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见度距离的计算 1)已知眼高(e)或物标高度(H,求测者能见地平距离①D)或物标能见地平距离(D) (1)e=9.2米 2)e=15.5米 3)H=145米 (4)H=258米 2)已知眼高(e)和物标高度(H),求物标地理能见距离(D) (1)e=9米老铁山H=465米 (2)e=14米成山角灯塔H=60米 3)下列灯标灯光是否存在初显或初隐?若存在,其初显或初隐距离是多少 n mile? (1)e=12米 花鸟山灯塔H=85米 射程24 n mile (2)e=10米 朝连岛灯塔H=80米 射程15 n mile (3)e=12米 园岛灯塔H=66米 射程21.5nmil (4)e=9米 海猫子头灯塔H=75米 射程25 n mile 3.方向划分和航向、方位及舷角的换算 1)圆周法、半圆周法及罗经点法之间的换算 (1)将下列半圆周法换算成圆周法 ②135°SE③85°SW 20°NE (2)将下列罗经点法换算成圆周法 ①NE ②sW ③NNE ⑦W/N ⑨SE/S ⑩0Nw/W 般)已知真航向(TC)、舷角(O或真方位(TB),求真方位或舷角,并画草图表示它们之间的 关系 (1)TC=295°Q225° (2)TC=145° Q左=125° (3)TC=167°Q右=43 (4)IC=267° TB=175° (5)TC=159°TB=240° 4已知真航向(TC),求物标正横时的真方位(IB1) 1)IC=002 左舷物标 2)IC=350° 右舷物标 3)TC=283 左舷物标 4)TC=075° 右舷物标 5罗经差的计算 1)从海图上查得下列各磁差资料,求2000年度的磁差(Var) (1)磁差偏西4°25(1983)年差约+1.5 (2)磁差偏东3°45(1985)年差约+03 (3)磁差偏西6°32(1990)年差约-1.6 (4)磁差偏东0°06(1995)年差约-24 (5)1°58W(1996)(1.5E) (6)2°36E(1992)(12E) (7)Var 0o10'w(1980)decreasing about 3 annually (8)Var 2015'w(1988)increasing about 2. '5 annually 2)已知磁差War,罗航向(CC)及自差表(附表2),求罗经差(△C)。 (1)Var=2.°8W (2)Var=2.°7W CC=260° (3)Var=6.°4E CC=145 (4)Var=3.°2E CC=220° 6向位换算(“自差表”见附表2) 6
6 2.能见度距离的计算 1)已知眼高(e)或物标高度(H),求测者能见地平距离(De)或物标能见地平距离(Dh)。 (1) e=9.2 米 (2) e=15.5 米 (3) H=145 米 (4) H=258 米 2)已知眼高(e)和物标高度(H),求物标地理能见距离(Do)。 (1)e=9 米 老铁山 H=465 米 (2)e=14 米 成山角灯塔 H=60 米 3)下列灯标灯光是否存在初显或初隐?若存在,其初显或初隐距离是多少 n mile? (1)e=12 米 花鸟山灯塔 H=85 米 射程 24 n mile (2)e=10 米 朝连岛灯塔 H=80 米 射程 15 n mile (3)e=12 米 园岛灯塔 H=66 米 射程 21.5 n mile (4)e=9 米 海猫子头灯塔 H=75 米 射程 25 n mile 3.方向划分和航向、方位及舷角的换算 1)圆周法、半圆周法及罗经点法之间的换算 (1)将下列半圆周法换算成圆周法 ①45NW ② 135SE ③ 85SW ④ 120NE (2)将下列罗经点法换算成圆周法 ①NE ②SW ③NNE ④ESE ⑤SSW ⑥WSW ⑦W/N ⑧E/S ⑨SE/S ⑩NW/W 2)已知真航向(TC)、舷角(Q)或真方位(TB),求真方位或舷角,并画草图表示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 (1)TC=295 Q=225 (2)TC=145 Q 左=125 (3)TC=167 Q 右=43 (4)TC=267 TB=175 (5)TC=159 TB=240 4.已知真航向(TC),求物标正横时的真方位(TB⊥)。 1)TC=002 左舷物标 2)TC=350 右舷物标 3)TC=283 左舷物标 4)TC=075 右舷物标 5.罗经差的计算 1)从海图上查得下列各磁差资料,求 2000 年度的磁差(Var)。 (1)磁差偏西 425(1983) 年差约+1.5 (2)磁差偏东 345(1985) 年差约+0.3 (3)磁差偏西 632(1990) 年差约−1.6 (4)磁差偏东 006(1995) 年差约−2.4 (5)158W(1996) (1.5E) (6)236E(1992) (1.2E) (7)Var 010W (1980) decreasing about 3 annually (8)Var 215W (1988) increasing about 2.5 annually 2)已知磁差 Var,罗航向(CC)及自差表(附表 2),求罗经差(C)。 (1)Var=2.8W CC=039 (2)Var=2.7W CC=260 (3)Var=6.4E CC=145 (4)Var=3.2E CC=220 6.向位换算(“自差表”见附表 2)
1)磁罗经的向位换算 (1)已知TC和Var,求CC ①TC=052° Var=2.°7E ②TC=153° ③TC=002° Var=49E ④TC=182° Var=5.°5W (2)已知CC或CB,以及Var和Dev,求TC或TB,并画草图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CC=00 Var=2.°0E ③CB=215 Var=4.°0w ④CB=185° Var=5.°7W Dev=2.°2E 2)陀螺罗经的向位换算 (1)已知TC=185° △G=-1° 求GC (2)已知GB=157° 求TB (3)已知GB=239° △G=2W 求TB (4)已知TC=169° 求GC (5)已知GC=002 △G=3°W 求TC (6)已知GC=359° △G=2°E 求TC 3)某轮2000年3月2日0800时CC=182°,磁差为030W(1990),年差约为-3°,陀罗航 向GC=183°,△G=-2°,求磁罗经自差(Dev) 4)已知GC=002°,△G=1°,CC=358°,Var=2W,求磁罗经自差(Dey) 5)填空 CC De AC GC 215° 315° 317° 241° 326° 0 7.航程和计程仪改正率的计算 1)求船速(VL)或计程仪改正率(△AL) (1)已知S1=14.9,L1=24,L2=16.9,求△L (2)已知SL=640,L1=35.9,L2=1040,求AL (3)在无风流的条件下测定△L,测速标之间的距离为2,而计程仪的读数差为22,求△L (4)测速标之间的距离为2,往返三次测△L,计程仪读数差分别为22、1.8和23,求计 程仪的改正率△L (5)测速标之间的距离为2,往返三次测定船速,三次航行时间分别为924°、10m31和 gm405,求船速VL。 (6)测速标之间的距离为2,往返三次测定船速,三次航行时间分别为602、5m20和608°, 求船速VL 2)已知计程仪改正率(AL)、计程仪读数L和L2,求计程仪航程(SL) (1)△L=-5% L1=24.0 L2=91.4
7 1)磁罗经的向位换算 (1)已知 TC 和 Var,求 CC ①TC=052 Var=2.7E ②TC=153 Var=3.1W ③TC=002 Var=4.9E ④TC=182 Var=5.5W (2)已知 CC 或 CB,以及 Var 和 Dev,求 TC 或 TB,并画草图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CC=304 Var=5.0W Dev=1.9E ②CC=006 Var=2.0E Dev=3.0W ③CB=215 Var=4.0W Dev=2.0E ④CB=185 Var=5.7W Dev=2.2E 2)陀螺罗经的向位换算 (1)已知 TC=185 G=−1 求 GC (2)已知 GB=157 G=+2 求 TB (3)已知 GB=239 G=2W 求 TB (4)已知 TC=169 G=2E 求 GC (5)已知 GC=002 G=3W 求 TC (6)已知 GC=359 G=2E 求 TC 3)某轮 2000 年 3 月 2 日 0800 时 CC=182,磁差为 030'W(1990),年差约为−3,陀罗航 向 GC=183,G=−2,求磁罗经自差(Dev)。 4)已知 GC=002,G=1E,CC=358,Var=2W,求磁罗经自差(Dev)。 5)填空 TC CC Var Dev C GC G 215 3W 1W 1E 315 +2 −1 317 245 241 +2 244 326 −2 −1 0 7.航程和计程仪改正率的计算 1)求船速(VL)或计程仪改正率(L) (1)已知 SL=14.'9,L1=2.'4,L2=16.'9,求L。 (2)已知 SL=64.'0,L1=35.'9,L2=104.'0,求L。 (3)在无风流的条件下测定L,测速标之间的距离为 2,而计程仪的读数差为 2.2,求L。 (4)测速标之间的距离为 2,往返三次测L,计程仪读数差分别为 2.2、1.8 和 2.3,求计 程仪的改正率L。 (5)测速标之间的距离为 2,往返三次测定船速,三次航行时间分别为 9 m24s、10m31s 和 9 m40s,求船速 VL。 (6)测速标之间的距离为2,往返三次测定船速,三次航行时间分别为6 m02s、5 m20s和6 m08s, 求船速 VL。 2)已知计程仪改正率(L)、计程仪读数 L1 和 L2,求计程仪航程(SL)。 (1) L=−5% L1=24.'0 L2=91.'4
(2)△L=+5 L1=18.5 L2=380.7 3)求计程仪读数L2 (1)已知△L=-1%,SL=153.2,L1=9.2,求L (2)已知△L=+6%,SL=1444,L1=56.9,求L2。 (3)某轮船速为15kn,顶流航行1,流速为2kn,逆风使船速减小1kn,起始计程仪读 数为45.0,△L=-5%,求1后相对计程仪的读数为多少? (4)某轮船速为13kn,顺流航行1,流速为2kn,顺风使船速增加1kn,起始计程仪读 数为200,△L=+2%,求1后相对计程仪的读数为多少? (5)某轮船速为12kn,顺流航行1,流速为2kn,顺风使船速增加2kn,起始计程仪读 数为25.0,△L=+2%,求1后绝对计程仪的读数为多少? 、选择题 1.为了研究航海问题的方便,通常把地球看成 A.地球圆球体是第一近似体 B大地球体 C.地球椭圆体是第一近似体 D.不规则椭圆体 2.表示地球椭圆的参数有:a(长半轴)、b(短半轴)、c(扁率)、c(偏心率),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是 a-b C B b Ce De= 3地理坐标的基准线是 A.赤道 B起始子午线 C.测者子午线 D赤道与格林子午线 4地理纬度是 A.某地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B某地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C.地球椭圆子午线上某地和地心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D某地椭圆子午线上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5地理经度是格林子午线到某地子午线之间的 A.间距 B赤道短弧 C赤道长度 D.某地纬圈短弧 6某船沿极圈航行(66°33′N),用计程仪记录航程(△L=0),无航程误差,则实际船位比推 算船位 A.超前 B.落后 C两者一致D有时超前,有时落后 7.某轮眼高9米,中版海图上某灯塔的标注为闪6秒36米16海里,则该灯塔灯光的最大 可见距离是 A. 17.2 n mile B. 18.7 n mile C. 16 n mile D. 20 n mile 8.英版海图上某灯塔射程30 n mile,灯高100m,眼高16m,该灯塔灯光的最大可见距 8
8 (2) L=+5% L1=18.'5 L2=380.'7 3)求计程仪读数 L2 (1)已知L=−1%,SL=153.'2,L1=9.'2,求 L2。 (2)已知L=+6%,SL=144.'4,L1=56.'9,求 L2。 (3)某轮船速为 15 kn,顶流航行 1 h,流速为 2 kn,逆风使船速减小 1 kn,起始计程仪读 数为 45.'0,L=−5%,求 1 h 后相对计程仪的读数为多少? (4)某轮船速为 13 kn,顺流航行 1 h,流速为 2 kn,顺风使船速增加 1 kn,起始计程仪读 数为 20.'0,L=+2%,求 1 h 后相对计程仪的读数为多少? (5)某轮船速为 12 kn,顺流航行 1 h,流速为 2 kn,顺风使船速增加 2 kn,起始计程仪读 数为 25.'0,L=+2%,求 1 h 后绝对计程仪的读数为多少? 三、选择题 1.为了研究航海问题的方便,通常把地球看成: A.地球圆球体是第一近似体 B.大地球体 C.地球椭圆体是第一近似体 D.不规则椭圆体 2.表示地球椭圆的参数有: a(长半轴)、b(短半轴)、c(扁率)、e(偏心率),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是: A. b a b c − = B. a b a c − = C. 2 2 2 2 b a b e − = D. a a b e 2 2 − = 3.