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gretto“朝鲜族长鼓节奏”。涉及到民族的概念。b.Andante moderate“印第安节奏”(德沃夏克《Sym.9》Mv.I,Mt)C.丰涉及到民族和地域的概念,Allegro>>>>>>王义平《箍貅舞曲》中的节奏。d.反映了个人风格。f关于“和声”(H)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此处不再重复五、关于“音响”(S)音响是指音乐中一切能诉诸听觉的因素。它涉及到许多方面,此处仅粗略叙述以下几点。1.节拍:节奏进行中强弱拍的周期性交替,构成音乐的节拍。强拍处于主导地位,弱拍则具有从属的性质。一般说来:多节拍较为明朗、欢快、活跃、热烈;鲁节拍较为庄重、宽广、舒展;鲁节拍较为抒情、优美;...2.速度:速度直接影响音乐的情绪、形象、性格、特色等。如:快速度多与活跃、激动的情绪相联系;慢速度多与安静、较少活力的形象有关;同是三连音节奏,速度快时紧张或有冲击性,而速度慢时则具有表情细腻的效果:同是切分节奏,速度快时显得生动、有力,而速度慢时则变得摇电不定、柔和、宁静。3.力度:力度指音乐的音响强度。力度的大小与音乐的紧张度成正比。4.音色:指音的特质与色彩。它可以是单一的、复合的和混合的。单一音色:各种乐器的独奏。复合音色:两件以上同类别乐器共同演奏。混合音色:两件以上不同类别乐器共同演奏。13
常用乐器列表乐器类别乐器中文名称意大利文名称短笛Picc.Piccolo长笛FL.Flauto双黄管Ob.Oboe木管乐器英国管C.ingl.Cormo inglesewoodwind instuments小单簧管Cl.piceClarinetto piccolo(W.w.)单簧管CL.Clarinetto低音单簧管CI.b.Clarinetto basso大管Fag.Fagotto低音大管C.fag.Contrafagotto圆号ComoCor.铜管乐器小号Trb.Trombabrass instruments长号TromboneTrbn.(Br.)大号TubaTub.节奏性打击乐器:定音鼓TimpaniTimp三角铁Trg.Triangolo铃鼓T - no.Tamburino小鼓T- ro.Tamburo响板CastagnettiCst -tti.打击乐器PiattiP-tti.percussion instuments大鼓CassaCassa(Perc.)锣T-tamTam -Tam色彩性打击乐器:排钟CampaneCmpna.钟琴CampanelliCmpli.木琴sil.Silofono钢片琴Cel.,Celesta竖琴ArpaArpa钢琴P-noPiano小提琴VI.Violino弦乐器中提琴ViolaVla.stringed instuments大提琴Ve.Violoncello(Str.)低音提琴Cb.Contrabasso14
不同个性的音色,可能用来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如:弦乐接近人声,常用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活动;木管与自然界某些声响相联系,常用来描写自然景色;铜管源于号角,又与狩猎或军事有关,常用来表示威力与暴力打击乐器擅长于表现戏剧性效果;各民族民歌手的演唱和民族乐器的演奏具有特殊的音色,给音乐带来浓郁的民族风格。5.织体:指音乐作品中构成立体音响的诸音、诸种因素和表现手段纵横交织结合的形态。分为:单声部织体:包括单声部的独唱、独奏和齐唱、齐奏(同度或八度)。复调织体:指若干曲调在同一时间内既相互配合又各自独立发展的结合。又可分为“支声(衬腔)式”(同一旋律不同变体的同时结合[时而相聚,时而支分:合而为一,互为变奏]。支声手法源出于并广泛流行于民间音乐中,如我国侗族民歌。)、“对比式”和“模仿式”(即常常说的卡农式织体)三种。主调织体:指以某一声部为主承担曲调而其余声部作伴奏的若干声部的结合。又可再分为“应用持续音(长音、音型或长时值和弦)的背景式织体”、“和弦式织体”和“音型化织体等类型。主、复调混合织体:是上述复调织体与主调织体的结合。[分析曲目]1.格里格诗剧《培尔·金特》配乐选曲《索尔维格之歌》第9-24小节旋律。(曲集Page.64)2.贝多芬《第三交响曲》(Op.55)第二乐章呈示段主题第1-8小节。[分析要求]抄出指定音乐段落中的旋律,并回答以下问题,1.指出旋律的外型、骨架、音域和应用音域、旋律的密度、高潮;2.写出所使用的音型组合,指出它们属于哪种类型,并分析节奏的密度。(一)旋律分析外型:综合了大山型、阶梯型、锯齿型和环绕型等特征:隐伏的骨架:“T-S-K-D-T”;音域和应用音域:音域为c一e,应用音域为c一c:旋律的密度:这条长大旋律中使用了丰富而不断变换的音型、音调,且句法划分长长短短,难以选择一个固定对象作为参照对旋律密度加以分析:高潮:在第12小节第三拍“e”上爆发,持续到第18小节第3拍(二)节奏分析1.关于音长模式:15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部主题音长模式表:作用音长单位性质出现次数F最小音长单位435常用音长单位105决定基本律动J.2一唯一音长单位16配合音乐高潮d次大音长单位3d.3最大音长单位①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末乐章被看作是一首“英雄的凯歌”,音乐的情绪激昂而热情。旋律中使用的常用音长单位(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决定了音乐的基本律动,并配合了音乐的热烈气氛。②音乐中出现了三个高点音,它们逐步上升导向了主题的最高潮,它们依次为“g”“。”和“e”,配合这三个高点音的音长单位依次为“附点二分音符”、“二分音符加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即旋律中出现的最大音长单位、次大音长单位和唯一音长单位。旋律高点与音长单位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下图:旋律高点逐步上升第一高点音g第二高点音c第三高点音最大音长单位。唯一音长单位。次大音长单位音长单位逐步缩小16
2.关于音型模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部主题音型模式表:常用音长单位与最大音长单位的编号音型模式节奏类型发音点个数之比IpP0等分逆分型2:1上ipypy pyp/p.等分逆分型25:1IP:?顺分逆分型2:1(P)顺分逆分型EEO升④等分逆分型11:1F-?等分道分型18:1Climax下?12:1顺分逆分型P等分分型6:1降E)等分分型(BEP)等分逆分型()等分型①七种音型中,除第一种以外,全部为弱拍起。②七种音型均具有逆分特点,每组音型的结束音均为该组音型中的最大音长单位,其他音为该组音型中的常用音长单位。③七种音型中,常用音长单位与最大音长单位之间发音点个数的比例关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状态,而第五组音型达到最大比值,这与整条旋律的高潮布局及紧张度状态相吻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