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药的基本概念及农药学的研究范畴 第一节农药的基本概念 一、农药的含义与分类 1.农药的定义 农药(Pesticide)主要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 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品。这里所说的化学品可以是人工合成的,也可以是天然 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但不论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还是天然产物,作为农药都应具备两 种基本属性: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靶标生物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因此诸如 寄生蜂、捕食螨、致病细菌、病毒等所谓“生物农药”不属于本书所述的农药范畴。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差别。如美 国,早期曾将农药称之为“有经济价值的毒剂”(Economie poison),后又称之为“农用化学品” (Agricultural chemicals),甚至称之为“农用化学调控剂”(Agricultural bioregulators),欧洲亦称 之为“农用化学品”(Agrichemicals),当前在国际文献中已通用“Pesticide”一词。 2.农药的分类 《农药手册》(The pesticide manual)第14版记录全世界商品农药1524种.为了便于研究 与使用,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一般是按功能和用途将农药分成杀虫剂、杀螨剂、杀菌 剂、除草剂、杀鼠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若干大类,然后再将每一大类按化学结构或作用方式细 分。以杀虫剂为例,可以按化学结构分成若干类别,如: 有机氯类杀虫剂如滴滴涕、六六六、狄氏剂等。 有机磷类杀虫剂如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等。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西维因、速灭威、抗蚜威、涕灭威、克百威、双氧威等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丙烯菊酯、甲氧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如杀螟丹、杀虫双、杀虫环等。 新烟碱类(氣化烟酰类)杀虫剂如吡虫琳、啶虫脒等 亦可按作用方式分成若干类别,如: 胃毒剂(Stomach poison)药剂伴随害虫取食活动通过口器及消化系统进入体内起毒杀作 用的一类杀虫剂。当代合成杀虫剂中,极少有纯粹的胃毒剂。 触杀剂Contact poison)药剂通过害虫体壁侵入体内起毒杀作用的一类杀虫剂。当代合成杀 虫剂中绝大多数都可称作触杀剂。 熏蒸剂(Fumigant)药剂以气体状态通过害虫的呼吸系统进入体内起毒杀作用的一类杀虫 特异性杀虫剂Special action insecticide)这是一类并不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干扰昆虫的 ·1…
·1· 第一章 农药的基本概念及农药学的研究范畴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一、农药的含义与分类 1. 农药的定义 农药(Pesticide)主要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 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品。这里所说的化学品可以是人工合成的,也可以是天然 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但不论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还是天然产物,作为农药都应具备两 种基本属性: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靶标生物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因此诸如 寄生蜂、捕食螨、致病细菌、病毒等所谓“生物农药”不属于本书所述的农药范畴。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差别。如美 国,早期曾将农药称之为“有经济价值的毒剂”(Economic poison),后又称之为“农用化学品” (Agricultural chemicals),甚至称之为“农用化学调控剂”(Agricultural bioregulators),欧洲亦称 之为“农用化学品”(Agrichemicals),当前在国际文献中已通用“Pesticide”一词。 2. 农药的分类 《农药手册》(The pesticide manual)第 14 版记录全世界商品农药 1524 种。