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选取的一篇人物传记《万贞文先生传》, 准确的讲是一篇碑传,侧重于人物万斯同的为人为 学。从近几年的文言文试题命题情况来看,安徽卷 在07、09年没有选取人物传记,08、10年选择了 人物传记。今年选择了人物传记,但今年选取的人 物传记不同于往年选自正宗的史传,但比其他类型 的非史类文本的阅读难度要低一些,这种小品文式 的人物评传,与史传类文本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只是今年的选文过长,856字,对考生不利,09年 799字,10年710字
❖ 文言文阅读选取的一篇人物传记《万贞文先生传》, 准确的讲是一篇碑传,侧重于人物万斯同的为人为 学。从近几年的文言文试题命题情况来看,安徽卷 在07、09年没有选取人物传记,08、10年选择了 人物传记。今年选择了人物传记,但今年选取的人 物传记不同于往年选自正宗的史传,但比其他类型 的非史类文本的阅读难度要低一些,这种小品文式 的人物评传,与史传类文本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只是今年的选文过长,856字,对考生不利,09年 799字,10年710字
从考点来看,考查了实词,四个实词不偏不怪。 考查了虚词,考查的四个虚词和援引的课本中的 例句难度不大。第六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的信 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考生在读懂文 章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文言文翻 译,从09、10年的3小题改为两小题,以重点实 词和词类活用为考查重点,句式没有涉及到,只 是要求翻译的句子,省略内容较多,难度略有增 加,好在关键字词及得分点不是很难理解,考生 只要坚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 意译相结合的原则,不难把握,但要想得高分不 是很容易,尤其是第二小题,个别地方翻译起来 难度还是很大的,如“死事”,有一定的区分度
❖ 从考点来看,考查了实词,四个实词不偏不怪。 考查了虚词,考查的四个虚词和援引的课本中的 例句难度不大。第六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的信 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考生在读懂文 章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文言文翻 译,从09、10年的3小题改为两小题,以重点实 词和词类活用为考查重点,句式没有涉及到,只 是要求翻译的句子,省略内容较多,难度略有增 加,好在关键字词及得分点不是很难理解,考生 只要坚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 意译相结合的原则,不难把握,但要想得高分不 是很容易,尤其是第二小题,个别地方翻译起来 难度还是很大的,如“死事”,有一定的区分度
令诗歌鉴赏,选材继承了去年选择名人名篇 的命题思路,选取了曾被贬于滁州的欧阳 修的《琅琊溪》,诗歌很浅显很清新,且 有注释,没有陷入主旨深刻的怪圈。对欧 阳修考生比较熟悉,初中和高中都学过其 文章,学生对他很了解,再加上题目设置 很直白,技巧性不强,因此难度较前两年 下降幅度较大,区分度不大。第一问要求 考生概括画面,分析情感,侧重于在形象 分析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情感。这首诗歌仅 四句创设了四个场景,考生只要用简短的 语言概括画面即可
❖ 诗歌鉴赏,选材继承了去年选择名人名篇 的命题思路,选取了曾被贬于滁州的欧阳 修的《琅琊溪》,诗歌很浅显很清新,且 有注释,没有陷入主旨深刻的怪圈。对欧 阳修考生比较熟悉,初中和高中都学过其 文章,学生对他很了解,再加上题目设置 很直白,技巧性不强,因此难度较前两年 下降幅度较大,区分度不大。第一问要求 考生概括画面,分析情感,侧重于在形象 分析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情感。这首诗歌仅 四句创设了四个场景,考生只要用简短的 语言概括画面即可
令感情可以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角度分 析,联系《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难 分析出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并乐在其中。 不能片面的看注释,很多考生可能从注释 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壮志难酬” “悲愤”、“人生不得志”等等之类的情 感,要注重从整体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分 析
❖ 感情可以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角度分 析,联系《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难 分析出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并乐在其中。 不能片面的看注释,很多考生可能从注释 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壮志难酬”、 “悲愤”、“人生不得志”等等之类的情 感,要注重从整体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分 析
今第二问考査表达技巧,题目很具体,命题 方式过于直白,要求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解 析诗歌,此题的关键是对虚与实的分析及 作用的阐述。此类题目在高三的复习中很 常见,学生都得到过很好的训练,而且诗 歌很容易读懂,因此难度不大,如果换 种方式命题,如“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 鉴赏诗中三、四两句。”或“三、四两句 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析。” 难度可能就不一样了
❖ 第二问考查表达技巧,题目很具体,命题 方式过于直白,要求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解 析诗歌,此题的关键是对虚与实的分析及 作用的阐述。此类题目在高三的复习中很 常见,学生都得到过很好的训练,而且诗 歌很容易读懂,因此难度不大,如果换一 种方式命题,如“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 鉴赏诗中三、四两句。”或“三、四两句 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析。” 难度可能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