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16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3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将谷案写在谷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 在试题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通过多读好书,于和煦()散文中感受温馨,于热辣杂文中感受rui()智 于爽朗诗歌中感受浪漫,于善变戏剧中感受丰富 选自黄争荣《读书养气》 ②青青树阴下,二胡依旧,但在那不绝如l()的音韵中,我们却听出了一丝不屈 和倔()强,听出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选自范君问《陋室吟》 2.请在下边的方框内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 子可教意思: B.耳□目染意思 3.古人造字,源起象形,依样画葫,栩栩如生。请将下列古体字的序号对应填入简体字的 括号中。(2分) ③ 茧()B.鸟( C.乳() D.水() 4.请根据字义,将文段后的4个选项分别填充到恰当的方框内。(2分) 古人发现月有四相,并据此以订历法。于是,有了历旧历每月初无月谓回 十五圆月调之回,初七初八见上弦月调之国,每月最后天调之国算来个月分四 段,与古犹太人每月四个星期之制相同。 B.朔 5.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2分) 当年南开校门侧,曾悬大镜,镜旁镌有箴词日“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回]:勿傲、勿暴、勿怠回:宜和、直静、宜庄 学生出入,知所儆戒 A.颜色 B.气象
机密★启用前 2016 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试 题 (本试卷共 34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 在试题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①通过多读好书,于和煦.( )散文中感受温馨,于热辣杂文中感受 ruì( )智, 于爽朗诗歌中感受浪漫,于善变戏剧中感受丰富。 ——选自黄争荣《读书养气》 ②青青树阴下,二胡依旧,但在那不绝如 lǚ( )的音韵中,我们却听出了一丝不屈 和倔.( )强,听出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选自范君问《陋室吟》 2.请在下边的方框内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 分) A. 子可教 意思: B.耳 目染 意思: 3.古人造字,源起象形,依样画葫,栩栩如生。请将下列古体字的序号对应填入简体字的 括号中。(2 分) ① ② ③ ④ A.茧( ) B.鸟( ) C.乳( ) D.水( ) 4.请根据字义,将文段后的 4 个选项分别填充到恰当的方框内。(2 分) 古人发现月有四相,并据此以订历法。于是,有了旧历。旧历每月初一无月谓之 , 十五圆月谓之 ,初七初八见上弦月谓之 ,每月最后一天谓之 。算来一个月分四 段,与古犹太人每月四个星期之制相同。 A.弦 B.朔 C.晦 D.望 5.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2 分) 当年南开校门侧,曾悬一大镜,镜旁镌有箴词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勿傲、勿暴、勿怠。 :宜和、宜静、宜庄。” 学生出入,知所儆戒。 A. 颜色 B. 气象 ① ② ③ ④ ① ②
意、计威 圳情语酒真名,安乐道醒世人。(18分) 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 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佩之色惟 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虛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 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尝()愠()辍()但() 7.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0.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 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2分) 11.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2分) 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2分) 二花不争春,于年鐲辣(9分) 菊馔之流变 ◆贾祖璋 ①我国以菊入馔(huan,饭食)的最早记载,是公元前4世纪,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 中写下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②屈原之后,魏国人钟会有赋,称菊花是神仙之食。晋人傅玄,亦有赋称菊花服之者 长寿,食之者通神”,主要是食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年四季都在食菊,他春食菊苗
一、纵情诗酒真名士,安贫乐道醒世人。(18 分) 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 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 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 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尝( ) 愠( ) 辍( ) 但( ) 7.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 分) 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0.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 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2 分) 11.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 8 个字。(2 分) 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2 分) 二、花中君子不争春,千年菊馔益心神。(9 分) 菊馔之流变 ◆贾祖璋 ①我国以菊入馔(zhuàn,饭食)的最早记载,是公元前 4 世纪,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 中写下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②屈原之后,魏国人钟会有赋,称菊花是神仙之食。晋人傅玄,亦有赋称菊花“服之者 长寿,食之者通神”,主要是食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年四季都在食菊,他春食菊苗
夏食菊叶,秋食菊花,冬食菊根。 ③我国的菊馔,最早是生嚼,所谓无物咽凊甘,和露嚼野菊。后来,菊馔的烹制方法 才逐渐丰富起来。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就记有三种食菊的方法,即油煎、煮食和作羹。 春来叶苗洗焯,用油略炒熟,下姜盐作羹,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紫茎黄色菊英 以甘草汤少许焯过,候粟饭稍熟同煮,久食可明目延龄”。 ④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亦记有菊花的油煎法和凉拌法。油煎法为:“甘菊花舂 夏旺苗,嫩头采来……以甘草水和山药粉拖苗油焯,其香美佳甚。ˆ凉拌法为:“凡苗采来洗 净,滚汤焯起,拌料供食,其色青翠不变如生,且又脆嫩不烂,更多风味。”《遵生八笺 中还介绍了菊花饼的制法: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 ⑤我国食菊最有名气的地方,是广东中山市。该地代有60年一度的菊花会”,相传此俗 源于南宋。“菊花会的内容是赏和寳菊。据聂凤乔先生讠中山市的菊花会ˆ'盛况云:家家都 要采清晨带露的凊新菊花瓣,随采随用,以求其鲜其餐菊名食,是菊肉与菊抻鱼。 ⑥菊花肉ˆ的制法是:先将菊瓣加糖煮成糊状晒干成末,再用猪肉条入菊花未腌制三四 天,再把腌后的肉入菊花糖浆内煮熟,最后毎块肉外面再滚上新鲜带露的菊花瓣。菊花鱼” 的制法是:鱼肉制成丸,将菊瓣滚拌在鱼丸[②入滚汤求 ⑦金色的秋天@可欣赏多姿的菊花,可品尝美味的菜馔,真可谓其乐无穷。 节选自《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 13.阅读②③自然段,简要说说菊馔的药用价值有哪些?(2分) 14.菊花饼的制法为:“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请问最后一道工序的“印 饼”是什么意思?(2分) 15.请在第⑦自然段的方框内填充一组恰当的关联词。(1分) 16.请在下边读书卡片的横线处设计一个恰当的问题。(2分) ⊙问;我关以萄入的量是记数出自里 答:出自屈原的《离骚》 问:林洪的《山家清供》主要介绍了哪三种食菊的方法? 答:油煎、煮食和作羹。 1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向往赏菊的诗句。(2分) 三、蓊這精神秘怡,灞然盞性真(12分) 茶道之精神 ◆佚名 ①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 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配料来泡喝;另一类是“清饮
