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际 贸 易 讲 义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贸易系
国 际 贸 易 讲 义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贸易系
第一章导论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 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历史 范瞒。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国家的存在,二是产生了对国际 分工的需要,而国际分工只有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这些条件不是人类 社会一产生就有的,而是随若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形成的 原始社会的贸易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的祖先结伙群居,打鱼捕兽,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人们处于自 然分工状态,劳动成果仅能维持群体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剩余产品用以交换,因此谈 上有对外贸易 人类历史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促进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产品除维持自身需要以外,还有少量的剩余。人们为了获得本群体不生产的产品,便出现了 氏族或部落之间用剩余产品进行原始的物物交换。当然,这种交换还是极其原始并偶然发生 的物物交换。 在漫长的年代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 门,形成了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由于手工业的出现,便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 一商品生产。当产品是专门为满足别人的需要而生产时,商品交换就逐渐成为一种经常性的 活动。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出现了货币,于是,商品交换就变成了以货币为媒 介的商品流通 这样就进 一步促使乱有制知 价级 形成。由于商品交换的日益频繁和交换的 地域范用不断扩大,又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阶层 。 三次社会大分 工使商品生产和 品流通进一步扩大。商品生产和流通史加频繁和广泛,从而阶级和国家相继最后形成。于是, 到原则社会末期,商品流通开始超越国界,这就产生了对外贸易。 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每次都促讲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增加,同时也保进 了私有制的发展和奴隶制的形成。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商品交换超出了国界,国家之 间的贸易便产生了 。可见,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垫 础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以及国家的形成,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在奴隶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其特点是自给自足,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 而不是为了交换。奴隶社会虽然出现了手工业和商品生产,但在一国整个社会生产中显得微 不足道。讲入流诵的商品数量很少。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技术落后,交涌 工具简陋,道路条件恶劣,严重阻碍了人与物的交流,对外贸易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其规 模和内容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奴隶社会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的社会,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是为了奴隶主阶级 服务的。当时,奴隶主拥有财富的重要标志是其占有多少奴隶,因此奴隶社会国际贸易中的 主要商品是奴隶。据记载,希腊的雅典就曾经是一个贩卖奴隶的中心。此外,粮食、酒及其 他专供奴隶主阶级享用的奢侈品,如宝石、香料和各种织物等也都是当时国际贸易中的重要 商品。 奴隶社会时期从事国际贸易的国家主要有腓尼基、希腊、罗马等,这些国家在地中海东 部和黑海沿岸地区主要从事贩运贸易。我国在夏商时代进入奴隶社会,贸易集中在黄河流域 沿岸各国。 对外贸易在奴隶社会经济中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奴隶贸易
第一章 导论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历史 范畴。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国家的存在,二是产生了对国际 分工的需要,而国际分工只有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这些条件不是人类 社会一产生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形成的。 原始社会的贸易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的祖先结伙群居,打鱼捕兽,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人们处于自 然分工状态,劳动成果仅能维持群体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剩余产品用以交换,因此谈不 上有对外贸易。 人类历史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促进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产品除维持自身需要以外,还有少量的剩余。人们为了获得本群体不生产的产品,便出现了 氏族或部落之间用剩余产品进行原始的物物交换。当然,这种交换还是极其原始并偶然发生 的物物交换。 在漫长的年代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 门,形成了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由于手工业的出现,便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 —商品生产。当产品是专门为满足别人的需要而生产时,商品交换就逐渐成为一种经常性的 活动。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出现了货币,于是,商品交换就变成了以货币为媒 介的商品流通。这样就进一步促使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由于商品交换的日益频繁和交换的 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又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阶层。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商品生产和商 品流通进一步扩大。商品生产和流通更加频繁和广泛,从而阶级和国家相继最后形成。于是, 到原则社会末期,商品流通开始超越国界,这就产生了对外贸易。 