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线、面、角。 2相交线与平行线 3三角形、四边形、圆 4尺规作图。 5定义、命题、定理 6视图与投影 (二图形的变换 1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 2.图形的旋转、图形的相似 三)图形与坐标 1坐标与图形位置。 2坐标与图形运动。 四)图形与证明 1.了解证明的含义 2掌握证明的依据。 3会证明有关平行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并能结合圆的有关知识进行简单证明。 三、事件的概率 1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的可能结 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了解事件的概率。 2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四、课题学习(不单独命题,但允许在试题中有所渗透) (一)树立数学问题意识。 (二)获得探究数学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三)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英语 I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 工考试范围 以九年级内容为主,兼顾七、八年级内容。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 考试飛式:闭卷笔答;答卷时间:120分钟;卷面分值:150分, 其中听力测试占25分
6 1.点、线、面、角。 2.相交线与平行线。 3.三角形、四边形、圆。 4.尺规作图。 5.定义、命题、定理。 6.视图与投影。 (二)图形的变换 1.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 2.图形的旋转、图形的相似。 (三)图形与坐标 1.坐标与图形位置。 2.坐标与图形运动。 (四)图形与证明 1.了解证明的含义。 2.掌握证明的依据。 3.会证明有关平行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并能结合圆的有关知识进行简单证明。 三、事件的概率 1.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的可能结 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了解事件的概率。 2.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四、课题学习(不单独命题,但允许在试题中有所渗透) (一)树立数学问题意识。 (二)获得探究数学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三)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英 语 Ⅰ.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依据。 Ⅱ.考试范围 以九年级内容为主,兼顾七、八年级内容。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答;答卷时间:120 分钟;卷面分值:150 分, 其中听力测试占 25 分
试题类型:听力理解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 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理解、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根据汉语提 示完成句子、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 试题结构及比例:选择题90分,占60%;非选择题60分,约 占40%。 ⅣV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分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要求。 识记:考查学生能否记忆所学基础知识以及其它各项内容。 理解∶考査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初步领会及模仿、套用。能 理解所学词汇的基本意义,理解单词在句中的含义。辨明兼类词和 多义词在句中的不同含义。在所学知识范围内能用不同方式表达同 一概念。能读懂相当于课文难度的文章,能掌握所学基本句型 运用:能对寸所学基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能根据上下文需要完 成简短对话。能阅读生词量不超过百分之三、难度相当于课文的阅读 材料,能运用所学语法、句型、词汇进行造句和简单书面表达。 V考试内容 语言知识 )语音:语音的考查主要渗透在听力部分。包括发音、重音、 连读、语调、节奏等;通过重音和语调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态度 以及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等。 (二)词汇:考査《课程标准》五级目标要求掌握的1500-1600 个左右的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的基本含义以及在 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三)语法:考查《课程标准》五级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语法项目以 及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表意功能。 (四)功能:考査对《课程标ⅶ准》五级所列功能意念的语言表达形 式的恰当理解和运用。 (五)话题:围绕《课程标准》五级所列话题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 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语言技能 )听力 1.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7 试题类型:听力理解、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 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理解、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根据汉语提 示完成句子、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 试题结构及比例:选择题 90 分,占 60%;非选择题 60 分,约 占 40%。 Ⅳ.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分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要求。 识记:考查学生能否记忆所学基础知识以及其它各项内容。 理解: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初步领会及模仿、套用。能 理解所学词汇的基本意义,理解单词在句中的含义。辨明兼类词和 多义词在句中的不同含义。在所学知识范围内能用不同方式表达同 一概念。能读懂相当于课文难度的文章,能掌握所学基本句型。 运用:能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能根据上下文需要完 成简短对话。能阅读生词量不超过百分之三、难度相当于课文的阅读 材料,能运用所学语法、句型、词汇进行造句和简单书面表达。 Ⅴ.考试内容 一、语言知识 (一)语音:语音的考查主要渗透在听力部分。包括发音、重音、 连读、语调、节奏等;通过重音和语调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态度 以及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等。 (二)词汇:考查《课程标准》五级目标要求掌握的 1500-1600 个左右的单词和 200-300 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的基本含义以及在 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三)语法:考查《课程标准》五级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语法项目以 及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表意功能。 (四)功能:考查对《课程标准》五级所列功能意念的语言表达形 式的恰当理解和运用。 (五)话题:围绕《课程标准》五级所列话题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 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语言技能 (一)听力 1.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 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 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5.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 5.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二阅读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淅、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读懂常见题材的阅读材料并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 辑关系,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和可能的结局; 3.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 4.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三)书面表达 能撰写短文、短信、日记等;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使用常 见的连接词标识顺序和逻辑关系或者根据所给图示、表格等写出 简单的短文或操作说明。 三、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及学习策略的考査渗透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 能的考查中。如:英语国家的称谓语、称呼习俗、问候语和告别语 饮食习俗;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常见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 等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和重 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活动等;在交际中注意到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 等。 试卷结构 小题数 分值 考试 题型 时间 听力理解(共5小节:第1至4节为选择题 25题 25分 第5节为听填信息或词汇题 单项选择 15题 15 完型填空(A、B两节,A部分选编自课本) 15题 15 分分 20分钟 阅读理解 15题(三篇)30分 任务型完形填空 10题 10分 任务型阅读理解 5题 10分
