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隽永juan喧阗dian拮据j自怨自艾yi B.熨帖y纶巾guan媛女yuon蓊蓊郁郁wng C.监生jian寒暄xun嗥叫如o命途多舛chua D.坍圮(tan)犄角j抵牾w少不更事gena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胸襟撕杀浩浩汤汤目不遐接 B.奈烦慰藉百无聊赖修养生息 C.安详荫蔽玉砌雕阑莫名其妙 D.夙愿迭宕天网恢恢一筹莫展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 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 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 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D.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 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答案:B D.现在,微型企业不仅可以享受政府一次性三万元的注册资金补贴,还可以减 免十万元税收和十万元贴息贷款的政策扶持 谷案:A(B搭配不当,“改善”不能和“弊端”搭配,应将“弊端”改为“现 状”;C句式杂糅,“本着…的态度”与“从……出发”杂糅,应删去“出 发”,或将“本着”改为“从”;D成分残缺,“贴息贷款”缺谓语,应在“十 万元贴息贷款”前加“获得”)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药》、 《孔乙己》、《狂人日记》等都选自《呐喊》 B.《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小说歌颂了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叛逆者, 肯定了他们对婚姻自由的追求,表现了作者反抗封建制度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 民主主义思想 C.沈从文说“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他在《边城》 中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禁的原始古朴的人性。 D.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从各个角度揭露了 资本主义的黑暗,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苦痛,颂扬了他们的高尚品行 答案:A 6.下列有关节日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重阳节对联:何处题糕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B.国庆节对联:惠政兴邦千家乐,赤诚报国万众心
江苏省南通 2014-2015 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27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隽永 juàn 喧阗 diān 拮据 jū 自怨自艾 yì B.熨帖 yù 纶巾 guān 媛女 yuán 蓊蓊郁郁 wěnɡ C.监生 jiān 寒暄 xuān 嗥叫 áo 命途多舛 chuǎn D.坍圮 (tān) 犄角 jǐ 抵牾 wǔ 少不更事 gēng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胸襟 撕杀 浩浩汤汤 目不遐接 B.奈烦 慰藉 百无聊赖 修养生息 C.安详 荫蔽 玉砌雕阑 莫名其妙 D.夙愿 迭宕 天网恢恢 一筹莫展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 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 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 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D.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 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答案:B D.现在,微型企业不仅可以享受政府一次性三万元的注册资金补贴,还可以减 免十万元税收和十万元贴息贷款的政策扶持。 答案:A (B 搭配不当,“改善”不能和“弊端”搭配,应将“弊端”改为“现 状”;C 句式杂糅,“本着……的态度”与“从……出发”杂糅,应删去“出 发”,或将“本着”改为“从”;D 成分残缺,“贴息贷款”缺谓语,应在“十 万元贴息贷款”前加“获得”)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药》、 《孔乙己》、《狂人日记》等都选自《呐喊》。 B.《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小说歌颂了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叛逆者, 肯定了他们对婚姻自由的追求,表现了作者反抗封建制度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 民主主义思想。 C.沈从文说“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他在《边城》 中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禁的原始古朴的人性。 D.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从各个角度揭露了 资本主义的黑暗,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苦痛,颂扬了他们的高尚品行。 答案:A 6.下列有关节日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重阳节对联:何处题糕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B.国庆节对联:惠政兴邦千家乐,赤诚报国万众心
