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市场,替代部分进口澳毛,节省大量外汇,同时使国毛在国际市场 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目标:项目以优质胚胎和现有的超细型种羊作为育种基本素材, 建立育种基础群。实施核心群、育种群、改良群三级开放式育种体系, 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根据育种目标,结 合基础群特点,选育细型、超细型优质细毛羊。同时,采取边选育边 推广边开发的路线,及时地推广种公羊,开展大面积杂交改良当地细 毛羊工作,建立高档优质羊毛生产基地,使超细型优质细毛羊尽快在 生产中发挥作用。项目期内利用三级繁育体系,结合转基因克隆、 RNA干扰、表观调控分子辅助标记选择等分子生物技术,胚胎移植、 子宫角內窥镜输精、人工授精等繁殖技术,使超细型母羊2个月毛 长平均95cm,被毛纤维直径平均17pm,净毛率60%以上,成年公、 母羊剪毛后平均体重分别为80kg和45kg。细型母羊12个月毛长平 均1lm,被毛纤维直径平均19m,净毛率60%上,成年公、母羊 剪毛后平均体重分别为95kg和50kg;改良低产羊200万只;改良后 的羊毛细度、毛长与净毛率分别提高5%、8%与10%。为国家提供 8000顿细毛。经济效益1,2亿元。制定细型和超细型细毛羊品种标准 和饲养技术规程。 根据项目总体目标,拟设置以下3个课题开展砑究 1、超细型细毛羊种质资源创新研究 2、超细型细毛羊新品种(系)选育 3、超细型细毛羊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 三、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年限三年:2011~2013年。 四、建议参加单位
11 纺市场,替代部分进口澳毛,节省大量外汇,同时使国毛在国际市场 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目标:项目以优质胚胎和现有的超细型种羊作为育种基本素材, 建立育种基础群。实施核心群、育种群、改良群三级开放式育种体系, 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根据育种目标,结 合基础群特点,选育细型、超细型优质细毛羊。同时,采取边选育边 推广边开发的路线,及时地推广种公羊,开展大面积杂交改良当地细 毛羊工作,建立高档优质羊毛生产基地,使超细型优质细毛羊尽快在 生产中发挥作用。项目期内利用三级繁育体系,结合转基因克隆、 RNA 干扰、表观调控分子辅助标记选择等分子生物技术,胚胎移植、 子宫角内窥镜输精、人工授精等繁殖技术,使超细型母羊 12 个月毛 长平均 9.5cm,被毛纤维直径平均 17μm,净毛率 60%以上,成年公、 母羊剪毛后平均体重分别为 80kg 和 45kg。细型母羊 12 个月毛长平 均 11cm,被毛纤维直径平均 19μm,净毛率 60%以上,成年公、母羊 剪毛后平均体重分别为 95kg 和 50kg;改良低产羊 200 万只;改良后 的羊毛细度、毛长与净毛率分别提高 5%、8%与 10%。为国家提供 8000 顿细毛。经济效益 1.2 亿元。制定细型和超细型细毛羊品种标准 和饲养技术规程。 根据项目总体目标,拟设置以下 3 个课题开展研究: 1、超细型细毛羊种质资源创新研究 2、超细型细毛羊新品种(系)选育 3、超细型细毛羊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 三、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年限三年:2011~2013年。 四、建议参加单位
项目由新疆农垦科学院、内蒙古农牧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 州畜牧与兽药硏究所、吉林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衣业大 学及新疆兵团农四师、农五师、农八师等单位共同实施。 联系人 王维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发展计划处) 电话:0991-2896169或0991-2896192 传真:0991-2896190 电子信箱:xjwangweiji@sina.com或wangwei@2Icn.com
12 项目由新疆农垦科学院、内蒙古农牧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 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吉林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 学及新疆兵团农四师、农五师、农八师等单位共同实施。 联系人: 王 维 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发展计划处) 电 话:0991-2896169 或 0991-2896192 传 真:0991-2896190 电子信箱:xj_wangweiji@sina.com 或 wangweiji@21cn.com
规模化现代农业关键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 竞争力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明确指出,科技进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 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先进遇用技术推广力度,突破资 源约束,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 现代农业是以产业化经营和现代科技支撑的高效可持续的农业 发展模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 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指 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 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以高新技术带动 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思 路。 新疆兵团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程度较高,先进技 术转化率高,已初具现代农业雏形。“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批以优质 强优势杂交棉、膜下滴灌技术及相配套的节水新装备新产品、棉花机 械化收获综合配套技术棉花精量铺膜播种机、人肝细胞再生生长因 子转基因羊以及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等为标志的一大批 重大农业科技成就,极大地提高了兵团农业的综合生产水平。在动植 物重要性状分子标记硏究、动植物转基因以及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 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近年来,兵团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种植 业、养殖业、果蔬园艺业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鉴于我国目 前现代农业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建立尚不完善,本项目拟通过(1)主 要农作物育种及生产、加工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2)奶件牛安全高效
13 规模化现代农业关键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 竞争力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明确指出,科技进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 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突破资 源约束,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 现代农业是以产业化经营和现代科技支撑的高效可持续的农业 发展模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 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200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指 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 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以高新技术带动 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思 路。 新疆兵团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程度较高,先进技 术转化率高,已初具现代农业雏形。“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批以优质 强优势杂交棉、膜下滴灌技术及相配套的节水新装备新产品、棉花机 械化收获综合配套技术、棉花精量铺膜播种机、人肝细胞再生生长因 子转基因羊以及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等为标志的一大批 重大农业科技成就,极大地提高了兵团农业的综合生产水平。在动植 物重要性状分子标记研究、动植物转基因以及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 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近年来,兵团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种植 业、养殖业、果蔬园艺业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鉴于我国目 前现代农业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建立尚不完善,本项目拟通过(1)主 要农作物育种及生产、加工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2)奶牛安全高效
