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B》教学大纲 (Mechanics of Materials B) 基本信息 课程 课程 代码 B2430110 属性 必修▣选修工 学分 3总学时 48 理论 48 上机 0 实训 学时 学时 学时 0 课程 公共基础综合素质口大类基础院内平台。专业基础 专业主千和专业方向特色 专业任选口 顶峰课程口 先修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B 课程 开课 机械工程学院 适用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单位 专业 课程 负责人 陈建国 撰写人 张倩倩 审核人 董桂馥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材料力学B作为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平台课程,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机 械设计中强度问题、列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理论依据。该课程是变形体力学的基 础,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概念,掌握 基本的计算方法。本课程为有关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基础知识,为将 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可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初步学会应用力 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应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Material Mechanics B is a required subject platform course for mechanical majors.It i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solution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strength problems and stiffness problems in mechanical design.This course is the basis of deformation mechanics.Its main task is to make students have a clear concept of the strength,stiffness and stability of the components and to master the basic calculation methods.This course provides the necessary basic mechanical knowledge for the study of the follow-up course,and creates conditions for future study and mastery of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can cultivate students 'engineering concepts and initially learn to apply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s of mechanics to analyze and solve simple engineering practical problems,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should be cultiva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谨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 22
22 《材料力学 B》教学大纲 (Mechanics of Materials B) 一、基本信息 课程 代码 B2430110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3 总学时 48 理论 学时 48 上机 学时 0 实训 学时 0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特色□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B 开课 单位 机械工程学院 适用 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课程 负责人 陈建国 撰写人 张倩倩 审核人 董桂馥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材料力学 B 作为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平台课程,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机 械设计中强度问题、刚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理论依据。该课程是变形体力学的基 础,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概念,掌握 基本的计算方法。本课程为有关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基础知识,为将 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可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初步学会应用力 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应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Material Mechanics B is a required subject platform course for mechanical majors. It i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solution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strength problems and stiffness problems in mechanical design. This course is the basis of deformation mechanics. Its main task is to make students have a clear concept of the strength, stiffness and stability of the components and to master the basic calculation methods. This course provides the necessary basic mechanical knowledge for the study of the follow-up course, and creates conditions for future study and mastery of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can cultivate students 'engineering concepts and initially learn to apply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s of mechanics to analyze and solve simple engineering practical problems;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should be cultiva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