C.中秋节对联: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 D.教师节对联:旭日灿星照学府,春风化雨育新苗 答案:C(“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为元宵节对联。元夜,即农历 正月十五元夜,又称上元节、灯节。)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您的文章写的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定能忝列其中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我的作品发表了,现抄寄给您,请雅正。 答案:D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 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②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更要“行”,“知” 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 算真“知”。 ③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 ④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 ⑤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 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 ⑥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A.⑤④①⑥③②B.①③⑤④⑥②C.③④②⑥⑤①D.②③⑤④①⑥ 答案:C(本段的核心词是“知行合一”。以王守仁提出这一观点作为起始句 然后对这一观点进行具体解释,最后将这一观点上升到中国古代哲学这个层面 进行论述) 9.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 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 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 D.写文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谷案:A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赫传 汪琬 张赫,濠州人。江淮大乱,尝团结义兵,以捍乡里。嘉山缪把头每遣人招之,卒 谢不往。闻太祖起,遂率众来附,授千户,以功进万户。从渡江,以功擢常春翼 元帅,守御常州。寻从击陈友谅于鄱阳湖,又从攻武昌。已又从伐张十诚,进围 平江,诸将分门而军。赫军阊门。士诚屡出兵突战,屡挫其锋。吴平,赐彩段表 里。又从克庆元,并下温、台。 洪武元年,擢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复明署都指挥使司事。是时倭寇出没海岛中, 乘间辄傅岸剽掠,沿海居民悉苦之。帝数遣使谕日本国王,诏书谓:“能臣,则
C.中秋节对联: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 D.教师节对联:旭日灿星照学府,春风化雨育新苗。 答案:C(“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为元宵节对联。元夜,即农历 正月十五元夜,又称上元节、灯节。)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A.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您的文章写的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定能忝列其中。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我的作品发表了,现抄寄给您,请雅正。 答案:D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 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②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更要“行”,“知” 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 算真“知”。 ③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 ④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 ⑤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 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 ⑥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A. ⑤④①⑥③② B. ①③⑤④⑥② C. ③④②⑥⑤① D. ②③⑤④①⑥ 答案:C (本段的核心词是“知行合一”。以王守仁提出这一观点作为起始句, 然后对这一观点进行具体解释,最后 将这一观点上升到中国古代哲学这个层面 进行论述) 9.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 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 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 D.写文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答案:A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赫传 汪琬 张赫,濠州人。江淮大乱,尝团结义兵,以捍乡里。嘉山缪把头每遣人招之,卒 谢不往。闻太祖起,遂率众来附,授千户,以功进万户。从渡江,以功擢常春翼 元帅,守御常州。寻从击陈友谅于鄱阳湖,又从攻武昌。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 平江,诸将分门而军。赫军阊门。士诚屡出兵突战,屡挫其锋。吴平,赐彩段表 里。又从克庆元,并下温、台。 洪武元年,擢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复明署都指挥使司事。是时倭寇出没海岛中, 乘间辄傅岸剽掠,沿海居民悉苦之。帝数遣使谕日本国王,诏书谓:“能臣,则