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每次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增加,同时也促进 了私有制的发展和奴隶制的形成。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商品交换超出了国界,国家之间的贸易便产生了。可见,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基 础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以及国家的形成,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在奴隶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其特点是自给自足,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 而不是为了交换。奴隶社会虽然出现了手工业和商品生产,但在一国整个社会生产中显得微 不足道,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很少。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技术落后,交通 工具简陋,道路条件恶劣,严重阻碍了人与物的交流,对外贸易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其规 模和内容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奴隶社会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的社会,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是为了奴隶主阶级 服务的。当时,奴隶主拥有财富的重要标志是其占有多少奴隶,因此奴隶社会国际贸易中的 主要商品是奴隶。据记载,希腊的雅典就曾经是一个贩卖奴隶的中心。此外,粮食、酒及其 他专供奴隶主阶级享用的奢侈品,如宝石、香料和各种织物等也都是当时国际贸易中的重要 商品。 奴隶社会时期从事国际贸易的国家主要有腓尼基、希腊、罗马等,这些国家在地中海东 部和黑海沿岸地区主要从事贩运贸易。我国在夏商时代进入奴隶社会,贸易集中在黄河流域 沿岸各国。 对外贸易在奴隶社会经济中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奴隶贸易
成为奴隶主经常补充奴隶的重要来源 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比奴隶社会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早期,封建地租 采取劳得和实物的形式,排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并不多。到了中期。随着商品生产的发据,封 建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的形式,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城市手 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孕育生产,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有较快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封建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对外贸易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奴隶贸易 在国际贸易中基本消失。参加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除了奢侈品以外,还有日用手工业品和 食品,加棉织品、恤孩、资器、谷物和西等。这些商品主要是供国干、君主、教微、封律地 主和部分富裕的城市居民享用的 在封建社会,国际贸易的范围明显地扩大。亚洲各国之间的贸易由近海逐渐扩展到远洋 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开辟了从长安经中亚通往西亚和欧洲的陆路商路 丝绸之路,把中 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输往西方各国,换回良马、种子、药材和饰品等。到了唐朝,除了陆 路贸易外,还开辟了通往波斯湾以及朝鲜和日本等地的海上贸易。在宋、元时期,由于造船 技术的进步,海上贸易进一步发展。在明朝永乐年间,郑和曾率领商船队七次下“西洋” 经东南亚 ,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先后访问 30多 个国家 用中国的丝绸 瓷器、茶叶 铜铁器等同所到的国家进行贸易,换回各国的香料、珠宝、象牙和药材等。 在欧洲,封建社会的早期阶段,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地中海东部。在东罗马帝国时期, 君士坦丁保是当时最大的国际留易中心。公元7一8世纪,阿拉伯人控制了地中海的留易】 通过贩运非洲的象牙、中国的丝绸、远东的香料和宝石,。 成为欧、 非三大洲的贸易中间 商。11世纪以后 随者意大利北部和被罗的母沿行 城市的兴起,国际贸易的范围 步扩入 到整个地中海以及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沿岸地区。当时,南欧的贸易中心是意大利的 些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等,北欧的贸易中心是汉撒同盟的一些城市,如汉堡、卢卑克等。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是为奴隶主和封建地主阶级利益服务的。随者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以及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国际贸易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受到 生产方式和交通条件的限 ,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剥削阶级者侈生活的 要,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之内和欧亚大陆之间,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中都不 占有重要的地位,贸易的范围和商品品种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贸易活动也不经常发生。那么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及由此产生的欧洲各国的消民扩张则大大发展了各洲之间的贸易 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获得了广泛的发展。 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15世纪末期至16世纪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瓦斯哥达·加成从欧洲经由好望角到达 亚洲,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这些地理大发现对西欧经济发展和全球国际贸易产生了十分汽 远的影响。大批欧洲冒险家前往非洲和美洲进行惊夺性贸易,运回大量金银财富,甚至还开 始买卖黑人的罪恶勾当,同时还将这些地区沦为本国的殖民地,妄图长久地保持其霸权。这 样,既加谏了资本原始积累,又大大推动了国际留易的发展。西班牙、荷“、英国之间长期 战火 日的 夺海】 讲到底 就是要争夺殖民地和国际贸易的控制权 可见, 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同争夺海运和国际贸易的霸权相呼应,这些 洲国家的外贸活动常常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甚至还建立了垄断性外贸公司(如英国的东印 度公司) 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段革命的胜利,标志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正式确立。随后英 国夺得海上霸权,意味着它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为它向外掠夺扩张铺平了道路 18世纪中期的产业革命又为国际贸易的空前发展提供着十分坚实而又广阔的物质基础。 方面,蒸汽机的发明使用开创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生产力迅速提高,物质产品大为丰官,从