8 5. 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 5.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二)阅读 1. 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 能读懂常见题材的阅读材料,并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 辑关系,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和可能的结局; 3. 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 4.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三)书面表达 能撰写短文、短信、日记等; 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能使用常 见的连接词标识顺序和逻辑关系或者根据所给图示、表格等写出 简单的短文或操作说明。 三、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及学习策略的考查渗透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 能的考查中。如:英语国家的称谓语、称呼习俗、问候语和告别语; 饮食习俗;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常见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 等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和重 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活动等;在交际中注意到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 等。 试卷结构 题型 小题数 分值 考试 时间 听力理解 (共 5 小节: 第 1 至 4 节为选择题; 第 5 节为听填信息或词汇题) 25 题 25 分 120 分钟 单项选择 15 题 15 分 完型填空 ( A、B 两节,A 部分选编自课本) 15 题 15 分 阅读理解 15 题(三篇) 30 分 任务型完形填空 10 题 10 分 任务型阅读理解 5 题 10 分
用所给单词的恰当形式填空 10题 10分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5题10空 10分 口语交际(七选五题型 10分 书面表达 1题 15 分 10个大题总分150分 物理 I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 工考试范围 八年级、九年级的所有内容。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恂间与试港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答;答卷时间:100分钟;卷面分值:120分 试题类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境空、识图与作图、 实验、计算等)约占60 试题结构及比例:物质(约占12%),运动与相互作用(约占 40%),能量(约占48%),科学探究(具体内容包含在上述单元中 ⅣV考试能力要求: 1识记能力: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 层级。 2.理解能力:能领会物理概念及规律的含义,并能应用其解决一 些具体问题,或对相关现象作合理解释。是在识记的基础上高一级的 能力层级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清楚的分杬物理现象、过程,并会综合运 用所学过的相关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 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4识图与作图能力:能够识别和画出简单的物理图形。 5实验能力:知道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并会 用其分析或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会使用相关器材,用所学知识进 行基本测量。是物理学特有的能力考查内容。 6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觔力: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表达、分析 和处理简单的物理问题。是区分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 各部分知识都有不同层次的觔力要求,一般以“知道、“了解
9 用所给单词的恰当形式填空 10 题 10 分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5 题 10 空 10 分 口语交际 (七选五题型) 5 题 10 分 书面表达 1 题 15 分 10 个大题 总分 150 分 物 理 Ⅰ.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命题依据。 Ⅱ.考试范围 八年级、九年级的所有内容。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答;答卷时间:100 分钟;卷面分值:120 分。 试题类型:选择题约占 40%,非选择题(填空、识图与作图、 实验、计算等)约占 60%。 试题结构及比例:物质(约占 12%),运动与相互作用(约占 40%),能量(约占 48%),科学探究(具体内容包含在上述单元中)。 Ⅳ.考试能力要求: 1.识记能力: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 层级。 2.理解能力:能领会物理概念及规律的含义,并能应用其解决一 些具体问题,或对相关现象作合理解释。是在识记的基础上高一级的 能力层级。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清楚的分析物理现象、过程,并会综合运 用所学过的相关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 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4.识图与作图能力:能够识别和画出简单的物理图形。 5.实验能力:知道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并会 用其分析或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会使用相关器材,用所学知识进 行基本测量。是物理学特有的能力考查内容。 6.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表达、分析 和处理简单的物理问题。是区分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 各部分知识都有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一般以“知道”、“了解
等行为动词引导的知识点要求层次较低,不涉及复杂计算;以“能 会”等行为动词引导的为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方法等;以行为动 词“理解”引导的要求较高,不但要求明确概念、规律的含义,会用 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还要会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 V考试内容 (-)物质 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2.物质的属性 3物质的结构与尺度 4新材料及其应用 说明:本部分内容只涉及基本概念和规律 (二)运动与相互作用 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机械运动和力 3声和光 4电和磁 (三)能量 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2机械能 3内能 4电磁能 5能量守恒 6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说明:1.不涉及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 2比热不涉及复杂计算 (四)科学探究 具体内容包含在上述单元中。 化学 I.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隹(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 Ⅱ.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答;答卷时间:10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试题类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填空、简答、实验、 计算等,约占60% 试题内容比例:科学探究与基本实验(约20%),身边的化学物
10 等行为动词引导的知识点要求层次较低,不涉及复杂计算;以“能”、 “会”等行为动词引导的为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方法等;以行为动 词“理解”引导的要求较高,不但要求明确概念、规律的含义,会用 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还要会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 Ⅴ.考试内容 (一)物质 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2.物质的属性 3.物质的结构与尺度 4.新材料及其应用 说明:本部分内容只涉及基本概念和规律 (二)运动与相互作用 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机械运动和力 3.声和光 4.电和磁 (三)能量 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2.机械能 3.内能 4.电磁能 5.能量守恒 6.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说明:1.不涉及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 2.比热不涉及复杂计算。 (四)科学探究 具体内容包含在上述单元中。 化 学 Ⅰ.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命题依据。 Ⅱ.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答;答卷时间:100 分钟;卷面分值:100 分。 试题类型:选择题(约占 40%),非选择题(填空、简答、实验、 计算等,约占 60%)。 试题内容比例:科学探究与基本实验(约 20%),身边的化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