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64 学分: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运动人体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概率论是近代 数学的重要分支,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度量。概率论通过对简单随机事件的 研究,逐步进入复杂随机现象规律的研究,是研究复杂随机现象的有效方法和 具。数理统计学也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怎样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 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为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 动提供依据和建议。它也一直是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硕士研究 生入学的必考科目》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10学时) 数学内容 .1随机事件及运算 1.2概率定义及性质 1.3等可能概型 1.4条件概率及全橱率公式 1.10事件的独立性 教学要求: 1.掌握事件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及其性质 2.会用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和贝努利概型求概率 3.掌握条件概率 全概率公式及应用 4.掌握事件的独立性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0学时) 教学内容: 2.1一维随机变量定义及分布函数 2.2离散型随机变量 2.3连续型随机变量 2.4 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要求: 1.掌握一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掌握一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密度函数 3.熟悉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0学时) 2
2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A》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64 学 分: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运动人体科学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运动人体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概率论是近代 数学的重要分支,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度量。概率论通过对简单随机事件的 研究,逐步进入复杂随机现象规律的研究,是研究复杂随机现象的有效方法和工 具。数理统计学也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怎样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 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为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 动提供依据和建议。它也一直是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硕士研究 生入学的必考科目之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10 学时) 教学内容: 1.1 随机事件及运算 1.2 概率定义及性质 1.3 等可能概型 1.4 条件概率及全概率公式 1.10 事件的独立性 教学要求: 1. 掌握事件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及其性质 2. 会用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和贝努利概型求概率 3.掌握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及应用 4.掌握事件的独立性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0 学时) 教学内容: 2.1 一维随机变量定义及分布函数 2.2 离散型随机变量 2.3 连续型随机变量 2.4 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要求: 1.掌握一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掌握一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密度函数 3.熟悉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0 学时)
教学内容: 3.1二维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及性质 3.2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 3.3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3.4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要求: 1.掌握 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列与边缘分布列及其性质 2.掌握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函数与边缘密度函数及其性质。 3,理解二维葫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及条件分布。 4.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互相独立性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8学时) 教学内容: 4.1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4.2随机变量的方差 4.3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教学要求: 1.堂据随机变量的数学期切与性质」 2 掌握随机变量的方差及其性质 掌握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2学时) 教学内容: 5.1大数定律 5.2中心极限定理 教学要求: 1.理解大数定律 2. 会应用中 极限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方式:讲 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6学时) 6.2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6.3抽样分布及分位点 教学要求: 1.了解总体与随机样本,熟悉常用的统计量 2.理解X分布、1分布及F分布 3.熟悉单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及了解双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 樱课方式,进樱 第七章: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10学时) 教学内容: 7.1置信区间 7.2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22 教学内容: 3.1 二维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及性质 3.2 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 3.3 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3.4 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要求: 1.掌握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列与边缘分布列及其性质。 2.掌握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函数与边缘密度函数及其性质。 3.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及条件分布。 4.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互相独立性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 8 学时) 教学内容: 4.1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4.2 随机变量的方差 4.3 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教学要求: 1.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性质。 2.掌握随机变量的方差及其性质。 3.掌握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 2 学时) 教学内容: 5.1 大数定律 5.2 中心极限定理 教学要求: 1. 理解大数定律 2. 会应用中心极限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 6 学时) 教学内容: 6.1 总体、样本和统计量 6.2 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6.3 抽样分布及分位点 教学要求: 1.了解总体与随机样本,熟悉常用的统计量 2.理解 2 分布、 t 分布及 F 分布 3.熟悉单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及了解双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10 学时) 教学内容: 7.1 置信区间 7.2 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7.3假设检验 7.4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教学要求: 1.掌握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2.理解置信区间、单侧置信区间和(0-1)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 3. 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掌握关于正态总体均值及方差的假设检验。 了解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之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参数的点估计及其优良性 (8学时) 教学内容: 8.1矩估计法 8.2极大似然估计法 8.3估计量优良性的评定标准 教学要求: 1.掌握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法 2.理解参数估计的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授课方式:讲授 、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出席情况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 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20%。其中:作业和出勤各10% (2)期末成绩80%。闭卷笔试(学生可带计算器)。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冯敬海等编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7年4月 (2)主要参考书: 王松桂等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 盛骤等编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袁荫棠编 医论与数 里统计.北京 中国 人民大 学出版社 1995年3月 王艳芳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步辅导.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年12月. 撰写人:王艳芳 宙核人:梁平 课程负责人:王艳芳 23
