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5 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而且法律永远偏向富人一边。 津恩描绘的日益深重的美国危机还有药可救吗?他的 结论是悲观的:只有出现一场伟大的、全社会的公民运动, 把反奴线运动、劳工运动、歧战运动、民权运动、妇女运动、 同性恋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等力量统统联合在一起, 才能把美国带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连能领导这样一场运 动呢?津恩没有指出来,只是含糊其辞地说,人民希望出现 一个“新的国家改革党” 本书的中国读者大概会关心这样一个问题:持津恩这 种观点的左派学者,在美国学术界处在什么位置,有多大影 狗?简单的回答是:美国左派学者人数不多,影响却不算 小,而“异端思想”在美国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十分值得分 析。 本书多次引用两位前辈美国学者的思想和成果。一位 是黑人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杜液依斯(1868一1963),他一 生追求黑人的自由和平等,不在强权和利诱面前低头。另 一位是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1874一948),他因1913 年洲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解释》一书而名噪一时。该书对关 国立国法行经济分析,大胆揭露阶级不盾。比尔德被称为 上个世纪之交“进步历史学派”的代表,同弗·杰·特纳剑立 的“边疆学派”一起,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美国史学思 几乎独领风骚。他们代表的思潮,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强烈 影响,反映了那一时期美国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反托 拉斯运动、进步主义运动的兴起。 尽管“进步历史学派”近几十年来受到保守派和五花八 门的新史学思潮的强劲挑战,左派思潮至今在美国学术米 特别是名牌大学课堂上仍占有一席之地。这本《美国人民
6美国人民的历史 的历史》自1980年初版以来,已经25次再版重印,总发行 量达42万多册,在美国可以算十分初销了。不过要提醒读 者的是,美国大学旦的教材往往反陕不同观点的相互对立, 但代表主流观点的教材,仍然会居于主.流地位。 本书的期点,对于80年代以前读过美国历史的中国读 者来说,也许算不上新鲜突兀,因为那是中国大讲阶级斗争 的时期。在美国学术界,从研究“大人物”转向反映普通人、 社会底层、默默无闻的普通芳动者、妇女、少数族群的生活 和要求,也早已成为一股潮流。但是,今天我们一些人在介 绍美国、研究美国以至整个世界时,阶级观念仪乎日益模 糊,精英意识(特别是渴望从平民步入“上流社会”的意识) 替移默化地占据了人们的头脑。大款、明星、“领导”,成为 社会的主角,迫逐的对象。“留学美国”,成为众多青少年的 向往,好像那里既然是精英的天堂,也就是普通百姓的乐 土。《美国人民的历史)这部书,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眼清醒 剂。 一些中国读者很容易想到的是,像津恩这样的学者,并 不以生产力的发达程度来衡量社会的进步。他们关心的是 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平等和公王。他们敢怒敢骂, 以揭露罪恶为己任,但却很难提出什么建设性的主张。这 种激进言论,对社会发展能起推动作用吗?津恩的回答是: “穷人的哭诉不一定总是正确的,但要是听不到他们的哭 诉,你就永远不知道公平是什么。” 激烈地攻击美国政治家,同现行内外政策大唱反调,甚 至尖锐批评美国人的爱国主义,这样的著作,在美国居然还 能受到宽容,被用作教科书,也许有些费解。津恩对此间接 作了解释。他写道,自然资源富饶、人才济济、劳动力充足
序7 财源滚滚的美国,能使众多的公民愉快生活,它当然可以容 忍那些不愉快的少数人,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充当持不同玫 见者。对美国人造反的压制,主要是通过精妙无比的制歧 完成的。美国操纵和控制社会的机制,通过不断变革,提供 了世不上最多的发泄渠道,最大的回旋余地,使不可沃或的 造反者相互隔绝,各官为战。美国人的爱国主义忠诚,也是 泛对派难以逾越的障碍。 上像一些西方学者所指上的,知识阶层天生就是批到 型的,本能地对商业文明抱有抵触,而更多关心子等与公 正。像津恩这祥的美国学者,为纠正社会不公丽大声疾改, 其主观目的,无疑是要彻底地推翻和改造现在制度。然而 是否可以说,他们的社会批判,客观上却起到了对资本主义 制度“小骂大帮忙”的作用?诚如津恩所言,美国政治“三 权分立”的权力制衡,只是在一个阶级内部的权力约束。但 是在社会上,还有知识界舆论界人士以及各种非政对组织 在监督政府,表达“社会的良心”,到处揭政府的短,政策 的弊端,相互攻讦,各种意见激烈交锋。无形之中,社会的 上层和下层通了气,情绪得到宣泄,矛盾得到缓解(虽然只 能暂时缓解),总危机得以避免,政治社会的大部在左右淫 摆中仍然能够行驶而不致倾覆。这A道理,在资中筠等先 生的新著《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中已有深刻的倒述、 照理说,美国左派思想冢如此关心社会子等和公正,应 该为国家之间的平等多说几句公道话。中国读者更容易想 到的还有,既然津恩等人描述的美国人权状况如此糟糕,他 们也应当认识到美国设有权力对它国内政指手画脚。但 是,津恩在本书中所表露的观点却恰恰相反。他高举“人权 高丁主权”的思想旗帜,反对的不仅仅是美国的国家和政
8美国人民的历史 府,更是苏联(他称之为“假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国 家的政府,也强烈抨言印尼、伊拉克、一些中美洲国家的“专 制”和“暴政”。在他看来,美国资本家为了在发展中国家赚 钱,据牲了这些国家劳苦大众的利泸,形成了全球芝围的剥 网。同,时美国攻府为了美国资本家的利益,不愿得罪这 些国家的政府,对人权在这些国家里受到粗暴践踏的现象 充耳不司。照这个逻辑,美国人对他国人权管得不是太多, 而是太少。各国“人民”应该联合斗争,向各国政府争自由, 争经济权利。 由此联想到,在反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张就人 权问题制裁中国的美国人行列里,是少不了一些自称代表 “人民利益”的左翼人物的。美国的思想政治阵线,原夹如 此复杂而又单一。批判“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家,其实是 赞成这一原则的,只是指责美国在实践上没有将平等原则 贯彻到底而已。个人的自由权利在理论上高千国家权力, 社稷是为人民而设立的,因而人民对他们所不信任的政俯 有权予以推翻。这些成为美国立国之本的观念,其实也是 本书作者和美国其他批判家率为圭臭的原则。 美国人终究是美国人,不管是精英还是异端,不管是保 派还是激进派。 本译文依据的是1997年的教学版,删除了其中专涉教 学的序言、思考题以及司这个版本对应不上的第引,将之还 原为一部通俗的学术著作。几位年轻译者都在国内重要的 研究和教学单位工作,要我代为中文版序。读到这烊有激 清和冲击力的著作,这样流畅生动的译文,我又对照译文翻 阅了原著的一些段落,也发讯翻译是准确的、自然欣然从 命,我不是美用史专家,对美国社会也谈不上多少了解,不
序9 揣冒味,谨借此机会写下-一点学习心得,期待这部好书在国 内润有众多读者。 王缉思 2000年盛夏于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