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家:上帝是有人格的救世主 对于神学家来说,虽然人类凭着自己的理性可以说出关于上帝的 些有效的话语,可以部分地认识有关上帝的真理,然而这样的认识是远 远不够的,因为有关上帝的真理从根本上说是启示的真理。上帝在历史中 自己显示自己,上帝向人启示自己的真理。“旧约”和“新约”是上帝的 启示的记录。 基督教神学家的上帝是依据于圣经中的神启的真理的上帝,这样 的一个上帝是有人格的,他有目的,有意志,有情感。他关心人类的事务, 他支持正义的事业,他惩罚不敬他、违背他、对抗他的人。他热爱人类, 为赎救人类而献出他唯一的儿子耶稣基督,而耶稣基督本身就是上帝,圣 父、圣子和圣灵是同一的。耶稣基督有生、有死,并复活。 这样的一个上帝是在世界之内活动的,是参与人类历史和从根本 上决定人类历史的。这个历史中的上帝是人类的一员,他引导和驱使人类 不断进步和完善,他跟人类谈话,他开导和说服他的朋友和信徒,他驳斥 那些不信他和迫害他的人,他与人类同欢乐,他遭受不幸和苦难,他为人 类带来最大的幸福
对于神学家来说,虽然人类凭着自己的理性可以说出关于上帝的 一些有效的话语,可以部分地认识有关上帝的真理,然而这样的认识是远 远不够的,因为有关上帝的真理从根本上说是启示的真理。上帝在历史中 自己显示自己,上帝向人启示自己的真理。 “旧约”和“新约”是上帝的 启示的记录。 基督教神学家的上帝是依据于圣经中的神启的真理的上帝,这样 的一个上帝是有人格的,他有目的,有意志,有情感。他关心人类的事务, 他支持正义的事业,他惩罚不敬他、违背他、对抗他的人。他热爱人类, 为赎救人类而献出他唯一的儿子耶稣基督,而耶稣基督本身就是上帝,圣 父、圣子和圣灵是同一的。耶稣基督有生、有死,并复活。 这样的一个上帝是在世界之内活动的,是参与人类历史和从根本 上决定人类历史的。这个历史中的上帝是人类的一员,他引导和驱使人类 不断进步和完善,他跟人类谈话,他开导和说服他的朋友和信徒,他驳斥 那些不信他和迫害他的人,他与人类同欢乐,他遭受不幸和苦难,他为人 类带来最大的幸福。 神学家:上帝是有人格的救世主
哲学家的上帝观和神学家的上帝观有时冲 突有时协调 在基督教的思想史中,神学和哲学形影不离。自从希伯来的宗教信 仰和希腊的哲学思想在公元一世纪相接触之时起,启示的真理与哲学的理 解就相互作用,它们有时协调,有时冲突。 我们在西方的哲学史上可以读到有关上帝是“第一推动者”、“最 高设计者”、“无限完善者”、“绝对的理念”等论述,这些是哲学家对 上帝的看法。如果说在古代和中世纪,哲学家有关上帝的论述对神学家的 上帝观主要起辅助作用的话,那么在现代,哲学家的上帝观常起着某种限 制神学家的上帝观的作用。“信仰高于理解”在过去是流行的格言,而现 在“解除神话”( demythologizing)成了流行的口号。 现代的哲学家大都持这样的观点:上帝似乎从不改变自然规律和社 会规律,上帝的作用似乎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领域中退了出去。但是 在有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领域内,实证科学似乎又无能为力。 神学家的上帝观和哲学家的上帝观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在 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形态
在基督教的思想史中,神学和哲学形影不离。自从希伯来的宗教信 仰和希腊的哲学思想在公元一世纪相接触之时起,启示的真理与哲学的理 解就相互作用,它们有时协调,有时冲突。 我们在西方的哲学史上可以读到有关上帝是“第一推动者” 、 “最 高设计者” 、 “无限完善者” 、 “绝对的理念”等论述,这些是哲学家对 上帝的看法。如果说在古代和中世纪,哲学家有关上帝的论述对神学家的 上帝观主要起辅助作用的话,那么在现代,哲学家的上帝观常起着某种限 制神学家的上帝观的作用。 “信仰高于理解”在过去是流行的格言,而现 在“解除神话”(demythologizing)成了流行的口号。 现代的哲学家大都持这样的观点:上帝似乎从不改变自然规律和社 会规律,上帝的作用似乎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领域中退了出去。但是 在有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领域内,实证科学似乎又无能为力。 神学家的上帝观和哲学家的上帝观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在 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形态。 哲学家的上帝观和神学家的上帝观有时冲 突有时协调
