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远 AnXI 转 学彼二门 张义谦2007.2.12
2021/2/12 1 语言表达 图文转换篇 张义谦2007.2.12
考点解析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 特色的新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 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 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图文 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 “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 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 力。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 为近年来高考题中的新宠。在2005年高考中,浙江卷、天 津卷、湖北卷同时出现了这一题型。2006年则有5套试卷 考査这一题型。它一般置于第工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 般为4-6分。估计今后各地考卷会发扬光大之,因此,要 引起足够重视
2021/2/12 2 考点解析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 特色的新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 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 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图文 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 “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 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 力。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 为近年来高考题中的新宠。在2005年高考中,浙江卷、天 津卷、湖北卷同时出现了这一题型。2006年则有5套试卷 考查这一题型。它一般置于第Ⅱ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一 般为4—6分。估计今后各地考卷会发扬光大之,因此,要 引起足够重视
高考回雕 2004-2006年图文转换题分布统计 试题分布 试题类型 2004年广东卷 看图表写结论 2005年天津卷 看漫画描述画面内容,写寓意 2005年浙江卷 看漫画设计公益广告语 2005年湖北卷 看漫画说明内涵,拟标题 2006年全国I卷介绍示意图 2006年广东卷表述图表内容 2006年山东卷 说明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2006年重庆卷说明漫画寓意并拟标题 2006年辽宁卷 为漫画拟标题并写感想
2021/2/12 3 高考回眸 2004-2006年图文转换题分布统计 试 题 分 布 试 题 类 型 2004年广东卷 看图表写结论 2005年天津卷 2005年浙江卷 2005年湖北卷 看漫画描述画面内容,写寓意 看漫画设计公益广告语 看漫画说明内涵,拟标题 2006年全国II卷 2006年广东卷 2006年山东卷 2006年重庆卷 2006年辽宁卷 介绍示意图 表述图表内容 说明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说明漫画寓意并拟标题 为漫画拟标题并写感想
命题探讨 总结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形式,大致有以下类型 (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1.表(格)文(字)转换题 2.图(又分为“徽标类”和“漫画 类”)文转换题 (二)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1.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2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2021/2/12
2021/2/12 4 命题探讨 总结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形式,大致有以下类型 (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1.表(格)文(字)转换题 2.图(又分为“徽标类”和“漫画 类”)文转换题 (二)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1.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2.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典型例题 、表文转换题 试题考査的是根据图表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因此, 仅仅能分析出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从 具体的信息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题目告诉我们, 这是一次图书损坏情况调查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围绕 “图书状况”从“完好无损”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 用四个不同数字(总共10万册,与题干所给条件相同交代 了四种不同的情况,由此可看出要说明图书的损坏情况, 这是 性 条结论从何而 来呢?只要细看 学稽臂甲4生阅览室”的 暗荐搆」书擴褙潴謁薄。原来学生正是损」 坏的主体,这就涉及学生的道德水平、公德意识,另一条 隐性结论也就浮出了水面
2021/2/12 5 典型例题 例1、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2004广东)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 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考查的是根据图表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因此, 仅仅能分析出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从 具体的信息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题目告诉我们, 这是一次图书损坏情况调查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围绕 “图书状况”从“完好无损”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 用四个不同数字(总共10万册,与题干所给条件相同)交代 了四种不同的情况,由此可看出要说明图书的损坏情况, 这是一条显性结论,不难回答。难的是另一条结论从何而 来呢?只要细看一下文字信息,其中有“学生阅览室”的 暗示,也刚好与图书损坏情况连起来了,原来学生正是损 坏的主体,这就涉及学生的道德水平、公德意识,另一条 隐性结论也就浮出了水面。 该校80%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象。 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一、表文转换题