成为奴隶主经常补充奴隶的重要来源。 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比奴隶社会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早期,封建地租 采取劳役和实物的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并不多。到了中期,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封 建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的形式,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城市手 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孕育生产,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有较快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封建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对外贸易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奴隶贸易 在国际贸易中基本消失。参加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除了奢侈品以外,还有日用手工业品和 食品,如棉织品、地毯、瓷器、谷物和酒等。这些商品主要是供国王、君主、教堂、封建地 主和部分富裕的城市居民享用的。 在封建社会,国际贸易的范围明显地扩大。亚洲各国之间的贸易由近海逐渐扩展到远洋。 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开辟了从长安经中亚通往西亚和欧洲的陆路商路——丝绸之路,把中 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输往西方各国,换回良马、种子、药材和饰品等。到了唐朝,除了陆 路贸易外,还开辟了通往波斯湾以及朝鲜和日本等地的海上贸易。在宋、元时期,由于造船 技术的进步,海上贸易进一步发展。在明朝永乐年间,郑和曾率领商船队七次下“西洋”, 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先后访问了 30 多个国家,用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 铜铁器等同所到的国家进行贸易,换回各国的香料、珠宝、象牙和药材等。 在欧洲,封建社会的早期阶段,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地中海东部。在东罗马帝国时期, 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公元 7—8 世纪,阿拉伯人控制了地中海的贸易, 通过贩运非洲的象牙、中国的丝绸、远东的香料和宝石,成为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中间 商。11 世纪以后,随着意大利北部和波罗的海沿岸城市的兴起,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步扩大 到整个地中海以及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沿岸地区。当时,南欧的贸易中心是意大利的一 些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等,北欧的贸易中心是汉撒同盟的一些城市,如汉堡、卢卑克等。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是为奴隶主和封建地主阶级利益服务的。随着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国际贸易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受到 生产方式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剥削阶级奢侈生活的需 要,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之内和欧亚大陆之间,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中都不 占有重要的地位,贸易的范围和商品品种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贸易活动也不经常发生。那么, 15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及由此产生的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则大大发展了各洲之间的贸易, 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获得了广泛的发展。 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15 世纪末期至 16 世纪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瓦斯哥达·加成从欧洲经由好望角到达 亚洲,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这些地理大发现对西欧经济发展和全球国际贸易产生了十分深 远的影响。大批欧洲冒险家前往非洲和美洲进行惊夺性贸易,运回大量金银财富,甚至还开 始买卖黑人的罪恶勾当,同时还将这些地区沦为本国的殖民地,妄图长久地保持其霸权。这 样,既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又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西班牙、荷兰、英国之间长期 战火不断,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讲到底,就是要争夺殖民地和国际贸易的控制权。 可见,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同争夺海运和国际贸易的霸权相呼应,这些欧 洲国家的外贸活动常常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甚至还建立了垄断性外贸公司(如英国的东印 度公司) 17 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段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正式确立。随后英 国夺得海上霸权,意味着它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为它向外掠夺扩张铺平了道路。 18 世纪中期的产业革命又为国际贸易的空前发展提供着十分坚实而又广阔的物质基础。一 方面,蒸汽机的发明使用开创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生产力迅速提高,物质产品大为丰富,从