生产关铺技术研究与示范,(3)膜下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规律、综 合调控技术及水肥耦台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4)作物信息监测辅 助决策管理远程控制关键技术硏究与示范、(5)规模化现代农业关键 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等五项课题的硏究及新型实用技术集祘示范。进 步强化多类型农业植物育种技术创新和高新节水技术研发与应用 针对新疆种植ψ结构调整过程中岀现的新问题,力争突破农业楦物育 种新技术难关,加强栽培技术的成熟配套、水肥协调管理、病虫害防 治、农田环境优化等技术的硏究,加强生产对应性机械装备硏制与改 进,加强畜牧大区的重大疫病防控,以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的自 主创新,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培养—批能安心边疆现代 农业科技事业的现代复合型创新人才和新型农工,为兵团现代农业的 发展提供有力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智力攴撑,全面提髙新疆农业 生产综合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乃至全国的 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项目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目标:项目以国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 宏观决策为指导基于干旱、半千旱区绿洲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 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棉花加工番茄、玉米生产实现高 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核心,加强新品种选育、高效种养、 新型农业机械、农业节水、信息技术以及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等领域的 联合科技攻关,通过对多学科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各种农业先进适 用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培养-批能 安心边疆现代农业科技事业的现代复合型创新人才和新型农工,为兵 团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智力支撑。同时 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乃至全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现实借鉴。经济技 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创造重大的社会经济效 f
14 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膜下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规律、综 合调控技术及水肥耦合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4)作物信息监测辅 助决策管理远程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5)规模化现代农业关键 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等五项课题的研究及新型实用技术集成示范。进 一步强化多类型农业植物育种技术创新和高新节水技术研发与应用, 针对新疆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力争突破农业植物育 种新技术难关,加强栽培技术的成熟配套、水肥协调管理、病虫害防 治、农田环境优化等技术的研究,加强生产对应性机械装备研制与改 进,加强畜牧大区的重大疫病防控,以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的自 主创新,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培养一批能安心边疆现代 农业科技事业的现代复合型创新人才和新型农工,为兵团现代农业的 发展提供有力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智力支撑,全面提高新疆农业 生产综合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乃至全国的 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项目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目标:项目以国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 宏观决策为指导,基于干旱、半干旱区绿洲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 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棉花、加工番茄、玉米生产实现“高 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核心,加强新品种选育、高效种养、 新型农业机械、农业节水、信息技术以及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等领域的 联合科技攻关,通过对多学科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各种农业先进适 用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培养一批能 安心边疆现代农业科技事业的现代复合型创新人才和新型农工,为兵 团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智力支撑。同时 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乃至全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现实借鉴。经济技 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创造重大的社会经济效 益
通过本项目实施,根据不同的农业生态条件,建立以农业植物良 种化、栽培科学化、生产全程机械化、农田水利化、管理信息化、生 态安全为特征的现代作物生产示范区4个,示范面积10万亩。示范 区内,良种率达到100%,滴灌节水技术应用实现100%,机械化程 度提高到90%;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面积20000亩。选育农业植物 新品种8~12个,申报国家专利6~8项,研制节水新产品2~3项, 发表论文20~30篇软件著作权2项制定规程5项和标隹6~9项; 培养学术带头人4~5人、技术骨千25~30人和高水平研究团队2~ 3支;培养基层技术骨干300人,开展技术培训1000人次。项目完 成年,示范区将获经济效益6000万元,职均收入翻番。 根据项目总体目标,拟设置以下5个课题: 1、主要农作物育种及生产、加工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2、奶牛集约饲养信息化管理技术与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3、膜下滴爟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规律、综合调控技术及水肥耦合 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作物信息监测辅助决策管理远程控制关键技术硏究与示范 、规模化现代农业关键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年限4年:2011年~2014年。 四、建议单位 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塔里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 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贵传与发育生物学硏究所、北京农业信 息技术研究中心 联系人: 王维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发展计划处) 电话:0991-2896169或0991-2896192 15
15 通过本项目实施,根据不同的农业生态条件,建立以农业植物良 种化、栽培科学化、生产全程机械化、农田水利化、管理信息化、生 态安全为特征的现代作物生产示范区 4 个,示范面积 10 万亩。示范 区内,良种率达到 100%,滴灌节水技术应用实现 100%,机械化程 度提高到 90%;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面积 20000 亩。选育农业植物 新品种 8~12 个,申报国家专利 6~8 项,研制节水新产品 2~3 项, 发表论文 20~30 篇,软件著作权 2 项,制定规程 5 项和标准 6~9 项; 培养学术带头人 4~5 人、技术骨干 25~30 人和高水平研究团队 2~ 3 支;培养基层技术骨干 300 人,开展技术培训 10000 人次。项目完 成年,示范区将获经济效益 6000 万元,职均收入翻一番。 根据项目总体目标,拟设置以下 5 个课题: 1、主要农作物育种及生产、加工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2、奶牛集约饲养信息化管理技术与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3、膜下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规律、综合调控技术及水肥耦合 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4、作物信息监测辅助决策管理远程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5、规模化现代农业关键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三、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年限 4 年:2011 年~2014 年。 四、建议单位 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塔里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 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农业信 息技术研究中心 联系人: 王 维 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发展计划处) 电 话:0991-2896169 或 0991-289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