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这是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的一个共性 问题。这里所说的过度利用是指没有掌握或无视生物资源可更新特点及规 律而采取的各种利用方式。例如,对动物资源的利用,不分季节、不考虑 种群年龄结构和性比以及不管资源的多少,“杀鸡取卵”式的“利用”也 屡见不鲜。而且越是经济价值髙的生物越是惨遭厄运。对植被资源也是如 此,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原的超载过牧等均属这方面的例子。在近代,许 多物种的灭绝,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这种不科学的利用方式有关 2.生境的破坏:生境的破坏包括栖息地的破坏和生境的污染。野生 生物是组成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起着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稳定与平衡 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们也必须依赖一定的自然生态系统而生存,繁殖 对于野生动物而言,生境的破坏就是使其生存空间缩小,丧失了栖息场所 例如,我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面积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022%,植物的 种类却占全国总数的12%,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复杂多样的生境使这里栖 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雨林的砍伐必然要使许多野生动物都随着森林的消 失而绝迹。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以及化学药剂的大量施用,使水域、 大气、土壤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了许多生物的生存,这也是 生物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环境中有害物质对生物资源的破坏作用,一是 直接使某些生物中毒致死,二是破坏正常生态关系使某些种类无法生存或 无法繁衍后代,而第二种影响是更常见的,危害面更大,更深刻。据估计, 目前全世界已有2/3的鸟类生殖力下降,栖息地的污染是重要原因。 自然界的生物物种数以万计,每年灭绝几种为何引起人们的如此关注 和优虑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它们。生物资源 有着极高的经济、科学、文化和生态价值,它们的灭绝或被破坏,都是 种无可弥补的损失。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看,保护生物资源的意义主要是 (1)维持生物圈的正常功能生物圈是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因此,其 功能的正常运行也同样需物质能源作基础。生物资源就是生物圈结构的生 命成分,是生物圈与气圈、水圈发生联系的功能执行者。所以生物资源的 减少实质上就意味着生物圈功能的下降,这势必将影响到全球生态环境的
1.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这是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的一个共性 问题。这里所说的过度利用是指没有掌握或无视生物资源可更新特点及规 律而采取的各种利用方式。例如,对动物资源的利用,不分季节、不考虑 种群年龄结构和性比以及不管资源的多少,“杀鸡取卵”式的“利用”也 屡见不鲜。而且越是经济价值高的生物越是惨遭厄运。对植被资源也是如 此,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原的超载过牧等均属这方面的例子。在近代,许 多物种的灭绝,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这种不科学的利用方式有关。 2.生境的破坏:生境的破坏包括栖息地的破坏和生境的污染。野生 生物是组成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起着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稳定与平衡 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们也必须依赖一定的自然生态系统而生存,繁殖。 对于野生动物而言,生境的破坏就是使其生存空间缩小,丧失了栖息场所。 例如,我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面积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 0.22%,植物的 种类却占全国总数的 12%,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复杂多样的生境使这里栖 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雨林的砍伐必然要使许多野生动物都随着森林的消 失而绝迹。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以及化学药剂的大量施用,使水域、 大气、土壤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了许多生物的生存,这也是 生物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环境中有害物质对生物资源的破坏作用,一是 直接使某些生物中毒致死,二是破坏正常生态关系使某些种类无法生存或 无法繁衍后代,而第二种影响是更常见的,危害面更大,更深刻。据估计, 目前全世界已有 2/3 的鸟类生殖力下降,栖息地的污染是重要原因。 自然界的生物物种数以万计,每年灭绝几种为何引起人们的如此关注 和优虑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它们。生物资源 有着极高的经济、科学、文化和生态价值,它们的灭绝或被破坏,都是一 种无可弥补的损失。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看,保护生物资源的意义主要是; (1)维持生物圈的正常功能 生物圈是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因此,其 功能的正常运行也同样需物质能源作基础。生物资源就是生物圈结构的生 命成分,是生物圈与气圈、水圈发生联系的功能执行者。所以生物资源的 减少实质上就意味着生物圈功能的下降,这势必将影响到全球生态环境的
平衡与稳定。例如,全球变温是由于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造成 的,而后者又是由于大气、海洋及生物圈之间CO循环稍有些不平衡所致 (图6-19)。据美国一家海洋研究所的调查( New sel. no.9,1989)表 明,由于采伐森林而造成CO2向大气中的排放量的迅速增加。据估计,每 年向大气中排放量约为40亿吨,从而使CO2比其它气体对温室效应的作 用增大。近二百年来人为造成的森林的减少是大气中CO增加的原因。海 洋是CO的主要吸收源,而且吸收量大于释放量。但据尤柯·苏格姆尔 ( Yukio Sugimu,1989的研究,海水与大气间CO交换的推动力,一是 由水温与浓度差造成的“溶解泵”,另一个是由基于浮游生物作用的“浮 游生物泵”。但在这两种推动力中,“溶解泵”的强度只是“浮游生物泵” 的20-40%。海洋的污染将会降低“浮游生物泵”的功能,打乱海洋与大 气间CO交换的平衡。所以,保护生物资源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的稳定。 位:×103 t/a 大气 海 图8-19大气和地表间c02的交换情况 (2)减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维持生态平衡由于生物资源的减 少,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失调,致使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生物数 量剧增。例如,近年来世界上和我国的鼠害严重,这就是生物资源减少所
平衡与稳定。例如,全球变温是由于大气中 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造成 的,而后者又是由于大气、海洋及生物圈之间 CO2循环稍有些不平衡所致 (图 6-19)。据美国一家海洋研究所的调查(New Sei. No.9,1989)表 明,由于采伐森林而造成 CO2向大气中的排放量的迅速增加。据估计,每 年向大气中排放量约为 40 亿吨,从而使 CO2比其它气体对温室效应的作 用增大。近二百年来人为造成的森林的减少是大气中 CO2增加的原因。海 洋是 CO2的主要吸收源,而且吸收量大于释放量。但据尤柯·苏格姆尔 (Yukio Sugimur,1989)的研究,海水与大气间 CO2交换的推动力,一是 由水温与浓度差造成的“溶解泵”,另一个是由基于浮游生物作用的“浮 游生物泵”。但在这两种推动力中,“溶解泵”的强度只是“浮游生物泵” 的 20-40%。海洋的污染将会降低“浮游生物泵”的功能,打乱海洋与大 气间 CO2交换的平衡。所以,保护生物资源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的稳定。 (2)减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维持生态平衡 由于生物资源的减 少,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失调,致使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生物数 量剧增。例如,近年来世界上和我国的鼠害严重,这就是生物资源减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