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多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皓月当空的,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 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 之时,风暴 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 们甚至会恶意地风暴早些到来。 A.夜晚枕戈待旦向往 B.良宵枕戈待旦祈盼 C.夜晚夜不能寐向往 D.良宵夜不能寐祈盼 2.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句是(3分)() 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攝英雄泪? B.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C.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D.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四大名著中,《红楼梦》这部小说,历经数百年,有些东西虽然被历史淘汰 了,但基本精神内核一直延续到现在,你说这个格局有多大? B.《玉秀》就是让我成长的关键作品,它使我意识到,作家的权力是非常大的, 人物的命运全在他手里,这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天大的事情 C.当初在参加普通高考和面向盲人学生的单招单考之间,盲人学生王宠选择了 普通高考,就是希望拥有与普通人一样的大学生活是他的理想。 D.“子午觉”是不错的养生方式,但是,近日有德国学者指出,体重超标20%、 血压低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三类人群午睡反而有利无弊,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 家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 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 高的 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 ③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 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 冷 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 ⑥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 A.①⑥③②④⑤B.⑤③②④①⑥ C.①③②④⑤⑥D.⑤① ⑥③②④ 5.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不胜感激。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 候 B.今天的活动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李教授将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 恭听
江苏省南京市多校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在皓月当空的 ,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 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 之时,风暴 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 们甚至会恶意地 风暴早些到来。 A.夜晚 枕戈待旦 向往 B.良宵 枕戈待旦 祈盼 C.夜晚 夜不能寐 向往 D.良宵 夜不能寐 祈盼 2. 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句是(3 分)( ) 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C.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D.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四大名著中,《红楼梦》这部小说,历经数百年,有些东西虽然被历史淘汰 了,但基本精神内核一直延续到现在,你说这个格局有多大? B.《玉秀》就是让我成长的关键作品,它使我意识到,作家的权力是非常大的, 人物的命运全在他手里,这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天大的事情。 C.当初在参加普通高考和面向盲人学生的单招单考之间,盲人学生王宠选择了 普通高考,就是希望拥有与普通人一样的大学生活是他的理想。 D.“子午觉”是不错的养生方式,但是,近日有德国学者指出,体重超标 20%、 血压低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三类人群午睡反而有利无弊。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 家。 。 。 。 。 。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 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 高的 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 ③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 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 冷 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 ⑥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 A.①⑥③②④⑤ B.