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网络 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 事性文体 人物传记(包括回忆录、长篇或中篇传记文学) 自传 评传 2.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3.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考纲,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 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因此,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 要注意以上五点
⒈ 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 事性文体。 人物传记(包括回忆录、长篇或中篇传记文学) 自传 评传 ⒉ 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⒊ 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考纲,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⑴ 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⑵ 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⑶ 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⑷ 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 图; ⑸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因此,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 要注意以上五点。 知识网络
考题复制 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 (2007年宁夏海南高考题) 惯 叶圣陶在四川 讲解。有时 烈讨论 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 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迈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 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怡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 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 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 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 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 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 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 《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节,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 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哀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 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 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 考
(2007年宁夏海南高考题) 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 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 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 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 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 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 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 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 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 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 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 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 《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 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哀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 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 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考题复制 格外高兴 随意之极致 晚上教儿女 们写写文章 对儿女们的作文 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 惯。 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 考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知道举 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 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稿,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 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岀修改意 见。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謙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有诚实 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 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 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 态度的顾问…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 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攴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 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 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岀,他追求的是一种多幺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根据 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知道举 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 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稿,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 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 见。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有诚实 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 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 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 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 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 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 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根据 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 《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知道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 编 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 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 理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知道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 真的教育家形象 【答案】AC 【解析】考查考生理解传记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对应相关区域内容认真对照,A 项与第二段内容不符,主要错误有两处:一是文中没有“热心帮助”的信息,属无中生有; 二是文中只有朱自清“就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洲杂记》的”信息,而没有朱 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和热心帮助下”的信息,也属无中生 有。C项纯然是误解文本原意,也是无中生有,即文本中找不到《中学生》“也曾培养了一大 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的相关信息
⒈ 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 《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知道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 编 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 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 理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知道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 真的教育家形象。 【答案】A C 【解析】考查考生理解传记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对应相关区域内容认真对照,A 项与第二段内容不符,主要错误有两处:一是文中没有“热心帮助”的信息,属无中生有; 二是文中只有朱自清“就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洲杂记》的”信息,而没有朱 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和热心帮助下”的信息,也属无中生 有。C项纯然是误解文本原意,也是无中生有,即文本中找不到《中学生》“也曾培养了一大 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的相关信息
2.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 答 【答案】①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②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③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 ④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 ①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②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 【解析】考査考生对文中信息的概括整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道题设置了两个问题,只要 考生认真研读第一段文本,就会发现。 3.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 简要 【咎椠】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③互相激励和帮助。 ①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谈。②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③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解析】考査考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人物谈话心理的探析能力,能力层级分别为C级。第一问区 域在第二段,没有现成的答案,考生可根据文字叙述的信息从中概括整合 4.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面已经体现了 叶 香案的三:”灯子妻m嚣擒述,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 提携,关心爱护 【解析】是配合新课程而设置的探究题,能力层级似为F级,其实还应是C级。答这道题,一定要“依 据传记内容”,不可脱离文本空谈。设题要求探究的“孺子牛”襟怀,范围小,但区域在全文,只要概 括出每段的意思即可
⒉ 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 答。 ⒊ 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 简要 分析。 ⒋ 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面已经体现了 叶 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 【答案】①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②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③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 ④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 ①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②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 【解析】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概括整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道题设置了两个问题,只要 考生认真研读第一段文本,就会发现。 【答案】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③互相激励和帮助。 ①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谈。②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③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解析】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人物谈话心理的探析能力,能力层级分别为C级。第一问区 域在第二段,没有现成的答案,考生可根据文字叙述的信息从中概括整合。 【答案】三个方面: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 提携,关心爱护。 【解析】是配合新课程而设置的探究题,能力层级似为F级,其实还应是C级。答这道题,一定要“依 据传记内容”,不可脱离文本空谈。设题要求探究的“孺子牛”襟怀,范围小,但区域在全文,只要概 括出每段的意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