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扩展知识视野,便于学 生阅读,本教案在相关知识点后附有大量(占总篇幅一多半) 从相关文献中采集的的阅读材料,供同学们选读,有些超出大 纲范围,故不在考试内容之列 同时对所引用资料的作者及出版单位表示衷心感谢,感谢 你们为传承普及环境教育的贡献!
说 明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扩展知识视野,便于学 生阅读,本教案在相关知识点后附有大量(占总篇幅一多半) 从相关文献中采集的的阅读材料,供同学们选读,有些超出大 纲范围,故不在考试内容之列。 同时对所引用资料的作者及出版单位表示衷心感谢,感谢 你们为传承普及环境教育的贡献!
绪论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让学生较全面了解以下内容 1.环境问题与产生根源 2.生态学的内容、对象和目的 3.生态学的分支 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学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 6.环境生态学与普通生态学的区别 教学方法:1.用幻灯及大量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重点及难点:全面论述,无
绪 论 课时安排:2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让学生较全面了解以下内容: 1. 环境问题与产生根源 2. 生态学的内容、对象和目的 3. 生态学的分支 4.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5. 生态学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 6.环境生态学与普通生态学的区别 教学方法:1. 用幻灯及大量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重点及难点:全面论述,无
第一节环境问题产生根源 伴随着历时的进程,人类进入了新的世纪,新世纪迎接人类的见面礼 是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形势更加严峻:“温室效应”引起的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在下个世纪初使海平面升高0.2-1.65米,这足以使居 住在沿海的几亿人口受到威胁;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在逐年加大,北极的臭 氧层也在迅速被破坏,这将使对人类健康和生物构成危害的紫外线直射地 球表面的强度增加:80年代严重干旱蹂躏着非洲大地,100多万人被饿死 3500万人在饥饿中挣扎;1988年,持续的高温折磨着美国,飓风席卷了 加勒比海地区,无情的洪水使盂加拉国损失严重,我国也频频发生自然灾 害。亚美尼亚大地震造成了数万人丧生。虽然自然灾害自古有之,但科学 家们以研究事实证明,上述涉及到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有许多正是人类自 己造成的恶果。自然灾害暂且不说,对人类生存将构成极大威胁的全球性 重大环境问题,无疑都与大气和水体的严重污染有关。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 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 应。究其原因,它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 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即通常所说的生态破坏问 题;二是因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污染,即环境污染问题。在有 的地区,环境问题可能以某一类为主,但在更多的地区却是两类问题同时 存在。这正是当今环境问题难以尽快解决的原因之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环境质量的恶化是渐变的。毫无疑问,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和存在着 环境问题。在靠采集和狩猎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时期,人类的过度采集和狩 猎就曾对许多物种的数量和生存造成一定破坏。当然,那时的环境问题还 是局部的、暂时的,大多数破坏并没有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正 常功能
第一节 环境问题产生根源 伴随着历时的进程,人类进入了新的世纪,新世纪迎接人类的见面礼 是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形势更加严峻;“温室效应”引起的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在下个世纪初使海平面升高 0.2—1.65 米,这足以使居 住在沿海的几亿人口受到威胁;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在逐年加大,北极的臭 氧层也在迅速被破坏,这将使对人类健康和生物构成危害的紫外线直射地 球表面的强度增加;80 年代严重干旱蹂躏着非洲大地,100 多万人被饿死, 3500 万人在饥饿中挣扎;1988 年,持续的高温折磨着美国,飓风席卷了 加勒比海地区,无情的洪水使盂加拉国损失严重,我国也频频发生自然灾 害。亚美尼亚大地震造成了数万人丧生。虽然自然灾害自古有之,但科学 家们以研究事实证明,上述涉及到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有许多正是人类自 己造成的恶果。自然灾害暂且不说,对人类生存将构成极大威胁的全球性 重大环境问题,无疑都与大气和水体的严重污染有关。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 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 应。究其原因,它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 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即通常所说的生态破坏问 题;二是因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污染,即环境污染问题。在有 的地区,环境问题可能以某一类为主,但在更多的地区却是两类问题同时 存在。这正是当今环境问题难以尽快解决的原因之一。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环境质量的恶化是渐变的。毫无疑问,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和存在着 环境问题。在靠采集和狩猎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时期,人类的过度采集和狩 猎就曾对许多物种的数量和生存造成一定破坏。当然,那时的环境问题还 是局部的、暂时的,大多数破坏并没有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正 常功能
