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背古诗文
高中必背古诗文
背诵篇目建议 必修(-)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兰亭集序——王羲之 3.赤壁赋一—苏轼 必修(二) 1.氓—《诗经》 2.离骚——屈原 3.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4.短歌行——曹操 5.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6.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7.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战国策》 必修(三 1.蜀道难——李白 3.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4.登高——杜甫 5.锦瑟——李商隐 6.马嵬(其二 -李商隐 7.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8.劝学—《荀子》 9.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宜 必修(四) 1.望海潮(东南形胜)——一柳永 2.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 8.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9.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司马迁 必修(五) 1.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斷衡阳之浦”)——一王勃 3.陈情表——一李密
背诵篇目建议 必修(一) 1.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2.兰亭集序 ——王羲之 3.赤壁赋 ——苏轼 必修(二) 1.氓 ——《诗经》 2.离骚 ——屈原 3.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4.短歌行 ——曹操 5.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6.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7.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 ——《战国策》 必修(三) 1.蜀道难 ——李白 2.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3.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4.登高 ——杜甫 5.锦瑟 ——李商隐 6.马嵬(其二) ——李商隐 7.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8.劝学 ——《荀子》 9.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宜 必修(四) 1.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2.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3.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5.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6.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8.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9.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必修(五) 1.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3.陈情表 ——李密
必修
必修一
指点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恰同学少年一 携来百侣曾 透百舸争流 山红遍层林尽染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沁园春长沙 激扬文 粪 华正茂书生意气 怅寥廓问苍汇地谁主沉浮?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 侯
沁园春长------- 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 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 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 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 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 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阜享 Dog (D+.Cn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 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 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 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 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 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