地理坐标的基准线是: A.赤道 B.起始子午线 C.测者子午线 D.赤道与格林子午线 4.地理纬度是: A.某地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B.某地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C.地球椭圆子午线上某地和地心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D.某地椭圆子午线上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5.地理经度是格林子午线到某地子午线之间的: A.间距 B.赤道短弧 C.赤道长度 D.某地纬圈短弧 6.某船沿极圈航行(66 33 N),用计程仪记录航程( L=0),无航程误差,则实际船位比推 算船位: A.超前 B.落后 C.两者一致 D.有时超前,有时落后 7.某轮眼高 9 米,中版海图上某灯塔的标注为闪 6 秒 36 米 16 海里, 则该灯塔灯光的最大 可见距离是: A. 17.2 n mile B. 18.7 n mile C. 16 n mile D. 20 n mile 8.英版海图上某灯塔射程 30 n mile,灯高 100 m,眼高 16 m,该灯塔灯光的最大可见距
离是 A. 30 n mile B 29 n mile C 25.5 n mile D 33.5 n mile 9测者位于地球南极,其真北方向是; 无真北方向 任意方向C向上 D向下 10磁差的变化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地区有关,但与时间无关 B.与地区、航向有关 C.与地区、时间有关 D.与纬度、船磁有关 11磁罗经自差主要随 的改变而变化 A.地区 B时间 C.航向 D.方位 12.从《磁罗经自差表》中査取自差时,以什么为引数 A.磁航向 B.真航向 C.罗方位 D.罗航向 13在大洋海图上,磁差资料给出在 A.向位圈(即罗经花)上 B海图标题栏内 C等磁差曲线上 D B+C 14船舶在航行中,经常要比对磁罗经航向与陀罗航向,其主要目的是: A.求罗经差 B求自差 C.及时发现罗经工作的不正常 D为了记航海日志 15陀罗差随下列哪个因素而变化: A.航向 B方位 C.时间 D航速和纬度 16当船舶改向时,发生变化的项目有 A.磁差、自差、物标的磁方位 B物标的舷角、罗经差、真方位 C.罗方位、物标的舷角、真航向D磁航向、磁方位、磁差 17磁罗经自差等于 AGC+△G-CC+Var BGC-Var+CC-△G C.GC-CC+△G-Var D CC-GC+Var-AG 18真航向是 A船舶航行的方向 B船首尾线的方向 C.船首向 D船舶航行时真北至船首向的夹角 19舷角是 A船首向至方位线的夹角 B物标的方向 C.真航向减去真方位 D船舶在海上看物标的方位 20计程仪改正率△L为“+”时,说明 A.计程仪多计了航程 B计程仪少计了航程 C.计程仪航速快了 DAB都不对
9 离是: A. 30 n mile B.29 n mile C.25.5 n mile D.33.5 n mile 9.测者位于地球南极,其真北方向是; A.无真北方向 B.任意方向 C.向上 D.向下 10.磁差的变化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地区有关,但与时间无关 B.与地区、航向有关 C.与地区、时间有关 D.与纬度、船磁有关 11.磁罗经自差主要随 的改变而变化: A.地区 B.时间 C.航向 D.方位 12.从《磁罗经自差表》中查取自差时,以什么为引数: A.磁航向 B.真航向 C.罗方位 D.罗航向 13.在大洋海图上,磁差资料给出在: A.向位圈(即罗经花)上 B.海图标题栏内 C.等磁差曲线上 D. B+C 14.船舶在航行中,经常要比对磁罗经航向与陀罗航向,其主要目的是: A.求罗经差 B.求自差 C.及时发现罗经工作的不正常 D.为了记航海日志 15.陀罗差随下列哪个因素而变化: A.航向 B.方位 C.时间 D.航速和纬度 16.当船舶改向时,发生变化的项目有: A.磁差、自差、物标的磁方位 B.物标的舷角、罗经差、真方位 C.罗方位、物标的舷角、真航向 D.磁航向、磁方位、磁差 17.磁罗经自差等于: A.GC+G−CC+Var B.GC−Var+CC−G C.GC−CC+G−Var D.CC−GC+Var−G 18.真航向是: A.船舶航行的方向 B.船首尾线的方向 C.船首向 D.船舶航行时真北至船首向的夹角 19.舷角是: A.船首向至方位线的夹角 B.物标的方向 C.真航向减去真方位 D.船舶在海上看物标的方位 20.计程仪改正率ΔL 为“+”时,说明: A.计程仪多计了航程 B.计程仪少计了航程 C.计程仪航速快了 D.AB 都不对