而真正的国际分工开始形成。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的技术和工具都有突飞猛进的 发展,各国之间的距离似乎骤然变短,这就使得世界市场真正得以建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国际留易有了惊人的百大发展,并且从原先局部的、地风性的交易活动转变为全球性的国际 贸易。这个时 期的国际贸易 不仅贸易数量和种类有长足增长,而且贸易方式和机构职能也 有创新发展。显然,国际贸易的巨大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此时的国际贸易不可避免地带有“垄断 的特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被为数不多的垄断组织所控制,由它们决定着一国对 外留易的地理方向和商品构成。垄断组织给出百额资本,用来扩大商品输出的范围和规模 战后的国际贸易 高额垄晰利润,为了更有效地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正因为这样,从全球范 围来看,总的说国际贸易的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 要因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三次经济危机,战争的破坏和空前的经济 危机使世界工业 产极为缓 ,在1912 1938年的25年间, 世界工业生 产量只增长了83 同时,这一时期贸易保护主义显著加强,奖出限入措施交互推进,螺旋上升,给国际贸易的 发展设置了层层的人为障碍。因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贸易的扩大过程几乎处于停滞 状态。1913一1938年,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世界贸易值反而减少了 32%,而且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增长更为明显地落后于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许多国家对 对外贸易的依赖性 成小了 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发生了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了各国间特别是 洲国家与海外国家间的经济贸易联系,使欧洲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下降,而美国的比重却有 了较大的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经济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亦有所上升。但 在这一时期,欧洲国家仍然处于国际贸易的控制地位,因为两次大战间的经济危机和超保护 主义政策措施在限制欧洲各国 间贸易的同时,鼓励和扩大了欧洲对其他国家的贸易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特点表现为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上。在1913 -1937年的初级产品贸易中,食品和农业原料所占的比重都下降了,而燃料和其他和矿产品 所占比重均有增加。制成品贸易结构的突出变化是重工业品贸易所占比重显著增加和纺织品 留易比重下降。金屈和化学品的国际留易比重也有所增加,但其他轻工产品贸易比重则下隆 子。制成品贸易日益从消费品贸易转向资本货物贸 易, 半制成品贸易也稍有增加 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 经济 ~次发生了巨大变化 国际贸易再次出现了飞速增长 其速度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了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的贸易增长。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 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即 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远远招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 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 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书 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方 右)。这意 在各国的GDP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国际贸易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战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两个不同于以前的特征: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 广泛应用。二战后,伴随若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发生,各国,尤其是发达围家产业结构不 断优化,第三产业急剧发展,加上资本国际化和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国际服务贸易得到 迅速发展。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2/3 其中美国已边 3/ 发展中国家 服务业所占比重也达1/2。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其总就业人数比重达2/3,发展中国 家的这一比重达1/3。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其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从
而真正的国际分工开始形成。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的技术和工具都有突飞猛进的 发展,各国之间的距离似乎骤然变短,这就使得世界市场真正得以建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国际贸易有了惊人的巨大发展,并且从原先局部的、地区性的交易活动转变为全球性的国际 贸易。这个时期的国际贸易,不仅贸易数量和种类有长足增长,而且贸易方式和机构职能也 有创新发展。显然,国际贸易的巨大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19 世纪 70 年代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此时的国际贸易不可避免地带有“垄断” 的特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被为数不多的垄断组织所控制,由它们决定着一国对 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和商品构成。垄断组织输出巨额资本,用来扩大商品输出的范围和规模。 战后的国际贸易 它们又互相勾结,建立起国际联盟组织,共同瓜分势力范围。如果说自由竞争时期的国 际贸易活动还在推动资本主义主义方式发展的话,此时资本主义国际贸易则完全是为了攫取 高额垄断利润,为了更有效地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正因为这样,从全球范 围来看,总的说国际贸易的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 要因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三次经济危机,战争的破坏和空前的经济 危机使世界工业生产极为缓慢,在 1912—1938 年的 25 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只增长了 83% 同时,这一时期贸易保护主义显著加强,奖出限入措施交互推进,螺旋上升,给国际贸易的 发展设置了层层的人为障碍。因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贸易的扩大过程几乎处于停滞 状态。