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项目 项目 对应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人数 要求 课程 类型 目标 了解实验室规则和一般安全 实验室安全 常识、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 教有和基本 演示 15 1、 操作 操作技术、本实验课的内容 3 与要求。 掌握氯化钠的提纯方法:学 会固、液体试剂的取用,固 2 氯化钠的提 液分离、浓缩结品、加热等 纯 操作 掌握提纯粗食盐的化 4 验证 2 1、2 学方法及杂质离子$O:、 Mg+、Ca2+的检验方法。 握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方 硫酸亚铁铵 法: 熟练掌握水浴加热, 的制备及质 发、结品和减压过滤等基本 4 综合 2 必做 2 3 量检验 操作:学习用比色法定量检 验产品中的杂质F。 学会试管实验的一些基本操 酸碱反应与 作:熟悉缓冲溶液的配制并 1 缓冲溶液 试验其缓冲性能:学会使用 4 验证 必做 1、2 H酸度计 了解配位平衡、沉淀与溶解 配合物与沉 平衡、溶度积等概念:掌握 4 1 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规则并会应用:学会 验证 必做 1、2 离心机的使用。 了解介质的酸碱性对氧化还 原反应方向和产物的影响: 6 氧化还原反 了解浓度、温度对氧化还原 A 1、 应 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浓度 验证 3 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及原电池 电动势的测定方法。 p区元素重 卷探硝酸及盐的面要性质: 要化合物的 解亚硝酸、磷酸盐的主要 性质:了解锡、铅、锑、铋 验证 1 必做 1、2 性质 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d风元素正 8 要化合物的 学握铬、锰、铁、银、汞 铜等元素重要化合物的主要 4 验证 1 必做 1、2 性质/实验操 作考核 性质。 18
18 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学时 项目 类型 每组 人数 项目 要求 对应 课程 目标 1 实验室安全 教育和基本 操作 了解实验室规则和一般安全 常识、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 操作技术、本实验课的内容 与要求。 4 演示 15 必做 1、2、 3 2 氯化钠的提 纯 掌握氯化钠的提纯方法;学 会固、液体试剂的取用,固 液分离、浓缩结晶、加热等 操作;掌握提纯粗食盐的化 学方法及杂质离子 SO4 2- 、 Mg2+、Ca2+的检验方法。 4 验证 2 必做 1、2 3 硫酸亚铁铵 的制备及质 量检验 掌握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方 法;熟练掌握水浴加热、蒸 发、结晶和减压过滤等基本 操作;学习用比色法定量检 验产品中的杂质 Fe3+ 。 4 综合 2 必做 1、2、 3 4 酸碱反应与 缓冲溶液 学会试管实验的一些基本操 作;熟悉缓冲溶液的配制并 试验其缓冲性能;学会使用 pH 酸度计。 4 验证 1 必做 1、2 5 配合物与沉 淀-溶解平衡 了解配位平衡、沉淀与溶解 平衡、溶度积等概念;掌握 溶度积规则并会应用;学会 离心机的使用。 4 验证 1 必做 1、2 6 氧化还原反 应 了解介质的酸碱性对氧化还 原反应方向和产物的影响; 了解浓度、温度对氧化还原 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浓度 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及原电池 电动势的测定方法。 4 验证 1 必做 1、2、 3 7 p 区元素重 要化合物的 性质 掌握硝酸及盐的重要性质; 了解亚硝酸、磷酸盐的主要 性质;了解锡、铅、锑、铋 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4 验证 1 必做 1、2 8 d 区元素重 要化合物的 性质/实验操 作考核 掌握铬、锰、铁、银、汞、 铜等元素重要化合物的主要 性质。 4 验证 1 必做 1、2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Analytical Chemistry) 基本信息 课程 课程 编号 B0410128 属性 必修▣选修: 学分 3 总学时 48 理论 48 上机 0 实验 学时 学时 学时 0 课程 公共基 综合素质大类基础院内平台▣专业基础。 类孔 专业主干和专业方向特色如 专业任选如 项峰课程口 先修 课理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 单位 课程负 责人 梁茜茜 撰写人 梁茜茜 审核人 毕怡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是以不同类 型的化学反应为基础,学习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等不 同反应类型的滴定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明确滴定条件、指示剂选择、滴定终点 判断及相关计算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科研实践和实际工作中运用分析化学原理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Analytical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Chemistry.The main content is learning the titration principle of different reaction types such as acid-base titration,coordination titration,redox titration and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bas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chemical reactions.On this basis,the titration conditions,indicator selection,the end point judgement of titration and related calculations are clearly analyzed.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knowledge and skil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and have the ability to analyze&solve problems using analytical chemistry principl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 and practical work.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运用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采用酸碱谪定、配位 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等,解决常量分析中某种物质的定性和定量问题。 目标2(能力目标):具备根据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 滴定等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常量酸或碱、金属离子或配位体、氧化剂或还