为了便于研究 与使用,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一般是按功能和用途将农药分成杀虫剂、杀螨剂、杀菌 剂、除草剂、杀鼠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若干大类,然后再将每一大类按化学结构或作用方式细 分。以杀虫剂为例 ,可以按化学结构分成若干类别,如: 有机氯类杀虫剂 如滴滴涕、六六六、狄氏剂等。 有机磷类杀虫剂 如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等。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如西维因、速灭威、抗蚜威、涕灭威、克百威、双氧威等。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如丙烯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如杀螟丹、杀虫双、杀虫环等。 新烟碱类(氯化烟酰类)杀虫剂 如吡虫啉、啶虫脒等。 亦可按作用方式分成若干类别,如: 胃毒剂(Stomach poison) 药剂伴随害虫取食活动通过口器及消化系统进入体内起毒杀作 用的一类杀虫剂。当代合成杀虫剂中,极少有纯粹的胃毒剂。 触杀剂(Contact poison) 药剂通过害虫体壁侵入体内起毒杀作用的一类杀虫剂。当代合成杀 虫剂中绝大多数都可称作触杀剂。 熏蒸剂(Fumigant) 药剂以气体状态通过害虫的呼吸系统进入体内起毒杀作用的一类杀虫 剂。 特异性杀虫剂(Special action insecticide) 这是一类并不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干扰昆虫的
行为、影响昆虫的生长发有而控制其危害的药剂,如昆虫拒食剂、诱引剂、驱避剂或昆虫生长调 节剂等。 二、毒力与药效 毒力(Tox©y)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农药对某种供试有害生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即内 在的毒杀能力。杀虫剂毒力大小常以致死中量、致死中浓度表示,其值越小,毒力越大。 致死中量(Median lethal dose),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剂量。常以LDo表示, 其单位有两种。一种是以供试昆虫个体所接受的药量为单位,如“g(药最)头(昆虫),另一 种是以供试昆虫单位体重所接受的药量为单位,如g(药量)名(昆虫)。 致死中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浓度。常以 LC0表示,单位为μg(有效成分质量数)mL(药液容积). 杀菌剂和除草剂晴力大小常以有效中浓度表示,其值越小,毒力越大, 有效中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引起供试生物群体的半数产生某种药剂反应 的浓度。常以EC0表示,单位为mg(有效成分质量数)几(药液容积)或μg(有效成分质量 数)mL(药液容积)。 药效(Effectiveness of pesticide)是指某药剂在大田实际生产中对某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效 果。表示药效的指标有三类:①施药防治前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②施药前后有害生物危 害程度的变化:③施药与不施药作物收获量变化。 毒力和药效都是药剂对有害生物作用强度的量度。一般来说,毒力是药效的基础,但毒力 并不等于药效,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一种农药的毒力强大并不一定药效就好。毒力是药剂本身 (纯品或原药)对供试生物作用的结果,一般是在室内相对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采用比较精密的标 准化方法测定的结果,而药效则是在田间条件下施用某种农药制剂(除有效成分外,还有多种助 剂)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显然,除了药剂本身外,某些因素如制剂形态、加工方法、喷施方 法和质量,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湿度、温度、光照、土壤等环境条件都对药效有显 著影响。 三、毒性与药害 (一)毒性 毒性(Toxicity)实际上就是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常以大鼠通过经口、经皮、吸入等 方法给药测定农药的毒害程度,推测其对人、畜潜在的危险性。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通常分为 三类: L.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指农药一次大剂量或24h内多次小剂量对供试动物 (如大鼠)作用的性质和程度。经口毒性和经皮毒性均以致死中量D表示,单位为g/kg,而 吸入毒性则以致死中浓度LCm表示,单位为gL或g/,显然,某种农药的LD值或LC值越 小,则这种农药的毒性越大。我国目前规定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暂行标准如表1-1所示。 表1-1中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淮 …2…
