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综合试卷(一) 、文言文 (一)默写: 1、柴门闻犬吠, ,天寒白屋贫。 3、《小儿垂钓》中描写小儿垂钓的两句诗 是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 宣(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 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矣 注释](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aun,遗 忘。(4)[戒]警告。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孟子辍然中止(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①失:( 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多作自能见之D、自是之后 、阅读与理解(先阅读下列各文段,再完成其后各题。) (一)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 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
2007 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综合试卷(一) 一、文言文: (一)默写: 1、柴门闻犬吠, 。 2、 ,天寒白屋贫。 3、《小儿垂钓》中描写小儿垂钓的两句诗 是 。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 宣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 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 [注释](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 忘。(4)[戒]警告。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二、阅读与理解 ( 先阅读下列各文段,再完成其后各题。) (一)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 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
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稍稍宾客其父:( )日扳仲永:( 2、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阅读“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这一句后的感受。 3、对“传一乡秀才观之”一句的理解,有人以为是“(把诗)传给一个乡下 的秀才看”还有人认为是“(把诗)传给了全乡的秀才看”。你认为呢?并请说 出你的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 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 “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 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 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稍稍宾客..其父:( ) 日扳.仲永:( ) 2、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阅读“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这一句后的感受。 3、对“传一乡秀才观之”一句的理解,有人以为是“(把诗)传给一个乡下 的秀才看”还有人认为是“(把诗)传给了全乡的秀才看”。你认为呢?并请说 出你的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 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 “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 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 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 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 照各自的办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 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 没有来。 几十年后,晢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 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 不被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联系上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出含有“饱”字的成语 意思 成语 2、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请为哲学家写几句合适的话,解释一下没到 的原因。 4、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 度分别是 ”这种写法对你在写作文时的材料选 择上有什么启发? 5、请仿照下面的句式,用两个合适的比喻来比较一下选文《A最后一课》与 〈〈B最后一课〉〉主题的不同。 例:如果说〈〈A最后一课〉〉让我们饮了一杯爱国主义的烈酒,那么〈〈B 最后一课〉〉则是给我们送上了一壶修身养性的清茶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 照各自的办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 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 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 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 不被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联系上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出含有“饱”字的成语。 意思: 成语 2、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请为哲学家写几句合适的话,解释一下没到 的原因。 4、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 度分别是:“ ”“ ” 这种写法对你在写作文时的材料选 择上有什么启发? 5、请仿照下面的句式,用两个合适的比喻来比较一下选文《A 最后一课》与 〈〈B 最后一课〉〉主题的不同。 例:如果说〈〈A 最后一课〉〉让我们饮了一杯爱国主义的烈酒,那么〈〈B 最后一课〉〉则是给我们送上了一壶修身养性的清茶
作文 山美,水美,故乡美-,生活中“美丽”无处不在,它可以是一把雨伞,也 可以是一声道歉;它能穿在身上,也可以藏在心底。请以下面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目:美丽的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一篇500字以上的记事清楚明白的记叙文。 2007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综合试卷(二) 古诗文阅读(25分) (一)默写(10分) 老妇出门看。 2、吴楚东南坼, ,不尽长江滚滚来 ,莫为轻阴便拟归。 5、来日绮窗前, 风雪夜归人 7、《小儿垂钓》一诗中写出了小儿垂钓姿态的是 8、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二)阅读理解(15分)
三、 作文 山美,水美,故乡美------,生活中“美丽”无处不在,它可以是一把雨伞,也 可以是一声道歉;它能穿在身上,也可以藏在心底。请以下面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目:美丽的——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一篇 500 字以上的记事清楚明白的记叙文。 2007 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综合试卷(二) 一、 古诗文阅读(25 分) (一)默写(10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 2、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为轻阴便拟归。 5、来日绮窗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雪夜归人。 7、《小儿垂钓》一诗中写出了小儿垂钓姿态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15 分)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 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多义词:(4分) (1)或以钱币乞之( (2)泯然众人矣。( (3)稍稍客宾其父(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解释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上文选自《伤仲永》,题目中“伤”的含义是 你认为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 (2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2分)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从上文中,至少找出两个成语 文中孙权劝学的故事,与周处的故事的相同点在于 (1+2=3分)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 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多义词:(4 分) ⑴或.以钱币乞之( ) ⑵泯然..众人矣。( ) ⑶稍稍客宾..其父( ) ⑷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 2、解释下列句子:(4 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上文选自《伤仲永》,题目中“伤”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下列句子:(2 分)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从上文中,至少找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孙权劝学的故事,与周处的故事的相同点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