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生态管理与生态修复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让学生全面掌握以下内容,了解自然保护区 1.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3.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 1.生态规划和设计 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为主,结合事例剖析 2.讨论基础上了解原理 3.幻灯片的使用 重点及难点:难点是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生态规划 和设计 重点是生态规划和设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章 生态管理与生态修复 课时安排:4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让学生全面掌握以下内容,了解自然保护区 1. 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3. 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 1. 生态规划和设计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为主,结合事例剖析 2. 讨论基础上了解原理 3. 幻灯片的使用 重点及难点:难点是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生态规划 和设计 重点是生态规划和设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生态管理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科学管理 (一)自然资源与生物资源 地球上的空气、水、土地、矿物、动物、植物以及其他可被人类利用 的物质,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统称为自然资源,即自然资源是自然 界中人类可直接获得的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按其产生的渊源和可用 性,自然资源又可分为两大类: 1.原生性自然资源( primary natural resource):这类资源是伴随 着地球的产生及其运动而形成和存在的。例如太阳能、空气、风等,基本 上是持续稳定的,其数量随地球时空变化而异。 2.后生性自然资源( secondary natural rescourees):这是在地球 的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某一阶段形成的一类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此类 资源又可分成 (1)非再生自然资源也称非更新自然资源(non- renewable resources),例如各种矿物、煤、石油、泥炭、天然气等。这种自然资 源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在现阶段生产水平条件下,这种资 源是不能更新的。 2)可再生自然资源也称可更新自然资源( renewable resources), 是指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能为人类反复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 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这类资源的特点是,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 或循环再现。它又可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但不管哪一类都可以持 续再生、代谢更新。 生物资源( biotic resources)是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然 历史的产物,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牧草、家畜、家禽、水生生物、微
第一节 生态管理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一、生物资源的保护与科学管理 (一)自然资源与生物资源 地球上的空气、水、土地、矿物、动物、植物以及其他可被人类利用 的物质,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统称为自然资源,即自然资源是自然 界中人类可直接获得的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按其产生的渊源和可用 性,自然资源又可分为两大类: 1.原生性自然资源(primary natural resource):这类资源是伴随 着地球的产生及其运动而形成和存在的。例如太阳能、空气、风等,基本 上是持续稳定的,其数量随地球时空变化而异。 2.后生性自然资源(secondary natural rescourees):这是在地球 的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某一阶段形成的一类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此类 资源又可分成: (1)非再生自然资源 也称非更新自然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例如各种矿物、煤、石油、泥炭、天然气等。这种自然资 源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在现阶段生产水平条件下,这种资 源是不能更新的。 (2)可再生自然资源 也称可更新自然资源(renewable resources), 是指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能为人类反复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 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这类资源的特点是,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 或循环再现。它又可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但不管哪一类都可以持 续再生、代谢更新。 生物资源(biotic resources)是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然 历史的产物,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牧草、家畜、家禽、水生生物、微
生物和各种野生动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种群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本节所说的是狭义的生物资源,主要涉及的是非人工驯养、种植的动物和 植物资源,即习惯上所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生物资源与人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 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资源。野生动、植物为人类提供了大量 的肉食和蛋白质以及各种药材和某些工业原料。另外,生物资源还具有各 种生态效益,这在前面有关章节中已作了论述。除此,生物资源也是丰富 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展示我国各种珍稀的动、植物资源,还可 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被誉为“国宝”的大熊猫在世界各地的展出,加 深了各国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相互间的友好往来 (二)我国生物资源的特点 我国地处亚洲中部,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复杂,纬度 地带性分布自北向南有各温度带的过渡(表6-10)。与气候条件相适应, 植被类型齐全,北半球所有的自然植被类型在我国几乎都能见到。东部有 大、小兴安岭的针叶林、长白山的针阔混交林直到海南岛的热带雨林。西 部和北部则有荒漠、草原灌丛、髙山草甸等。动物包括了古北界和东洋界 两大动物区系,即从喜马拉雅经横断山脉,再经秦岭这样一条横行的山脉, 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山脉以北属古北界,山脉以南为东洋界。两个动物 地理界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异,所分布的动物类群很不相 同,各具特色。一个国家包括了两个不同动物地理界的动物类群,这在世 界上是少有的 表6-10我国各温度带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 温度带 占国土面积() 寒温带 青藏高寒带 267 带 暖温带 185 亚热带 16
