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资料,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的长大,可以通过具体的测量值来表示,是“量” 的变化。 2、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功能的成熟,是“质”的改变。 3、生理性体重下降:小儿出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 可暂时下降5%-10%,常于7一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4、头围:指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是反映脑和颅骨生长的重 要指标。 5、计划免疫: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控情况制 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儿童群体中,以确保儿童 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6、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 淋巴细胞,从而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7、被动免疫:是指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使 之立即获得免疫力,主要用于暂时预防或治疗。 8、分离性焦虑:指由现实或预期的与家庭、日常接触的人或事物分离时引起的 情绪低落,甚至功能损伤。 9、补授法:母乳不足,用配方乳或兽乳补充母乳喂养。 10、代授法:用兽乳或配方乳代替一次或数次母乳的方法。 11、人工喂养:用配方乳或其他动物乳,如牛乳、羊乳等完全替代母乳喂养的方 法,称为人工喂养。 12、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 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临床特 征为体重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甚至消失,常伴有各器官不同 程度的功能紊乱,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1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 代谢紊乱而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护理学专业《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练习资料,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的长大,可以通过具体的测量值来表示,是“量” 的变化。 2、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功能的成熟,是“质”的改变。 3、生理性体重下降:小儿出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 可暂时下降 5%-10%,常于 7-10 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4、头围:指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是反映脑和颅骨生长的重 要指标。 5、计划免疫: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控情况制 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儿童群体中,以确保儿童 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6、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 淋巴细胞,从而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7、被动免疫:是指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使 之立即获得免疫力,主要用于暂时预防或治疗。 8、分离性焦虑:指由现实或预期的与家庭、日常接触的人或事物分离时引起的 情绪低落,甚至功能损伤。 9、补授法:母乳不足,用配方乳或兽乳补充母乳喂养。 10、代授法:用兽乳或配方乳代替一次或数次母乳的方法。 11、人工喂养:用配方乳或其他动物乳,如牛乳、羊乳等完全替代母乳喂养的方 法,称为人工喂养。 12、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 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临床特 征为体重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甚至消失,常伴有各器官不同 程度的功能紊乱,主要见于 3 岁以下婴幼儿。 13、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 D 不足,使钙、磷 代谢紊乱而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1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伴发症状之一, 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血钙浓度降低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出现惊 厥、手足搐搦或喉痉挛等症状,多见于6个月以内小婴儿。 15.围产期:从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的一段时间。 16.正常足月儿:胎龄37一42周,体重大于2500g的无畸形的活产儿。 17.早产儿:胎龄28一37周,体重小于2500g的无畸形的活产儿。 18.过期产儿: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19.低出生体重儿: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00g的新生儿。 20.巨大儿:指出生体重超过4000g者,包括正常和有疾病的新生儿。 21.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儿体重的第10一90百分位的婴儿。 22.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儿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23.足月小样儿:胎龄在37一42周,但体重在2500g以下的婴儿: 24.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儿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婴儿。 25.中性温度:又称适中温度,是指在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下,机体耗氧量少, 代谢率低,蒸发散热量亦少,又能保持正常体温。 26.高胆红素血症:又称病理性黄疸。指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umol/L, 早产儿超过256.5umo/L。 27.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 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 28.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虚胖儿,大便呈黄绿色稀便,次数较多,每 日4一5次或更多,精神好,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常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自然痊 愈。 29.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 30.迁延性腹泻:病程连续在2周至2个月,多因肠道感染未得到控制,长期滥 广谱抗生素或喂养不当,有些因长期营养不良或急性肠道感染所致。 31.慢性腹泻:病程在2月以上的腹泻。 32.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腹泻症状为主的一组疾病,多发 生于2岁以下小儿。 33、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的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动、植物油及国民
