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高三语文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题 、基础知识及运用。(每题3分,15题共45分) 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飙升镖 骠勇 分道扬镳 簇拥猝死 箭镞 蹴而就 C.翁妪逾旨 馥郁 钟灵毓秀 棘手舟楫 瘠薄 开门揖盗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修葺紧箍咒 陈词滥调 照葫芦画瓢 B.忖度撒手锏 循序渐近 化干戈为玉帛 C.尴尬绵里针 笑容可掬 出生牛犊不怕虎 蕴藏逐客令谈笑风声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3.对下列加点词语意义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诸色皆空(佛家眼中看到的一切有形之物)润笔(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 B.形影相吊(慰问) 礼尚往来(注重) C.舍本逐末(舍弃根本、追逐末尾)不同凡响(声音) D.民不聊生(无聊) 审时度势(估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不相信考试,但既然身在这个制度中,就得跟着规则玩。这就是生活,很多时 候不是因为你喜欢与否,而是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B.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 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C.在这次“扫黄打非”的行动中,我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 个窝点,缴获了大量黄色影碟和一大批赌具赌资。 D.央视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的那段时间里总是失眠,夙兴 夜寐,非常痛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大量事实中告诉我们,要考上理想大学,必须抓紧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 B.人们可以根据交流思想的需要自由说话,但是不能杜撰词语,违反规则,所以说 话只能在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中进行。 C.昨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又发生里氏52级地震,在当地政府和支援人员 的帮助下,居民们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临时住所毁于一旦 D.游戏中的暴力现象是一种比色情和电视暴力更具危害的社会问题,它带来的直接 后果就是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反社会人格 6.下列古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 阿高三语文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题 3 分,15 题共 45 分) 1. 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飙升 镖局 骠勇 分道扬镳 B. 簇拥 猝死 箭镞 一蹴而就 C. 翁妪 谕旨 馥郁 钟灵毓秀 D. 棘手 舟楫 瘠薄 开门揖盗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修葺 紧箍咒 陈词滥调 照葫芦画瓢 B. 忖度 撒手锏 循序渐近 化干戈为玉帛 C. 尴尬 绵里针 笑容可掬 出生牛犊不怕虎 D. 蕴藏 逐客令 谈笑风声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3.对下列加点词语意义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诸色..皆空(佛家眼中看到的一切有形之物)润笔..(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 B.形影相吊.(慰问) 礼尚.往来(注重) C.舍本逐末 ....(舍弃根本、追逐末尾) 不同凡响.(声音) D.民不聊.生(无聊) 审时度.势(估量)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我不相信考试,但既然身在这个制度中,就得跟着规则玩。这就是生活,很多时 候不是因为你喜欢与否,而是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B. 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 ....,流离失 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C. 在这次“扫黄打非”的行动中,我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 ....,一举端掉了十几 个窝点,缴获了大量黄色影碟和一大批赌具赌资。 D. 央视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的那段时间里总是失眠,夙兴.. 夜寐..,非常痛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从大量事实中告诉我们,要考上理想大学,必须抓紧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 B. 人们可以根据交流思想的需要自由说话,但是不能杜撰词语,违反规则,所以说 话只能在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中进行。 C. 昨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又发生里氏 5.2 级地震,在当地政府和支援人员 的帮助下,居民们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临时住所毁于一旦。 D. 游戏中的暴力现象是一种比色情和电视暴力更具危害的社会问题,它带来的直接 后果就是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反社会人格。 6.下列古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D.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宵 7.下列诗句中,没有偏义复词的一句是() A.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C.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D.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8.选出与“将以衅钟”句式相同的一句() A.故以羊易之也 B.挟太山以超北海 C.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D.