⑤③②④①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⑤① ⑥③②④ 5.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3 分)( ) 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不胜感激。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 候。 B.今天的活动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李教授将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 恭听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如您们需要帮助,我们将鼎力相助,不遗余 力 D.久仰兄长大名,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可能谬误甚多,特此敬请 斧正。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 归有光 公姓周氏,讳书,字存中。其先汴人。宋靖康末,扈跸临安。至贵一公,始家昆 山之吴家桥。贵一生思聪;思聪生士贤;士贤生显;显生明,是为耕乐翁,有行 谊,学士吴文定公铭其墓曰“刚直君子”。生四子:长讳璇,是为乐清翁;次讳 玑,讳玉,讳衡。衡,太学生。家世孝弟力田,至太学,始用儒雅登上舍。然兄 弟并以赀雄乡里。吴家桥在邑南千墩浦上。直桥并小溪以东,独周氏兄弟居之 殆成聚落,无他族。其南惟有晏翁云。 乐清生四子,公其季也。母张氏。公甫冠,为晏翁揹。虽在宾馆,犹东西家也 每入定省,父母以其出揹,怜爱之,至则喜见颜色。少有志于学,为博士弟子, 益自砥砺。以病,不克卒业。其病痰喘,竟岁不愈。即愈,月复继作。然性孝友 恭谨,不以病废礼。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惟见 相随擗踊,则稍慰,曰:“儿能助吾哀。”自是病日益深。乐清晚得末疾,不能 行,又时时欲行。公旦夕扶掖,令诸儿读书于傍,以更代。乐清谓能将迎其意 喜曰:“吾有子有孙,死不恨矣。”兄弟友爱甚笃,不忍一日相离。仲兄尝病胀, 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见耆 年,特如敬让。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置不与较。自为博 士弟子不遂,居常悒悒。故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 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仲子宪副君,自束发至于贵显,所至必与天下知名之 士游。而居官律已,当世士大夫称之。緊①公之教也。其为兴化知府,政成上计 得貤封如其官。金绯②辉煌,然惴惴不敢当。自宪副君起进士,出守郡,至持宪 节③,专制海南,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仲兄之殁也,公 已步,力疾往哭甚哀,公自是遂不复起矣。 【注】①繄:相当于“是”。②金绯:金印红袍,谓官服。③宪节:廉访使、 巡按等风宪官所持的符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 赀:钱财 B.以病,不克卒业。 卒:完成 C.公甫冠,为晏翁婿 冠:帽子 D.延师礼费不少靳 延:聘请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束发:系结头发,成童;古代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B.季:古代有伯、仲、季、叔之分,即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 C.定省: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侍奉双亲日常礼节 D.貤封:封建社会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如您们需要帮助,我们将鼎力相助,不遗余 力。 D.久仰兄长大名,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可能谬误甚多,特此敬请 斧正。 二、 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 归有光 公姓周氏,讳书,字存中。其先汴人。宋靖康末,扈跸临安。至贵一公,始家昆 山之吴家桥。贵一生思聪;思聪生士贤;士贤生显;显生明,是为耕乐翁,有行 谊,学士吴文定公铭其墓曰“刚直君子”。生四子:长讳璇,是为乐清翁;次讳 玑,讳玉,讳衡。衡,太学生。家世孝弟力田,至太学,始用儒雅登上舍。然兄 弟并以赀雄乡里。吴家桥在邑南千墩浦上。直桥并小溪以东,独周氏兄弟居之; 殆成聚落,无他族。其南惟有晏翁云。 乐清生四子,公其季也。母张氏。公甫冠,为晏翁壻。虽在宾馆,犹东西家也。 每入定省,父母以其出壻,怜爱之,至则喜见颜色。少有志于学,为博士弟子, 益自砥砺。以病,不克卒业。其病痰喘,竟岁不愈。即愈,月复继作。然性孝友 恭谨,不以病废礼。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惟见 相随擗踊,则稍慰,曰:“儿能助吾哀。”自是病日益深。乐清晚得末疾,不能 行,又时时欲行。公旦夕扶掖,令诸儿读书于傍,以更代。乐清谓能将迎其意, 喜曰:“吾有子有孙,死不恨矣。”兄弟友爱甚笃,不忍一日相离。仲兄尝病胀, 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见耆 年,特如敬让。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置不与较。自为博 士弟子不遂,居常悒悒。故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 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仲子宪副君,自束发至于贵显,所至必与天下知名之 士游。而居官律已,当世士大夫称之。繄①公之教也。其为兴化知府,政成上计, 得貤封如其官。金绯②辉煌,然惴惴不敢当。自宪副君起进士,出守郡,至持宪 节③,专制海南,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仲兄之殁也,公 已步,力疾往哭甚哀,公自是遂不复起矣。 【注】①繄:相当于“是”。②金绯 :金印红袍, 谓官服。