1913—1938 年,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 3%,年增长率为 0.7%,世界贸易值反而减少了 32%,而且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增长更为明显地落后于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许多国家对 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在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发生了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了各国间特别是欧 洲国家与海外国家间的经济贸易联系,使欧洲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下降,而美国的比重却有 了较大的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经济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亦有所上升。但 在这一时期,欧洲国家仍然处于国际贸易的控制地位,因为两次大战间的经济危机和超保护 主义政策措施在限制欧洲各国间贸易的同时,鼓励和扩大了欧洲对其他国家的贸易。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特点表现为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上。在 1913 —1937 年的初级产品贸易中,食品和农业原料所占的比重都下降了,而燃料和其他矿产品 所占比重均有增加。制成品贸易结构的突出变化是重工业品贸易所占比重显著增加和纺织品 贸易比重下降。金属和化学品的国际贸易比重也有所增加,但其他轻工产品贸易比重则下降 了。制成品贸易日益从消费品贸易转向资本货物贸易,半制成品贸易也稍有增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又一次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贸易再次出现了飞速增长, 其速度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了 19 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的贸易增长。从 1950 年到 2000 年的 50 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 610 亿美元增加到 61328 亿美元,增长了将近 100 倍。即 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 15 倍多,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 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 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 GDP 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 3.8%左右)。这意味着国际贸易 在各国的 GDP 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国际贸易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战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两个不同于以前的特征: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 广泛应用。二战后,伴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发生,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不 断优化,第三产业急剧发展,加上资本国际化和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国际服务贸易得到 迅速发展。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 2/3,其中美国已达 3/4,发展中国家 服务业所占比重也达 1/2。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其总就业人数比重达 2/3,发展中国 家的这一比重达 1/3。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其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从
而效率不惭提高,为国际服条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际留易商品结构不断软化的过程 中,国际贸易的交易手段也发生着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 总、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在国际贸易上的应用,出现了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贸易手段,无纸 贸易和网上贸易市场的发展方兴未艾。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的结构性商业革命 有人声称 没有EDI,就没有定单。据统计,EDI使商务文件传递速度提高81%,文件成本降低44%,文 件处理成本降低38%,由于错讯造成的商贸损失减少40%,市场竞争能力则提高34%。利用 国际互联网络的网上交易量也呈逐年上扬的势头,据国际电信联盟统计称,1996年因特网 交易总额为20亿 一30亿笔元.1998年增长至500亿美元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企业生存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为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名 级外经贸部门要充分发挥掌握国际市场信息的优势,加紧研究,为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发 挥积极的市场导向作用。运用现代先进的电子网络技术,建立高新技术产品的信息数据库和 电子交易系统,形成连接国际市场和国内高技术企业产品出口的专用信息网、交易网,使广 大中、小高技术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国内外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和高技术产品的供求信息,并 根据这些信是 成自己的技术创 跻身国际市场。 随着历史的演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无论是其总量、规模,还是结构、形式都 将逐步改变。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图易(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这里讲的商品交换是广义的,即包 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贸易活动。既然国际贸易泛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那么 它就既包括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也包括别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因此,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国际贸易也就是世界贸易(World Trade),一般讲的国际贸易,就是指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 Trade 如果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是指该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的商品 交换活动。