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计算.滚动轴性的学习,使学生能铭 基础上完 承的结构、类型和 完成对轴承的选型、权 成课后作 代号:滚动轴承的 核计算、润滑选择以及 业: 选择:滚动轴承的 组合设计,并能够分析 MOOC学 组合设计 轴承组合设计的合理 习 性 通过对轴的概念及特 讲授 在阅读课 性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法 程内容的 轴的分类和材料 设计出合理的轴的结 讨论 第十四 基础上 轴的结构设计:轴 构,能够对轴进行强度 3 成课后作 1、2、3 章轴 的计算 校核。建立起轴上零件 业: 定位和固定的原则和 MOOC学 课 方法 练习 习 合计 32 四、实验教学内容安排 序号项目名称 教学要求 项目 每组 项目 对应的 类型 人数 要求 课程目 标 通过学习要理解渐开线齿轮 实验 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齿轮综合 理解渐开线的性质:理解范成 综合 2 必做 1、3 实验 去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原理:理 解根切现象的成因 基于创新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机构组 实验 设计原理 成原理: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 设计 1、2、3 的机构拼 组成及运动特性:培养工程实 2 必做 接实验 践能力 通过学习掌提轴系结构创意 实验轴系综合 设计实验:轴系结构模拟设计 2、3 实验 综合 2 实验:轴系结构分析实验:轴 必做 系零件测绘实 通过学习掌握机械系统组成 及装配认识:工程装配图的认 实验 机械系纷 识及系统装配:机械系统分切 综合实验 综合 2 必做 2、3 动力学分析,装配方案分粉 等) 合计 6
32 设计计算;滚动轴 承的结构、类型和 代号;滚动轴承的 选择;滚动轴承的 组合设计 性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完成对轴承的选型、校 核计算、润滑选择以及 组合设计,并能够分析 轴承组合设计的合理 性 基础上完 成课后作 业; MOOC 学 习 第十四 章轴 轴的分类和材料; 轴的结构设计;轴 的计算 通过对轴的概念及特 性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设计出合理的轴的结 构,能够对轴进行强度 校核。建立起轴上零件 定位和固定的原则和 方法 3 讲授 法、 讨论 法、 案 例、 课堂 练习 在阅读课 程内容的 基础上完 成课后作 业; MOOC 学 习 1、2、3 合 计 32 -- 四、实验教学内容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教学要求 学 时 项目 类型 每组 人数 项目 要求 对应的 课程目 标 实验 1 齿轮综合 实验 通过学习要理解渐开线齿轮 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理解渐开线的性质;理解范成 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原理;理 解根切现象的成因 4 综合 2 必做 1、3 实验 2 基于创新 设计原理 的机构拼 接实验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机构组 成原理;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 组成及运动特性;培养工程实 践能力 4 设计 2 必做 1、2、3 实验 3 轴系综合 实验 通过学习掌握轴系结构创意 设计实验;轴系结构模拟设计 实验;轴系结构分析实验;轴 系零件测绘实验 4 综合 2 必做 2、3 实验 4 机械系统 综合实验 通过学习掌握机械系统组成 及装配认识;工程装配图的认 识及系统装配;机械系统分析 (动力学分析,装配方案分析 等) 4 综合 2 必做 2、3 合 计 16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Fundamentals of Interchangeability MeasurementTechnology) 一、基本信息 课程 B0430103 课程 代码 属性 必修■选修如 学分 总学时 32 理论 36 上机 2 0 实训 6 学时 学时 学时 课程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类别 专业主干口专业方向/特色口专业任选口顶峰课程▣ 先修 工程制图 理银 开课 机械工程学院 适用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单位 专业 课程 负责人 何利 撰写人 何利 审核人 贾卫平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学科平台课程,它是联系设计类 课程和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标准化、 测量技术及质量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选用公差配合进行精度设计的原则和方 法:掌握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掌握标准件的公差要求、特点及选用 原则:培养学生查阅设计手册进行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继续 自学并结合工作实践应用,扩展本学科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 习打下基础,使学生具备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设备维修和质量工程等工作中 合理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的能力。 The Fundamentals of Interchangeability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mechanical and near-mechanical specialties.It is a link between design course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urses.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not only acquire the basic knowledge for interchangeability. standardization,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quality engineering.but also master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electing tolerance coordination for precision design. Students can not only master the basic method and process of measuring geometric parameters,but also master the tolerance requirements,characteristics and selection principles of standard parts.This course can not only train students'basic ability to consult design manuals for mechanical precision design,but also train students'ability to continue self-study and expand their knowledge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n combination with work practice.Furthermore,it can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course study.and ultimately students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reasonably
