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亿公斤,新增饲草(青贮)饲料40亿公斤,新增饲料(籽用玉米) 4亿公斤。 项目可以解决新疆水资源不足对粮食和饲草饲料生产限制,实现 在节水条件下粮食、饲料、经济作物的协调发展,对保护和改善新疆 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于发展 新疆兵团经济和稳定边疆有着重要的意义。项目必将对亲疆乃至西北 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作用对缓解粮食危机具有重大而深远 的意义。 二、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总体目标:根据新疆不同生态区光、热、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制定不同生态区节水条件下一年两作农业高效种植结构区划和复 种模式,并建立—年两作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进行早熟、优 质、抗逆青贮玉米大豆、油葵、加工番茄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研究限制新疆不同生态区年两作ˆ周年高产髙效关键障碍因子和 解决关键技术途径及相应措施,进行两早配套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高 效水肥耦合运筹、兔耕精量播种等高髙产高效栽培技术硏究与关键技术 的集成示范,建立新疆不同生态区节水条件下“年两作优质、高产、 高效、栽培耕作模式,大幅度提高新彊粮食和饲草饲料的生产能力和 水平,为新疆主要生态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典型示范和技术 支撑。 根据项目总体目标,拟设置5个课题开展研究 1、新疆节水条件下—年两作高效种植模式区划的研究与复种 模式的建立 2、复种作物新品种选育 3、高效节水和水资源啁控技术研究 4、“—年两作模式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硏究与示范 5、“—年两作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6 24 亿公斤,新增饲草(青贮)饲料 40 亿公斤,新增饲料(籽用玉米) 4 亿公斤。 项目可以解决新疆水资源不足对粮食和饲草饲料生产限制,实现 在节水条件下粮食、饲料、经济作物的协调发展,对保护和改善新疆 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于发展 新疆兵团经济和稳定边疆有着重要的意义。项目必将对新疆乃至西北 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作用,对缓解粮食危机具有重大而深远 的意义。 二、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总体目标:根据新疆不同生态区光、热、、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制定不同生态区节水条件下“一年两作”农业高效种植结构区划和复 种模式,并建立“一年两作”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进行早熟、优 质、抗逆青贮玉米、大豆、油葵、加工番茄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研究限制新疆不同生态区“一年两作”周年高产高效关键障碍因子和 解决关键技术途径及相应措施,进行两早配套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高 效水肥耦合运筹、免耕精量播种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关键技术 的集成示范,建立新疆不同生态区节水条件下“一年两作”优质、高产、 高效、栽培耕作模式,大幅度提高新疆粮食和饲草饲料的生产能力和 水平,为新疆主要生态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典型示范和技术 支撑。 根据项目总体目标,拟设置 5 个课题开展研究: 1、新疆节水条件下“一年两作”高效种植模式区划的研究与复种 模式的建立 2、复种作物新品种选育 3、高效节水和水资源调控技术研究 4、“一年两作”模式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5、“一年两作”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三、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11-2013年 四、建议参加单位 项目由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中国农科院区划所、 中国科学院生地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农四师、农七师和农 八师等单位共同承担 联系人 王维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发展计划处) 电话:0991-2896169或0991-2896192 传真:0991-2896190 电子信箱:ⅹiwangweji@sina.com或wangweI@2lcn.com
7 三、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11-2013年 四、建议参加单位 项目由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中国农科院区划所、 中国科学院生地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农四师、农七师和农 八师等单位共同承担。 联系人: 王 维 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发展计划处) 电 话:0991-2896169 或 0991-2896192 传 真:0991-2896190 电子信箱:xj_wangweiji@sina.com 或 wangweiji@21cn.com
天然彩色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重要性和必要性 天然彩色棉纤维具有天然的色泽,不需印染,可以实现织物生产 过程的零污染ˆ,避免了化学印染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避免 了衣物残留化学颜料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符合当前人们崇尚环保、注 重健康的消费潮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天然彩色棉产业对促 进我国纺织工业的升级换代,打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提 高中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具有其它棉花不可相比的优势,具有巨大 的发展空间。 彩棉业现已成为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中重要产业,彩色棉的 产业化,对推动新疆棉花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 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边疆经济发展,维护新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天然彩色棉与白棉相比,还存在纤维短、强力低、颜色单调、 色牢度及色饱和度不足等缺点,极大限制了彩色棉产业的发展。因此 非常有必要加强彩色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为彩色棉产业持续健康 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目标:基于我国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项目立足生产 棉花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民增收,以实现彩色棉“高产、优 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为核心,主要开展彩色棉纤维色素成分 分析、色素分子形成机制及彩色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等技术, 彩色棉纤维色泽改良、多类型的彩色棉新品种的选育、彩色棉生态试 验与高产示范及彩色棉纺织等彩色棉关键技术的硏究与示范。 根据项目总体目标,拟设置5个课题开展研究