·2· 行为、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而控制其危害的药剂,如昆虫拒食剂、诱引剂、驱避剂或昆虫生长调 节剂等。 二、毒力与药效 毒力(Toxicity)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农药对某种供试有害生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即内 在的毒杀能力。杀虫剂毒力大小常以致死中量、致死中浓度表示,其值越小,毒力越大。 致死中量(Median lethal dose),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剂量。常以 LD50表示, 其单位有两种。一种是以供试昆虫个体所接受的药量为单位,如μg(药量)/头(昆虫),另一 种是以供试昆虫单位体重所接受的药量为单位,如μg(药量)/g(昆虫)。 致死中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浓度。常以 LC50表示,单位为μg(有效成分质量数)/mL(药液容积)。 杀菌剂和除草剂毒力大小常以有效中浓度表示,其值越小,毒力越大。 有效中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引起供试生物群体的半数产生某种药剂反应 的浓度。常以 EC50表示,单位为 mg(有效成分质量数)/L(药液容积)或μg(有效成分质量 数)/mL(药液容积)。 药效(Effectiveness of pesticide)是指某药剂在大田实际生产中对某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效 果。表示药效的指标有三类:①施药防治前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②施药前后有害生物危 害程度的变化;③施药与不施药作物收获量变化。 毒力和药效都是药剂对有害生物作用强度的量度。一般来说,毒力是药效的基础,但毒力 并不等于药效,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一种农药的毒力强大并不一定药效就好。毒力是药剂本身 (纯品或原药)对供试生物作用的结果,一般是在室内相对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采用比较精密的标 准化方法测定的结果,而药效则是在田间条件下施用某种农药制剂(除有效成分外,还有多种助 剂)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显然,除了药剂本身外,某些因素如制剂形态、加工方法、喷施方 法和质量,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湿度、温度、光照、土壤等环境条件都对药效有显 著影响。 三、毒性与药害 (一)毒性 毒性(Toxicity)实际上就是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常以大鼠通过经口、经皮、吸入等 方法给药测定农药的毒害程度,推测其对人、畜潜在的危险性。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通常分为 三类: 1.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指农药一次大剂量或 24h 内多次小剂量对供试动物 (如大鼠)作用的性质和程度。经口毒性和经皮毒性均以致死中量 LD50表示,单位为 mg/kg,而 吸入毒性则以致死中浓度 LC50表示,单位为 mg/L 或 mg/m3,显然,某种农药的 LD50值或 LC50值越 小,则这种农药的毒性越大。我国目前规定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暂行标准如表 1-1 所示。 表 1-1 中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 经口半数致死量 经皮半数致死量 吸入半数致死量 (mg/kg) (mg/kg) (mg/MP) 剧毒 6 20 <20 高毒 550 20~200 20~200 中等毒 50~500 200~2000 200~2000 低毒 >500 >2000 >2000 2.亚急性毒性(Subacute toxicity)指农药对供试动物多次重复作用后产生的毒性,给 药期限为1428d,每周给药7次。亚急性毒性主要是考察农药对供试动物引起的各种形态、行 为、生理生化的变异,检测指标包括:①动物一般中毒症状表现、体重、食物消耗等:②血液学 检查:③临床生化测定:④病理学检查。 3.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指农药对供试动物长期低剂量作用后产生的病变反 应,给药期限为1~2年,主要评估农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风险。除常规的病理检测、生理 生化检测外,还要对其后代的遗传变异、累代繁殖等进行观测。 (二)药害 药害(Phytotoxicity)指农药被施用防治有害生物的同时对被保护的农作物所造成的伤 害,可分为直接药害和间接药害。直接药害指农田施药时对当季被保护农作物造成的伤害,而间 接药害主要指飘移药害(施药时粉粒或雾滴飘移散落在邻近敏感作物造成的伤害)、残留药害 (施药后残存于士壤中的农药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的伤害)及二次药害(施药后士壤或作物秸利 中残留农药代谢产物对后茬作物造成的伤害)。药害的症状表现主要有:①生长发有受阻。如种 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出士前、后枯死:出苗迟缓,生长受抑制,分蘖、开花、结果、成熟迟缓等: ②颜色改变。如叶片失绿、白化、黄化,根和叶呈现枯斑,变褐调娄:③形态异常。如植株扭 曲,根、花芽、果实等畸形:④产量下降、品质劣变。产生药害的原因很多,大致有下述4个 方面:①浓药制剂质量差,有害杂质超标,甚至变质:②施用技术方面如过量施药,误用农药或 混用不当,飘移、渗漏及残留农药对下茬作物的影响等:③环境方面,如任意扩大使用范围,在 敏感作物上施药:施药时期不当,过早或过迟施药,高温、干早条件下施药等;④作物本身生 长发有不良,或施药时正值对药剂敏感的发有阶段。 农药对作物是否容易产生药害可用安全性指数K来表示: K。农药防浴有害生物所需的最低浓度 作物对农药能忍受的最高浓度 显然,K值越大,作物就越不安全,容易产生药害:相反,K值越小,农药使用时对作物就 越安全 四、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一)农药剂型 ·3
·3· 毒性分级 经口半数致死量 (mg/kg) 经皮半数致死量 (mg/kg) 吸入半数致死量 (mg/M3) 剧毒 <5 <20 <20 高毒 5~50 20~200 20~200 中等毒 50~500 200~2000 200~2000 低毒 >500 >2000 >2000 2.亚急性毒性(Subacute toxicity) 指农药对供试动物多次重复作用后产生的毒性,给 药期限为 14~28d,每周给药 7 次。亚急性毒性主要是考察农药对供试动物引起的各种形态、行 为、生理生化的变异,检测指标包括:①动物一般中毒症状表现、体重、食物消耗等;②血液学 检查;③临床生化测定;④病理学检查。 3.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 指农药对供试动物长期低剂量作用后产生的病变反 应,给药期限为 1~2 年,主要评估农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风险。除常规的病理检测、生理 生化检测外,还要对其后代的遗传变异、累代繁殖等进行观测。 (二)药害 药害(Phytotoxicity)指农药被施用防治有害生物的同时对被保护的农作物所造成的伤 害,可分为直接药害和间接药害。直接药害指农田施药时对当季被保护农作物造成的伤害,而间 接药害主要指飘移药害(施药时粉粒或雾滴飘移散落在邻近敏感作物造成的伤害)、残留药害 (施药后残存于土壤中的农药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的伤害)及二次药害(施药后土壤或作物秸秆 中残留农药代谢产物对后茬作物造成的伤害)。药害的症状表现主要有:①生长发育受阻。如种 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出土前、后枯死;出苗迟缓,生长受抑制,分蘖、开花、结果、成熟迟缓等; ②颜色改变。如叶片失绿、白化、黄化,根和叶呈现枯斑,变褐凋萎;③形态异常。如植株扭 曲,根、花芽、果实等畸形;④产量下降、品质劣变。产生药害的原因很多,大致有下述 4 个 方面:①农药制剂质量差,有害杂质超标,甚至变质;②施用技术方面如过量施药,误用农药或 混用不当,飘移、渗漏及残留农药对下茬作物的影响等;③环境方面,如任意扩大使用范围,在 敏感作物上施药;施药时期不当,过早或过迟施药,高温、干旱条件下施药等;④ 作物本身生 长发育不良,或施药时正值对药剂敏感的发育阶段。 农药对作物是否容易产生药害可用安全性指数 K 来表示: 显然,K 值越大,作物就越不安全,容易产生药害;相反,K 值越小,农药使用时对作物就 越安全。 四、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一)农药剂型 K= 农药防治有害生物所需的最低浓度 作物对农药能忍受的最高浓度
农药厂生产的绝大多数原药不经加工都不能直接在农作物上使用。因为在每公顷面积上农 药有效成分用量很少,往往只有几百克,几十克,甚至不足10克。如果不加以稀释,就无法将 如此少的农药均匀撒布到如此大的面积上,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农药的作用。使用农药时,还要求 它附着在作物上或虫体上、杂草上,所以还必须加入一些其他辅助材料,以改善其湿涧、粘者性 能。此外,通过农药加工还可以延长农药的残效期或将高毒的农药加工成安全的使用剂型。总 之,为了安全、经济、有效地使用农药,必须将原药加工成合适的制剂。一种农药制剂名称通常 包括3个部分,即有效成分含最、农药名称和剂型,如2.5%溴氰菊酯乳油、50%速克灵可湿性粉 剂、2.5%百南清烟剂等。剂型实际上是制剂的一种形态特征,主要有下述儿种: (I)粉剂(Dustable powder,DP)粉剂通常由原药和填料(或载体)及少量其它助剂 (如分散剂、抗分解剂等)经混合粉碎至一定细度而成。