33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Fundamentals of Interchangeability & MeasurementTechnology) 一、基本信息 课程 代码 B0430103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2 总学时 32 理论 学时 26 上机 学时 0 实训 学时 6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特色□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工程制图 开课 单位 机械工程学院 适用 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课程 负责人 何利 撰写人 何利 审核人 贾卫平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学科平台课程,它是联系设计类 课程和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标准化、 测量技术及质量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选用公差配合进行精度设计的原则和方 法;掌握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掌握标准件的公差要求、特点及选用 原则;培养学生查阅设计手册进行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继续 自学并结合工作实践应用,扩展本学科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 习打下基础,使学生具备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设备维修和质量工程等工作中 合理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的能力。 The Fundamentals of Interchangeability &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mechanical and near-mechanical specialties. It is a link between design course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urses.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not only acquire the basic knowledge for interchangeability, standardizat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quality engineering, but also master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electing tolerance coordination for precision design. Students can not only master the basic method and process of measuring geometric parameters, but also master the tolerance requirem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selection principles of standard parts. This course can not only train students' basic ability to consult design manuals for mechanical precision design, but als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to continue self-study and expand their knowledge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n combination with work practice. Furthermore, it can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course study, and ultimately students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reasonably
apply tolerance and coordination standards in mechanical design,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quality engineering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及质量工程的基 本知识:掌握选用公差配合进行精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测量几何参数的基 本方法和过程:掌握标准件的公差要求、特点及选用原则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设计手册进行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 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继续自学并结合工作实践应用,扩展本学科知识的能力和创 新能力,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设备维修和质量工程等工作中合理应用公差与 配合标准的能力。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 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够基于机 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和机械工程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 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1 2 3 1.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材 料成型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 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成型及控制 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4.工程分析 能够基于材料成型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问题进 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计算机模 拟及信息处理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环境和可特续发展 能够基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 析,评价材料成型专业工程实践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 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国 教材 (第5版) 王伯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3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参考 (第1版) 彭全、何聪等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9.3 34
34 apply tolerance and coordination standards in mechanical design,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quality engineering.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及质量工程的基 本知识;掌握选用公差配合进行精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测量几何参数的基 本方法和过程;掌握标准件的公差要求、特点及选用原则。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设计手册进行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 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继续自学并结合工作实践应用,扩展本学科知识的能力和创 新能力,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设备维修和质量工程等工作中合理应用公差与 配合标准的能力。 课程目标 3(素质目标):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 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够基于机 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和机械工程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 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课程目标 1 2 3 1.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材 料成型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 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成型及控制 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 4.