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基带数字信号的表示和传输 5.1概述 数字信号传输时为什么需要不同的表示方法? >为了除去直流分量和频率很低的分量; 为了在接收端得到每个码元的起止时刻信息; 为了使信号的频谱和信道的传输特性相匹配。 52字符的编码方法 ●何谓字符?一汉字、数字和英文字母….,统称为字符。 ●汉字的编码方法:4位十进制数字表示一个汉字 例如,电报编码:“中”→“0022”,“国”→>“09483”。 区位码:“中”→>“5448”,“国” “2590。 ●英文字母编码方法:ASCI码一7位二进制数字表示一个字 符
1 第5章 基带数字信号的表示和传输 5.1 概述 ⚫ 数字信号传输时为什么需要不同的表示方法? ➢ 为了除去直流分量和频率很低的分量; ➢ 为了在接收端得到每个码元的起止时刻信息; ➢ 为了使信号的频谱和信道的传输特性相匹配。 5.2 字符的编码方法 ⚫ 何谓字符?- 汉字、数字和英文字母 … ,统称为字符。 ⚫ 汉字的编码方法:4位十进制数字表示一个汉字。 例如,电报编码: “中” → “0022”,“国” → “0948”。 区位码: “中” → “5448”,“国” → “2590”。 ⚫ 英文字母编码方法:ASCII 码 - 7位二进制数字表示一个字 符
53基带数字信号的波形0101110001 ●单极性波形 ●单极性归零波形( ●双极性波形 进 0 双极性归零波形\制 +y ●差分波形 ●多电平波形 (a)单极性波形(b双极性波形 (c)单极性归零波形(d双极性归零波形 0 (e)差分波形 图53.1基带信号的基本波形 图53.2多电平波形
2 5.3 基带数字信号的波形 ⚫ 单极性波形 ⚫ 双极性波形 ⚫ 单极性归零波形 ⚫ 双极性归零波形 ⚫ 差分波形 ⚫ 多电平波形 0 1 0 1 1 0 0 0 1 -V 0 +V +V +V 0 +V -V 0 (a) (b) (c) (d) (e) (a) 单极性波形 (b)双极性波形 (c)单极性归零波形 (d)双极性归零波形 (e)差分波形 图5.3.1 基带信号的基本波形 -V 图5.3.2 多电平波形 0 +V +3V -3V 二 进 制
54基带数字信号的传输码型 ●对于传输码型,有如下一些要求: 无直流分量和只有很小的低频分量 >含有码元的定时信息; >传输效率高; >最好有一定的检错能力 适用于各种信源,即要求以上性能和信源的统计特性无关 AMI码一传号交替反转码 >编码规则:“1”→交替变成“+1”和“-1”, “0”→仍保持为“0”, >例:消息码:010110001 AMI码:0+10-1+1000-1 >优点:没有直流分量、译码电路简单、能发现错码 >缺点:出现长串连“0”时,将使接收端无法取得定时信息。 又称:“1B/T”码一1位二进制码变成1位三进制码。3
3 5.4 基带数字信号的传输码型 ⚫ 对于传输码型,有如下一些要求: ➢ 无直流分量和只有很小的低频分量; ➢ 含有码元的定时信息; ➢ 传输效率高; ➢ 最好有一定的检错能力; ➢ 适用于各种信源,即要求以上性能和信源的统计特性无关 ⚫ AMI码 -传号交替反转码 ➢ 编码规则:“1” → 交替变成“+1”和“-1”, “0” → 仍保持为“0”, ➢ 例:消息码:0 1 0 1 1 0 0 0 1 AMI码:0 +1 0 -1 +1 0 0 0 -1 ➢ 优点:没有直流分量、译码电路简单 、能发现错码 ➢ 缺点:出现长串连“0”时,将使接收端无法取得定时信息。 ➢ 又称:“1B/1T”码- 1位二进制码变成1位三进制码
HDB3码一3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编码规则: ■首先,将消息码变换成AMI码, 然后,检查AM码中连“0”的情况: 口当没有发现4个以上(包括4个)连“0”时,则不作改变, AMI码就是HDB3码。 口当发现4个或4个以上连“0”的码元串时,就将第4个“0”变成 与其前一个非“0”码元(“+1”或“-1”)同极性的码元。 口将这个码元称为“破坏码元”,并用符号“p表示,即用 “+V”表示“+1”,用“一V”表示“-1” 口为了保证相邻“T的符号也是极性交替: 当相邻“”之间有奇数个非“0”码元时,这是能够保证的。 当相邻“”之间有偶数个非“0”码元时,不符合此“极性 交替”要求。这时,需将这个连“0”码元串的第1个“0变成 “+B”或“一B”。B的符号与前一个非“0”码元的符号相反; 并且让后面的非“0码元符号从码元开始再交替变化
4 ⚫ HDB3码 - 3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 编码规则: ◼ 首先,将消息码变换成AMI码, ◼ 然后,检查AMI码中连“0”的情况: 当没有发现4个以上(包括4个)连“0”时,则不作改变, AMI码就是HDB3码。 当发现4个或4个以上连“0”的码元串时,就将第4个“0”变成 与其前一个非“0”码元(“+1”或“-1”)同极性的码元。 将这个码元称为“破坏码元”,并用符号“V”表示,即用 “+V”表示“+1”,用“-V”表示“-1”。 为了保证相邻“V”的符号也是极性交替: * 当相邻“V”之间有奇数个非“0”码元时,这是能够保证的。 * 当相邻“V”之间有偶数个非“0”码元时,不符合此“极性 交替”要求。这时,需将这个连“0”码元串的第1个“0”变成 “+B”或“-B” 。B的符号与前一个非“0”码元的符号相反; 并且让后面的非“0”码元符号从V码元开始再交替变化
例: 消息码:100001000011000011 AMI码:-10000+10000-1+10000-1+1 HDB2码:-1000-+1000+y-1+1-B00-+1-1 1000-1+1000+1-1+1-100-1+1-1 译码:-10000+10000-1+10000+1-1 1000010000 100001 >译码: 发现相连的两个同符号的“1”时,后面的“1”及其前面 的3个符号都译为“0” ■然后,将“+1”和“-1”都译为“1”,其它为“0”。 >优点:除了具有AM码的优点外,还可以使连“0”码元串 中“0的数目不多于3个,而且与信源的统计特性无关
5 ➢ 例: 消息码: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AMI码: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HDB3码: -1 0 0 0 -V +1 0 0 0 +V -1 +1 -B 0 0 -V +1 -1 -1 0 0 0 -1 +1 0 0 0 +1 -1 +1 -1 0 0 -1 +1 -1 译 码: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 译码: ◼ 发现相连的两个同符号的“1”时,后面的“1”及其前面 的3个符号都译为“0”。 ◼ 然后,将“+1”和“-1”都译为“1”,其它为“0”。 ➢ 优点:除了具有AMI码的优点外,还可以使连“0”码元串 中“0”的数目不多于3个,而且与信源的统计特性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