粉剂中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10%以下, 般不需稀释直接喷粉施药,亦可供拌种、配制毒饵或毒土等使用。 (2)可湿性粉剂(Wettable powder,P)这是一种易被水湿润且能在水中悬浮分散的 粉状物,通常由原药、填料(或载体)、润湿剂、分散剂及其它助剂经混合粉碎至一定细度而成。 可湿性粉剂一般以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喷雾施药,其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10%一50%,亦有高达 80%以上的品种。 (3)可溶性粉剂(Soluble powder,SP)是由可溶于水的原药、填料、湿展剂及其它助剂 组成的粉状剂型。可溶性粉剂可直接加水稀释后喷雾施药,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50%以上,有的 高达90%。 (4)粒剂(granule)由原药、载体及其它助剂经混合、造粒而成的松散颗粒状剂型。 一般供直接施药,其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1%一20%。 (5)水分散性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DG或WG)由原药、填料或载体 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粘着剂及其它助剂组成。水分散性粒剂使用时将其加入水中,制剂很 快崩解、分散,形成悬浮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喷施,其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70%以上。 (6)乳油(Emulsifiable concentrate,.EC)是将原药、乳化剂及其它助剂溶于有机溶剂 中形成的均相透明溶液。其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20%~50%之间,但亦有低至1%,高至90%的品 种。加水稀释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供喷雾使用。 (7)水乳剂(Emulsion in water)和微乳剂(Microemulsion,E)这两种剂型均由以难 溶于水的原药、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陈剂及水为原料,经匀化工艺而成,一般不用或用 少量有机溶剂。浓乳剂的拉径多数在0.5~一1m之间,外观是乳白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而 微乳剂的粒径多在0.01~01m之间,外观呈透明的均相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水乳剂的有效 成分通常在20~50%之间,微乳剂的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5~50%之间,加水稀释成一定浓度后伊 喷雾用。 (8)水悬浮剂(Aqueous suspension concentrate,.SC)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湿润 剂、分散剂、增稠剂、抗冻剂及其它助剂经加水研磨分散在水中的可流动剂型。其有效成分含量 通常在40%~60%左右,使用时加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的悬浊液,供喷雾。 (9)油剂(0i1so1 ution,0S)是农药的油溶液剂,有些品种含有助溶剂或稳定剂。油 …4
·4· 农药厂生产的绝大多数原药不经加工都不能直接在农作物上使用。因为在每公顷面积上农 药有效成分用量很少,往往只有几百克,几十克,甚至不足 10 克。如果不加以稀释,就无法将 如此少的农药均匀撒布到如此大的面积上,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农药的作用。使用农药时,还要求 它附着在作物上或虫体上、杂草上,所以还必须加入一些其他辅助材料,以改善其湿润、粘着性 能。此外,通过农药加工还可以延长农药的残效期或将高毒的农药加工成安全的使用剂型。总 之,为了安全、经济、有效地使用农药,必须将原药加工成合适的制剂。一种农药制剂名称通常 包括 3 个部分,即有效成分含量、农药名称和剂型,如 2.5%溴氰菊酯乳油、50%速克灵可湿性粉 剂、2.5%百菌清烟剂等。剂型实际上是制剂的一种形态特征,主要有下述几种: (1)粉剂(Dustable powder, DP) 粉剂通常由原药和填料(或载体)及少量其它助剂 (如分散剂、抗分解剂等)经混合粉碎至一定细度而成。粉剂中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 10%以下, 一般不需稀释直接喷粉施药,亦可供拌种、配制毒饵或毒土等使用。 (2)可湿性粉剂(Wettable powder,WP) 这是一种易被水湿润且能在水中悬浮分散的 粉状物,通常由原药、填料(或载体)、润湿剂、分散剂及其它助剂经混合粉碎至一定细度而成。 