第二章海图 、问答题 1.试述航用海图在航海上的应用 2什么是局部比例尺和基准比例尺?海图上标明1:750000309)的含义是什么? 3在航行中为什么要选用大比例尺海图? 4什么是海图的极限精度? 5试述恒向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6航用海图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7墨卡托海图有哪些特点? 8.试述简易墨卡托海图图网的绘制原理。 9试述大圆海图的特点。 10海图采用哪几种投影方法?各有何用途? 11.在航海实践中,什么情况下应进行海图坐标系转换 12海图上的图边资料有哪些? 13请解释英版海图图式“PA”、“PD”、“ED”、“SD”、“Rep”的含义 14.试说明灯高、比高、干出高度、桥梁净空高度、山高以及水深等的起算面 15试述海图上底质的注记顺序 16试说明海图上各种礁石的含义。 17水上航标怎样进行识别? 18灯标的基本灯质有哪几种? 19海图按用途可分为哪几大类?各有何用途? 20航用海图按其比例尺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用途 21.判断海图资料的可信赖程度应考虑哪些因素 22如何根据海图上测深的情况来判断海图资料的可信赖程度? 23如何根据海图上地貌和物标的情况来判断海图资料的可信赖程度? 24使用海图应注意哪些事宜? 25试述电子海图的主要优点。 、作图题 绘制正规墨卡托海图图网 1)以图上经度1°等于3厘米的比例尺,绘制从060E至064,26°至30区域的墨卡 托图网,图网的间隔为1° 2)以图上经度1°等于3厘米的比例尺,绘制从058W至062W,30N至34N区域的墨 卡托图网,图网的间隔为1° 3)以图上经度1°等于3厘米的比例尺,绘制从120°E至124E,28N至32°N区域的墨 卡托图网,图网的间隔为1
10 第二章 海图 一、问答题 1.试述航用海图在航海上的应用。 2.什么是局部比例尺和基准比例尺?海图上标明 1:750 000(30)的含义是什么? 3.在航行中为什么要选用大比例尺海图? 4.什么是海图的极限精度? 5.试述恒向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6.航用海图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7.墨卡托海图有哪些特点? 8.试述简易墨卡托海图图网的绘制原理。 9.试述大圆海图的特点。 10.海图采用哪几种投影方法?各有何用途? 11.在航海实践中,什么情况下应进行海图坐标系转换? 12.海图上的图边资料有哪些? 13.请解释英版海图图式“PA”、“PD”、“ED”、“SD”、“Rep”的含义。 14.试说明灯高、比高、干出高度、桥梁净空高度、山高以及水深等的起算面。 15.试述海图上底质的注记顺序。 16.试说明海图上各种礁石的含义。 17.水上航标怎样进行识别? 18.灯标的基本灯质有哪几种? 19.海图按用途可分为哪几大类?各有何用途? 20.航用海图按其比例尺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用途? 21.判断海图资料的可信赖程度应考虑哪些因素? 22.如何根据海图上测深的情况来判断海图资料的可信赖程度? 23.如何根据海图上地貌和物标的情况来判断海图资料的可信赖程度? 24.使用海图应注意哪些事宜? 25.试述电子海图的主要优点。 二、作图题 1.绘制正规墨卡托海图图网 1)以图上经度 1等于 3 厘米的比例尺,绘制从 060E 至 064E,26S 至 30S 区域的墨卡 托图网,图网的间隔为 1。 2)以图上经度 1等于 3 厘米的比例尺,绘制从 058W 至 062W,30N 至 34N 区域的墨 卡托图网,图网的间隔为 1。 3)以图上经度 1等于 3 厘米的比例尺,绘制从 120E 至 124E,28N 至 32N 区域的墨 卡托图网,图网的间隔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