当奉表来庭;不能臣,亦当领兵自固,永安境土。如必欲为寇,将克期命舟师往 剿灭其国。”继又数绝日本贡使,然不得倭人要领。赫在海上久,所捕掳不可胜 计。最后追寇至琉璃大洋,亲率士卒与战,禽其魁十八人,斩首数十级,获倭船 十余艘,收其弓刀诸器械无算。帝伟赫功,遂命掌都指挥印。寻调兴化卫,召还, 擢大都督府佥事。 会远东漕运方艰,军食后期,帝以为虑。以赫久于海上,习知海道曲折,因命赫 督海运事。久之,封航海侯,予世券①。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岁,凡督十运,劳 动备至,军中赖以无乏。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 同时有朱寿者,亦积战功至都指挥、大都督府佥事,又积督运功,封舳舻侯,皆 与赫同。二十三年,肃清逆党,榜示勋臣五十七人,以江夏侯周德兴而下十九人 为一类,赫、寿相次皆与列焉。后三年,寿坐蓝玉党死。 (选自《汪琬全集笺校》,有删节) [注]①世券:即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功擢常春翼元帅擢:提升官职 B.禽其魁十八人禽:通“擒”,捉 C.习知海道曲折习:学习 D.寿坐蓝玉党死坐:因……犯罪 答案:C 1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尝团结义兵,以捍乡里作《师说》以贻之 B.将克期命舟师往剿灭其国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以赫久于海上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久之,封航海侯子孙视之不甚惜 答案:A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3分) 译文:不久张赫又跟从(太祖)讨伐张士诚,进兵围攻平江,各路将领分城门 驻军。(补充主语、“已”、“进围”、“军”) (2)会远东漕运方艰,军食后期,帝以为虑。(3分) 译文:适逢远东漕运正艰难,军粮(运输)延误期限,皇帝以此为忧虑的事。 “会”、“后期”、“以为”)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3分) 译文:略 13.从文中看,张赫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3 分 答案:辅佐太祖平定天下(1分),抗击倭寇大获全胜(1分),督管海运,保 障了军粮运输(1分) 参考译文: 张赫是濠州人。江淮一带大乱时,曾经团结起义兵来保卫家乡。嘉山缪把头经 常派人来招募他,(他)终究推辞不去。听说太祖起事,就率领众人来依附, 被授予千户职,因为功劳(大)再进为万户职。随从(太祖)渡江,又因为功 劳提拔为常春翼元帅,防守常州。不久随从(太祖)在鄱阳湖攻打陈友谅,又 随从攻打武昌。不久又跟从讨伐张士诚,进兵围攻平江,各路将领分城门驻军
当奉表来庭;不能臣,亦当领兵自固,永安境土。如必欲为寇,将克期命舟师往 剿灭其国。”继又数绝日本贡使,然不得倭人要领。赫在海上久,所捕掳不可胜 计。最后追寇至琉璃大洋,亲率士卒与战,禽其魁十八人,斩首数十级,获倭船 十余艘,收其弓刀诸器械无算。帝伟赫功,遂命掌都指挥印。寻调兴化卫,召还, 擢大都督府佥事。 会远东漕运方艰,军食后期,帝以为虑。以赫久于海上,习知海道曲折,因命赫 督海运事。久之,封航海侯,予世券①。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岁,凡督十运,劳 动备至,军中赖以无乏。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 同时有朱寿者,亦积战功至都指挥、大都督府佥事,又积督运功,封舳舻侯,皆 与赫同。二十三年,肃清逆党,榜示勋臣五十七人,以江夏侯周德兴而下十九人 为一类,赫、寿相次皆与列焉。后三年,寿坐蓝玉党死。 (选自《汪琬全集笺校》,有删节) [注]①世券:即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以功擢常春翼元帅 擢:提升官职 B.禽其魁十八人 禽:通“擒”,捉 C.习知海道曲折 习:学习 D.寿坐蓝玉党死 坐:因……犯罪 答案:C 1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尝团结义兵,以捍乡里 作《师说》以贻之 B.将克期命舟师往剿灭其国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以赫久于海上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D.久之,封航海侯 子孙视之不甚惜 答案:A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3 分) 译文:不久张赫又跟从(太祖)讨伐张士诚,进兵围攻平江,各路将领分城门 驻军。(补充主语、“已”、“进围”、“军”) (2)会远东漕 运方艰,军食后期,帝以为虑。(3 分) 译文:适逢远东漕运正艰难,军粮(运输)延误期限,皇帝以此为忧虑的事。 (“会”、“后期”、“以为”)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3 分) 译文:略 13.从文中看,张赫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3 分) 答案:辅佐太祖平定天下(1 分),抗击倭寇大获全胜(1 分),督管海运,保 障了军粮运输(1 分) 参考译文: 张赫是濠州人。江淮一带大乱时,曾经团结起义兵来保卫家乡。嘉山缪把头经 常派人来招募他,(他)终究推辞不去。听说太祖起事,就率领众人来依附, 被授予千户职,因为功劳(大)再进为万户职。随从(太祖)渡江,又因为功 劳提拔为常春翼元帅,防守常州。不久随从(太祖)在鄱阳湖攻打陈友谅,又 随从攻打武昌。不久又跟从讨伐张士诚,进兵围攻平江,各路将领分城门驻军
