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 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丰答题卡上,在本试卷 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 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 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 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 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 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 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 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 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 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 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 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 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
- 1 -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 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丰答题卡上,在本试卷 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 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 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 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 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 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 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 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 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 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 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 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 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 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 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 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 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 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 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 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 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 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 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 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干百年的歌唱,会滋润 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 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 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 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 多,于此可见一斑。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
- 2 -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 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 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 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 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 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 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 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 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 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 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 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 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 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 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 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 多,于此可见一斑。 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
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 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 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 你》显得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 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 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 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 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 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虛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 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 约日:“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 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嗓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沖以临城,飞矢 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 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 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日:“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 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日:“上皇知奸邪误国, 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 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 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
- 3 - 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 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 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 你》显得更为出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 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 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 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 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K s5u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 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 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 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 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 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 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 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 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 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 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 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
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 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 阴与贼通者,告之日:“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土也。”贼大惧,以 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 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 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 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岀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 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 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 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 4 - 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 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 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 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 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 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 朱昭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5.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 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 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 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 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 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 远近,路横斜,青旗③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 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诸葛亮《出 师表》) (2)无丝竹之乱耳,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乙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孑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 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 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岀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 身子。黑夜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
- 5 -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 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 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 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诸葛亮《出 师表》) (2)无丝竹之乱耳, 。 ,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 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 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 身子。黑夜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