工程分析 能够基于材料成型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问题进 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计算机模 拟及信息处理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 6.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基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 析,评价材料成型专业工程实践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 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第 5 版) 王伯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3 参考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第 1 版) 彭全、何聪等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9.3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书目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周兆元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3 (第4版) 机械精度设计与 哈尔滨工业大学 检测基础 刘品 出版社 2018.8 (2)课程网站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IT-1002028013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武汉理工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 icourse163.org/course/WHUT-1001860005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长安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HD-1002143006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 课后作业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 平时成绩 (权重1/2) 握程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20% 出勤及课堂表现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 (权重1/2) 发言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 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 课前预习和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 (10%) 期末考试 主要题型是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读图题 闭卷考试 计算题、标注题、综合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 (70%) 约占70%,能力题约占30%
35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书目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第 4 版) 周兆元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3 机械精度设计与 检测基础 刘品 哈尔滨工业大学 出版社 2018.8 (2)课程网站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_哈尔滨工业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IT-1002028013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_武汉理工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WHUT-1001860005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_长安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HD-1002143006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 (20%) 课后作业 (权重 1/2)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 握程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出勤及课堂表现 (权重 1/2)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 发言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 实验成绩 (10%) 实验报告 课前预习和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是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读图题、 计算题、标注题、综合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 约占 70%,能力题约占 3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 对应的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方法和手段 误程 时 课内 课后 目标 通过学习熟练掌握互 换性、公芳、优先数 互换性与公差的概 系的概念:掌提互换 查相关 第一章 绪论 念:标准化与优先 性的分类: 掌握优先 2 讲授 理解互 数系 1、2 数系的特点:了解互 法 换性的概色 换性的作用.了解标 和用途 准及标准化的基本内 通过学习熟练掌握极 限与配合中关于尺 十、信差和公差、配 合的定 义与术语及其 极限与配合的常用 应用:要求能正确做 术语及定义:标准 出极限与配合图解: 第一意 公差系列:基木偏 孰练堂据极限与配合 在阅读课程 尺寸的 差系列: 常 中关于标准公差 内容、 相关 极限与 用和优先的公差带 本偏差的因家标准, 讲授 文献和学习 圆柱结 1、2、3 与配合:一般公第 能熟练查表确定标用 法 资料的基 合的互 (线性尺十的未注 公差和基本偏差值并 上完成课后 换性 公差):尺寸公若差 能正确应用孔的基本 作业 与配合的选用 偏差换算公式进行 孔、轴基本偏差的计 算:掌握尺寸公差上 配合的选用: 了解 般公差、线性尺寸的 未注公差 通过自学了解测量的 第三章 测量基本概念,计 定义、常用长度单位 量器具分类及其 计量器具基本度量指 测量技 要技术指标和测量 标:了解测量误差的 阅读相关文 术的基 方法:长度和角度 基本概念,能对各种 献,了解 知 及光滑 计量单位与尺寸传 误差进行分析, 了解 0 自学 量技术的发 1、2、3 递:测量误差及数 光滑极限堂规公差带 展过程和趋 工件尺 势 十的检 据处理:光滑工件 分布的特征、光滑极 尺寸的检测 限量规工作尺寸的计 算方法及光滑极限量 规型式的选择
36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互换性与公差的概 念;标准化与优先 数系 通过学习熟练掌握互 换性、公差、优先数 系的概念;掌握互换 性的分类;掌握优先 数系的特点;了解互 换性的作用,了解标 准及标准化的基本内 容 2 讲授 法 查阅相关文 献,理解互 换性的概念 和用途 1、2 第二章 尺寸的 极限与 圆柱结 合的互 换性 极限与配合的常用 术语及定义;标准 公差系列;基本偏 差系列;一般、常 用和优先的公差带 与配合;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 公差);尺寸公差 与配合的选用 通过学习熟练掌握极 限与配合中关于尺 寸、偏差和公差、配 合的定义与术语及其 应用;要求能正确做 出极限与配合图解; 熟练掌握极限与配合 中关于标准公差、基 本偏差的国家标准, 能熟练查表确定标准 公差和基本偏差值并 能正确应用孔的基本 偏差换算公式进行 孔、轴基本偏差的计 算;掌握尺寸公差与 配合的选用;了解一 般公差、线性尺寸的 未注公差 6 讲授 法 在阅读课程 内容、相关 文献和学习 资料的基础 上完成课后 作业 1、2、3 第三章 测量技 术的基 础知识 及光滑 工件尺 寸的检 测 测量基本概念,计 量器具分类及其主 要技术指标和测量 方法;长度和角度 计量单位与尺寸传 递;测量误差及数 据处理;光滑工件 尺寸的检测 通过自学了解测量的 定义、常用长度单位、 计量器具基本度量指 标;了解测量误差的 基本概念,能对各种 误差进行分析。了解 光滑极限量规公差带 分布的特征、光滑极 限量规工作尺寸的计 算方法及光滑极限量 规型式的选择 0 自学 阅读相关文 献,了解测 量技术的发 展过程和趋 势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