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武仙座 赫歇耳假定恒星自身运动方向是随机分布 的,那么太阳本动必然会使其向点附近的 恒星向四周散开,而背点附近的恒星向中 心靠拢 1783年赫歇耳用这一原理考察了第五任皇 家天文学家马斯克林定出的7颗恒星的自行, 认为太阳存在向武仙座方向的本动。 后又利用拉朗德定出的12颗恒星的自行, 求出太阳本动向点位于武仙座入星附近(现 在值:武仙座入西北7°)
企图测出恒星周年视差 赫歇耳企图用他的望远镜测出恒星周年视 差。他设想: 如果在某一方向上存在着靠得很近而实际 上离我们的距离相差很悬殊的两颗星(光 学双星),那么由于地球的周年运动,近 星会相对于远星有周期性的位移。由此可 以定出近星的视差
A Observer sees 十A 開陽(78光年) 言 朝(81光年)
万有引力定律的证明 赫歇耳尽量搜索双星。双星数目如此之多,以至 于远远超出了两颗恒星由于透视效应偶然接近的 概率。这说明,大部分双星必定有物理上的联系 ( 物理双星)。到1802一1804年间, 赫歇耳发 现好几对双星存在一个子星绕另一个子星的轨道 运动。这表面它们被某种引力束缚在一起 但这种力是否就是牛顿的引力呢?1827年巴黎的 天文学家菲利克斯·萨瓦里证实大熊座ξ的双星在 围绕其引力中心的椭圆轨道上运动,与牛顿理论 所要求的一样。从而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同样适 用于远离太阳系的恒星系统
1783一1802年间赫歇耳对星云和星团进行了系统 的观测。1786、1789、1802年三次出版星云、 星团表,共记录了2500个星云和星团。他尝试对 星云进行分类,但结果不是很令人进意 1 4 6 7 星云和 多 2 星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