申之以孝悌之义 9.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牛何之 独何与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其若是,熟能御之 B独{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公子独与客留赵 公将鼓之 独不怜公子姊邪 王请度之 以及人之老 C.度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及时相遣归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今恩足以及禽兽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小说的起源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 的界限很容易确切划分。标志着我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走到辉煌顶点的是文人独立创作 的《金瓶梅》。 B.“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五经”是指《诗》《书》礼》 《易》《春秋》。“六合”在《孔雀东南飞》中指年、月、日的干支都适合:而在《过秦论》 中指天、地、东、西、南、北。 C.“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经》开创的现实主 义诗歌传统和艺术方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其中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的诗代表了我国 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最高成就 D.《楚辞》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它是由西汉时刘向收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 作品编纂而成,其代表作是长篇抒情诗《离骚》。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创造的新诗体 楚辞,也可称为“骚体”。 11.下列句子描写的人物依次是() (1)他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2)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 眼镜碎了没有 (3)他急急拾了几块断砖,再上去较为用力地打,打到黑门上生出许多麻点的时候 才听得有人来开门 A.葛朗台别里科夫阿QB.葛朗台别里科夫假洋鬼子 C.假洋鬼子葛朗台阿QD.假洋鬼子别里科夫小D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9题
2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D.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宵 7.下列诗句中,没有偏义复词的一句是( ) A.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C.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D.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8.选出与“将以衅钟”句式相同的一句( ) A.故以羊易之也 B.挟太山以超北海 C.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D.申之以孝悌之义 9.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小说的起源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 的界限很容易确切划分。标志着我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走到辉煌顶点的是文人独立创作 的《金瓶梅》。 B.“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五经”是指《诗》《书》礼》 《易》《春秋》。“六合”在《孔雀东南飞》中指年、月、日的干支都适合;而在《过秦论》 中指天、地、东、西、南、北。 C.“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经》开创的现实主 义诗歌传统和艺术方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其中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的诗代表了我国 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最高成就。 D.《楚辞》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它是由西汉时刘向收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 作品编纂而成,其代表作是长篇抒情诗《离骚》。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创造的新诗体— —楚辞,也可称为“骚体”。 11.下列句子描写的人物依次是( ) (1)他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2)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 眼镜碎了没有。 (3)他急急拾了几块断砖,再上去较为用力地打,打到黑门上生出许多麻点的时候, 才听得有人来开门。 A.葛朗台 别里科夫 阿 Q B.葛朗台 别里科夫 假洋鬼子 C.假洋鬼子 葛朗台 阿 Q D.假洋鬼子 别里科夫 小 D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5—19 题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伯禽①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②。”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 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 “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 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 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 “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 管仲对曰:“不可。