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 实验能力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具备分析问题、推导计算、判断结果的能力,应 用力学方法解决工程承载问题的能力,能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恰当的数学模 型,并能利用数学及工程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及优化的能力。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好经 济与安全的矛盾,具备创新精神。了解材料力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2)课程目标对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1 2 1.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 材料成型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表达、并通过 文献研究分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问题, 获得有效结论。 6.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基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 分析,评价材料成型专业工程实发 工程问题解决方案 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 的责任。 3.课程资源 ()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材料力学1 教材 (第6版) 刘鸿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7 材料力学 孙训方、方孝淑 (第6版) 关来泰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19.3 参者 材料力学 书目 (第4版) 单辉祖 高等牧有出版社 2016.6 材料力学 范钦珊、股雅俊、 (第3版) 唐靖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10 (2)课程网站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_大连理工大学_中国大学M00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DLUT-1002170002 材料力学_西北工业大学_中国大学MO0C(慕课) https://www icourse163.ore/course/NWPU-1003250016 材料力学_西南交通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23 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 实验能力。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具备分析问题、推导计算、判断结果的能力,应 用力学方法解决工程承载问题的能力,能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恰当的数学模 型,并能利用数学及工程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及优化的能力。 课程目标 3(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好经 济与安全的矛盾,具备创新精神。了解材料力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课程目标 1 2 3 1.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 材料成型工程问题。 √ √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问题,以 获得有效结论。 √ √ 6.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基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 分析,评价材料成型专业工程实践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 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 的责任。 √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教材 材料力学 I (第 6 版) 刘鸿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7 参考 书目 材料力学 I (第 6 版) 孙训方、方孝淑、 关来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3 材料力学 I (第 4 版) 单辉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6 材料力学 (第 3 版) 范钦珊、殷雅俊、 唐靖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10 (2)课程网站 工程力学_材料力学_大连理工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DLUT-1002170002 材料力学_西北工业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WPU-1003250016 材料力学_西南交通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WJTU-305001 大学生力学竞赛材料力学四川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CU-1205896801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课后作业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 (权重1/5) 和掌握程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主要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文献查阅和先 大作业 (权重1/5) 进工具分析和评价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 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评分。 单元测试 在每篇内容结束后,进行随堂测试,主要考 平时成绩 核学生课堂的听课效果和课后及时复习消 (50%) (权重1/5) 化知识的能力。 对前半学期所学内容和效果进行检测,题型 期中考试 (权重1/5) 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 和综合分析计算题。 出勤及课堂表现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 课堂发言的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 (权重1/5) 情况评分。 主要题型有判渐顺、洗择题、计算顺。主要 期末考试 核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中的内力、应力 (50%) 闭卷考试 应变的计算及内力图的制作,进行强度安全 性能等的基本判定和结构件的设计等。其 中,基础知识题约占60%,能力题约占40%