生物和各种野生动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种群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本节所说的是狭义的生物资源,主要涉及的是非人工驯养、种植的动物和 植物资源,即习惯上所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生物资源与人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 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资源。野生动、植物为人类提供了大量 的肉食和蛋白质以及各种药材和某些工业原料。另外,生物资源还具有各 种生态效益,这在前面有关章节中已作了论述。除此,生物资源也是丰富 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展示我国各种珍稀的动、植物资源,还可 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被誉为“国宝”的大熊猫在世界各地的展出,加 深了各国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相互间的友好往来。 (二)我国生物资源的特点 我国地处亚洲中部,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复杂,纬度 地带性分布自北向南有各温度带的过渡(表 6-10)。与气候条件相适应, 植被类型齐全,北半球所有的自然植被类型在我国几乎都能见到。东部有 大、小兴安岭的针叶林、长白山的针阔混交林直到海南岛的热带雨林。西 部和北部则有荒漠、草原灌丛、高山草甸等。动物包括了古北界和东洋界 两大动物区系,即从喜马拉雅经横断山脉,再经秦岭这样一条横行的山脉, 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山脉以北属古北界,山脉以南为东洋界。两个动物 地理界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异,所分布的动物类群很不相 同,各具特色。一个国家包括了两个不同动物地理界的动物类群,这在世 界上是少有的
现在,全世界已知的高等植物30多万种,我国就有2700属,3万种 之多,占世界已知数的10%左右。在这3万余种高等植物中,森林树种 约2800种,世界上现有的被子植物木本属就有95%可见于我国。可作为 用材的裸子植物,全世界仅12科近800种,而我国天然分布的就有10 科230余种。另外,著名的银杉、金钱松、水松、台湾松、白豆松等都 是我国特有的孑遗植物。我国还有许多特有的珍遗的森林树种,如珙桐、 伯乐树、香果树、金钱械、杜仲等。而且,在一些特殊的生境中,还有许 多具有特殊性质的野生植物,这些野生物种都有很多的科学价值。 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也很丰富,各类脊椎动物3700多种,其中兽类 占世界总种的10%左右,鸟类占137%(表6-11)。我国陆栖脊椎动物 的种类与世界各国相比是最多的国家。其中的不少种是我国特有的或是闻 名于世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 鳄、大鲵等。这些珍稀的动物资源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 表6-11我国脊椎动物种数和世界种数的比较 两栖类爬行类 哺乳类 世界种数 208 中国种数占世界种数)9 109 (三)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的价值 目前,生物资源的减少,即生物物种的灭绝和许多种类的数量急剧减 少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之快更 令人担忧。在人类出现之前,生物物种的消亡都是通过自然过程,如恐龙 的灭绝就属此例。但自人类出现之后,人类活动已成为生物物种灭绝的最 主要的原因。而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物种灭绝的速度明显加快(表 6-12)。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简称UCN)的资料,自1850 年以来,人类已使75种鸟类和哺乳类灭绝,并使359种鸟类和297种兽 类面临灭绝的危险。濒危灭绝的动物中还包括190种两栖类、爬行类和
现在,全世界已知的高等植物 30 多万种,我国就有 2700 属,3 万种 之多,占世界已知数的 10%左右。在这 3 万余种高等植物中,森林树种 约 2800 种,世界上现有的被子植物木本属就有 95%可见于我国。可作为 用材的裸子植物,全世界仅 12 科近 800 种,而我国天然分布的就有 10 科 230 余种。另外,著名的银杉、金钱松、水松、台湾松、白豆松等都 是我国特有的孑遗植物。我国还有许多特有的珍遗的森林树种,如珙桐、 伯乐树、香果树、金钱械、杜仲等。而且,在一些特殊的生境中,还有许 多具有特殊性质的野生植物,这些野生物种都有很多的科学价值。 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也很丰富,各类脊椎动物 3700 多种,其中兽类 占世界总种的 10%左右,鸟类占 13.7%(表 6-11)。我国陆栖脊椎动物 的种类与世界各国相比是最多的国家。其中的不少种是我国特有的或是闻 名于世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 鳄、大鲵等。这些珍稀的动物资源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 (三)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的价值 目前,生物资源的减少,即生物物种的灭绝和许多种类的数量急剧减 少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之快更 令人担忧。在人类出现之前,生物物种的消亡都是通过自然过程,如恐龙 的灭绝就属此例。但自人类出现之后,人类活动已成为生物物种灭绝的最 主要的原因。而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物种灭绝的速度明显加快(表 6-12)。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简称 IUCN)的资料,自 1850 年以来,人类已使 75 种鸟类和哺乳类灭绝,并使 359 种鸟类和 297 种兽 类面临灭绝的危险。濒危灭绝的动物中还包括 190 种两栖类、爬行类和
80种鱼类。近三百年来鸟兽灭绝的种数的统计情况见图6-18。许多植物 也面临着同样的厄运。据估计,世界上约有2500种被子植物面临着灭绝 的威胁,约占被子植物总数的10%左右。在20世纪中期,平均每十年大 约有一个种或亚种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年就有一个种或亚种从地球上消失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980》) 有些生物虽然没有灭绝,但因其数量急剧减少也面临灭绝的威胁。例 如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一一蓝鲸,本世纪30年代时估计其量为4万多头, 但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如今已不到1000头。有人认为现在采取保护措 施已为时过晚。因为从生态学角度看,有些生物的种族延续需要种群的数 量必须保持一个限度,低于这个数量阈值,种群的数量恢复就变得困难。 生物资源虽属可更新资源,但如果横加掠夺,过度利用而不加保护,它就 会遭到破坏,甚至永远不能再利用。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主要可归纳成两 个方面 表6-12世界哺乳类动物灭绝情况 时期 每个世纪灭绝数现有物种员失率 灭绝的主要原因 更新世(350万年)001 自然损失率 晚更新世10万年)008 0002 气候变化、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猎取 公元1800-1900 欧洲人扩张,狩猎和贸易 公元1980-2000 35 动物栖息地被破坏 (引|自: Lester. Brown etal.1985) 10 185 0200年份 图6-18近300年来鸟黑色)兽白色)绝灭的种类
80 种鱼类。近三百年来鸟兽灭绝的种数的统计情况见图 6-18。许多植物 也面临着同样的厄运。据估计,世界上约有 2500 种被子植物面临着灭绝 的威胁,约占被子植物总数的 10%左右。在 20 世纪中期,平均每十年大 约有一个种或亚种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年就有一个种或亚种从地球上消失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980》)。 有些生物虽然没有灭绝,但因其数量急剧减少也面临灭绝的威胁。例 如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本世纪 30 年代时估计其量为 4 万多头, 但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如今已不到 1000 头。有人认为现在采取保护措 施已为时过晚。因为从生态学角度看,有些生物的种族延续需要种群的数 量必须保持一个限度,低于这个数量阈值,种群的数量恢复就变得困难。 生物资源虽属可更新资源,但如果横加掠夺,过度利用而不加保护,它就 会遭到破坏,甚至永远不能再利用。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主要可归纳成两 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