14、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是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伴发症状之一, 主要由于维生素 D 缺乏,引起血钙浓度降低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出现惊 厥、手足搐搦或喉痉挛等症状,多见于 6 个月以内小婴儿。 15.围产期:从妊娠 28 周至出生后 7 天的一段时间。 16.正常足月儿:胎龄 37-42 周,体重大于 2500g 的无畸形的活产儿。 17.早产儿:胎龄 28-37 周,体重小于 2500g 的无畸形的活产儿。 18.过期产儿:胎龄满 42 周以上的新生儿。 19.低出生体重儿:出生 1 小时内体重不足 2500g 的新生儿。 20.巨大儿:指出生体重超过 4000g 者,包括正常和有疾病的新生儿。 21.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儿体重的第 10-90 百分位的婴儿。 22.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儿体重的第 10 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23.足月小样儿:胎龄在 37-42 周,但体重在 2500g 以下的婴儿。 24.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儿体重的第 90 百分位以上的婴儿。 25.中性温度:又称适中温度,是指在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下,机体耗氧量少, 代谢率低,蒸发散热量亦少,又能保持正常体温。 26.高胆红素血症:又称病理性黄疸。指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 205.2umol/L, 早产儿超过 256.5umol/L。 27.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 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 28.生理性腹泻:多见于 6 个月以内虚胖儿,大便呈黄绿色稀便,次数较多,每 日 4—5 次或更多,精神好,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常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自然痊 愈。 29.急性腹泻:病程在 2 周以内的腹泻。 30.迁延性腹泻:病程连续在 2 周至 2 个月,多因肠道感染未得到控制,长期滥 广谱抗生素或喂养不当,有些因长期营养不良或急性肠道感染所致。 31.慢性腹泻:病程在 2 月以上的腹泻。 32.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腹泻症状为主的一组疾病,多发 生于 2 岁以下小儿。 33、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的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动、植物油及国民
反映等)而引起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 为主要临床表现。 34、迁延性肺炎:病程在1一3个月的肺炎。 35、急性肺炎:病程在1个月以内的肺炎。 36、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 的心脏病。 37、法洛四联症: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四种 畸形。 38、艾森曼格综合征: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当 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称艾森曼格综合 征。 39、差异性青紫:动脉导管未闭,在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 即产生右向左分流,患儿呈现下半身青紫,右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称为 差异性青紫。 40、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感人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 性病变,临床上以浮肿、尿少、血尿和高血压为主的表现。 41、肾病综合征:是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为主要病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自 尿中排出而引起一系列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42、髓外造血: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 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幼红细胞或(和) 幼稚粒细胞。 43、生理性贫血: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降至3.0*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 左右,出现轻度贫血。 44、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一种小细胞 低色素贫血。常见于6个月-2岁的小儿。 45、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 儿结缔组织病。 46、麻疹粘膜斑:麻疹早期具有特殊性的体征。出疹前1-2天出现在第二磨牙相 对的颊粘膜处;散在沙粒状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迅速增多并融合:出疹后
