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论:分子熟练应用此理论解释分子 间力及氢键 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从而 断物 质的性 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并能 熟练应用判断和预测常见 分子构型。了解分子轨道 理论,能用其分析同核双 原子分子的成键情 解分子间力的 生 及影响 其大小的因素。掌握氢假 的形成条件、特点及其对 物质性质的影响。 掌掘氧化还原、氧化值的 概念 熟练配平化学反应 方程式。了解原电池的构 造、申池符号的写法。堂 氧化还原:原 握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 完成课后作 第五章 电池,标准由 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 理论 氧化还 极电势与电 关系。 熟绿 掌握有关 能斯 阅读参 考教材及书 电动势:能斯 1、2 待方程的计算。草握电泄 6 原反应 特方程:元素 的标准电动势、吉布斯自 自学 相关内 电势图 由能变及标准化学平衡常 容。 数之间的关系。 了解元素 由热阅。能化后 的发生 进行某电对标准 电极电势的计算。 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命名。 配合物的基本 完成课后作 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第六查 概今:配合物 业 阅读参 配位化 的价键理论 并用其解释配合物的空间 6 理论 考教材及书 1、2 合物 配合物的晶体 构型 掌握配合物的晶体 教学 场理论并用其解释配合物 目相关内 场理论 的稳定性、磁性。 容。 堂握、风元素的原子结构 s区元素概述 特点、性质递变规律 学 金属 握碱金属、 上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碱 的性质,碱金属、碱土金 完成课后作 第七章 金屈、威土金 属氧化物的分类和性质」 理论 业,阅读参 s区元 属氧化物与氢 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氢 教 考教材及书 化物: 碱6 氧化物的溶解性、性及 关内 令1 碱土金 其变化规律 碱金 盐:对角线规 土金属盐类的溶解性 热 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 解对角线规则
13 道理论;分子 间力及氢键 熟练应用此理论解释分子 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从而 判断物质的性质。掌握价 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并能 熟练应用判断和预测常见 分子构型。了解分子轨道 理论,能用其分析同核双 原子分子的成键情况。了 解分子间力的产生及影响 其大小的因素。掌握氢键 的形成条件、特点及其对 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五章 氧化还 原反应 氧化还原;原 电池;标准电 极电势与电池 电动势;能斯 特方程;元素 电势图 掌握氧化还原、氧化值的 概念。熟练配平化学反应 方程式。了解原电池的构 造、电池符号的写法。掌 握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 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 关系。熟练掌握有关能斯 特方程的计算。掌握电池 的标准电动势、吉布斯自 由能变及标准化学平衡常 数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 电势图,能判断歧化反应 的发生,进行某电对标准 电极电势的计算。 6 理论 教 学、 自学 完成课后作 业,阅读参 考教材及书 目相关内 容。 1、2 第六章 配位化 合物 配合物的基本 概念;配合物 的价键理论; 配合物的晶体 场理论 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命名。 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并用其解释配合物的空间 构型。掌握配合物的晶体 场理论并用其解释配合物 的稳定性、磁性。 6 理论 教学 完成课后作 业,阅读参 考教材及书 目相关内 容。 1、2 第七章 s 区元 素 s 区元素概述; 碱金属、碱土 金属单质 ;碱 金属、碱土金 属氧化物与氢 氧化物;碱金 属、碱土金属 盐;对角线规 则 掌握 s 区元素的原子结构 特点、性质递变规律。掌 握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 的性质,碱金属、碱土金 属氧化物的分类和性质。 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氢 氧化物的溶解性、碱性及 其变化规律,碱金属、碱 土金属盐类的溶解性、热 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了 解对角线规则。 2 理论 教 学、 自学 完成课后作 业,阅读参 考教材及书 目相关内 容。 1
堂据D区元素性质的递变 规律。通过对硼的氢化物 卤化物、硼酸、 明砂的 构、性质的研究,掌握 D区元素概论 的缺电子性。掌握铝及其 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 硼及其化合 物:铝及其重 途。掌握碳的同素异形体 第八章 要化合物: 卤化物、 单化 碳酸及 完成课后作 业, 其盐的结构、性质; 阅读参 D区元 及其化合物: 理论 考教材及书 其用途,了解硅的氧化物 素(一) 硅及其化合 教学 硅酸、硅酸盐的结构、性 目相关内 物:氯、砖及 质和用途。堂程复、砖的 容。 其化合物: 性电子对效应 单质、重要氢化物、卤化 氧化物、 含氧酸及其 盐的结构、性质, 了解其 用途。理解格性电子效应 的概念及其对化合物化兰 性质的影响。 了解氧气、臭氧、过氧化 氧气、臭氧 氢的结构、性质及其用途 完成课后作 第九章 过氧化氢:硫了解硫的单质、氧化物、 理论 业,阅读参 D区元 及其化合物: 含氧酸的结构、性质及用 考数材及书 素(二) 卤素及其化合 途。堂据卤素单质、氨化 目相关内 物 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枸 容。 性质及用途 了解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 型特点及元素的通性。 解钛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 掌握铬的 重要化合 过渡元素通 的性质及相互间的转化 完成课后作 第十章 性:钛:铬: 掌握锰的重要化合物的性 锰:铁、钴、 质。掌握铁、钴、镍的氧 业,阅读参 d区元 理论 化物、氢氧化物,盐、 镍:铜:锌、 教学 若教材及书 合物的性质及不同价态间 目相关内 的转化。掌握铜单质、 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 配合物的性质及不同价态 的转化。堂握锌、汞及 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计 64
