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益才高中2007-200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三月份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缪勇强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规定地方工整的写上班级姓名考号。 3、一律用黑色中性笔答题,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祝考试顺利★ 第丨卷(选择题,共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两项错误的一项是 A.陨首(sin) 影相吊(dio)猥琐(wei)衔(xidn)哀致诚 扁舟(bian)气冲斗牛(du)慰藉(jie)智者乐(le)也 C.幽邃(sui)横槊赋诗(shub)睿智(rui)举酒属(sh)客 D.遨游(0)暴虎冯河(ping)省亲(xing)不省所怙(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拨擢盘桓祚薄山川相缪B.愀然桂棹壬戍日薄西山 C.寂寥旌旗盈虚沐浴清化D.童仆苍海祭祀黄天后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在此离别的情景,总是心头,挥之不去 ②学生宁愿唱社会流行歌曲,也不唱校园歌曲,说明了现在学校音乐教育的」 音乐课的歌曲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 ③经典成为了大众消费文化的装饰,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在 地戏说历史 改写经典。 A.缠绕缺失随意 B.萦绕缺憾肆意 萦绕缺失肆意 D.缠绕缺憾随意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10 页 - 蕲春益才高中 2007—2008 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三月份月考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缪勇强 保命脉 YCY 命合 人哈命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规定地方工整的写上班级姓名考号。 3、一律用黑色中性笔答题,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祝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两项错误的一项是 ( ) A.陨.首(sǔn) 形影相吊.(diào) 猥.琐(wěi) 衔.(xián)哀致诚 B.扁.舟(biǎn) 气冲斗.牛(dǒu) 慰藉.(jiè) 智者乐.(lè)也 C.幽邃.(suì) 横槊.赋诗(shuò) 睿.智(ruì) 举酒属.(shǔ)客 D.遨.游(áo) 暴虎冯.河(píng) 省.亲(xǐng) 不省所怙.(gǔ)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拨擢 盘桓 祚薄 山川相缪 B.愀然 桂棹 壬戍 日薄西山 C.寂寥 旌旗 盈虚 沐浴清化 D.童仆 苍海 祭祀 黄天后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在此离别的情景,总是 心头,挥之不去。 ②学生宁愿唱社会流行歌曲,也不唱校园歌曲,说明了现在学校音乐教育的 和 音乐课的歌曲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 ③经典成为了大众消费文化的装饰,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在 地戏说历史、 改写经典。 A.缠绕 缺失 随意 B.萦绕 缺憾 肆意 C.萦绕 缺失 肆意 D.缠绕 缺憾 随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询问他 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B.对于小泉提出的反对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理由,希拉克指出,对华军售禁令是16 年前就制定的一项决定,现在早已事过境迁 C.一些学校将奥数作为选拔优秀学生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孩子能上好学校,一些家长 亦步亦趋,送孩子上奥数班,以增加上重点中学的几率 D.病毒、病菌这种小东西,实际上你也杀不绝,尤其是当你破坏了微生态的平衡,不 知道今后病毒、病菌将要如何花样翻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且,人的个体 和谐又是自然和谐的产物。 B.不论是褒是贬,都市的兴起和膨胀都称得上是一种奇迹,特别是在它经过了几十年 的停滞甚至萎缩以后 C.一些假劣及偷减养分的复合肥,由于成本低,成为不少经销商争相推销的对象;对 于产品质量好、利润较小和正规厂家的复合肥却冷眼相待 D.今年海南省财政投放1.56亿元,在全国率先实行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 收学杂费 、(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 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 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 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 要素处于—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 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 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 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语文试题第 2 页 共 10 页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 A.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 ....询问他 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B.对于小泉提出的反对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理由,希拉克指出,对华军售禁令是 16 年前就制定的一项决定,现在早已事过境迁 ....。 C.一些学校将奥数作为选拔优秀学生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孩子能上好学校,一些家长 亦步亦趋 ....,送孩子上奥数班,以增加上重点中学的几率。 D.病毒、病菌这种小东西,实际上你也杀不绝,尤其是当你破坏了微生态的平衡,不 知道今后病毒、病菌将要如何花样翻新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且,人的个体 和谐又是自然和谐的产物。 B.不论是褒是贬,都市的兴起和膨胀都称得上是一种奇迹,特别是在它经过了几十年 的停滞甚至萎缩以后。 C.一些假劣及偷减养分的复合肥,由于成本低,成为不少经销商争相推销的对象;对 于产品质量好、利润较小和正规厂家的复合肥却冷眼相待。 D.今年海南省财政投放 1.56 亿元,在全国率先实行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 收学杂费。 二、(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6——9 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 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 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 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 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 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 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
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 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 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这种由社 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 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 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 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 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 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 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问题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涉及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 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等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 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 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 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6.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下列对我国目前“社会风险”的成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