反映等)而引起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 为主要临床表现。 34、迁延性肺炎:病程在 1—3 个月的肺炎。 35、急性肺炎:病程在 1 个月以内的肺炎。 36、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 的心脏病。 37、法洛四联症: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四种 畸形。 38、艾森曼格综合征: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当 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称艾森曼格综合 征。 39、差异性青紫:动脉导管未闭,在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 即产生右向左分流,患儿呈现下半身青紫,右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称为 差异性青紫。 40、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感人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 性病变,临床上以浮肿、尿少、血尿和高血压为主的表现。 41、肾病综合征:是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为主要病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自 尿中排出而引起一系列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42、髓外造血: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 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幼红细胞或(和) 幼稚粒细胞。 43、生理性贫血:生后 2-3 个月时,红细胞降至 3.0*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 100g/L 左右,出现轻度贫血。 44、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一种小细胞 低色素贫血。常见于 6 个月-2 岁的小儿。 45、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 儿结缔组织病。 46、麻疹粘膜斑:麻疹早期具有特殊性的体征。出疹前 1-2 天出现在第二磨牙相 对的颊粘膜处;散在沙粒状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迅速增多并融合;出疹后
1~2天迅速消失。 47、原发型肺结核: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 要类型: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48、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结核杆菌侵犯脑膜所引起的炎症:常在结核原 发感染后1年以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6个月最易发生:是小儿结核病中 最严重的类型。 49、惊厥:是指由于神经元功能紊乱引起脑细胞异常放电所致全身或局部肌肉不 自主的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 50、惊厥持续状态:指惊厥发作持续超过30min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 者。 二、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小儿体液免疫功能不如成人健全,下列正确的是: A新生儿可以从母体获得抗体IgM B新生儿被动免疫将在6个月内全部 消失 C小儿主动免疫随年龄而增长 D婴幼儿期IgA较充足 E以上都正确 答案C 2、婴儿期是指: A自出生后到1岁 B自出生后到2岁 C自出生后28天到1周岁 D自出生后28天到10个月 E自出生后28天到12个月 答案A 3、小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从何时起日渐消失 A生后12个月B生后34个月C生后5~6个月 D生后7~8个月E生后10~12个月 答案:C 4、婴幼儿易患呼吸道、肠道感染的免疫特点是: A补体缺乏 B SIgA缺乏CIgM缺乏 DIgG缺乏E抗体缺乏
1~2 天迅速消失。 47、原发型肺结核: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 要类型;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48、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结核杆菌侵犯脑膜所引起的炎症;常在结核原 发感染后 1 年以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 3~6 个月最易发生;是小儿结核病中 最严重的类型。 49、惊厥:是指由于神经元功能紊乱引起脑细胞异常放电所致全身或局部肌肉不 自主的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 50、惊厥持续状态:指惊厥发作持续超过 30min 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 者。 二、选择题 (一)A1 型选择题 1、小儿体液免疫功能不如成人健全,下列正确的是: A 新生儿可以从母体获得抗体 IgM B 新生儿被动免疫将在 6 个月内全部 消失 C 小儿主动免疫随年龄而增长 D 婴幼儿期 IgA 较充足 E 以上都正确 答案 C 2、婴儿期是指: A 自出生后到 1 岁 B 自出生后到 2 岁 C 自出生后 28 天到 1 周岁 D 自出生后 28 天到 10 个月 E 自出生后 28 天到 12 个月 答案 A 3、小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从何时起日渐消失 A 生后 1~2 个月 B 生后 3~4 个月 C 生后 5~6 个月 D 生后 7~8 个月 E 生后 10~12 个月 答案:C 4、婴幼儿易患呼吸道、肠道感染的免疫特点是: A 补体缺乏 B SIgA 缺乏 C IgM 缺乏 D IgG 缺乏 E 抗体缺乏
答案:B 5、小儿年龄分期不包括 A新生儿期 B胎儿期 C乳儿期D围生期 E学龄前期 答案D 6、与成人相比,关于小儿的特点,以下哪点陈述错误? A小儿皮肤粘膜娇嫩,免疫功能差,易患皮肤感染 B小婴儿髋关节附近韧带较松,臼窝较浅,易发生脱白,所以护理动作应松柔 C小儿护理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D因小儿年龄小,所以需水量相对比成人少 E小儿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注意保暖 答案D 7、下列不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的是 A临床护理 B预防保健 C护理科学研究 D儿童心理及儿童教养E儿童疾病的治疗 答案E 8.关于儿童的特点,正确的是 A.主要是体积小 B.各器官功能不成熟 C.体液免疫发育尚好D.年龄越小代谢越慢 E.前半年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后半年 答案B 9.关于儿童患病的特点,正确的是 A.起病较慢B.预后较差C.表现较典型D.预防效果差E.感染性疾病较 多 答案E 10.关于儿科护理的特点,正确的是 A.健康史可靠B.护理操作容易C.护理项目繁多D.心理护理简单 E.采集标本容易 答案C 11.胎儿期是指
答案:B 5、小儿年龄分期不包括 A 新生儿期 B 胎儿期 C 乳儿期 D 围生期 E 学龄前期 答案 D 6、与成人相比,关于小儿的特点,以下哪点陈述错误? A 小儿皮肤粘膜娇嫩,免疫功能差,易患皮肤感染 B 小婴儿髋关节附近韧带较松,臼窝较浅,易发生脱臼,所以护理动作应松柔 C 小儿护理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D 因小儿年龄小,所以需水量相对比成人少 E 小儿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注意保暖 答案 D 7、下列不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的是 A 临床护理 B 预防保健 C 护理科学研究 D 儿童心理及儿童教养 E 儿童疾病的治疗 答案 E 8.关于儿童的特点,正确的是 A.主要是体积小 B.各器官功能不成熟 C.体液免疫发育尚好 D.年龄越小代谢越慢 E.前半年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后半年 答案 B 9.关于儿童患病的特点,正确的是 A.起病较慢 B.预后较差 C.表现较典型 D.预防效果差 E.感染性疾病较 多 答案 E 10.关于儿科护理的特点,正确的是 A.健康史可靠 B.护理操作容易 C.护理项目繁多 D.心理护理简单 E.采集标本容易 答案 C 11.胎儿期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