夷吾③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 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④ 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 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 大匠不斫,大疱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 注释 ①[伯禽]:周公之子,被封到鲁,成为鲁国的第一位国君 ②[利而勿利也]:意为“(为政时要)利民而不要利己”。 ③[夷吾]:管仲,名夷吾。桓公时为齐相,帮助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④[上志而下求]:意为“对高于自己的人总想努力赶上,对不如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于国也,有不闻也 国:国都、京城 B.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比:亲近 C.丑不若黄帝 丑:以……为羞 D.哀不己若者 哀:怜悯,同情 1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则天下平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其于物也,有不知也 今王田猎于此 C.去其“荆”而可矣 若无罪而就死地 D.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明“应以公治国”的一组是() ①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 ②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③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 ④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
3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伯禽①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②。”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 “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 “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 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 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 “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 管仲对曰:“不可。夷吾③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 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④, 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 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 大匠不斫,大疱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 注释: ①[伯禽]:周公之子,被封到鲁,成为鲁国的第一位国君。 ②[利而勿利也]:意为“(为政时要)利民而不要利己”。 ③[夷吾]:管仲,名夷吾。桓公时为齐相,帮助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④[上志而下求]:意为“对高于自己的人总想努力赶上,对不如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于国.也,有不闻也 国:国都、京城 B.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 比:亲近 C.丑.不若黄帝 丑:以……为羞 D.哀.不己若者 哀:怜悯,同情 1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公则.天下平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其于.物也,有不知也 今王田猎于.此 C.去其“荆”而.可矣 若无罪而.就死地 D.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明“应以公治国” 的一组是( ) ①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 ②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③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 ④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
⑤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⑥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 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③⑤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教育自己的儿子,为政要“利而勿利”,目的就是教儿子做事要出以公心 楚人丢了弓却不肯去找,也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做事出以公心 B.对遗弓者的话,孔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就不应该有国别的限制;老子认为,真 正的“公”,应该是面向所有的生物,而不应该仅仅限于人。 C.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管仲临终的时候,却不肯向齐桓公推荐鲍叔牙,而推荐 隰朋做齐国的相,足以表明他真正为齐国的长远利益打算。 D.作者认为,大工匠不做砍削的小活,大厨师不管锅碗瓢勺的小事,大勇士不和人 打架斗殴,正义的军队不能侵害百姓 第Ⅱ卷(共105分) 、(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2分) (2)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3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6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隋朝,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即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岑参,盛唐边塞诗人。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唐军未收复长安时。 (1)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分别作答。(3分) 答 (2)这两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怀有什么不同?(3分) 答 18.根据要求填空(4分) ①连峰去天不盈尺 咏崖转石万壑雷 ②《将进酒》中表达诗人高度自信的句子是:
4 ⑤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⑥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周公教育自己的儿子,为政要“利而勿利”,目的就是教儿子做事要出以公心; 楚人丢了弓却不肯去找,也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做事出以公心。 B.对遗弓者的话,孔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就不应该有国别的限制;老子认为,真 正的“公”,应该是面向所有的生物,而不应该仅仅限于人。 C.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管仲临终的时候,却不肯向齐桓公推荐鲍叔牙,而推荐 隰朋做齐国的相,足以表明他真正为齐国的长远利益打算。 D.作者认为,大工匠不做砍削的小活,大厨师不管锅碗瓢勺的小事,大勇士不和人 打架斗殴,正义的军队不能侵害百姓。 第Ⅱ卷(共 105 分) 三、(15 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2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6 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隋朝,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即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岑参,盛唐边塞诗人。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唐军未收复长安时。 (1)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分别作答。(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怀有什么不同?(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要求填空(4 分) ①连峰去天不盈尺, 。 ,砯崖转石万壑雷。 ②《将进酒》中表达诗人高度自信的句子是: ,
③《兵车行》中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苦难的原因的句子是 ④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乐岁终 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松明陆蠡 没有人伴我,我乃不得不踽踽踯躅在这寂寞的山中。 没有月的夜,没有星:没有光,也没有影 没有人家的灯火,没有犬吠的声音。这里是这样的幽僻,我也暗暗吃惊了。怎样地我 游山玩水竟会忘了日暮,我来时是坦荡的平途,怎样会来到这崎岖的山路?耳边好像听见 有人在轻语:“哈哈!你迷了路了。你迷失在黑暗中了。” “不,我没有迷路,只是不知不觉间路走得远了。去路是在我的前面,归路是在我的 后面,我是在去路和归路的中间,我没有迷路 耳边是调侃的揶揄。 我着恼了。我厉声叱逐这不可见的精灵,他们高笑着去远了。 萤火在我的面前飞舞,但我折了松枝把它们驱散。小虫,谁信你们会作引路的明灯? 我于是倾听淙淙的润泉的声音。水应该从高处来,流向低处去。这便是说应该从山上 来,流向山下去。于是我便知道了我是出山还是入山。 但是这山间好像没有流泉。即使有,也流得不响,因为我耳朵听不到泉涧的声音。 于是我又去抚摸树枝的表皮。粗而干燥的应是向阳,细软而潮润的应是背阴,这样我 便可以辨出这边是南,那边是北。又一边是西,另一边是东方 但是我已经走入了蓊密的森林里。这里终年不见阳光,我便更也无法区辨树木的向阳 与否。 我真也迷惑了。我难道要在山间过夜,而备受这刁顽的精灵的椰揄。也许有野兽来跑 近我,将它冰冷的鼻放在我的身上,而我感到恶心与腥腻? 我终于起来,分开野草,拿我手里的铁杖敲打一块坚硬的石。一个火星迸发出来。我 于是大喜,继续用杖敲打这坚石,让星火落在柔细的干枯的树叶上。于是发出一缕的烟 于是延烧到小撮的树叶,发出暗红的光。我又从松枝上折得松明,把它燃点起来,于是便 有照着整个森林的红光 我凯旋似地执着松明大踏步归来。我自己取得了引路的灯火。这光照着山谷,照着森 林,照着自己 脑后,我隐隐听到山中精灵的低低的啜泣声 19.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这是一篇结构紧凑、情节惊险、格调明朗的精彩游记 B.文章中的“我”可以理解为在黑暗艰险的环境中不屈奋斗的人 C.“我”迷路后当即决定以松明照亮,终于胜利地走出了山谷 D.文中散句与排比句结合,长句与短句结合,造成节奏感和运动感
5 ③《兵车行》中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苦难的原因的句子是: 。 。 ④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 。乐岁终 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四、(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 松 明 陆蠡 没有人伴我,我乃不得不踽踽踯躅在这寂寞的山中。 没有月的夜,没有星;没有光,也没有影。 没有人家的灯火,没有犬吠的声音。这里是这样的幽僻,我也暗暗吃惊了。怎样地我 游山玩水竟会忘了日暮,我来时是坦荡的平途,怎样会来到这崎岖的山路?耳边好像听见 有人在轻语:“哈哈!你迷了路了。你迷失在黑暗中了。” “不,我没有迷路,只是不知不觉间路走得远了。去路是在我的前面,归路是在我的 后面,我是在去路和归路的中间,我没有迷路。” 耳边是调侃的揶揄。 我着恼了。我厉声叱逐这不可见的精灵,他们高笑着去远了。 萤火在我的面前飞舞,但我折了松枝把它们驱散。小虫,谁信你们会作引路的明灯? 我于是倾听淙淙的涧泉的声音。水应该从高处来,流向低处去。这便是说应该从山上 来,流向山下去。于是我便知道了我是出山还是入山。 但是这山间好像没有流泉。即使有,也流得不响,因为我耳朵听不到泉涧的声音。 于是我又去抚摸树枝的表皮。粗而干燥的应是向阳,细软而潮润的应是背阴,这样我 便可以辨出这边是南,那边是北。又一边是西,另一边是东方。 但是我已经走入了蓊密的森林里。这里终年不见阳光,我便更也无法区辨树木的向阳 与否。 我真也迷惑了。我难道要在山间过夜,而备受这刁顽的精灵的椰揄。也许有野兽来跑 近我,将它冰冷的鼻放在我的身上,而我感到恶心与腥腻? 我终于起来,分开野草,拿我手里的铁杖敲打一块坚硬的石。一个火星迸发出来。我 于是大喜,继续用杖敲打这坚石,让星火落在柔细的干枯的树叶上。于是发出一缕的烟, 于是延烧到小撮的树叶,发出暗红的光。我又从松枝上折得松明,把它燃点起来,于是便 有照着整个森林的红光。 我凯旋似地执着松明大踏步归来。我自己取得了引路的灯火。这光照着山谷,照着森 林,照着自己。 脑后,我隐隐听到山中精灵的低低的啜泣声。 19.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 分)( ) A.这是一篇结构紧凑、情节惊险、格调明朗的精彩游记。 B.文章中的“我”可以理解为在黑暗艰险的环境中不屈奋斗的人。 C.“我”迷路后当即决定以松明照亮,终于胜利地走出了山谷。 D.文中散句与排比句结合,长句与短句结合,造成节奏感和运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