语文试题第 3 页 共 10 页 - 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 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 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这种由社 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 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 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 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 题,有的人在 GDP 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 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 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问题。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涉及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 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等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 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 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 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6.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7.下列对我国目前“社会风险”的成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我国也不 例外 B.我国正处在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 C.随着我国社会矛盾的逐步蓄积,对社会结构的巨大冲击,无序的社会力量必然爆发 出来。 D.十几年来,我国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而忽略各种社会问题;只讲效率而忽视 公平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稳定的持久的独立的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 B.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个社会必然发展和谐。 C.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现状而言的。 D.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阵痛是每个社会必然要经历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也是无 能为力的。 9.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小康社会”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强化的往 往是经济指标,“和谐社会”则是综合社会各要素而提出的目标 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的世界绝对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 会”的理想 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即时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 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行。 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 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即还旧土,太祖辟 为司空椽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 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 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 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干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 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日:“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 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
语文试题第 4 页 共 10 页 - A.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我国也不 例外。 B.我国正处在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 期。 C.随着我国社会矛盾的逐步蓄积,对社会结构的巨大冲击,无序的社会力量必然爆发 出来。 D.十几年来,我国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而忽略各种社会问题;只讲效率而忽视 公平。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稳定的持久的独立的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 B.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个社会必然发展和谐。 C.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现状而言的。 D.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阵痛是每个社会必然要经历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也是无 能为力的。 9.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小康社会”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强化的往 往是经济指标,“和谐社会”则是综合社会各要素而提出的目标。 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的世界绝对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 会”的理想。 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即时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 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行。 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 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即还旧土,太祖辟 为司空椽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 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 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 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 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 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 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遺就师。”功曹差 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 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 手。收摄案问,具得凊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 卒官。 (选自《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 典:主管 B.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劝:勉励 C.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简:选择 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散:散落 11.下列分别表明国渊直言和自守的一组是 A.〔屡陈损益,相土处民 B∫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1五年中仓廪丰实 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 C.「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D.「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禄赐散之旧故宗族 布衣蔬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渊为官时在太祖府上经常直言正色地议论政事,直到退休办事都毫无私心,一辈 子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 B.国渊办事踏实有才干,为太祖屯田,安置百姓,设置官吏,办法明确,各有所依, 五年之中就使粮仓丰实,百姓乐业 C.国渊不仅免除了叛乱者余党的死罪,而且还在破贼文书上如实地报送杀敌数量,因 所立战功是在境内平叛,国渊还为此感到耻辱。 D.国渊仅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在都里找到了引用《二京赋》的内容写匿名信诽谤朝 政的人,弄清了全部的事实真相 第卷(选择题,共114分) 四、(1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理解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相土处民,计民置吏。(2分) 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
语文试题第 5 页 共 10 页 -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 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 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 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 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 卒官。 (选自《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 典:主管 B.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 劝:勉励 C.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简:选择 D.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 散:散落 11.下列分别表明国渊直言和自守的一组是 ( ) A. 屡陈损益,相土处民 B. 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五年中仓廪丰实 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 C. 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D. 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禄赐散之旧故宗族 布衣蔬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渊为官时在太祖府上经常直言正色地议论政事,直到退休办事都毫无私心,一辈 子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 B.国渊办事踏实有才干,为太祖屯田,安置百姓,设置官吏,办法明确,各有所依, 五年之中就使粮仓丰实,百姓乐业。 C.国渊不仅免除了叛乱者余党的死罪,而且还在破贼文书上如实地报送杀敌数量,因 所立战功是在境内平叛,国渊还为此感到耻辱。 D.国渊仅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在都里找到了引用《二京赋》的内容写匿名信诽谤朝 政的人,弄清了全部的事实真相。 第Ⅱ卷(选择题,共 114 分) 四、(1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理解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相土处民,计民置吏。(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