14 第八章 p 区元 素(一) p 区元素概论; 硼及其化合 物;铝及其重 要化合物;碳 及其化合物; 硅及其化合 物;氮、磷及 其化合物;惰 性电子对效应 掌握 p 区元素性质的递变 规律。通过对硼的氢化物、 卤化物、硼酸、硼砂的结 构、性质的研究,掌握硼 的缺电子性。掌握铝及其 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 途。掌握碳的同素异形体、 卤化物、氧化物、碳酸及 其盐的结构、性质。了解 其用途,了解硅的氧化物、 硅酸、硅酸盐的结构、性 质和用途。掌握氮、磷的 单质、重要氢化物、卤化 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 盐的结构、性质,了解其 用途。理解惰性电子效应 的概念及其对化合物化学 性质的影响。 5 理论 教学 完成课后作 业,阅读参 考教材及书 目相关内 容。 1 第九章 p 区元 素(二) 氧气、臭氧、 过氧化氢;硫 及其化合物; 卤素及其化合 物 了解氧气、臭氧、过氧化 氢的结构、性质及其用途。 了解硫的单质、氧化物、 含氧酸的结构、性质及用 途。掌握卤素单质、氢化 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 性质及用途。 3 理论 教学 完成课后作 业,阅读参 考教材及书 目相关内 容。 1 第十章 d 区元 素 过渡元素通 性;钛;铬; 锰;铁、钴、 镍;铜;锌、 汞 了解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 型特点及元素的通性。了 解钛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 质。掌握铬的重要化合物 的性质及相互间的转化。 掌握锰的重要化合物的性 质。掌握铁、钴、镍的氧 化物、氢氧化物,盐、配 合物的性质及不同价态间 的转化。掌握铜单质、卤 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 配合物的性质及不同价态 间的转化。掌握锌、汞及 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8 理论 教学 完成课后作 业,阅读参 考教材及书 目相关内 容。 1 合 计 64 --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Inorganic Chemistry) 一、基本信息 课程 编号 B0410135 课程 属性 必修■选修知 学分 实验学时 32学时 课程 实验。实训口上机口见习口实习0 类别 先修 课程 高中化学 开课 适用 单位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 化学 课得负 责人 周立川 撰写人 周立川 审核人 崔洪光 二、实验简介 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因此对培养和提高化学高级 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实 验室安全等规章制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制备和 提纯化合物的一般性方法、无机化学基本原理验证,以及系列元素、单质及其无 机化合物的性质等。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 生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并通过实验巩固所学 的理论知识,为后续实验和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三、实验目标与基本要求 1.实验目标 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化学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掌 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 质、制备、分离和提纯方法:而且学生在实验中验证课堂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 知识解释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巩固和拓展课堂理论知识,从而能更 加深入地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强化和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等能力,使学 生受到初步的实验研究方法的训练,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的一般性原理和方法。 目标3(素质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实验室安全意识,形 成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良好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独立动 手习惯、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作风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培训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 树立科学的实验观,为后续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5
15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Inorganic Chemistry) 一、基本信息 课程 编号 B0410135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1 实验学时 32 学时 课程 类别 实验■ 实训□ 上机□ 见习□ 实习□ 先修 课程 高中化学 开课 单位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适用 专业 化学 课程负 责人 周立川 撰写人 周立川 审核人 崔洪光 二、实验简介 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因此对培养和提高化学高级 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实 验室安全等规章制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制备和 提纯化合物的一般性方法、无机化学基本原理验证,以及系列元素、单质及其无 机化合物的性质等。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 生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并通过实验巩固所学 的理论知识,为后续实验和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三、实验目标与基本要求 1.实验目标 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化学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掌 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 质、制备、分离和提纯方法;而且学生在实验中验证课堂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 知识解释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巩固和拓展课堂理论知识,从而能更 加深入地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强化和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等能力,使学 生受到初步的实验研究方法的训练,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的一般性原理和方法。 目标 3(素质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实验室安全意识,形 成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良好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独立动 手习惯、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作风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培训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 树立科学的实验观,为后续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 2 1.化学知识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能熟练应用 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化学研究、开发和其它实际工作中 的化学相关问题,具有化学安全常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2.