可湿性粉剂一般以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喷雾施药,其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 10%~50%,亦有高达 80%以上的品种。 (3)可溶性粉剂(Soluble powder,SP)是由可溶于水的原药、填料、湿展剂及其它助剂 组成的粉状剂型。可溶性粉剂可直接加水稀释后喷雾施药,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 50%以上,有的 高达 90%。 (4)粒剂(granule) 由原药、载体及其它助剂经混合、造粒而成的松散颗粒状剂型。 一般供直接施药,其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 1%~20%。 (5)水分散性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WDG 或 WG) 由原药、填料或载体、 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粘着剂及其它助剂组成。水分散性粒剂使用时将其加入水中,制剂很 快崩解、分散,形成悬浮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喷施,其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 70%以上。 (6)乳油(Emulsifiable concentrate,EC)是将原药、乳化剂及其它助剂溶于有机溶剂 中形成的均相透明溶液。其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 20%~50%之间,但亦有低至 1%,高至 90%的品 种。加水稀释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供喷雾使用。 (7)水乳剂(Emulsion in water)和微乳剂(Microemulsion,ME) 这两种剂型均由以难 溶于水的原药、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及水为原料,经匀化工艺而成,一般不用或用 少量有机溶剂。浓乳剂的粒径多数在 0.5~1μm 之间,外观是乳白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而 微乳剂的粒径多在 0.01~0.1μm 之间,外观呈透明的均相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水乳剂的有效 成分通常在 20~50%之间,微乳剂的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 5~50%之间,加水稀释成一定浓度后供 喷雾用。 (8)水悬浮剂(Aqueous suspension concentrate, SC) 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湿润 剂、分散剂、增稠剂、抗冻剂及其它助剂经加水研磨分散在水中的可流动剂型。其有效成分含量 通常在 40%~60%左右,使用时加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的悬浊液,供喷雾。 (9)油剂(Oil solution,OS) 是农药的油溶液剂,有些品种含有助溶剂或稳定剂。油
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一般为20~50%,使用时不需稀释以超低容量喷雾机具喷雾 (I0)烟剂(Smoke generator)烟剂是由原药、燃料、助燃剂、阻燃剂等按一定比例混 合加工成粉状物或饼状物。点燃后无明火,农药受热气化后可在空气中凝结成微细顾粒(烟)。 (Il)种衣剂(Seed dressing agent)种衣剂是在悬浮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等剂型的基础 上,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成膜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剂型。用种衣剂处理种子后,即在种子表面 形成一层牢周的药膜。 (12)缓释剂(Controlled release formlation,CRF)可以控制农药有效成分从制剂中 缓慢释放的农药剂型。使用较多的是微胶囊剂(Miocrocapsule formlation),将液态或固态农 药包被在粒径30一50μm的胶囊中,使用时农药通过囊壁缓慢释放出来发挥生物效应。 此外,还有水剂、气雾剂、涂抹剂、毒饵、糊剂、音剂等剂型。 (二)农药施用方法 农药使用技术的目标是使农药最大限度地击中靶标生物而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的影响最 小,而具体的施药方法则陬决于农药特性、剂型特点、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全 面了解和综合分析。 农药施用方法可分为地面施药法和航空施药法。 地面施药法最常见的是喷雾法和喷粉法。 (1)喷雾法(Spraying)是利用喷雾机具将农药制剂的稀释液雾化并分散到空气中,形成 液气分散体系的施药方法。