23 7.3 假设检验 7.4 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教学要求: 1.掌握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2.理解置信区间、单侧置信区间和(0-1)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 3.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掌握关于正态总体均值及方差的假设检验。 4.了解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之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参数的点估计及其优良性 ( 8 学时) 教学内容: 8.1 矩估计法 8.2 极大似然估计法 8.3 估计量优良性的评定标准 教学要求: 1.掌握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法 2.理解参数估计的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出席情况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 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 20%。其中:作业和出勤各 10%。 (2)期末成绩 80%。闭卷笔试(学生可带计算器)。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冯敬海等编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7 年 4 月. (2)主要参考书: 王松桂等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年 8 月. 盛骤等编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 袁荫棠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年 3 月. 王艳芳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步辅导.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年 12 月. 撰写人:王艳芳 审核人:梁平 课程负责人:王艳芳
《有机化学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运动人体科学等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是生物、运动人体、医学等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是生物 医学等各专业其它基础课、专业课(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等)的基础。通过对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有机化学与生物、 人体、医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相互联系,并为后续基础课、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学时) 数学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共价键 1.3分子的极性和分之间的作用力 1.4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反应类型 1.5有机酸碱概念 1.6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本门果程的数学目的与任务 授课方式: 讲授 自学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5学时) 教学内容: 2.1烷烃 22环综松 教学 求 1.了解s3杂化与烷烃的结构,了解构造异构。 2.掌握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 3.掌握烷烃的构象异构。 4.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卤代反应、自由基 的稳定性 握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环烷烃结构,掌握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6学时) 3.1烯烃
24 《有机化学 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学分: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运动人体科学等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是生物、运动人体、医学等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是生物、 医学等各专业其它基础课、专业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的基础。通过对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有机化学与生物、 人体、医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相互联系,并为后续基础课、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 学时) 教学内容: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共价键 1.3 分子的极性和分之间的作用力 1.4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反应类型 1.5 有机酸碱概念 1.6 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5 学时) 教学内容: 2.1 烷烃 2.2 环烷烃 教学要求: 1.了解 sp3 杂化与烷烃的结构,了解构造异构。 2.掌握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 3.掌握烷烃的构象异构。 4.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卤代反应、自由基 的稳定性)。 5.掌握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环烷烃结构,掌握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6 学时) 教学内容: 3.1 烯烃
3.2炔烃 教学要求 了解烯烃的结构,掌握烯烃的命名和立体异构 2.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烯烃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诱导 效应。 3.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与共轭效应,掌握共轭二烯烃的性质(加成反应、 双烯合成) 程轻的结始。据轻的名 5.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握炔烃化学性质(炔氢酸性、加成反应、氧化反 应)。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四章:芳香烃 (4学时) 教学内容 4.1苯及其同系物 4.2稠环芳香烃 4.3芳香性:Huckel规则 教学要求: 1.了解芳香烃的分类,掌握苯的结构,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命名 解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掌握化学性质(亲电取代、侧链烃基反应), 掌握定位效应。 3.了解稠环芳香烃萘、蒽、菲等,掌握休克尔规则。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五章 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 (4学时) 教学内容: 5.1手性分子和对映体 5.2费歇尔投影式 5.3栋光性 5.4外消旋体 5.5非对映体和内消旋化合物 5.6构型标记法 5.7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 5.8外消旋体的拆分 5.9手性分子的形成和生物作用 教学要求: 1.了解手性分子和对映异构,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和比旋光度,掌握 Fischer投影式。 2.了解外消旋体、非对映体和内消旋化合物,掌握/S构型标记法,含一个 二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了解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了解外消旋体的拆分以及手性分子的形成和 生物作用。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25 3.2 炔烃 教学要求: 1.了解烯烃的结构,掌握烯烃的命名和立体异构。 2.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烯烃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诱导 效应。 3.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与共轭效应,掌握共轭二烯烃的性质(加成反应、 双烯合成)。 4.了解炔烃的结构,掌握炔烃的命名。 5.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炔烃化学性质(炔氢酸性、加成反应、氧化反 应)。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四章:芳香烃 (4 学时) 教学内容: 4.1 苯及其同系物 4.2 稠环芳香烃 4.3 芳香性:Huckel 规则 教学要求: 1.了解芳香烃的分类,掌握苯的结构,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命名。 2.了解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掌握化学性质(亲电取代、侧链烃基反应), 掌握定位效应。 3.了解稠环芳香烃萘、蒽、菲等,掌握休克尔规则。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 (4 学时) 教学内容: 5.1 手性分子和对映体 5.2 费歇尔投影式 5.3 旋光性 5.4 外消旋体 5.5 非对映体和内消旋化合物 5.6 构型标记法 5.7 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 5.8 外消旋体的拆分 5.9 手性分子的形成和生物作用 教学要求: 1.了解手性分子和对映异构,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和比旋光度,掌握 Fischer 投影式。 2.了解外消旋体、非对映体和内消旋化合物,掌握 R/S 构型标记法,含一个、 二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3.了解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了解外消旋体的拆分以及手性分子的形成和 生物作用。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