文献查询能力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 息的基本方法。 3.发展能力 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 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 计、研究与开发的一般性规律。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村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基础化学实验(第2版) 辛剑、孟长功 2009.2 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实验 北京师范大 (第3版) 学无机化学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11.5 教研室 武汉大学化 学与分子科 学学院实验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1 中心 吉林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徐家宁、范 无机化学实验分册 勇、屈学俭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8 (第2版) 6
16 2.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2 3 1. 化学知识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能熟练应用 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化学研究、开发和其它实际工作中 的化学相关问题,具有化学安全常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 2.文献查询能力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 息的基本方法。 √ √ 3.发展能力 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 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 计、研究与开发的一般性规律。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教材 基础化学实验(第 2 版) 辛剑、孟长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 参考 书目 无机化学实验 (第 3 版) 北京师范大 学无机化学 教研室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5 无机化学实验 (第 2 版) 武汉大学化 学与分子科 学学院实验 中心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1 吉林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分册 (第 2 版) 徐家宁、范 勇、屈学俭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8
4.成绩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学生课前独立完成实验预习任务,并形成预习实验报 告。预习报告要求字迹工整,实验内容或步骤清晰、 实验预习 详实,可操作性强, 避免大段原文抄写,应体现出 (权重20%) 己的理解和体会。报告布局合理,对于疑难问题应 现出一定的思考或讨论: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数 据等要预留出一定的记录空间。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严格遵守实验室及指导教师 出的各项规定,爱护实验室仪器及物品,实验态度端 正,遵守课堂纪律:能正确使用仪器,操作技能熟练 课微纪使、操 准确,对干实哈中的到的问或故喷,要右一定的 作技能 实验 分析及处理能力 实验中用过的实验物品及时归还, 平时成锁(80%) 数据处理(权 实验台上物品规整有序,台面整洁干净。实验数据及 重40%) 现象记录真实可靠,有效数字应符合仪器的精度,相 应韦格中数据的小数位要符合规节要求。学生实哈中 获取的原始数据, 必须填写在报告中指定位置。学生 实验后须由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按统一标准和格式撰写,实验 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完整、清楚。做到内容完整 实验报告 文理通顺、字迹工整、图表规范、分析详尽 、讨论 (权重40%) 刻、计算准确、结论正确、符合国家有关测量规范的 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拖 证不交,依时间长每隆低本次平时成绩:如不交实哈 报告, 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 本次实验平时成绩为0 在学期末由任课教师统一组织学生进行操作考核测 试。 操作考核 考核主要内容为实验中使用过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期末考核(20%) 以及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等。由学生随机抽取题签,现 (权重100%) 场操作,教师依据学生完成质量、操作规范性等现场 评分。 17
17 4.成绩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80%) 实验预习 (权重 20%) 学生课前独立完成实验预习任务,并形成预习实验报 告。预习报告要求字迹工整,实验内容或步骤清晰、 详实,可操作性强,避免大段原文抄写,应体现出自 己的理解和体会。报告布局合理,对于疑难问题应体 现出一定的思考或讨论;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数 据等要预留出一定的记录空间。 课堂纪律、操 作技能和实验 数据处理(权 重 40%)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严格遵守实验室及指导教师提 出的各项规定,爱护实验室仪器及物品,实验态度端 正,遵守课堂纪律;能正确使用仪器,操作技能熟练 准确,对于实验中的遇到的问题或故障,要有一定的 分析及处理能力。实验中用过的实验物品及时归还, 实验台上物品规整有序,台面整洁干净。实验数据及 现象记录真实可靠,有效数字应符合仪器的精度,相 应表格中数据的小数位要符合规范要求。学生实验中 获取的原始数据,必须填写在报告中指定位置。学生 实验后须由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报告 (权重 40%) 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按统一标准和格式撰写,实验 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完整、清楚。做到内容完整、 文理通顺、字迹工整、图表规范、分析详尽、讨论深 刻、计算准确、结论正确、符合国家有关测量规范的 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拖 延不交,依时间长短降低本次平时成绩;如不交实验 报告,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本次实验平时成绩为 0。 期末考核(20%) 操作考核 (权重 100%) 在学期末由任课教师统一组织学生进行操作考核测 试。考核主要内容为实验中使用过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以及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等。由学生随机抽取题签,现 场操作,教师依据学生完成质量、操作规范性等现场 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