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 Fischer提出葡萄糖的环状结构; 1895年, Tare发现存在三种葡萄糖结构形 式,各自的旋光性不同 1926年,W.N. Haworth提出葡萄糖投影式; 1928年, Malaprade发明过碘酸氧化法测定 糖的结构; 1932年, Fleury和 Lange把过碘酸方法完善化 用于糖化学的研究;
糖的研究简史 II – 1893年, Fischer提出葡萄糖的环状结构; – 1895年, Tanret发现存在三种葡萄糖结构形 式,各自的旋光性不同; – 1926年, W.N.Haworth提出葡萄糖投影式; – 1928年, Malaprada发明过碘酸氧化法测定 糖的结构; – 1932年, Fleury和Lange把过碘酸方法完善化 用于糖化学的研究;
的研究简史 1933年,NA.Sφ aeson提出端基差向异构 以表示还原糖及糖苷的α、β两种异构 体 1950年,R.E. Reeves证明己糖的椅式构象; 1950s后,生物化学最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 糖生物化学的研究,尤其在结构与功能关 系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发展和兴起 了糖化学和糖生物化学的研究时代,特别 在糖复合物的研究上掀开了生命科学研究 的又一个热点
糖的研究简史 III – 1933年,N.A.S aeuson提出端基差向异构 体,以表示还原糖及糖苷的、两种异构 体; – 1950年,R.E.Reeves证明己糖的椅式构象; – 1950s后,生物化学最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 糖生物化学的研究,尤其在结构与功能关 系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发展和兴起 了糖化学和糖生物化学的研究时代,特别 在糖复合物的研究上掀开了生命科学研究 的又一个热点
Definition 多羟基 Polyhydroxyaldehydel 多羟基酮[ Polyhydroxy ketone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衍生物 DErivatives 可以水解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 或它们的衍生物的物质
Definition • 多羟基醛[Polyhydroxyaldehyde] • 多羟基酮[Polyhydroxyketone] •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衍生物 [Derivatives]; • 可以水解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 或它们的衍生物的物质
Composition Major element:C、H、O Minor element:N、S、 Pet al 单糖分子多符合通式:CH2O1,仅从通 式上并不能判断某分子是否就是糖,即: 符合通式的不一定是糖,如CH3COOH 乙酸l,CH2O甲醉],CHO3乳酸l; 是糖的不一定都符合通式,如CfH1OI脱 氧核糖],CH12O李糖l
Composition •Major element: C、H、O。 •Minor element: N、S、P et al. •单糖分子多符合通式:[CH2O]n,仅从通 式上并不能判断某分子是否就是糖,即: •符合通式的不一定是糖,如CH3COOH [乙酸],CH2O[甲醛],C3H6O3 [乳酸]; •是糖的不一定都符合通式,如C5H10O4 [脱 氧核糖],C6H12O5 [鼠李糖]
Classification 单糖[ monosaccharides],不能水解为其他 糖的糖,按碳原子数分为: 丙糖[ glyceraldehyde] 丁糖[ erythrulose、 threose 戊糖[ xylose、 xylulose、 ribose ribulose, deoxyribose 己糖[ glucose、 fructose、 galactose
Classification I 单糖[monosaccharides],不能水解为其他 糖的糖,按碳原子数分为: 丙糖[glyceraldehyde] 丁糖[erythrulose、 threose] 戊 糖 [xylose 、 xylulose 、 ribose 、 ribulose、deoxyribose] 己糖[glucose、 fructose、 galact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