因为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的立场来看待这种商品贸易活动,所以称为对外贸易, 或者也可称为“国外贸易”或“外部贸易”(Externa1 Trade)。有一些海洋岛国或者对外贸 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又很自然地将对外贸易称作“海外贸易” Oversea Trade)。由于对外贸易是由商品的进口和出口两部分构成的,人们有时又把它叫 做“进出口贸易”或者“输出入贸易”(Import and Export Trade)。 可见,这两个概念紧密相联又有所区别,是不能被等同起来的。它们都是国际的商品交 换活动,不过就其函盖的范围而言,任何一国的对外贸易都远远不及国际贸易,它只是后者 这个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占者其中较小的份额(如我国对外贸易额目前仅为世界贸易额的 3%左右)。但是 国对外贸易只有遵循国际贸易所通行的规则和惯例 才得以顺利进行无 不断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对外贸易义可视为国际贸易,所以,本章论及的国际贸易知识 自然也是我国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留易骊 贸易额又叫贸易值(Value of Trade),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各国 般都用本国货币加以表示,但为了便于国际比较,许多国家按汇率折算成国际上通用的美元 来计量。贸易额通常分为对外贸易额和国际贸易额两种。 对外留易额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的总和。从出 界范围来看 一国的出口即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进口 国际贸易额则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它亦称世界贸易额。因此,计算一国对 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时,通常只能用本国的出口贸易额与世界贸易额相比较而得
而效率不断提高,为国际服务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不断软化的过程 中,国际贸易的交易手段也发生着变化。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 息、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在国际贸易上的应用,出现了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贸易手段,无纸 贸易和网上贸易市场的发展方兴未艾。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的结构性商业革命,有人声称, 没有 EDI,就没有定单。据统计,EDI 使商务文件传递速度提高 81%,文件成本降低 44%,文 件处理成本降低 38%,由于错讯造成的商贸损失减少 40%,市场竞争能力则提高 34%。利用 国际互联网络的网上交易量也呈逐年上扬的势头,据国际电信联盟统计称,1996 年因特网 交易总额为 20 亿—30 亿美元,1998 年增长至 500 亿美元。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企业生存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为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各 级外经贸部门要充分发挥掌握国际市场信息的优势,加紧研究,为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发 挥积极的市场导向作用。运用现代先进的电子网络技术,建立高新技术产品的信息数据库和 电子交易系统,形成连接国际市场和国内高技术企业产品出口的专用信息网、交易网,使广 大中、小高技术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国内外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和高技术产品的供求信息,并 根据这些信息,完成自己的技术创新,跻身国际市场。 随着历史的演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无论是其总量、规模,还是结构、形式都 将逐步改变。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这里讲的商品交换是广义的,即包 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贸易活动。既然国际贸易泛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那么, 它就既包括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也包括别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因此,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国际贸易也就是世界贸易(World Trade),一般讲的国际贸易,就是指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如果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是指该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的商品 交换活动。因为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的立场来看待这种商品贸易活动,所以称为对外贸易, 或者也可称为“国外贸易”或“外部贸易”(External Trade)。有一些海洋岛国或者对外贸 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又很自然地将对外贸易称作“海外贸易” (Oversea Trade)。由于对外贸易是由商品的进口和出口两部分构成的,人们有时又把它叫 做“进出口贸易”或者“输出入贸易”(Import and Export Trade)。 可见,这两个概念紧密相联又有所区别,是不能被等同起来的。它们都是国际的商品交 换活动,不过就其涵盖的范围而言,任何一国的对外贸易都远远不及国际贸易,它只是后者 这个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占着其中较小的份额(如我国对外贸易额目前仅为世界贸易额的 3%左右)。但是,一国对外贸易只有遵循国际贸易所通行的规则和惯例,才得以顺利进行和 不断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对外贸易又可视为国际贸易,所以,本章论及的国际贸易知识 自然也是我国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贸易额 贸易额又叫贸易值(Value of Trade),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各国一 般都用本国货币加以表示,但为了便于国际比较,许多国家按汇率折算成国际上通用的美元 来计量。贸易额通常分为对外贸易额和国际贸易额两种。 对外贸易额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的总和。从世 界范围来看,一国的出口即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进口。 国际贸易额则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它亦称世界贸易额。因此,计算一国对 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时,通常只能用本国的出口贸易额与世界贸易额相比较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