夏食菊叶,秋食菊花,冬食菊根。 ③我国的菊馔,最早是生嚼,所谓“无物咽清甘,和露嚼野菊。”后来,菊馔的烹制方法 才逐渐丰富起来。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就记有三种食菊的方法,即油煎、煮食和作羹。 “春来叶苗洗焯,用油略炒熟,下姜盐作羹,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紫茎黄色菊英, 以甘草汤少许焯过,候粟饭稍熟同煮,久食可明目延龄”。 ④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亦记有菊花的油煎法和凉拌法。油煎法为:“甘菊花春 夏旺苗,嫩头采来……以甘草水和山药粉拖苗油焯,其香美佳甚。”凉拌法为:“凡苗采来洗 净,滚汤焯起,拌料供食,其色青翠不变如生,且又脆嫩不烂,更多风味。”《遵生八笺》 中还介绍了菊花饼的制法:“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 ⑤我国食菊最有名气的地方,是广东中山市。该地历代有 60 年一度的“菊花会”,相传此俗 源于南宋。“菊花会”的内容是赏菊和餐菊。据聂凤乔先生记中山市的“菊花会”盛况云:家家都 要采清晨带露的清新菊花瓣,随采随用,以求其鲜。其餐菊名食,是菊花肉与菊花鱼。 ⑥“菊花肉”的制法是:先将菊瓣加糖煮成糊状晒干成末,再用猪肉条入菊花末腌制三四 天,再把腌后的肉入菊花糖浆内煮熟,最后每块肉外面再滚上新鲜带露的菊花瓣。“菊花鱼” 的制法是:鱼肉制成丸,将菊瓣滚拌在鱼丸上,入滚汤汆。 ⑦金色的秋天, 可欣赏多姿的菊花, 可品尝美味的菜馔,真可谓其乐无穷。 ——节选自《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 13.阅读②③自然段,简要说说菊馔的药用价值有哪些?(2 分) 14.菊花饼的制法为:“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请问最后一道工序的“印 饼”是什么意思?(2 分) 15.请在第⑦自然段的方框内填充一组恰当的关联词。(1 分) 16.请在下边读书卡片的横线处设计一个恰当的问题。(2 分) 1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向往赏菊的诗句。(2 分) 三、茶道精神和静怡,清饮一盏性情真。(12 分) 茶道之精神 ◆佚 名 ①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 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配料来泡喝;另一类是“清饮”, 问:我国有关以菊入馔的最早记载出自哪里? 答:出自屈原的《离骚》。 问:林洪的《山家清供》主要介绍了哪三种食菊的方法? 答:油煎、煮食和作羹。 问: 答:菊花饼,菊花肉,菊花鱼。 问:本文的段落层次是什么结构? 答:“分——总”结构。 ① ②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 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 及人际关系,则称为“ 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 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 ②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 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 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③茶道追求“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 中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士”,炉中烧木炭从“木 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 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④“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是指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个空灵虚 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諍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 你的精神便在虛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虛静中与大自然融合。得-“静″字,便可洞察万物、 虚怀若谷、心中常乐。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⑤"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格。一方面,突岀体现了道家 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 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土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 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 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这种怡悦性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凊寂"的日 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 哪是⑨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身养性品味 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 即通自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 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 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请根据“混饮”的定义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叫“清饮”。(2分) 19.请将下列有关“清饮”的四个层次按适当的顺序填充到第①段的方框内。(2分) A.品茶 B.茶道 C.喝茶 D.茶艺 0.下边的句子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请问还原到哪两个自然段之间最合适?(1分) 句子: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21.作者认为“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那么,“和”在茶道精神中 的具体内涵是什么?(2分) 22.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请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入第⑥段的方框内。(3分) A.情 C.道 2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浣溪沙》中有关“酒困思茶”的两句诗。(2分) 四精舍脉天地气,艺常驻于魂(10分) 摩耶之艺魂 ◆冯骥才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 “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 ”;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 及人际关系,则称为“ ”;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 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 。 ②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 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 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③茶道追求“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 中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 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 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④“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是指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 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 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合。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 虚怀若谷、心中常乐。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⑤“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 “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 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 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 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这种怡悦性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 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⑥“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 含义。一在追求 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 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 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 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 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 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8.请根据“混饮”的定义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叫“清饮”。 (2 分) 19.请将下列有关“清饮”的四个层次按适当的顺序填充到第①段的方框内。(2 分) A.品茶 B.茶道 C.喝茶 D.茶艺 20.下边的句子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请问还原到哪两个自然段之间最合适?(1 分) 句子: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21.作者认为“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那么,“和”在茶道精神中 的具体内涵是什么?(2 分) 22.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请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入第⑥段的方框内。(3 分) A.情 B.性 C.道 2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浣溪沙》中有关“酒困思茶”的两句诗。(2 分) 四、精舍一脉天地气,艺苑常驻大千魂。(10 分) 摩耶之艺魂 ◆冯骥才 ① ② ③ ④ ① ③ ②