除油剂可直接作超低容量喷洒外,乳油、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浓乳 剂、微胶囊剂等均需以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用喷雾机具喷酒。 (2)喷粉法(Dusting)是利用喷粉机具产生的风力将农药制剂吹散后沉积到作物上的施药 方法。适合喷粉的只有粉剂这一种剂型。 此外,还有熏蒸法、毒饵法、并种法、种苗浸渍法、撒施法、烟雾法及树干注射法等。 航空喷雾法即利用飞机将农药制剂从空中均匀喷酒在目标区域的施药方法。航空施药的最 大优点是作业效率高,适合大面积单一作物、果园、草原、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最明显的缺点是 对非靶标生物的杀伤及对环境污染的风险比较大。 五、残留与残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指大田施用农药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后一个时期内 没有分解解毒而残存于收获物、土壤、水源、大气中的那部分农药及其有毒衍生物。 农药残毒(Residual toxicity),即农药残留毒性指食物或环境中残留农药对人类的毒 害,尤其是慢性毒性引起的毒害。目前人们特别关心的是“三致”,即致癌(残留农药引起的恶 性肿瘤)、致畸(残留农药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和致突变(残留农药对染色体性状和数量的影 响)。农药残毒有如下两个特点: 因其是一种慢性毒性引起的毒害,潜伏期往往很长,因而不易察觉,而一旦发现则难以治 ·5
·5· 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一般为 20~50%,使用时不需稀释以超低容量喷雾机具喷雾。 (10)烟剂(Smoke generator) 烟剂是由原药、燃料、助燃剂、阻燃剂等按一定比例混 合加工成粉状物或饼状物。点燃后无明火,农药受热气化后可在空气中凝结成微细颗粒(烟)。 (11)种衣剂(Seed dressing agent)种衣剂是在悬浮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等剂型的基础 上,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成膜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剂型。用种衣剂处理种子后,即在种子表面 形成一层牢固的药膜。 (12)缓释剂(Controlled release formulation,CRF) 可以控制农药有效成分从制剂中 缓慢释放的农药剂型。使用较多的是微胶囊剂(Miocrocapsule formulation),将液态或固态农 药包被在粒径 30~50μm 的胶囊中,使用时农药通过囊壁缓慢释放出来发挥生物效应。 此外,还有水剂、气雾剂、涂抹剂、毒饵、糊剂、膏剂等剂型。 (二)农药施用方法 农药使用技术的目标是使农药最大限度地击中靶标生物而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的影响最 小,而具体的施药方法则取决于农药特性、剂型特点、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全 面了解和综合分析。 农药施用方法可分为地面施药法和航空施药法。 地面施药法最常见的是喷雾法和喷粉法。 (1)喷雾法(Spraying)是利用喷雾机具将农药制剂的稀释液雾化并分散到空气中,形成 液气分散体系的施药方法。除油剂可直接作超低容量喷洒外,乳油、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浓乳 剂、微胶囊剂等均需以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用喷雾机具喷洒。 (2)喷粉法(Dusting)是利用喷粉机具产生的风力将农药制剂吹散后沉积到作物上的施药 方法。适合喷粉的只有粉剂这一种剂型。 此外,还有熏蒸法、毒饵法、拌种法、种苗浸渍法、撒施法、烟雾法及树干注射法等。 航空喷雾法即利用飞机将农药制剂从空中均匀喷洒在目标区域的施药方法。航空施药的最 大优点是作业效率高,适合大面积单一作物、果园、草原、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最明显的缺点是 对非靶标生物的杀伤及对环境污染的风险比较大。 五、残留与残毒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指大田施用农药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后一个时期内 没有分解解毒而残存于收获物、土壤、水源、大气中的那部分农药及其有毒衍生物。 农药残毒(Residual toxicity),即农药残留毒性指食物或环境中残留农药对人类的毒 害,尤其是慢性毒性引起的毒害。目前人们特别关心的是“三致”,即致癌(残留农药引起的恶 性肿瘤)、致畸(残留农药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和致突变(残留农药对染色体性状和数量的影 响)。农药残毒有如下两个特点: 因其是一种慢性毒性引起的毒害,潜伏期往往很长,因而不易察觉,而一旦发现则难以治 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