ◆目标及要求: 1)掌握MCS-51单片机的功能结构和引脚信号功能: 2)堂捉常用特殊功能寄存器的作用 3)掌握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的地址空间分配: 掌握4个并行口在使用时的区别 5)掌握外部存储器和简单V0瑞口的扩展技术 6)堂握单片机最小系统结构、单片机的操作时序 7)了解低功耗工作方式 令作业内容, 强化PC、SP的作用,CPU执行指令的过程:强化片内数据存储器的地址分配,程 序存储器的特殊入口地址分配:晶振周期与机器周期的关系:/O端口的功能。 令讨论内容: PO口与其它3个端口在使用上的不同:不同工作寄存器区的地址划分:V0端口直 接输入/输出与单片机外扩/O端口的数据输入/铃出的区别。 人 自学拓展: 查阅资料, 了解MCS51兼容产品的主要厂商、产品系列和特点,以及在实际工程 问题中的应用。 令能力: 能够说明单片机内部功能结构、地址空间分配,能够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并行口 与外部设备的接口电路 4、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7学时)(支排课程目标1) 4.1概述 4.2寻址方式★A
方式;存储器芯片地址范围的确定;I/O 接口的作用。 讨论内容: 读和写操作的区别,存储单元的地址与内容,讨论不同的地址译码方式,存储空间 与地址范围的确定。 自学拓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存储器的工作特点及其在微机中的作用。 能力: 能够设计 CPU 与存储器的接口电路,计算不同地址译码方式下存储器的地址范围, 解释不同存储器的特点。 3、 MCS-51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3.1 MCS-51 单片机的结构 3.2 MCS-51 的微处理器 3.3 MCS-51 的存储器 3.4 单片机的并行口结构 3.5 I/O 端口的直接输入/输出 3.6 单片机的片外总线结构 3.7 简单 I/O 端口的扩展 3.8 MCS-51 单片机最小系统 3.9 CMOS 型单片机的低功耗方式 目标及要求: 1) 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功能结构和引脚信号功能; 2) 掌握常用特殊功能寄存器的作用 3) 掌握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的地址空间分配; 4) 掌握 4 个并行口在使用时的区别。 5) 掌握外部存储器和简单 I/O 端口的扩展技术 6) 掌握单片机最小系统结构、单片机的操作时序 7) 了解低功耗工作方式 作业内容: 强化 PC、SP 的作用,CPU 执行指令的过程;强化片内数据存储器的地址分配,程 序存储器的特殊入口地址分配;晶振周期与机器周期的关系;I/O 端口的功能。 讨论内容: P0 口与其它 3 个端口在使用上的不同;不同工作寄存器区的地址划分;I/O 端口直 接输入/输出与单片机外扩 I/O 端口的数据输入/输出的区别。 自学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 MCS-51 兼容产品的主要厂商、产品系列和特点,以及在实际工程 问题中的应用。 能力: 能够说明单片机内部功能结构、地址空间分配,能够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并行口 与外部设备的接口电路。 4、 MCS-51 单片机的指令系统(7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4.1 概述 4.2 寻址方式
43指令系统★A 目标及要求! 通过概述 了解汇编语言指令格式,汇编语言指令与机器指令的关系 2)掌握不同寻址方式的特点与寻址空间 3)掌握5】单片机指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作业内容: 强化指令的分类、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的理解:强化寻址方式的汇编表示及其使用 化 所有指令功能的理解 讨论内 寄存器寻址与寄存器间接寻址的区别。MOV,MOVC,MOVX的区别。如何区分 位地址与字节地址:字节条件转移与位条件转移指令的区别。 自学拓展: 了解精简指令系统与复杂指令系统的区别。 能力: 能够解释不同寻址方式、不同指令的特点,分析指令执行结果,根据要求编写代码 段。 5、MCS5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4学时)(支撞课程目标1,2) 5.2伪指令★ 5.3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54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5.5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56循环结物程序设计★入 5.7子程序设计A 5.8MCS-51实用程序设计举例 ◇目标及要求: 1)通过概述,了解汇编语言程序的开发过程 2)掌握伪指今功能 3)掌握51汇编语言程序的一般结构 4)掌握不同程序的设计方法, 令作业内容: 强化伪指令的作用分析:强化数制编码转换程序的设计:强化分支、循环程序设计 中,条件转移指令的使用。根据要求设计汇编语言程序。 ◇讨论内容: 程序设计时 工作寄存器、存储单元的分配问题 自学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C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 能够根据目标要求设计汇编语言程序。 6、中断系统(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 6.1概述★ 6.2MC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6.3中断处理过程★△