③宪节:廉访使、 巡按等风宪官所持的符节。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 赀:钱财 B.以病,不克卒业。 卒:完成 C.公甫冠,为晏翁壻 冠:帽子 D.延师礼费不少靳 延:聘请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束发:系结头发,成童;古代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 15 至 20 岁。 B.季:古代有伯、仲、季、叔之分,即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 C.定省: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侍奉双亲日常礼节。 D.貤封:封建社会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4分) (2)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4分) 9.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存中公的优秀品质。(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和张仲通忆钟陵绝句其四 王安石 汀沙雪漫水溶溶,睡鸭残芦崦霭中。 归去北人多忆此,每家图画有屏风 10.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象?有何作用?(5分) 1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大直若屈 大辩若讷。(《老子》) (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论语》) (3) ,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1) 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 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9.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存中公的优秀品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 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和张仲通忆钟陵绝句其四 王安石 汀沙雪漫水溶溶,睡鸭残芦晻霭中。 归去北人多忆此,每家图画有屏风。 10.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象?有何作用?(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四、 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大直若屈,____________,大辩若讷。(《老子》) (2)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_________。(《论语》) (3) ____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4)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5) ,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6)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凭谁问, 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丝瓜 柯平 儿子从乡下外婆家回来,小手中有一熟悉花朵,花分五瓣,其色金黄,我一看就 知道是丝瓜花。这得力于中学时代在学农分校劳动时获得的农艺经验,那时我们 宿舍门前即有一足有半个篮球场大的瓜棚。江南初夏时分,丝瓜从棚顶铺天盖地 垂下来,大者长二三尺,小者尺许。有位同学因个子奇瘦奇高,又爱吃丝瓜, 个“丝瓜精”的雅号自然非他莫属。这位仁兄后来发迹,一直混到西南某省人事 厅厅长的高位,成为母校的骄傲。这当然凭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靠吃丝瓜吃出 来的,如果吃丝瓜能吃出一位厅长局长,那市场上的丝瓜绝非如眼下区区几元 斤就能买到。就算不说贵如金玉,至少比外形与它相似的河鳗黄鳝之类起码也是 不遑多让吧。 在庞大的蔬菜家族中,我想除了山药,丝瓜的身子可以说是最长的了。它因也是 外籍中国菜,故又称为蛮瓜。二月下种,六月上市,江南江北皆有栽种,一般用 于炒食与作羹,以其色碧绿,其味嫩爽,其价低廉为人所喜食。但古代的情况可 能与现在有些差别,从明人李东阳的《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诗来看, 当年送朋友无花果,对方回赠几条丝瓜,喜出望外,写诗答谢云“翠笼珍果望还 赊,报我真应愧木瓜。采掇恐沾秋径湿,传看不觉夜灯斜。饱知实德非虚语,脱 尽浮华是大家。异物清诗两奇绝,渴心何必建溪茶。”诗写得极好不说,称丝瓜 为珍果,又用汉乐府典比作琼瑶,又灯下全家传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估计这 玩意在当初因数量稀少而价值不菲,因有此激动。另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 说,他生平所见过的丝瓜竟有长达四尺的,如果此言不诬,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学 三四年级学生的身高,足够吓人的了。 在写作黄瓜一文时,我其实已经写到了丝瓜,记得在文中我将它们比作一对相声 演员,如果黄瓜喻牛群,丝瓜自然就是冯巩了。这倒也算不上是我的个人发明, 在民间的谚语俗语里,其实早有不少有关它的生动比喻,如形容某人脸长为“丝 瓜脸”,候人不至称“头颈望得丝瓜长”。我多年来在股市混饭,记得当年美国 佬扔导弹炸我驻南使馆的第二天,孩子刚好放学后过来玩。这小子得我遗传,倒 有点形象思维的天赋,见到电脑分时图上的长长阴线,歪着脑袋问我:“爸爸, 这像不像黄瓜丝瓜?” 与其他蔬菜一样,丝瓜也有其药物功能,元人鲜于伯机说杭医宋会之当年有治水 蛊(鼓胀病)的秘方,即以干丝瓜为主要药材,加巴豆陈米同炒后制丸,服百粒 即可立愈。另外注重饮食营养的读者对丝瓜的清热解毒作用,肯定也都有所了解。 丝瓜的生命期大约为六个月左右,经霜后枯死的老丝瓜大如舂米棒,内中筋络缠 绕如精心织就一般,柔韧得宜。陆游《老学庵笔记》记有涤砚法,称想要砚台保 持不坏,每次使用后非得靠它来清洗保养不可。具体方法是“用蜀中贡鱼纸,先 去墨,徐以丝瓜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但那是文人的雅事,不是一般人