24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WJTU-305001 大学生力学竞赛_材料力学_四川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CU-1205896801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 (50%) 课后作业 (权重 1/5)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 和掌握程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大作业 (权重 1/5) 主要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文献查阅和先 进工具分析和评价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 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评分。 单元测试 (权重 1/5) 在每篇内容结束后,进行随堂测试,主要考 核学生课堂的听课效果和课后及时复习消 化知识的能力。 期中考试 (权重 1/5) 对前半学期所学内容和效果进行检测,题型 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 和综合分析计算题。 出勤及课堂表现 (权重 1/5)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 课堂发言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 情况评分。 期末考试 (5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主要 考核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中的内力、应力、 应变的计算及内力图的制作,进行强度安全 性能等的基本判定和结构件的设计等。其 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60%,能力题约占 4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 对应的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方法和手段 时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阅读并查阅 材料力学 通过对材料力学研究对象、研 讲授 相关文献, 第一 绪论 的研究对 究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行 2 列举几种变 1 象、内容 内力分析 案何 形的生活或 工程实例 第一章 杆件的拉 通时对拉压杆内力、应力的学 在阅诗课程 杆件的 伸、压缩 习以及低碳钢拉压的力学性能 讲授 拉伸、 剪切和铲 的学习,学生能够进行拉压杆 6 内容的基 1、2 课堂 上完成课外 压缩与 压变形的 强度的校核和设计,能够独立 练习 作业 剪切 分析 完成拉伸实验 通过对扭转变形的内力、应力 变形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求 扭转变形 在阅读课程 解外力偶矩的大小,能够应用 第三章 的内力、 讲授 内容的基 截面法求解扭矩并画出扭矩 1、2 扭转 应力。变 能够求解圆轴扭转时任意 法 上完成课外 形和校核 横截面的应力,并能进行强度 作业 和刚度的相关计算 通讨对弯曲内力的学习,学生 讲授 在阅诗课程 弯曲内力 能够熟练进行剪力和弯矩的求 弯曲内 的几种求 6 法 内容的基础 1 能够应用内力和载荷之间 课堂 上完成课外 力 解万法 的关系熟练绘制内力图 练习 作业 通过对弯曲正应力和切应力的 第五章 弯曲正应 学习 能够熟练求解弯曲正应 讲授 在阅读课程 弯曲应 力和切应 力和切应力,完成强度条件相 法 内容的基础 1、2、3 上完成课外 力 力 关的计算,分析梁合理截面选 过论 作业 择的原则 第六章 积分法 通过对弯曲变形的学习 学生 讲授 在阅读课程 能够应用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法、 内容的基 弯曲变叠加法求 6 1、2 和叠加原理求解变形,完成 上完成课外 形 弯曲变形 课堂 曲风刚度校核 练习 作业。 通过对二向、 三向应力状态分 向、 第七章 析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求解 在阅读课程 向应力状 应力状 二向应力状态。通过对四种常 讲授 内容的其 态分析, 本与 用强度理论的学习。学生能 上宗成课外 四种2强电 法 度理论 选择应用适当的强度理论进行 作业 理论 校核 第八章常见组合 通过对拉压弯、弯扭等组合变 讲授 在阅诗课程 组合恋 变形的分 形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解沙 4 内容的其 1、2、3 形 析求解 复杂组合变形问题 上完成课外 25
25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一章 绪论 材料力学 的研究对 象、内容 通过对材料力学研究对象、研 究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行 内力分析 2 讲授 法、 案例 阅读并查阅 相关文献, 列举几种变 形的生活或 工程实例 1 第二章 杆件的 拉伸、 压缩与 剪切 杆件的拉 伸、压缩、 剪切和挤 压变形的 分析 通过对拉压杆内力、应力的学 习以及低碳钢拉压的力学性能 的学习,学生能够进行拉压杆 强度的校核和设计,能够独立 完成拉伸实验 6 讲授 法、 课堂 练习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外 作业 1、2 第三章 扭转 扭转变形 的内力、 应力、变 形和校核 通过对扭转变形的内力、应力、 变形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求 解外力偶矩的大小,能够应用 截面法求解扭矩并画出扭矩 图,能够求解圆轴扭转时任意 横截面的应力,并能进行强度 和刚度的相关计算 6 讲授 法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外 作业 1、2 第四章 弯曲内 力 弯曲内力 的几种求 解方法 通过对弯曲内力的学习,学生 能够熟练进行剪力和弯矩的求 解,能够应用内力和载荷之间 的关系熟练绘制内力图 6 讲授 法、 课堂 练习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外 作业 1 第五章 弯曲应 力 弯曲正应 力和切应 力 通过对弯曲正应力和切应力的 学习,能够熟练求解弯曲正应 力和切应力,完成强度条件相 关的计算,分析梁合理截面选 择的原则 6 讲授 法、 讨论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外 作业 1、2、3 第六章 弯曲变 形 积分法、 叠加法求 弯曲变形 通过对弯曲变形的学习,学生 能够应用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和叠加原理求解变形,完成弯 曲刚度校核。 6 讲授 法、 课堂 练习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外 作业。 1、2 第七章 应力状 态与强 度理论 二向、三 向应力状 态分析, 四种强度 理论 通过对二向、三向应力状态分 析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求解 二向应力状态。通过对四种常 用强度理论的学习,学生能够 选择应用适当的强度理论进行 校核 6 讲授 法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外 作业 1 第八章 组合变 形 常见组合 变形的分 析求解 通过对拉压弯、弯扭等组合变 形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解决 复杂组合变形问题 4 讲授 法、 课堂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外 1、2、3
练习 作业 通过对细长压杆稳定性的学 第九章 细长压杆 习,学生能够判断压杆变形所 在阅读课程 压杆的 讲授 内容的基 的临界压 属问题,进行压杆稳定性的校 法 上完成课外 1、2 稳定性 核,懂得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 施 作业 附录I 常见平面 通过对常见平面图形的惯性 平面图 矩、静矩、惯性积等的学习 讲授 阅读并查阅 图形的几 形的几 学生能够求解常见图形的相头 2 何性质 法 相关文献 何性质 几何量 合计
26 练习 作业 第九章 压杆的 稳定性 细长压杆 的临界压 力 通过对细长压杆稳定性的学 习,学生能够判断压杆变形所 属问题,进行压杆稳定性的校 核,懂得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 施 4 讲授 法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课外 作业 1、2 附录 I 平面图 形的几 何性质 常见平面 图形的几 何性质 通过对常见平面图形的惯性 矩、静矩、惯性积等的学习, 学生能够求解常见图形的相关 几何量 2 讲授 法 阅读并查阅 相关文献 1 合 计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