8 天然彩色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项目重要性和必要性 天然彩色棉纤维具有天然的色泽,不需印染,可以实现织物生产 过程的“零污染”,避免了化学印染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避免 了衣物残留化学颜料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符合当前人们崇尚环保、注 重健康的消费潮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天然彩色棉产业对促 进我国纺织工业的升级换代,打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提 高中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具有其它棉花不可相比的优势,具有巨大 的发展空间。 彩棉业现已成为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中重要产业,彩色棉的 产业化,对推动新疆棉花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 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边疆经济发展,维护新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天然彩色棉与白棉相比,还存在纤维短、强力低、颜色单调、 色牢度及色饱和度不足等缺点,极大限制了彩色棉产业的发展。因此 非常有必要加强彩色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为彩色棉产业持续健康 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目标:基于我国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项目立足生产 棉花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民增收,以实现彩色棉 “高产、优 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为核心,主要开展彩色棉纤维色素成分 分析、色素分子形成机制及彩色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等技术, 彩色棉纤维色泽改良、多类型的彩色棉新品种的选育、彩色棉生态试 验与高产示范及彩色棉纺织等彩色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根据项目总体目标,拟设置 5 个课题开展研究:
彩色棉纤维色素形成机制硏究及种质资源的创新 2、多类型彩色棉新品种的选育 3、彩色棉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4、彩色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5、彩色棉纺织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三、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年限4年:2011年2014年 四、建议项目参加单位 项目由中国彩棉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硏究所、山东德州棉纺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共同承担 联系人 王维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发展计划处) 电话:0991-2896169或0991-2896192 传真:0991-2896190 电子信箱:xjwangwejji@sina.com或wangwei@2Icn.com
9 1、彩色棉纤维色素形成机制研究及种质资源的创新 2、多类型彩色棉新品种的选育 3、彩色棉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4、彩色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5、彩色棉纺织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三、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年限 4 年:2011 年-2014 年 四、建议项目参加单位 项目由中国彩棉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山东德州棉纺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共同承担。 联系人: 王 维 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发展计划处) 电 话:0991-2896169 或 0991-2896192 传 真:0991-2896190 电子信箱:xj_wangweiji@sina.com 或 wangweiji@21cn.com
优质超细毛羊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疆是我国传统的畜牧大省,但随着草场的日益退化和耕地面积 的逐年减少,畜牧生产包括绵羊养殖从原来的原始放牧邢式逐渐向集 约化、产业化生产方向发展,从而良种化、产业化的程度和相关配套 技术的完善成为制约畜牧生产的主要因素。 羊毛作为养羊业的主要产品和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影响细 毛羊生产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改良和提高细毛羊羊毛细度及综 合品质,对增加细毛羊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我国畜牧业及毛纺 业快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景响羊毛价格的性状主要包括羊毛 细度、强度、长度和净毛率,这些性状除净毛率外都是受多基因或多 基因座联合调控的数量性状,且性状间还存在负相关。因此,如何在 尽量不影响绵羊其它重要生产性能的情凊况下,利用传统的数量遗传学 方法并结合生物技术培育岀羊毛品质更好、抗病、抗逆、耐粗饲的优 质超细毛羊品种,积极迎合羊毛市场的发展趋势,满足人们对于高档 毛纺织品的需求;同时实现优质超细毛羊新品种的迅速产业化,扩大 良种的覆盖率,降低养殖成本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是育种工作者的 一个主要攻关方向和绵羊产业化生产的重要目标。 项目完成后,将选育出我国超细型绵羊新品系,超细型母羊12 个月毛长平均10cm,被毛纤维直径平均17μm;细型母羊12个月毛 长平均llcm,被毛纤维直径平均19m净毛率60%以上。使超细型、 细型群体平均被毛综合品质达到澳大利亚同类型品种的被毛品质。在 细羊毛生产、销售方面形成育种、繁殖、生产、分级、销售的社会化 专业化。超细型细型细毛羊育成后,可填补国内超细毛生产的空白 能够满足我国毛纺业的要求,生产出较大数量的优质羊毛,可进入毛
10 优质超细毛羊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疆是我国传统的畜牧大省,但随着草场的日益退化和耕地面积 的逐年减少,畜牧生产包括绵羊养殖从原来的原始放牧形式逐渐向集 约化、产业化生产方向发展,从而良种化、产业化的程度和相关配套 技术的完善成为制约畜牧生产的主要因素。 羊毛作为养羊业的主要产品和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影响细 毛羊生产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改良和提高细毛羊羊毛细度及综 合品质,对增加细毛羊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我国畜牧业及毛纺 业快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羊毛价格的性状主要包括羊毛 细度、强度、长度和净毛率,这些性状除净毛率外都是受多基因或多 基因座联合调控的数量性状,且性状间还存在负相关。因此,如何在 尽量不影响绵羊其它重要生产性能的情况下,利用传统的数量遗传学 方法并结合生物技术培育出羊毛品质更好、抗病、抗逆、耐粗饲的优 质超细毛羊品种,积极迎合羊毛市场的发展趋势,满足人们对于高档 毛纺织品的需求;同时实现优质超细毛羊新品种的迅速产业化,扩大 良种的覆盖率,降低养殖成本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是育种工作者的 一个主要攻关方向和绵羊产业化生产的重要目标。 项目完成后,将选育出我国超细型绵羊新品系,超细型母羊 12 个月毛长平均 10cm,被毛纤维直径平均 17μm;细型母羊 12 个月毛 长平均 11cm,被毛纤维直径平均 19μm;净毛率 60%以上。使超细型、 细型群体平均被毛综合品质达到澳大利亚同类型品种的被毛品质。在 细羊毛生产、销售方面形成育种、繁殖、生产、分级、销售的社会化、 专业化。超细型、细型细毛羊育成后,可填补国内超细毛生产的空白, 能够满足我国毛纺业的要求,生产出较大数量的优质羊毛,可进入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