(4) 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______,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6)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 凭谁问,____________,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 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 丝 瓜 柯平 儿子从乡下外婆家回来,小手中有一熟悉花朵,花分五瓣,其色金黄,我一看就 知道是丝瓜花。这得力于中学时代在学农分校劳动时获得的农艺经验,那时我们 宿舍门前即有一足有半个篮球场大的瓜棚。江南初夏时分,丝瓜从棚顶铺天盖地 垂下来,大者长二三尺,小者尺许。有位同学因个子奇瘦奇高,又爱吃丝瓜,一 个“丝瓜精”的雅号自然非他莫属。这位仁兄后来发迹,一直混到西南某省人事 厅厅长的高位,成为母校的骄傲。这当然凭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靠吃丝瓜吃出 来的,如果吃丝瓜能吃出一位厅长局长,那市场上的丝瓜绝非如眼下区区几元一 斤就能买到。就算不说贵如金玉,至少比外形与它相似的河鳗黄鳝之类起码也是 不遑多让吧。 在庞大的蔬菜家族中,我想除了山药,丝瓜的身子可以说是最长的了。它因也是 外籍中国菜,故又称为蛮瓜。二月下种,六月上市,江南江北皆有栽种,一般用 于炒食与作羹,以其色碧绿,其味嫩爽,其价低廉为人所喜食。但古代的情况可 能与现在有些差别,从明人李东阳的《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诗来看, 当年送朋友无花果,对方回赠几条丝瓜,喜出望外,写诗答谢云“翠笼珍果望还 赊,报我眞应愧木瓜。采掇恐沾秋径湿,传看不觉夜灯斜。饱知实德非虚语,脱 尽浮华是大家。异物清诗两奇绝,渴心何必建溪茶。”诗写得极好不说,称丝瓜 为珍果,又用汉乐府典比作琼瑶,又灯下全家传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估计这 玩意在当初因数量稀少而价值不菲,因有此激动。另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 说,他生平所见过的丝瓜竟有长达四尺的,如果此言不诬,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学 三四年级学生的身高,足够吓人的了。 在写作黄瓜一文时,我其实已经写到了丝瓜,记得在文中我将它们比作一对相声 演员,如果黄瓜喻牛群,丝瓜自然就是冯巩了。这倒也算不上是我的个人发明, 在民间的谚语俗语里,其实早有不少有关它的生动比喻,如形容某人脸长为“丝 瓜脸”,候人不至称“头颈望得丝瓜长”。我多年来在股市混饭,记得当年美国 佬扔导弹炸我驻南使馆的第二天,孩子刚好放学后过来玩。这小子得我遗传,倒 有点形象思维的天赋,见到电脑分时图上的长长阴线,歪着脑袋问我:“爸爸, 这像不像黄瓜丝瓜?” 与其他蔬菜一样,丝瓜也有其药物功能,元人鲜于伯机说杭医宋会之当年有治水 蛊(鼓胀病)的秘方,即以干丝瓜为主要药材,加巴豆陈米同炒后制丸,服百粒 即可立愈。另外注重饮食营养的读者对丝瓜的清热解毒作用,肯定也都有所了解。 丝瓜的生命期大约为六个月左右,经霜后枯死的老丝瓜大如舂米棒,内中筋络缠 绕如精心织就一般,柔韧得宜。陆游《老学庵笔记》记有涤砚法,称想要砚台保 持不坏,每次使用后非得靠它来清洗保养不可。具体方法是“用蜀中贡鱼纸,先 去墨,徐以丝瓜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但那是文人的雅事,不是一般人
玩得了的。民间只管它叫丝瓜巾,视为涮锅子洗澡的利器。一九六六年我大破四 旧烧书时手臂不小心燎伤,在一个很大的旧木澡盆里,母亲疼爱地为我洗浴,涂 满肥皂的丝瓜巾徐疾有致地擦抚我的背脊。我在写作这篇文章时,身上尚有这种 温馨的感觉。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3.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6分) 1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丝瓜的价值的?请简要概括。(4分) 15.文章第二段插入明人李东阳的《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一诗,有 何用意?(4分) 6.文章以“丝瓜”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一生一世”中的语文问题 戎国强
玩得了的。民间只管它叫丝瓜巾,视为涮锅子洗澡的利器。一九六六年我大破四 旧烧书时手臂不小心燎伤,在一个很大的旧木澡盆里,母亲疼爱地为我洗浴,涂 满肥皂的丝瓜巾徐疾有致地擦抚我的背脊。我在写作这篇文章时,身上尚有这种 温馨的感觉。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3. 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4.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丝瓜的价值的?请简要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5. 文章第二段插入明人李东阳的《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一诗,有 何用意?(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6. 文章以“丝瓜”为题,有什么好处?(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六、 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19 题。 “一生一世”中的语文问题 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