法 道”、“天命”和“神”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基督教的上帝观的特征,我们不妨把它跟其他宗教 的有关观点作一比较。 上帝在基督教中处于绝对中心的地位。在东方的宗教中,如在婆罗门教、 佛教和道教中,虽然也有神,甚至也可以说有某个最高的神,但是这些神 在其宗教中起的作用是完全不能与上帝在基督教中的作用相比拟的。在东 方的宗教中有某个比神更高、更重要的概念,婆罗门教和佛教中的“法” Dharma)、道教中的“道”比起“神”来更具有决定意义。对于他们来 说,“法”或“道”是伦理的基础,命运的决定因素,社会现象和自然现 象转化的根本规律。神,乃至最高的神,也必须服从“法”或“道”。 释迦牟尼因领悟了佛法而成佛,老子因领悟了道而成太上老君。儒 家对鬼神问题持不可知论的态度,但“畏天命”,努力悟道而成圣贤。 基督教则完全不同,上帝与人立约,“摩西五经”或“律法书”是 上帝制订的法律和伦理规范,上帝可以随时修订它,可以重新立约。道德 原理的基础和历史演变的决定因素在于上帝的意志。上帝是自然秩序和社 会秩序的主宰。在基督教中起根本决定作用的不是规律或原理之类的东西, 而是一个绝对的、有意志的神。基督教是一神论,不是多神论或泛神论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基督教的上帝观的特征,我们不妨把它跟其他宗教 的有关观点作一比较。 上帝在基督教中处于绝对中心的地位。在东方的宗教中,如在婆罗门教、 佛教和道教中,虽然也有神,甚至也可以说有某个最高的神,但是这些神 在其宗教中起的作用是完全不能与上帝在基督教中的作用相比拟的。在东 方的宗教中有某个比神更高、更重要的概念,婆罗门教和佛教中的“法” (Dharma)、道教中的“道”比起“神”来更具有决定意义。对于他们来 说, “法”或“道”是伦理的基础,命运的决定因素,社会现象和自然现 象转化的根本规律。神,乃至最高的神,也必须服从“法”或“道” 。 释迦牟尼因领悟了佛法而成佛,老子因领悟了道而成太上老君。儒 家对鬼神问题持不可知论的态度,但“畏天命” ,努力悟道而成圣贤。 基督教则完全不同,上帝与人立约, “摩西五经”或“律法书”是 上帝制订的法律和伦理规范,上帝可以随时修订它,可以重新立约。道德 原理的基础和历史演变的决定因素在于上帝的意志。上帝是自然秩序和社 会秩序的主宰。在基督教中起根本决定作用的不是规律或原理之类的东西, 而是一个绝对的、有意志的神。基督教是一神论,不是多神论或泛神论。 “法”、“道”、“天命”和“神
耶稣、苏格拉底、穆罕默德 基督教坚信,耶稣基督既是人又是上帝。这是基督 教的最独特的基本信仰。为了避免混淆,我们不妨作一些 比较: 有人认为耶稣跟苏格拉底相似:苏格拉底为坚持真 理宁愿喝下毒酒而死,耶稣为传教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然而,苏格拉底没有复活,而耶稣复活了,因为苏格拉底 不象耶稣那样是上帝的儿子。 有人认为耶稣跟穆罕默德相似:穆罕默德是上帝的 使者,耶稣也应是上帝的使者,因为他们都向人传播上帝 的告诫和福音。然而,耶稣决不仅仅是一位使者,他还是 上帝的儿子和上帝本身;他不仅仅传递天国的信息,他还 担负着以他自己的生命来赎救人类的重任
基督教坚信,耶稣基督既是人又是上帝。这是基督 教的最独特的基本信仰。为了避免混淆,我们不妨作一些 比较: 有人认为耶稣跟苏格拉底相似:苏格拉底为坚持真 理宁愿喝下毒酒而死,耶稣为传教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然而,苏格拉底没有复活,而耶稣复活了,因为苏格拉底 不象耶稣那样是上帝的儿子。 有人认为耶稣跟穆罕默德相似:穆罕默德是上帝的 使者,耶稣也应是上帝的使者,因为他们都向人传播上帝 的告诫和福音。然而,耶稣决不仅仅是一位使者,他还是 上帝的儿子和上帝本身;他不仅仅传递天国的信息,他还 担负着以他自己的生命来赎救人类的重任。 耶稣、苏格拉底、穆罕默德
耶稣与佛陀 有人认为耶稣跟佛陀相似:他们都是觉悟者, 都从事拯救人类的工作。 然而,按照基督教的看法,这是两种完全不 同的拯救。佛陀把现实世界的存在看作是苦,为 获得拯救,必须摆脱世间的轮回和进入不生不灭 的涅槃境界中去。基督教没有遗弃世界和超脱轮 回的想法。相反,由于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 热爱这个世界,所以上帝派他的儿子到世间去拯 救人类。耶稣不是去把人类带出世界,而是去为 人赎罪,因为人犯了原罪而受怎罚
有人认为耶稣跟佛陀相似:他们都是觉悟者, 都从事拯救人类的工作。 然而,按照基督教的看法,这是两种完全不 同的拯救。佛陀把现实世界的存在看作是苦,为 获得拯救,必须摆脱世间的轮回和进入不生不灭 的涅槃境界中去。基督教没有遗弃世界和超脱轮 回的想法。相反,由于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 热爱这个世界,所以上帝派他的儿子到世间去拯 救人类。耶稣不是去把人类带出世界,而是去为 人赎罪,因为人犯了原罪而受惩罚。 耶稣与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