4.3 指令系统 目标及要求: 1) 通过概述,了解汇编语言指令格式,汇编语言指令与机器指令的关系; 2) 掌握不同寻址方式的特点与寻址空间; 3) 掌握 51 单片机指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作业内容: 强化指令的分类、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的理解;强化寻址方式的汇编表示及其使用 特点;强化对所有指令功能的理解。 讨论内容: 寄存器寻址与寄存器间接寻址的区别。MOV,MOVC,MOVX 的区别。如何区分 位地址与字节地址;字节条件转移与位条件转移指令的区别。 自学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精简指令系统与复杂指令系统的区别。 能力: 能够解释不同寻址方式、不同指令的特点,分析指令执行结果,根据要求编写代码 段。 5、 MCS-5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5.1 概述 5.2 伪指令 5.3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5.4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5.5 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5.6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5.7 子程序设计 5.8 MCS-51 实用程序设计举例 目标及要求: 1) 通过概述,了解汇编语言程序的开发过程 2) 掌握伪指令功能; 3) 掌握 51 汇编语言程序的一般结构; 4) 掌握不同程序的设计方法。 作业内容: 强化伪指令的作用分析;强化数制编码转换程序的设计;强化分支、循环程序设计 中,条件转移指令的使用。根据要求设计汇编语言程序。 讨论内容: 程序设计时,工作寄存器、存储单元的分配问题 自学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 C 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 能够根据目标要求设计汇编语言程序。 6、 中断系统(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6.1 概述 6.2 MCS-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6.3 中断处理过程
6.4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与应用举例★△ 6.5外部中断扩展技术 目标及要求 了解中断的定义与作用: 2)掌握中断系统组成: 3)堂挥E、P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了解中断响应的条件与过程: 5)掌握外部中断的初始化方法, 以及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方法 作业内容 强化中断触发方式、允许/禁止、优先级的设置方法:强化中断入口地址的设置:中 断服务程序的设计方法。完整的外部硬件中断应用程序设计与仿真实现 女讨论内容: 中断处理子程序与普通子程序的不同调用方法。优先级嵌套问题。中断源的撤销问 自学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外部中断的更多应用 令能力: 能够解释中断概念,中断系统结构,完成中断程序的设计。 定时器/计数器(4学时)(支排课程目标1,2) 概述 7.2定时器/计数器结构★ 73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7.4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始化★ 75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举例★ 目标及要求 1)了解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结构: 3)掌握定时器/计数器在不同工作方式下的特点: 4)堂握定时器/计数器的程序设计方法。 令作业内容: 强化最大计数值与最长定时时间:强化定时时间与计数初值的关系:强化定时器中 断入口地址的设置。编写完整的定时器应用程序并仿真实现。 令讨论内容: 实际定时时间大于定时器最长定时时间的问题。中断方式与查询方式编程的区别。 自学拓 查阅资料, 了解定时器计数器的更多应用 ◇能力: 能够解释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定时器计数器应用程序。 8、串行通信接口及扩展技术(4学时)(支排课程目标1,2) 8 基本 8.2MCS-51串行通信口结构★ 8.3MCS-51串行通信口的工作方式* 8.4串行通信中波特率的设置★4
6.4 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与应用举例 6.5 外部中断扩展技术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中断的定义与作用; 2) 掌握中断系统组成; 3) 掌握 IE、IP 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 了解中断响应的条件与过程; 5) 掌握外部中断的初始化方法,以及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方法。 作业内容: 强化中断触发方式、允许/禁止、优先级的设置方法;强化中断入口地址的设置;中 断服务程序的设计方法。完整的外部硬件中断应用程序设计与仿真实现 讨论内容: 中断处理子程序与普通子程序的不同调用方法。优先级嵌套问题。中断源的撤销问 题。 自学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外部中断的更多应用。 能力: 能够解释中断概念,中断系统结构,完成中断程序的设计。 7、 定时器/计数器(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7.1 概述 7.2 定时器/计数器结构 7.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7.4 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始化 7.5 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举例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结构; 3) 掌握定时器/计数器在不同工作方式下的特点; 4) 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程序设计方法。 作业内容: 强化最大计数值与最长定时时间;强化定时时间与计数初值的关系;强化定时器中 断入口地址的设置。编写完整的定时器应用程序并仿真实现。 讨论内容: 实际定时时间大于定时器最长定时时间的问题。中断方式与查询方式编程的区别。 自学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定时器/计数器的更多应用。 能力: 能够解释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定时器/计数器应用程序。 8、 串行通信接口及扩展技术(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8.1 基本概述 8.2 MCS-51 串行通信口结构 8.3 MCS-51 串行通信口的工作方式 8.4 串行通信中波特率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