新石器时期产生了原始农、牧业,使人类摆脱了靠采集、狩猎和迁徙 维持生存的局面,人类社会进入了“刀耕火种”的时代。这无疑是人类改 造大自然取得的一个伟大胜利,对于人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正 是从这时开始,人类大面积地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和草原。落后的生产技 术使人类不得不采取刀耕火种一一弃耕的耕作方式。随着人口数量的增 加,由这种耕作方式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出现,有的至今尚可见到 被称之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流域,到近代已变得千沟万壑,到处为荒山 秃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8世纪后半叶开始,以蒸汽机广泛应用及由此而推动的炼铁业、机 器制造业和采矿业迅速发展为标志,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或称之为第 一次产业革命。这是人类发展历程上的一次重要转折,许多国家在这个时 期由农业社会过渡到了工业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纺织、化工、 铸造等行业迅速兴起,林立的烟囱成为工业发达和经济繁荣的象征,煤炭 成为工业和交通的主要能源。据统计,1870年全世界的煤产量为2.5亿 吨,到1915年增加为134亿吨。45年间增长了五倍多。煤的大量燃烧 使大气遭到了严重污染。蒸汽机故乡的伦敦市,在1873年到1892年间, 先后多次发生严重的煤烟污染事件,夺去了上千人的生命。与工业化过程 伴生的“城市化”对水源的污染也相当惊人,“把一切水都变成了臭气冲 天的污水”。矿山的开采把大地挖得满目疮痍。工业社会环境污染和生物 资源利用所出现的问题,已经达到了与从前根本不同的新水平。这个时期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工业污染。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全球角度看, 危害还是局部的或区域性的,加之有些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在时间上具 有时滞效应,当时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19世纪30年代以后,电机的产生,电能的利用以及汽车和飞机的相 继问世,形成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尤其是本世纪两 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刺激了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石油、化学工 业、汽车、造船和飞机制造等工业开始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 产业结构的特点是,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矿物质。而产品的消耗和使
新石器时期产生了原始农、牧业,使人类摆脱了靠采集、狩猎和迁徙 维持生存的局面,人类社会进入了“刀耕火种”的时代。这无疑是人类改 造大自然取得的一个伟大胜利,对于人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正 是从这时开始,人类大面积地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和草原。落后的生产技 术使人类不得不采取刀耕火种——弃耕的耕作方式。随着人口数量的增 加,由这种耕作方式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出现,有的至今尚可见到。 被称之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流域,到近代已变得千沟万壑,到处为荒山 秃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8 世纪后半叶开始,以蒸汽机广泛应用及由此而推动的炼铁业、机 器制造业和采矿业迅速发展为标志,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或称之为第 一次产业革命。这是人类发展历程上的一次重要转折,许多国家在这个时 期由农业社会过渡到了工业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纺织、化工、 铸造等行业迅速兴起,林立的烟囱成为工业发达和经济繁荣的象征,煤炭 成为工业和交通的主要能源。据统计,1870 年全世界的煤产量为 2.5 亿 吨,到 1915 年增加为 13.4 亿吨。45 年间增长了五倍多。煤的大量燃烧 使大气遭到了严重污染。蒸汽机故乡的伦敦市,在 1873 年到 1892 年间, 先后多次发生严重的煤烟污染事件,夺去了上千人的生命。与工业化过程 伴生的“城市化”对水源的污染也相当惊人,“把一切水都变成了臭气冲 天的污水”。矿山的开采把大地挖得满目疮痍。工业社会环境污染和生物 资源利用所出现的问题,已经达到了与从前根本不同的新水平。这个时期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工业污染。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全球角度看, 危害还是局部的或区域性的,加之有些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在时间上具 有时滞效应,当时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19 世纪 30 年代以后,电机的产生,电能的利用以及汽车和飞机的相 继问世,形成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尤其是本世纪两 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刺激了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石油、化学工 业、汽车、造船和飞机制造等工业开始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 产业结构的特点是,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矿物质。而产品的消耗和使