19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Analytical Chemistry) 一、基本信息 课程 编号 B0410128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3 总学时 48 理论 学时 48 上机 学时 0 实验 学时 0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特色□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 开课 单位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适用 专业 化学 课程负 责人 梁茜茜 撰写人 梁茜茜 审核人 毕怡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是以不同类 型的化学反应为基础,学习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等不 同反应类型的滴定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明确滴定条件、指示剂选择、滴定终点 判断及相关计算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科研实践和实际工作中运用分析化学原理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Analytical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Chemistry. The main content is learning the titration principle of different reaction types such as acid-base titration, coordination titration, redox titration and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bas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On this basis, the titration conditions, indicator selection, the end point judgement of titration and related calculations are clearly analyze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 solve problems using analytical chemistry principl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 and practical work.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运用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采用酸碱滴定、配位 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等,解决常量分析中某种物质的定性和定量问题。 目标 2 (能力目标):具备根据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 滴定等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常量酸或碱、金属离子或配位体、氧化剂或还
原剂、沉淀等物质的能力。 目标3(素质目标)具备运用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待测物质的化学 性质选择滴定分析方法的能力,同时具备根据所选择的滴定分析方法,设计分析 方案、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2 3 1.化学知识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能熟练应用 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化学研究、开发和其它实际工作中 的化学相关问题,具有化学安全常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2.文献查询能力 掌提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 息的基本方法 3.发展能力 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量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兰 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 计、研究与开发的一般性规律。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者教材及参者书日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分分析化学(上 参考教材 2016 册)(第6板) 武汉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 柴逸峰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参考书目 分析化学 赵云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第2版)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作业 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每次 作业单种评分,占平时成绩20%。 平时成绩(30%) 课堂交流 主要考核应用所学知识课堂测试答题,分组讨论的口 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占平时成绩60% 出勒 考核学生出席课程情况,占平时成锁20% 期末考试(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填空、选择题、简答愿、计算题等。其中 基础知识题约占40%,能力题约占60%。 20
20 原剂、沉淀等物质的能力。 目标 3 (素质目标)具备运用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待测物质的化学 性质选择滴定分析方法的能力,同时具备根据所选择的滴定分析方法,设计分析 方案、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2 3 1. 化学知识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能熟练应用 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化学研究、开发和其它实际工作中 的化学相关问题,具有化学安全常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 2.文献查询能力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 息的基本方法。 √ √ 3.发展能力 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 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 计、研究与开发的一般性规律。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分析化学(上 册)(第 6 版) 武汉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参考书目 分析化学 柴逸峰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分析化学 (第 2 版) 赵云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30%) 作业 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每次 作业单独评分,占平时成绩 20%。 课堂交流 主要考核应用所学知识课堂测试答题,分组讨论的口 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占平时成绩 60%。 出勤 考核学生出席课程情况,占平时成绩 20% 期末考试(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填空、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其中, 基础知识题约占 40%,能力题约占 6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 对应 要 章节 教学要求 方法和手段 内容 时 课程 课后 目标 过内容的 学生能够了解 阅读并查 第 章 滴定分析 阅相关文 1、2 绪论 法概论 明 析的基本术语, 教 献,完成 滴定分析的有关计算 学 果外作业 准确度、精 密度、有效 通过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概 第一音 图字及云 念以及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学 在阅读课 理 分析化学 算法则、分 生能够进行误差分析和计算,明 程内容的 中的误差 析化学中 确提高分析结里准确度的方法 6 论 基础上完 1、2 与数据处 的数据处 能运用T检验 F检验和Q检验 成课外作 理 理、显著性 等技术分析数据,理解置信区 学 检、可疑估 间、置信度的概念。 