张赫驻军在阊门。张士诚多次出兵袭击,(张赫)多次挫败他的锋芒。吴地平 定,被赐予彩段表里。又随从攻克庆元,并攻下了温、台两地 洪武元年,被提拔为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又被任命为明署都指挥使司事。这时 佞寇出没于海岛中,趁空就靠岸抢劫掠夺,沿海居民都以之为患。皇帝多次派 遣使者告谕日本国王,诏书上说:“能为臣,就应该上表来朝廷;不能为臣 也应当带领军队巩固自身,永使边境安定。如果必定想要做盗匪,将限期命令 水师前往剿灭这国家。”接着又多次断绝日本进贡的使者往来,然而始终不得 日寇的要领。张赫在海上的时间久,所捕掳的盗匪不可胜计。最后追击盗匪至 琉璃大洋,亲自率领士卒与他们作战,抓住了他们的首领十八个人,斩首数十 个,缴获倭船十多艘,收缴他们的弓箭刀具等器械无数。皇帝认为张赫的功劳 很大,就命他掌管都指挥印。不久调任兴化卫,又召他回来,提拔为大都督府 佥事。 适逢远东漕运正艰难,军粮(运输)延误期限,皇帝以此为忧虑的事。因为张 赫长期处在海上,熟悉知晓海道曲折,于是命赫督管海运事宜。很久之后,封 他为航海侯,赐予世券。张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年,共督运十回,劳动艰辛至 极,军中依靠他得以没有(物资)缺乏。他生病死去后,被追封为恩国公,谥 号庄简。 与他同时代有朱寿,也是积累战功官至都指挥、大都督府佥事,又积累督运的 功劳,受封为舳舻侯,这些都和张赫相同。二十三年,朝廷肃清逆党,张榜公 布功臣五十七个人,把江夏侯周德兴之下的十九人作为一类,张赫、朱寿相继 都在此列。三年之后,朱寿因蓝玉党获罪而死。 来源:学科网 三、古诗词鉴赏(6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① [南宋]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 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晩、落日旌旗明灭。 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②孙 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 (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运用了哪两种手法?(2分) 谷案:(1)对比,比喻。(每点1分) (2)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答案:对眼前大好山河的赞美;对自己年岁日增的慨叹;对历史英雄(孙策) 壮志未酬的感怀;对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期盼(爱国情怀)。(每点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9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2)驾一叶之扁舟,。(《赤壁赋》)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阿房宫赋》)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5)人间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
张赫驻军在阊门。张士诚多次出兵袭击,(张赫)多次挫败他的锋芒。吴地平 定,被赐予彩段表里。又随从攻克庆元,并攻下了温、台两地。 洪武元年,被提拔为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又被任命为明署都指挥使司事。这时 倭寇出没于海岛中,趁空就靠岸抢劫掠夺,沿海居民都以之为患。皇帝多次派 遣使者告谕日本国王,诏书上说:“能为臣,就应该上表来朝廷;不能为臣, 也应当带领军队巩固自身,永使边境安定。如果必定想要做盗匪,将限期命令 水师前往剿灭这国家。”接着又多次断绝日本进贡的使者往来,然而始终不得 日寇的要领。张赫在海上的时间久,所捕掳的盗匪不可胜计。最后追击盗匪至 琉璃大洋,亲自率领士卒与他们作战,抓住了他们的首领十八个人,斩首数十 个,缴获倭船十多艘,收缴他们的弓箭刀具等器械无数。皇帝认为张赫的功劳 很大,就命他掌管都指挥印。不久调任兴化卫,又召他回来,提拔为大都督府 佥事。 适逢远东漕运正艰难,军粮(运输)延误期限,皇帝以此为忧虑的事。因为张 赫长期处在海上,熟悉知晓海道曲折,于是命赫督管海运事宜。很久之后,封 他为航海侯,赐予世券。张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年,共督运十回,劳动艰辛至 极,军中依靠他得以没有(物资)缺乏。他生病死去后,被追封为恩国公,谥 号庄简。 与他同时代有朱寿,也是积累战功官至都指挥、大都督府佥事,又积累督运的 功劳,受封为舳舻侯,这些都和张赫相同。二十三年,朝廷肃清逆党,张榜公 布功臣五十七个人,把江夏侯周德兴之下的十九人作为一类,张赫、朱寿相继 都在此列。三年之后,朱寿因蓝玉党获罪而死。 [来源:学科网] 三、古诗词鉴赏(6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 奴 娇① [南宋] 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 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 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②孙 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 (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运用了哪两种手法?(2 分) 答案:(1)对比,比喻。(每点 1 分) (2)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4 分) 答案:对眼前大好山河的赞美;对自己年岁日增的慨叹;对历史英雄(孙策) 壮志未酬的感怀;对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期盼(爱国情怀)。