①摩耶精舍在台北的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 水。一边是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干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 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门楣上不是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ˇ的墨 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 ②摩耶精舍是大干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他把一座别出心裁 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士地的中间。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 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溪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 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 不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 的山林相连。大干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 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木飞鸟, ③这后园一定是大干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干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 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髙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 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 院中有一长条木椅,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他每作画时间长,便 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 ④细细琢磨,大干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 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 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 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绝妙山水了。 ⑤摩耶精舍是大干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这里既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 不见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更不是名利的展厅与文化的秀场,而是无时无处不体现着 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这就更使我明白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 画坛如日中天的大千先生,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 些被历史忘却的干年壁画了。 ⑥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干先生与这里的大干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了一位大师的精 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 选自2011年《中国艺术报》 24.作者在重点介绍后花园之前,为什么还要用简洁的笔墨介绍前园和中园?(2分) 25.作者认为“这后园一定是大干先生心灵徜徉之地”,那么,请概要说说后花园“景”与 物”的构思理念是什么?(2分) 6.细读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原文中选4个字精要概括张大千先生上世纪四十年 代初主要做了一项什么工作?(2分) 张大干 27.你认为张大千先生的精神之本和艺术之魂究竟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28.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山中杂诗》的后两句。(2分) 五恂炮儒开生面,豪迈先生缯学(Ⅳ分)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①摩耶精舍在台北的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 水。一边是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 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门楣上不是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的墨 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 ②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他把一座别出心裁 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 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溪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 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 不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 的山林相连。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 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木飞鸟。 ③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 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 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 院中有一长条木椅,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他每作画时间长,便 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④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 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 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 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绝妙山水了。 ⑤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这里既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 不见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更不是名利的展厅与文化的秀场,而是无时无处不体现着 ——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这就更使我明白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 画坛如日中天的大千先生,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 些被历史忘却的千年壁画了。 ⑥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了一位大师的精 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 ——选自 2011 年《中国艺术报》 24.作者在重点介绍后花园之前,为什么还要用简洁的笔墨介绍前园和中园?(2 分) 25.作者认为“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那么,请概要说说后花园“景”与 “物”的构思理念是什么?(2 分) 26.细读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原文中选 4 个字精要概括张大千先生上世纪四十年 代初主要做了一项什么工作?(2 分) 张大千 。 27.你认为张大千先生的精神之本和艺术之魂究竟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 分) 28.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山中杂诗》的后两句。(2 分) 五、恂恂儒者开生面,豪迈先生继绝学。(11 分)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