取舍 在阅读课 第三章 习 程内容的 数据处珥 数据处理 复习并讲解习题 2 基础上完 习题课 12 习题课 成课外作 通过学习氢离子浓度计算,学生 明确酸碱 液中 在阅读课 第四章 的比 值 理 程内容的 理、滴定 的其木原理 学生 习 论 酸碱滴定 1、2、 点判断及 确酸碱指 选择 10 基础上 3 法 恋色节围及其母影的因素】 成课外作 学 滴定法的 判断酸碱滴定曲线,了解滴定终 业 应用 点误差,能应用酸碱滴定法的有 关计算。 在阅读课 第五章 程内容的 酸碱滴定 酸碱滴定 复习并讲解习题 2 基础上完 1、2 法习题课 法习题课 课 成课外作 通过学习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 络合滴定 学生能够明确配位滴定的特点 理 在阅读课 程内容的 的基本原 络合滴定 分析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选邦 论 基础上完 12 理及滴定 3 法 金属指示剂,确定单一离子滴定 教 成课外相 条件 和混合离子分步滴定的条件。学 学 21
21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 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 课程 目标 课 内 课后 第一章 绪论 内容分类 滴定分析 法概论 通过内容的介绍,学生能够了解 本课程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通 过学习滴定分析方法的术语、特 点、分类、滴定方式等,学生能 够明确滴定分析的基本术语,掌 握滴定分析的有关计算。 4 理 论 教 学 阅读并查 阅相关文 献,完成 课外作业 1、2 第二章 分析化学 中的误差 与数据处 理 准确度、精 密度、有效 数字及运 算法则、分 析化学中 的数据处 理、显著性 检、可疑值 取舍 通过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概 念以及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学 生能够进行误差分析和计算,明 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能运用 T 检验、F 检验和 Q 检验 等技术分析数据,理解置信区 间、置信度的概念。 6 理 论 教 学 在阅读课 程内容的 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 业 1、2 第三章 数据处理 习题课 数据处理 习题课 复习并讲解习题 2 习 题 课 在阅读课 程内容的 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 业 1、2 第四章 酸碱滴定 法 氢离子浓 度的计算、 酸碱滴定 的基本原 理、滴定终 点判断及 误差、酸碱 滴定法的 应用 通过学习氢离子浓度计算,学生 能够明确酸碱溶液中各组分的 分布规律、掌握各种酸碱溶液 pH 值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酸 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学生能够明 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选择 依据、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判断酸碱滴定曲线,了解滴定终 点误差,能应用酸碱滴定法的有 关计算。 10 理 论 教 学 在阅读课 程内容的 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 业 1、2、 3 第五章 酸碱滴定 法习题课 酸碱滴定 法习题课 复习并讲解习题 2 习 题 课 在阅读课 程内容的 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 业 1、2 第六章 络合滴定 法 络合滴定 的基本原 理及滴定 条件 通过学习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学生能够明确配位滴定的特点、 分析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选择 金属指示剂,确定单一离子滴定 和混合离子分步滴定的条件。学 8 理 论 教 学 在阅读课 程内容的 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 业 1、2、 3
生能够判断提高络合滴定洗择 性的途径,应用络合滴定方式。 在阅读课 第上意 习 络合滴定 程内容的 络合滴定 法习趣课 复习并讲解习题 基础上完 1、2 法习题课 课 成课外作 通过学习氧化还原滴定的 基本 氧化还原 在阅读课 第八章 滴定的基 泉理皮 件 程内容的 氧化还原 1、2 本原理及 6 基础上完 教 滴定法 典型滴定 方法 KMO法和碘量法进行相关分 成课外作 学 析和运算。 第九章 在阅读课 氧化还原 习 程内容的 氧化还原 滴定法习 复习并讲解习题 题 基础上完 1、2 滴定法习 题课 课 成课外作 在阅读课 理 第十意 通过学习沉淀滴定分析方法,学 程内容的 沉淀滴定 生能够应田相最生明确楼尔过 论 1、2 沉淀滴定 和法扬司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应 2 比融上空 3 法 洗择的标准溶液及基准物质。 学 成课外作 通过学习重量分 在阅读课 理 第十 重量分析 的过 析方法, 程内容的 重量 重等操作技术,以及判断影 基础上 1、2 方法 2 3 分析法 沉淀纯度的因素,会选择沉淀条 成课外作 学 业 在阅间课 第十二章 沉淀滴定 程内容的 沉淀滴定 与重量分 复习并讲解习题 基础上完 1、2 与审量分 析习题课 课 析习题课 成课外作 合计 48
22 生能够判断提高络合滴定选择 性的途径,应用络合滴定方式。 第七章 络合滴定 法习题课 络合滴定 法习题课 复习并讲解习题 2 习 题 课 在阅读课 程内容的 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 业 1、2 第八章 氧化还原 滴定法 氧化还原 滴定的基 本原理及 典型滴定 方法 通过学习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 原理及典型滴定方法,学生能够 明确条件电位及影响条件电位 的因素,分析氧化还原滴定曲 线、选择指示剂,并能运用 KMnO4 法和碘量法进行相关分 析和运算。 6 理 论 教 学 在阅读课 程内容的 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 业 1、2、 3 第九章 氧化还原 滴定法习 题课 氧化还原 滴定法习 题课 复习并讲解习题 2 习 题 课 在阅读课 程内容的 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 业 1、2 第十章 沉淀滴定 法 沉淀滴定 法 通过学习沉淀滴定分析方法,学 生能够应用银量法,明确摩尔法 和法扬司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应 选择的标准溶液及基准物质。 2 理 论 教 学 在阅读课 程内容的 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 业 1、2、 3 第十一章 重量 分析法 重量分析 方法 通过学习重量分析方法,运用沉 淀的过滤、洗涤、烘干、灼烧、 恒重等操作技术,以及判断影响 沉淀纯度的因素,会选择沉淀条 件。 2 理 论 教 学 在阅读课 程内容的 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 业 1、2、 3 第十二章 沉淀滴定 与重量分 析习题课 沉淀滴定 与重量分 析习题课 复习并讲解习题 2 习 题 课 在阅读课 程内容的 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 业 1、2 合 计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