用又需消耗大量的能源,从而使这次产业革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达 到了空前的程度。60年代后,化学工业,尤其是有机化学工业又迅速崛 起,合成了大量的化学物质以替代某些天然物质,使现代社会与自然环境 间发生的大规模的物质交换及其所带来的各种不良的后效应,成为这个时 期主要环境问题的根源。大规模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 结构和功能,降低了其缓冲能力和自净能力。另一方面又是大量的人工合 成的各类化合物,包括各种有毒物质和废弃物源源不断地进入环境。这不 仅使原有的工业污染范围扩展,而且过去潜在的污染危害与新的污染共同 酿成了社会性公害的发生。从本世纪30年代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开始, 震惊全世界的污染公害相继发生。在工业发达国家里,大气、水体、土壤 以及农药、噪声和核辐射等污染,在这个时期都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对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人类第一次感觉到自身的生 存安全受到了挑战。 本世纪60年代后,首先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人民群众发出了“保 护环境、防治污染”的强烈呼声,各界人士纷纷走向街头,要求本国政府 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环境运动” “环境运动”的兴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深刻的意义。正如M.K.托尔 巴博士所说:“决定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能否维持其完整性并得到保护 的是公众的舆论这种集体力量,即世界大家庭对环境问题的共同呼声。大 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已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促使‘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的召开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在这股强大动力的影响下,联合国 制定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系列计划,并逐步付诸实施,各国政府环境 保护机构相继成立。“地球的危机就是人类自身的危机”,“保护全球生 态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这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在不危 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和愿望”的“持 续发展”( sustained development)的新观念已被普遍接受。正是基于 这种变化,有人认为,1988年是地球环境和公众环境意识发生划时代变 化的一年,它预告一个环境时代的来临
用又需消耗大量的能源,从而使这次产业革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达 到了空前的程度。60 年代后,化学工业,尤其是有机化学工业又迅速崛 起,合成了大量的化学物质以替代某些天然物质,使现代社会与自然环境 间发生的大规模的物质交换及其所带来的各种不良的后效应,成为这个时 期主要环境问题的根源。大规模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 结构和功能,降低了其缓冲能力和自净能力。另一方面又是大量的人工合 成的各类化合物,包括各种有毒物质和废弃物源源不断地进入环境。这不 仅使原有的工业污染范围扩展,而且过去潜在的污染危害与新的污染共同 酿成了社会性公害的发生。从本世纪 30 年代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开始, 震惊全世界的污染公害相继发生。在工业发达国家里,大气、水体、土壤 以及农药、噪声和核辐射等污染,在这个时期都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对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人类第一次感觉到自身的生 存安全受到了挑战。 本世纪 60 年代后,首先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人民群众发出了“保 护环境、防治污染”的强烈呼声,各界人士纷纷走向街头,要求本国政府 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环境运动”。 “环境运动”的兴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深刻的意义。正如 M.K.托尔 巴博士所说:“决定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能否维持其完整性并得到保护 的是公众的舆论这种集体力量,即世界大家庭对环境问题的共同呼声。大 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已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促使‘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的召开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在这股强大动力的影响下,联合国 制定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系列计划,并逐步付诸实施,各国政府环境 保护机构相继成立。“地球的危机就是人类自身的危机”,“保护全球生 态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这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在不危 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和愿望”的“持 续发展”(sustained development)的新观念已被普遍接受。正是基于 这种变化,有人认为,1988 年是地球环境和公众环境意识发生划时代变 化的一年,它预告一个环境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