(每点 1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9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2)驾一叶之扁舟, 。(《赤壁赋》)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阿房宫赋》)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5)人间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可堪回首, 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必先利其器。(《论语》) (9),闻之者足以戒。(《诗经》) 答案: 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举匏尊以相属 (3)钩心斗角 (4)奈何取之尽锱铢 (5)一尊还酹江月 (6)赢得仓皇北顾 (7)佛狸祠下 (8)工欲善其事 (9)言之者无罪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瓦斯科夫凯旋 [前苏联]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走过里莎牺牲的地方,他不由地拉动了枪栓。听到枪栓的声 音,俘虏们立刻警觉地停了下来,回过头,惊恐地看着瓦斯科夫。准尉已经像个 醉鬼一样东倒西歪了,但他还保持着清醒。不是现在,时机未到。瓦斯科夫看了 一眼俘虏,又拉动枪栓,关上了保险 俘虏们放下心来,回过头,继续慢慢向前走去 沉寂的森林里,只有沉重的步伐响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瓦斯科夫看着前面俘虏的背影,突然变得模糊起来,他赶紧晃晃头,背影又变得 清晰起来。他回头远远地望着姑娘们牺牲的地方,默默地唠叨着:“我的丽达、 热妮亚、里莎、索妮娅、嘉尔卡,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我活下来了。咱们 再见的日子又远了。仗,还没打完,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准尉来不及哼上 声,也就躺下了。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们去做伴。现在想起来,是多 美妙的一件事 瓦斯科夫回头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着的俘虏,又回身面向森林,默默地唠叨着: “再见了,等以后再回来看你们。丽达交待的事我一定办好,你们相信我……” 他回过头,疲惫的脸上挂着大颗大颗晶莹的泪珠。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终于走上了大路。 这是最后的路程了。瓦斯科夫感到自己燃烧起来了,他身体摇晃着,俘虏的 背影变得更加模糊,他一次又一次晃脑袋。但不管如何,背影还是模糊的,周围 的一切也是模糊的 突然,从四周的森林中,山丘上,河畔冒出无数的红军战士。他们呼喊着向 瓦斯科夫涌来。是少校和基里亚诺娃带着大部队正在森林里搜寻他们的踪迹。然 而瓦斯科夫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他摇摇晃晃地朝前走去,走过了俘虏身旁, 直走向村口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 ,必先利其器。(《论语》) (9) ,闻之者足以戒。(《诗经》) 答案: (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举匏尊以相属 (3)钩心斗角 (4)奈何取之尽锱铢 (5)一尊还酹江月 (6)赢得仓皇北顾 (7)佛狸祠下 (8)工欲善其事 (9)言之者无罪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9 题。 瓦斯科夫凯旋① [前苏联]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走过里莎牺牲的地方,他不由地拉动了枪栓。听到枪栓的声 音,俘虏们立刻警觉地停了下来,回过头,惊恐地看着瓦斯科夫。准尉已经像个 醉鬼一样东倒西歪了,但他还保持着清醒。不是现在,时机未到。瓦斯科夫看了 一眼俘虏,又拉动枪栓,关上了保险。 俘虏们放下心来,回过头,继续慢慢向前走去。 沉寂的森林里,只有沉重的步伐响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瓦斯科夫看着前面俘虏的背影,突然变得模糊起来,他赶紧晃晃头,背影又变得 清晰起来。他回头远远地望着姑娘们牺牲的地方,默默地唠叨着:“我的丽达、 热妮亚、里莎、索妮娅、嘉尔卡②,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我活下来了。咱们 再见的日子又远了。仗,还没打完,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准尉来不及哼上 一声,也就躺下了。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们去做伴。现在想起来,是多 美妙的一件事……” 瓦斯科夫回头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着的俘虏,又回身面向森林,默默地唠叨着: “再见了,等以后再回来看你们。丽达交待的事我一定办好,你们相信我……” 他回过头,疲惫的脸上挂着大颗大颗晶莹的泪珠。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终于走上了大路。 这是最后的路程了。瓦斯科夫感到自己燃烧起来了,他身体摇晃着,俘虏的 背影变得更加模糊,他一次又一次晃脑袋。但不管如何,背影还是模糊的,周围 的一切也是模糊的…… 突然,从四周的森林中,山丘上,河畔冒出无数的红军战士。他们呼喊着向 瓦斯科夫涌来。是少校和基里亚诺娃带着大部队正在森林里搜寻他们的踪迹。然 而瓦斯科夫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他摇摇晃晃地朝前走去,走过了俘虏身旁,一 直走向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